日本地理位置范文

時間:2023-04-08 21:18: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日本地理位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說課程標準

結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我設計了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學生嘗試利用日本地形圖,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提高學生的讀圖、指圖能力。

(2)學生根據(jù)日本地形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并通過地圖、景觀圖以及文字介紹認識到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區(qū)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方式,學生概括日本的位置范圍,找到主要島嶼,歸納地勢、地形特點,簡要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應對措施,從而掌握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確看待火山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提高防震減災意識。

二、說教材重難點

1. 重點: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2. 難點: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影響。

三、說教學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導入。一個人一旦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

(1)展示日本的地震視頻資料,引出話題:在同學們的印象中,日本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點明學習主題,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

(2)觀看多組圖片,從多角度認識日本,再次加深對日本的印象,為探索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等設下鋪墊。

(3)展示日本的國旗、國徽、國花、國歌等資料,進一步了解日本,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 合作探究,探索新知。教學中我設置了探究問題:

活動一: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圍。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讀圖歸納能力,因此這部分首先通過“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區(qū)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及地圖,多角度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學生上講臺展示自主學習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對其結論進行質疑和補充,教師進行及時的小結。通過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可以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活動二:日本的地勢、地形特點。學生閱讀地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日本的地勢地形特點,選派代表匯報組內合作學習的結果,教師進行及時的點評,再一次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活動三: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突出特點。

(1)讀圖識理:學生結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圖》以及上學期所學知識,說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2)暢所欲言:通過日本3.11地震與我國汶川地震的數(shù)據(jù)比較,學生暢談日本應對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所采取的措施,從而提高防震減災意識。

3. 總結歸納,設置懸念。教師簡要歸納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并梳理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同時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用懸而未解的問題設置懸念,這樣既與課題遙相呼應,又預示了新知識,帶領學生進入新課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篇2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117―01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合理利用地圖,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直觀準確地認知外界環(huán)境,通過有效解析地理位置及地形外貌,能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下面,筆者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為例,對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

一、以D導學,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學習與心理成長的關鍵階段,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活動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其厭學情緒會直接影響他們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及時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應用以圖導學教學模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舉一反三的教學成效。

例如,教師在教學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這一課時,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詩詞《沁園春?雪》,并配合北方風光圖片。美麗、獨特的圖片可以瞬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求知欲,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同時利用多媒體逐一顯示本區(qū)的地形區(qū)、河流、山脈、海域等相關圖片,借助圖像來真實有效地展示南北方存在的氣候及地域環(huán)境差異。然后,教師需要利用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討論。如:我國古代文獻《周禮?考工記》中有個故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意思是說南方的橘樹移栽到淮河以北,就會變?yōu)樾」嗄荆僮右矔優(yōu)椴荒艹缘摹拌住薄=Y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請你解釋這種現(xiàn)象。在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有效展示兩幅植被景觀圖,以此來幫助學生比較南、北方地區(qū)植被類型的差異。此舉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師生及生生間的學習互動,同時使學生可以自主結合圖片進行思考,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地理條件解析能力。通過有效設計生活化的學習問題,有效密切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間的聯(lián)系,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以圖探究,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應用以圖導學教學模式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就是以圖探究活動。地理教師可以將此環(huán)節(jié)大致分成三個階段:其一,提出問題。在創(chuàng)設的以圖導學學習情境中,需要充分依據(jù)新課標教學理念、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精心挑選地理圖像,設計出不同形式的開放性探究問題,依據(jù)此學習問題來有效引導學生自主解析地理圖形。其二,自主解析,積極展開合作學習。對于部分難度系數(shù)較小的學習問題,教師需要讓學生自主展開學習活動;對于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問題,教師需要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討,互相交流學習看法及學習理念,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習問題。其三,整理歸納學習問題。教師需要充分依據(jù)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圖像進行問題糾正與總結。如,教師教學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日本》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出示日本政區(qū)圖,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日本是一個島國,都有哪些部分組成?(2)日本瀕臨哪些海洋?與哪些國家隔海相望?學生看圖后回答:日本四大島是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臨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國家是中國、韓國和朝鮮、俄羅斯。其次,出示日本地形圖,要求學生觀察日本地形圖,分析日本地形特點。如:日本國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僅多山,還多火山、地震,這是為什么?最后,展示“板塊構造示意圖”與“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要求學生運用板塊構造學說,深入解析日本這一國家為何有這么多的火山和地震。通過有效設計以圖探究教學活動,有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辯證統(tǒng)一。

篇3

【關鍵詞】地震;自然災害;一性;無常;完善;抗災體系

日本從強烈的危機意識出發(fā),將對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對策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各國學習借鑒的榜樣。中國自進入21世紀以來,發(fā)生了汶川大地震(08年)、青海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全球范圍內的印尼大海嘯(09年)等災難觸目驚心。分析日本的災難心理及其應對策略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日本自然災難多發(fā)成因

日本多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直接聯(lián)系。其位于大陸東岸海洋西岸,由東北向西南延伸,每年夏秋季節(jié)受臺風侵害嚴重。從地殼構造上看,其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常年地震頻發(fā)。

二、“一性”災難觀的含義與來源

“一性”,大辭泉指“短暫的病癥”(病の癥狀などが一的であること)以及“短暫消失的現(xiàn)象”(象が一的ですぐ消えること)。中文譯為“短暫性”“瞬間性”。用于地震等災難的評價上,指災難瞬間過去。《實用日語翻譯》第一章第一節(jié)提到,“ある人は地震の被害を一程と言う。つまりぎてしまえばそれでわるだ”。(有人評價地震災害為短暫性。即一旦過去就完結。)

三、“一性”災難觀形成背景

(一)溫潤的環(huán)境與順應、從容的和諧自然觀

日本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北緯30°~45°,東經123°~150°之間。處于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形狹長,受大陸和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四季分明。境內多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年平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從自然環(huán)境來看,日本民族生活環(huán)境溫潤而富于變化。在此環(huán)境下生存的日本民族保持了對自然環(huán)境的敏感。著名的地球地理學家、作家寺田寅彥在隨筆《日本人的自然觀》中提到,“溫における季の交代、天の化は人の知を成する。期的あるいは非期的にな化の相貌をわす境にするためには人は不斷の注意と多なくふうを要求されるからである。”(溫帶的季節(jié)、氣候變化孕育了人類智慧。需要人類不斷的引起注意,并想辦法去適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呈現(xiàn)復雜變化面貌的環(huán)境。)古代日本以農耕為主,對土地的親切與對大自然的敬愛加上長久以來地震、火山等災難的無法預知性以及不可抗性使得日本人民養(yǎng)成了順應自然生活而非與自然為敵的智慧。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日本人民學會接受并積極思考如何與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相處。

(二)佛教“無常觀”的深遠影響

據(jù)《日本書紀》中記載,佛教于公元552年經由百濟(朝鮮)傳入日本。無常 (佛教):佛教用語,一切事物是因緣所生,漸而敗壞,故曰無常。強調對事物的空無看法。研究顯示,佛教中的無常觀與日本的季節(jié)、氣候交替相融合,形成了日本民族關乎生死的獨特無常觀。即:不僅具有佛教上“諸法無常”的消極,更多的是雖承認世事無常,卻不消極避世,在變化中尋求新生的積極追求;強調對于現(xiàn)實、人生的救濟與覺悟。這在主觀上促使人們面對既發(fā)災難,接受現(xiàn)實,認為災難終會過去,承認其“瞬間性”,且更好地應對。

(三)“一性”災難觀的影響

在此影響下,日本人民一方面將對災難的認識常態(tài)化,對環(huán)境、自然的改變十分敏感,時刻具備憂患與危機意識,積極研究,掌握自救方法。另一方面以政府、企業(yè)、非政府組織為支撐,形成了成熟完備的救災體系。

1. 對民眾的影響

認為自然災難的可怕具有短暫性并不是忽視其危害,而是更加強調對其發(fā)生時具體應對策略和防御方法的思考研究。寺田寅彥便經常強調對于災難的深刻反省。如,其在《災難雜考》中提到,“野菜や肉がくなれば死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ように、がくなったらたちまち「さいなんきがのために死すべき命におかれ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わった心配も起こし得られるのではないか。”“甚至會奇怪地擔心,就如同沒有蔬菜與肉食人類不得不滅亡一樣,如果失去了災難,人類也會踏上因對災難的饑餓而滅亡的命運之路”。

據(jù)調查,有高達75%的小學生認為“不遠的將來身邊可能發(fā)生大地震”,有60%的家庭購置了便攜式收音機、手電筒和藥品,有20%的家庭儲存了應急食品。每個家庭都備有應急包,包中有緊急食品、純凈水,手電筒、電池等;日本人從小便掌握地震等來臨時的自救方法;熟悉附近的臨時應急避難所(一般為校舍);災難發(fā)生后積極幫助社區(qū)老幼孕婦避難。通過各種自救方式保護自己與他人。

2. 政府與企業(yè)的反應

政府不斷完善對瞬間發(fā)生的災難的應對政策。首先是建立了如《建筑基準法》(1950年),《災害對策基本法》(1961年),《大規(guī)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1978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學校校舍必須達到8級抗震效果才算合格;其次,設立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內閣危機監(jiān)理會”等機構強化對災難的研究與監(jiān)管,研究成果之一便是電視報警機制,災難發(fā)生前短短幾秒之內電視便可以及時信息,并能自動報警;規(guī)定每年3月的第一周是全國消防周,全國小學每月都需進行地震火災演練。完善發(fā)揮災后重建功能的地震保險制度。地震保險分由個人投保的住宅與家庭財產地震保險和由企業(yè)投保的企業(yè)財產地震保險。由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政府、個人或企業(yè)共同承擔保險風險。

企業(yè)的表現(xiàn)展示出社會擔當,如東日本大地震發(fā)生5分鐘后,日本公用電話的國內通話自動轉為免費,移動電話運營商則通過開啟災區(qū)通信預警機制承擔社會責任,如主動提供避難、免費充電和出借手機、提供災害留言板尋人服務等。日本的手機都由第三方運營商定制完成,配備有防震和報警功能。

3. 非政府組織的援助機制

國際和國內非政府組織簡稱NGO,日本救災體系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成立于2000年的日本平臺(Japan platfrom,JPF)。由政府、私人基金會、民眾、媒體共同組成。能整合各方優(yōu)勢,涵蓋緊急救援中的資金、交通、物資、專業(yè)服務、志愿者等各個方面。其彌補了政府功能的不足之處,化解了不必要的矛盾,功能強大。

四、對中國抗災的啟示

日本的抗災文化雖與中國不同,但面對災難的危機與自救意識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抗災體系由民眾自救互救、政府企業(yè)公共救助、非政府組織的援助構成,成熟完備。我國應建立完善抗震救災以及地震保險的律法與法規(guī),規(guī)范企業(yè)行為,從法律層面提高抗災能力;加強思想宣傳,提升民眾危機意識;重視技術研究;整合優(yōu)勢資源,發(fā)揮民間力量,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抗災文化與體系。

參考文獻

[1] 吳思佳.簡明日語翻譯教程[M].大連:大連理工出版社, 2010.

[2] 寺田寅彥.日本人的自然觀,災難雜考[EB/OL].青空文庫,aozora.gr.jp.

篇4

一、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離不開科學的觀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思考問題。

如講《日本》時,我提出第一個問題:日本在二戰(zhàn)中戰(zhàn)敗,經濟千瘡百孔,為什么在短時間內能快速恢復?學生立即有了興趣,開始進行思考。經過思考后,多數(shù)學生能想到日本重視科技、發(fā)展教育等原因。這時我提出第二個問題:日本發(fā)展工業(yè)的優(yōu)勢和劣勢條件分別有哪些?學生經過思考發(fā)現(xiàn)日本地理位置優(yōu)越、海運便利、對外經濟聯(lián)系方便是其優(yōu)勢條件,同時,學生發(fā)現(xiàn)日本資源匱乏是其不利條件。這時,我提出第三個問題:日本是如何突破這些限制條件的?我引導學生觀察“日本-進(進口)-出(出口)”圖,讓其了解日本工業(yè)“兩頭在外”的特點,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原材料與工業(yè)產品價格上的差別。到這里,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日本發(fā)達的工業(yè)。這時我又提出第四個問題:像這種“兩頭在外”的經濟模式是否十全十美?有什么弊端嗎?學生再經過觀察和思考,從而得出結論。這樣,在經過不斷的不同角度的觀察和思考,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廣度逐步打開。

二、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

常規(guī)是我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模式。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在學生掌握常規(guī)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敢于設想、創(chuàng)新。在師生的交流中,思想往往互相碰撞,能激起打破常規(guī)的思想火花。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校的“地之韻”興趣班中,我們就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進行了簡單的探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現(xiàn)在公認的是8844.43米,學生一看就知道。但我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略作些變化,把地殼運動、氣候變化對其高度的影響融入到幾個小問題中,并和學生進行了簡單的互動。

(1)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不變的嗎?(學生多數(shù)不清楚,但興趣被勾起來了)接著我向學生介紹世界上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曾經測出的多個不同數(shù)值——如8840米、8847.6米、8848.13米(中國測得)、8846.5米等。(2)為什么測得的數(shù)據(jù)不同?(學生多數(shù)認為因測量技術的差異而產生的誤差)于是我引導學生從政治方面(一個國家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否被世界所承認除了測量的高度是否準確外,還在于該國是否獲得國際認可)、自然環(huán)境變化方面(珠穆朗瑪峰的冰層、氣候的冷暖變化)去理解。(3)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公認的高度是8848.13米,按照地殼運動理論,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應該會有所增高,為什么現(xiàn)在的高度反而變低了呢?(學生積極思考,得出全球變暖是其主要影響因素)這時,就有學生提出:現(xiàn)在全球正遭遇極端氣候,氣候很冷時說不定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可能升高的!他的這個結論說出后全班學生愣了一下,接下來大家都自發(fā)地對其報以熱烈的掌聲!接著學生們的興趣高漲,又有人提出:說不定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呢!于是我和學生一起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討……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

篇5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初中地理課堂;游戲活動案例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壁上有這樣一段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

這段話強調了學生學習不能只是聽,只是接受,應該讓學生動用眼、耳、手、腦等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對地理課程的要求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而活動教學就是體現(xiàn)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之一。

那么什么是活動教學?活動教學怎樣在初中地理學科中的運用?

一、活動教學的含義

活動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采用比較自由、不拘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其重點是讓學生自己活動和思索去獲得知識。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多種器官參加學習,興趣濃厚,情緒激昂,思維積極,感知豐富,樂學易懂。

二、活動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設計中的應用

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給人印象深刻的是教材內容大膽取舍,銳意改革,始終貫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全新地理教育理念,突出能力,重在實踐,在每一章節(jié)中,將大量知識點通過“活動”這一新欄目來完成。這就要求每位地理老師在教學中多采取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1.巧用教材活動設計模塊

靈活應用前文知識。此類活動以書面資料為主,運用實際所學進行判斷和闡釋,一方面鞏固剛剛學到的知識,聯(lián)系前面所學,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

案例一: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活動模塊2有關馬六甲海峽的閱讀材料,本來教材中已經闡述了馬六甲海峽咽喉要到的重要位置,但只是說出了歐洲、非洲到東亞最短距離的特征,學生們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對世界的影響。但課后活動里的材料就有一個積極推動,讓學生不僅掌握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時用實例說明重要到什么程度,讓學生深刻領悟知識點,如果學生沒有體會,教師還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更深層次的展示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及交通作用的重要性,將知識點進行深入擴展。

培育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活動會融合課本知識,全班一起參與,一步一步地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地理技能。

案例二:經線和緯線的學習,會讓學生在地球儀等教具的輔助下感知這兩種概念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活動,讓學生掌握經緯度以及相關的定位。

對熱點問題參與解決。社會熱點往往是街頭巷議、重復率高的問題,可以融入所學知識并帶入課堂進行探討,引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分析推斷的能力。

案例三: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北京時間20 11年3月 l1日13時46分。在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發(fā)生9級地震,震源深度約2O公 里。由于產生9. 0級地震進而引發(fā)海嘯及核泄漏。福島第一核電站6座反應堆不同程度被損壞,不僅給日本本國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而且給世界各國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日本對處理此次核泄漏事故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到日本留給世界的印象。通過案例的給出,學生們首先要討論的是日本為何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其次分析我國是否多地震?知道那里發(fā)生過地震?再次,討論有效的減災措施?最后升華生命價值高于一切。

2.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活動再創(chuàng)造

教學中的地理學習活動,著重強調“地理學習過程”,注重實踐與運用的環(huán)境。包括閱讀和繪制圖表、地理實驗、地理制作以及討論和辯論、角色扮演、游戲等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球儀、地圖的基本技能;掌握獲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圖像等形式表達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簡單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技能。”

案例四:經緯網定位知識點,可以通過游戲活動來完成。既生動有趣又深化知識點。游戲設計①每組派2個同學在前臺站好,每人手里拿一張經緯度數(shù)的卡片。②教師發(fā)號口令,如120E,30 N,持這張卡片的同學迅速跑到課桌相應的位置上,找準位置者為勝,依次下去,一直到每個同學都找到為止。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活動情況和所學知識,探討經緯網的作用和經緯線的分布規(guī)律。

這樣的活動設置有很多,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活動教學開展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

在活動教學中,教師是活動方案的設計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促進者。課堂開放了,課堂活起來了,但如何做到“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這些問題都與教師素養(yǎng)有關,換言之 教師素養(yǎng)直接影響活動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要通過培訓與不斷學習,提高素養(yǎng)。

2.學生評價制度的改革

實踐證明,運用地理活動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上課的參與率,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加給學生的教師意志相對較少,教師的感情、思維定式、方式方法等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減弱,學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學習、創(chuàng)造。按自己的意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最大的張揚和發(fā)揮。使自主學習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使每位學生都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中。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中,愉快學習,學得輕松,學得開心,在“玩中學”、“ 做中學”、“思中學 ”,有了充分自主活動的時空,有了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大膽發(fā)表個人見解,在爭論中活躍思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拓寬視野,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用勤奮和智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變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讓我們的教材活起來,讓地理課堂大起來。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

篇6

關鍵詞:關注時事;關注生活;生活化;新聞播報;研究性

知識來源于實踐,當?shù)乩砗蛯W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時,地理課堂才是生動的、豐富的、精彩的、高效的。因此地理教學要引導學生多關注生活、關注時事,從生活中尋找與地理密切相關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來認識和改造世界,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識。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教育教學如果僅僅局限于幾本教材,這樣的課堂已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標準的時代性使教學內容必然具有時代的氣息。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是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科學,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軍事、旅游等諸多領域,對于學生認識自然,了解世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學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課程準》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要貫徹這一理念,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生活,讓地理課堂生活化,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這樣的課堂才能持久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是筆者在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內容方面的一些嘗試。

一、每日新聞播報,拓寬學生視野

地理學是一門與時代形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學科,在信息時代的當今世界,每天都有許多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大事發(fā)生,是我們地理教學中的“活教材”,這些重大事件都是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一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每日關注國際國內發(fā)生時事材料。在講授新課之前我都會選一名學生來播報一則新聞,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們充分認識時代信息,并合作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例如,在學習《日本》這一節(jié)課時,首先讓學生播報不久前剛剛發(fā)生的9.0級強烈地震,并引發(fā)了海嘯及核泄漏。學生先從整體上感知日本的地震海嘯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并能意識到核危機令世界揪心!通過這條新聞學生首先知道了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接下來就讓學生討論探究“日本為什么會多火山和地震呢”?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可用“板塊構造學說”的知識來解釋這個問題。對于核泄漏事件,可以適當拓展學生的視野,首先讓學生談一談核泄漏給人類帶來的是什么危害?受影響比較大的國家有哪些?這樣學生對日本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同時可以將主題繼續(xù)深化,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當我們遇到這類災難的時候,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防震逃生?日本的這次巨大災難會給它的經濟帶來什么影響?面對這樣的災難,我們應不應該給日本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中國是怎么做的?這樣,通過這條新聞,與日本地震相關的重點、難點知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聯(lián)系了日本的位置和經濟等多個方面,給學生的心靈帶來的強烈的震撼,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得到了熏陶和升華。

二、讓學生關注身邊發(fā)生的大事,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每天、每年都會有很多重大事件的發(fā)生,這些事件也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且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與我們的地理課緊密相聯(lián)系的。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入到地理課堂中來,使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提倡的一個突出特點。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學生只有將所學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實際應用,才會產生親切感和自然感,易于接受理解,才能真正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

如在講《中國的氣候》時,可讓學生談談今年青島市的氣候有什么反常的現(xiàn)象?學生首先都會想到“百年一遇的旱情”。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我們的家鄉(xiāng)多發(fā)生旱災?我們這里的氣候有什么特征?中國其他的地區(qū)是什么氣候類型,有什么特征?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對于抽象難以理解的氣候知識就輕松解決了。

用生活知識解讀地理,將抽象的地理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讓學生感到地理知識無處不在,親切真實,又將抽象難以理解的地理難點輕松突破,真正達到了化難為易的效果,容易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三、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學地理課程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出發(fā),觀察、發(fā)現(xiàn)、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地理課堂教學,使學生體驗到地理就在身邊,生活處處皆地理。同時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內化了知識。

篇7

關鍵詞:東北亞;濱海;經貿合作

2006年 5月 26日, 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qū)開發(fā)、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提出天津濱海新區(qū)的功能定位應當是:依托京津冀、服務環(huán)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在發(fā)展濱海的政策導向上也將加大與東北亞區(qū)域合作納入到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內。國家對天津濱海的戰(zhàn)略定位, 為濱海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同時也為我國與東北亞區(qū)域合作打開了窗口,成為一個歷史性的轉折。

一、 濱海新區(qū)的發(fā)展現(xiàn)狀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fā)展,濱海已經建設為集高新產業(yè)、技術為一體,以電子通訊、石油開采及加工、海洋化工、現(xiàn)代冶金、機械制造、生物制藥和食品加工為七大主導產業(yè)的現(xiàn)代化新區(qū)。濱海所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不但與韓國、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并直接面向東北亞,成為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重要力量。

濱海新區(qū)經濟發(fā)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濱海生產總值從1993年的112.3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5 030.1億元,在17年間翻了近45倍。并且新區(qū)年生產總值增速平均保持在21.2%左右,遠遠高于天津市生產總值平均增速13.86%。濱海生產總值在2004年~2010年間取得了較快增長,特別是2009年~2010年間濱海經濟發(fā)展更加迅猛,生產總值增長率達到了25.1%。而濱海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由1994年的14.3%增長到2010年的55.2%。2004年~2010年間,濱海生產總值所占比重迅速增長,在2009年~2010年所占比重增長率達到10%。可見濱海經濟對天津市經濟發(fā)展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進入2011后,濱海經濟繼續(xù)保持快速發(fā)展。僅第一、二季度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值增幅就達到了3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迅速由第一季度的31%增為第二季度的33.7%,為濱海經濟今后快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同時濱海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外貿出口額在2011年間也大幅增長,特別是2011年第二季度濱海外貿出口額達到了122.3億美元,接近2004年一整年外貿出口總額,可見濱海已逐漸成為天津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外貿出口港口,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與對外經貿關系的發(fā)展。濱海作為沿海新區(qū)非常重視內外資對本地經濟的拉動作用,由于地理優(yōu)勢吸引了日韓的大部分對外投資,并且由于中央的政策支持,在利用內資方面,濱海也成為北方地區(qū)的“領頭羊”。在2011年第一、二季度濱海總共利用外資69.84億元,接近2010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并且日韓成為對濱海主要投資國,可見濱海在我國與東北亞各國經貿合作中的窗口及紐帶作用不容小覷。

二、 濱海新區(qū)與東北亞區(qū)域合作優(yōu)勢

1. 地理優(yōu)勢。就東北亞經濟圈而言,濱海地處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第三條歐亞大陸橋的東端起點,還是蒙古、哈薩克斯坦和中亞各國 的主要出海口,不但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而且還與東北亞各國有著便捷的海上與空中經濟合作線路,因此也成為我國與東北亞各國貿易合作的重要窗口。就國內而言,濱海地處環(huán)渤海經濟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新區(qū)腹地遼闊,遍及北方12個省市自治區(qū)。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東北亞各國都逐漸開始重視濱海新區(qū)在環(huán)渤海經濟圈的中心作用,希望通過濱海這個窗口擴展與天津乃至內陸地區(qū)的經貿合作,培育發(fā)展中國新興市場。特別是韓國提出的構建環(huán)繞黃海經濟合作圈層 中都特別提到了口岸城市的突出作用。可見在東北亞區(qū)域合作中,濱海新區(qū)地理位置顯得尤為重要。

2. 港口物流優(yōu)勢。濱海新區(qū)擁有世界港口吞吐量第五位、輻射兩億多人口的綜合性港口——天津港。天津港有泊位88個,萬噸級以上泊位55個,其中集裝箱專用泊位11個,泊位岸線總長1.4萬米,最大航道水深11.4米。天津港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現(xiàn)代化焦碳泊位。集裝箱班輪航線70條,其中遠洋干線10條、近洋航線36條、內支線3條、內貿航線11條,每月集裝箱航班300余班。而天津港作為我國沿海港口碼頭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港口之一,是大宗散貨和集裝箱的干線港,也是陸上交通運輸最為便捷的港口。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由1994年的63.1萬國際標準箱增長到2009的870.4萬箱,進入2000年后港口吞吐量開始快速增長,特別是外貿吞吐量相較內貿吞吐量上升較迅速。目前,天津港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并且天津港與韓國仁川港、群山港、釜山港以及日本的東京港和神戶港等距離較近,其中韓國最大的綜合物流企業(yè)——韓通運株式會社也已落戶濱海新區(qū)。濱海不斷利用港口合作形成東北亞港口群,以戰(zhàn)略聯(lián)盟的形式共用碼頭、共享物流網絡,為東北亞腹地經濟乃至歐洲、美洲全球。因此,濱海不但起到了歐洲與東北亞互相連接的紐帶作用,同時還起到拓展東北亞與歐洲、美洲的區(qū)域合作。

3. 經濟基礎與政策優(yōu)勢。隨著天津濱海的快速發(fā)展,東北亞地區(qū)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同時濱海新區(qū)也在東北亞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地位不斷提升。濱海與東北亞的貿易合作在投資增加的同時產業(yè)深化也在加速。濱海六大支柱產業(yè)(包括,電子信息、汽車、醫(yī)藥、冶金、化工、以及新能源)基礎設施較完善,工業(yè)配套能力較強。2010年濱海貿易出口額達到245.4億美元,增長24.5%,外貿出口占全市比重65.4%。特別是汽車產業(yè)不但有著深厚的發(fā)展歷史還為承接日韓汽車產業(yè)轉移奠定了基礎。在政策方面,天津市政府對在開發(fā)區(qū)內注冊的外資企業(yè)提供了一系列優(yōu)惠,包括:(1)開發(fā)區(qū)內生產型外商投資企業(yè)免征地方所得稅,對先進技術型企業(yè)給予延長三年減半繳納企業(yè)所得稅的政策;(2)產品出口型企業(yè)凡當年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企業(yè)產品產值70%以上的,按10%的稅率繳納企業(yè)所得稅;(3)從事港口碼頭建設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經企業(yè)申請,所在地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稅務機關批準,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五免五減”。同時政府建立了完備的東疆保稅區(qū),還以多種形式鼓勵外商以各種方式與濱海合作,在濱海投資。目前摩托羅拉、豐田、諾和諾德、三星、LG等一大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紛紛在濱海工業(yè)園投資建廠,形成了電子產業(yè)、汽車產業(yè)、生物產業(yè)、能源產業(yè)等現(xiàn)代化高科技產業(yè)集群和外國企業(yè)聚集的生產基地,擴大并深化了濱海與東北亞各國的產業(yè)貿易合作。

4. 自然資源優(yōu)勢。濱海新區(qū)內有海岸線153公里,灘1 321平方公里,生態(tài)濕地5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萬平方公里,此外還有1 200多平方公里鹽堿荒地。濱海新區(qū)直接面向的渤海灣,石油儲量達到200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1/5,天然氣1 937億立方米,每年開采地熱水2 000萬立方米。濱海新區(qū)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廣闊的市場。日本、韓國生產技術先進,資金雄厚但資源與市場相對有限。濱海與日本韓國在經濟發(fā)展上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因此濱海可以利用自身優(yōu)勢吸收日韓高新技術,實現(xiàn)東北亞地區(qū)產業(yè)梯度轉移。

三、 濱海新區(qū)與日本、韓國區(qū)域合作現(xiàn)狀

1. 日韓兩國與濱海經貿合作的特點。日韓與濱海的經貿合作自1993年以來經歷了貿易合作、技術合作與直接投資三個階段,在此過程中日韓合資企業(yè)不斷積累經驗擴大規(guī)模,提高績效,企業(yè)利潤總額逐年攀升,僅2006年~2009年3年間就從674 002萬元提高到1 226 578萬元,增長81.98%。同時,日韓企業(yè)在濱海的貿易合作大多集中在制造業(yè)特別是輕工、配件、消費品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如家電、電機、汽車配件等,技術水平優(yōu)于國內企業(yè)。同時,日韓企業(yè)進駐濱海的特點表現(xiàn)在力圖發(fā)展一批作為母國大型跨國公司的配套企業(yè),并非常注重發(fā)展上下游內資及合資企業(yè)成為供應商,目的在于利用濱海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與原材料成本,形成較完備的產業(yè)鏈條。如目前與濱海LG形成配套關系的企業(yè)共有五百余家,其中四百多家是本地及合資企業(yè),三星電機共有一百余家配套企業(yè),其中有50家落戶在天津濱海地區(qū)。與歐美外資企業(yè)相比,日韓兩國與中國的文化背景相類似,同樣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文化及思想沖突較少,企業(yè)運行管理思想較容易達成一致。隨著濱海經濟近年來的快速發(fā)展,很多日韓高管都選擇長居濱海地區(qū),進一步促進了日韓企業(yè)與濱海貿易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濱海作為中國對外窗口與日韓企業(yè)的經濟合資將進一步推進了我國東北亞區(qū)域協(xié)作的發(fā)展。

2. 日韓兩國在濱海新區(qū)投資狀況。濱海新區(qū)在近幾年間與韓國、日本的貿易合作日益密切,韓日兩國在對濱海直接投資方面逐漸成為繼英屬維爾京群島 之后,最主要的兩大投資合作伙伴。從表3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截止2009年,在濱海落戶的日本外資企業(yè)達到382家,韓資企業(yè)274家,分別位于合資企業(yè)個數(shù)總體排名的第三位與第四位(其中第一二位為中國香港與美國)。特別是近年來,受三星手機、三星光電子、LG、豐田等區(qū)內日韓投資企業(yè)擴產的產業(yè)鏈條影響,許多濱海上下游中小企業(yè)呈現(xiàn)增資擴產的發(fā)展態(tài)勢。2008年~2009年間濱海實際利用日韓外資達到83 719萬美元,其中韓國外資33 309萬美元,日本外資50 410萬美元。日韓兩國外商直接投資與其它國家相比具有絕對優(yōu)勢。相比日韓兩國可以看出在利用外資額方面,2008年~2009年內日本比韓國高出51.34個百分點。但從投資項目個數(shù)方面來看,2008年利用韓資項目個數(shù)達到30個,占據(jù)總體排名的第一位遠遠高出日本投資項目個數(shù)11,未來韓國的投資潛力不容小覷。隨著日韓外商投資步伐的逐步加快,其參與濱海新區(qū)東北亞經濟合作的程度也日益加深。

3. 日韓兩國在濱海新區(qū)合資企業(yè)經營狀況。根據(jù)下表濱海新區(qū)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顯示,2008年~2009年間來, 日韓外商在天津濱海新區(qū)的投資企業(yè)生產經營規(guī)模和經濟效益整體水平呈現(xiàn)迅速擴張趨勢,合同投資總額從2008年的572 201萬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580 237萬美元。日韓合資企業(yè)利潤總額從2008年的849 071萬元提高到2009年的1 226 578萬元,增長44.46%。特別是日本合資企業(yè)利潤總額與其它國家相比排名第一位。而韓國合資企業(yè)利潤總額與其它國家相比排名第三位,僅次于中國香港。日韓外資的進入不但解決了濱海由于資金緊缺所導致的投資瓶頸,還為濱海企業(yè)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增加了內資企業(yè)的活力,不論是在技術還是在管理、運營、效率績效方面,給濱海內資企業(yè)起到了示范效應,帶動了合資企業(yè)利潤的大幅上升。同時,隨著合資企業(yè)經營績效的改善,合資企業(yè)實繳及附加稅金也迅速提高。日本合資企業(yè)在2008年~2009兩年間共繳納稅金1 777 324萬元,在所有國家繳納稅金中排名第一位。韓資企業(yè)2008年~2009兩年間共繳納稅金453 505萬元,在所有國家繳納稅金中排名第三、四位,僅次于中國香港和美國。濱海通過與日韓等東北亞國家的合作在促進企業(yè)經濟績效提高的同時,以稅金繳納形式為濱海政府創(chuàng)收,使得政府具備充足的資金運用于財政支出促進并指導本區(qū)經濟健康平衡發(fā)展。

4. 日韓兩國在濱海保稅區(qū)投資狀況。隨著發(fā)展的加快,天津濱海保稅區(qū)經貿合作輻射功能進一步提升。2011年1月~8月,濱海保稅區(qū)外貿出口總值達到172.9億美元,增幅高達21.8%,預計全年外貿出口總額將會達到279億美元,增幅達到20%,其中對日韓貿易同步增長。天津港保稅區(qū)內韓日投資企業(yè)達到11個與8個,除中國香港外位于總排名的第一位與第二位。濱海天津港保稅區(qū)充分發(fā)揮了國際貿易、國際合作發(fā)展本地經濟的優(yōu)勢作用。與韓日兩國的合同投資額分別達到41 408萬美元與12 998萬美元。與2002年韓國在天津濱海新區(qū)的企業(yè)項目合同投資額 6 726萬美元相比增長了6.16倍之多。保稅區(qū)內韓資企業(yè)合同外資額與美國合同外資額32 556萬美元相比高出27.2個百分點,與英屬維爾京群島合同外資額23 267萬美元相比高出78個百分點。濱海保稅區(qū)利用日韓外資實現(xiàn)了質量與規(guī)模的雙提升,可見與東亞各國的合作特別是日韓兩國的合作將成為帶動濱海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引擎,并且成為未來濱海與東北亞對外貿易合作的趨勢。

四、 以濱海為窗口發(fā)展東北亞合作戰(zhàn)略

世界貿易經歷了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后開始了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梯次轉移。東北亞經濟圈以承接發(fā)達國家產業(yè)轉移優(yōu)勢逐漸成為世界貿易聚集地,在未來東北亞區(qū)將以巨大的潛力成為世界重要的貿易中心。天津濱海新區(qū)在與東北亞各國區(qū)域合作的過程中,也將進一步發(fā)展新區(qū)經濟,并帶動周邊腹地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1.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yè)選擇來華投資和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特別是以日本、韓國為首的東北亞國家。這些國家不但看到了我國廣闊的市場前景還看中了我國豐厚的投資回報潛力。因此就我國而言,加強我國對東北亞區(qū)域國家招商引資的力度,就要求政府不斷完善政策法律環(huán)境,推動保稅區(qū)制度創(chuàng)新,簡化審核手續(xù),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放松外匯管制,推進對外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è)務,改進貿易合作出口退稅政策,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同時注意保持國內制度的過渡性與連續(xù)性,建立完善的制度環(huán)境,降低制度變遷為外資與合資企業(yè)經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損失。濱海地區(qū)應多組織并開展調研協(xié)助解決外資企業(yè)面臨的實際困難,提高服務效率。同時濱海地區(qū)應建立人力資源流動體系,為前來投資的外企提供充裕的人力資源。這樣不但提高了外資企業(yè)在濱海投資的積極性,同樣還有助于外資與合資企業(yè)先進技術、優(yōu)秀管理經驗和高效運營模式在本地域的溢出擴散。

2. 加快外資、合資企業(yè)本土化進程。加快與外國企業(yè)合資,促進外向型經濟的內生化與本土化,有利于本地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從而加快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濱海應主動承接國際產業(yè)生產轉移,促進上下游供應商的發(fā)展、聚集,形成完整的產業(yè)鏈條,加大合資企業(yè)技術效應在本地區(qū)的溢出擴散。例如提高天津豐田在濱海的零部件采購率 ,形成部件(發(fā)動機、空調、座椅等)供應企業(yè)集群。與日本相比,韓國的本土化進程相對較慢。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韓國企業(yè)的原材料主要從韓國進口,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韓企實現(xiàn)了原材料本土化。同時韓企內部中高層員工大多都由韓國人擔任,特別是在中小型企業(yè)之中。因此濱海要逐步積極引導韓資企業(yè)本土化。以信任為基礎,以零部件本土化為突破口,實現(xiàn)技術研發(fā)本土化,配套服務設施本土化,管理人員本土化乃至整個品牌、行業(yè)本土化。

3. 促進濱海與俄羅斯的貿易合作。目前,濱海新區(qū)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在規(guī)模上還是經濟效益上都還不完備。俄羅斯作為東北亞經濟大國,經濟實力雄厚、市場廣闊并且自然資源極其豐富。而濱海新區(qū)的特色產業(yè)與俄羅斯有著深厚的合作潛質,例如,煉油與油庫工程、天然堿工程、海水淡化工程等能源產業(yè)建設都可與俄進行區(qū)域合作。這就要求我國加快交通運輸網絡與環(huán)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便于與俄能源合作、開發(fā)、利用與運輸。如加大開發(fā)高載重量航道及碼頭(北港池C段、北崗池四期集裝箱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的建設;完善現(xiàn)代集疏運體系包括直通腹地高速公路網建設、鐵路通道建設和管道運輸線路建設;形成運營、倉儲物流、運輸配送、采購分撥、貨運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貿易服務體系。同時,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礦產資源極其豐富,但開采能力不足,開采技術相對落后。濱海具有石油開采、加工方面的技術、設備、人才優(yōu)勢。并且濱海在地理位置上與俄羅斯較近,相對于其它國家具有一定的區(qū)位優(yōu)勢。因此天津濱海可以推進“走出去”戰(zhàn)略與俄羅斯加大合作力度,組織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yè)去遠東地區(qū)與俄羅斯開展聯(lián)合開發(fā)經貿關系。

參考文獻:

1. Nathalie Aminian, Cuauhtémoc Calderon, Prospects for Closer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 ics,2010,(14):417.

2. Hidetaka, Yoshimatsu,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searching for the mode of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2010,(10):247.

3. Godement, F., North-East Asia: Time to Rethink?, Disarmament forum,2005,(2):5.

4. Sohn Yul, Tripartite Cooperation in Nort- heast Asia, Korea Focus (English Edition),2010.

5. 李錦坤.面向東北亞:天津濱海新區(qū)的現(xiàn)狀與未來.東北亞論壇,2007,(1).

篇8

在最近于東京舉行的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上,一場名為“全球供應鏈管理:外包、回流與近岸外包”(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Out sourcing,Re-shoring,and Near Shoring)的小組討論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主題包括全球供應鏈改造、企業(yè)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環(huán)境應如何選擇外包地點及外包供應商等。沃頓商學院運營與信息管理學教授莫里斯·柯恩(Morris A. Cohen)擔任了小組討論主持人。嘉賓在討論中提出,最經濟的解決方案并不總是最佳方案。而根據(jù)行業(yè)與產品的不同,供應鏈的構筑方式也情況各異。

波音副總裁貝斯·安德森(Beth Anderson)表示,波音供應鏈已由廣泛研發(fā)轉為關注客戶與經營環(huán)境。“我們關注整個周期,包括飛機設計、生產體系設計、了解目標客戶群以及在飛機交付使用后如何為之提供支持服務等。”

波音的主要客戶群體所在地自20年前便不斷變化。以前,波音公司的生產工作約有75%在美國和歐洲進行,其余分散在世界各地。而現(xiàn)在,該公司僅有25%的生產仍在歐美等傳統(tǒng)市場中完成,其余75%則已經轉向了中國、印度等飛速增長的經濟體。相應的,波音規(guī)模龐大的供應鏈也在不斷發(fā)生轉變,以適應市場變化與科技進步。

去年,波音公司采購了7.83億塊部件,用于600架飛機的制造。到2014年,將有7500家供應商向波音公司提供逾10億塊部件,用于700架飛機的制造。“這是條極為龐大復雜的供應鏈。”安德森提到,世界上有73個國家被涵蓋在內,約有50萬人參與到了波音產品的制造中。“造飛機得有精心設計的物流支持才行。”她表示,即便是一塊看上去很簡單的遮陽板,其部件也源自7家不同的供應商。

與大多數(shù)制造商一樣,波音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這意味著波音必須謹慎選擇供應商,以增強競爭優(yōu)勢。然而最根本的“還是安全問題。”安德森說。波音對自己一向要求嚴格,它的7500家供應商也遵守著同樣的標準。得益于供應鏈優(yōu)化與燃油效率、空氣動力等方面的性能改善,波音在1975年到1995年期間成功將效率提高了35%。但航空業(yè)仍迫切需要波音做出進一步改進。“世界變化很大,”安德森說,“為了保持競爭力,我們仍在努力優(yōu)化供應鏈,研究我們的合作伙伴、思考如何設計制造與整體架構。”

由于波音公司的高科技產品787夢想客機飽受延誤、成本超支及投入使用后眾所周知的電池問題影響,其飛機制造流程近來備受關注。不久前,一架未搭載乘客的波音787夢想客機在倫敦希斯羅機場起火。波音公司正與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及霍尼韋爾公司一道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霍尼韋爾公司是起火區(qū)域應急裝置的制造商。

最終,波音試圖通過為供應商制定統(tǒng)一標準將風險最小化,同時使供應鏈發(fā)揮最大價值。標準范圍包括供應商能力、生產力、協(xié)作性、資金及責任感等。盡管技術轉移存在一定潛在風險,波音公司仍需與中國等新興市場中極富抱負的商業(yè)伙伴們合作。“關鍵在于尋求平衡點。我們不想直接說‘不,我們拒絕分享,’那樣會使我們被市場孤立起來。但我們得在必要的時候說不。”安德森說。

地點與力度

日本飛機制造商及防務合約承包商三菱重工已在787等機型上與波音有過數(shù)次密切合作。三菱重工副部長兼商用飛機總經理巽重文(Shigefumi Tatsumi)表示,三菱重工也在努力平衡國內制造基地與向全球市場中擴張的需求。三菱重工的熱銷機型每月至多可生產50架,且交付周期常常超過一年。“我們的供應鏈非常扁平,這對當前的商業(yè)環(huán)境來說并非好事。”巽說。供應鏈設置的主要考量因素是地理位置和質量保證。

汽車制造商日產公司的全球大產牌汽車業(yè)務部副部長文森特·科比(Vincent Cobee)認為,日產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zhàn)。與波音相似,日產的供應鏈也在全球化趨勢中和北美、歐洲及日本外新興市場的推動下不斷變革。日產將生產逐漸轉移至離岸市場,以幫助減少貿易摩擦。這一變革結束了日本汽車制造業(yè)對大型日本貿易公司的傳統(tǒng)營銷依賴。隨后便開始了在許多市場中的本地化。

雖然日產公司仍舊全權掌控著其汽車開發(fā)過程,該企業(yè)也不得不將供應鏈本地化,以降低成本,吸引關鍵目標市場。這家汽車制造商采用多種不同的商業(yè)模式。高端品牌英菲尼迪較德產豪華車型十分有競爭力,開發(fā)與制造都在日本進行。全球品牌日產雖由日本開發(fā),但會根據(jù)目標市場進行相應本地化。而被科比稱作“全球兼本地”品牌的大產(達特桑),則是以日本技術為核心,在目標市場完成開發(fā)并外包制造的。

電子元件制造商富士通的供應鏈管理本部高級副部長水野健二認為,對高科技產品來說,供應鏈物流問題可能更為嚴峻。雖然富士通的產品與飛機和汽車不同,可能對普通顧客來說并不多見。但事實上,它同樣面對著類似壓力,需要保證貨品能夠盡快交付以滿足顧客要求。作為世界第三大IT服務供應商,世界500強公司約有一半是富士通的客戶。該公司有17.3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4.4萬億日元。

水野表示,富士通并沒有數(shù)量龐大的供應商,而是每種部件各依靠少數(shù)幾家進行供貨。比如富士通的X86服務器就是這樣,它的CPU來自英特爾和AMD,磁盤驅動器則購自希捷科技和東芝。對富士通來說,其供應鏈現(xiàn)狀與顧客的高要求都意味著,公司需要從已搬到中國等地的離岸供應商處采購部件、降低成本。而與此同時,它也需要在緊迫的時間限制內保證產品的高質量與可靠性。

水野說,盡管供應商數(shù)量很少,富士通仍需為逾2萬種配置提供定制服務器。面對分散各地的供應商與常常僅有五六天的超短交貨時限,富士通的解決方案是從中國或東盟會員國購買部件,通過海運運抵日本、歐洲和中國靠近用戶的地點,為進行最終組裝作好準備。“我們將產品組裝好,并對其進行長時間的測試然后交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賺取利益的同時滿足所有相關要求。”水野說。

為管理各式各樣的供應鏈,富士通選擇了一種名為“虛擬全球供應鏈管理”的體系來確定供貨商和運輸商。“我們每天都這么做。我們會查看客戶訂單,工廠生產線和部件供應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任務。”水野說。東電電子,即SONY公司Play Station游戲機等設備的芯片組生產商,也面臨著同樣高標準的質量與可靠性要求。但該公司副總裁兼營銷總經理關口章久(Akihisa Sekiguchi)表示,東電對其供應鏈的管理方法更為傳統(tǒng)。該公司產品主要用于出口,對八個客戶需求的供應就占了業(yè)務的絕大部分。

沒有單一解決方案

盡管東電電子對消費者來說可能并非很出名,但在日本引領全球半導體制造業(yè)時它曾是集成電路方面的領頭羊。目前,東電電子在該領域仍是日本國內的第一名,也是世界第三大制造商。公司擁有1.2萬名雇員,年銷售額約為50億至70億美元,雖然近90%的產品會被出口海外,其整個制造過程都在日本完成。“我們的研發(fā)是針對全球的,但供貨在國內進行。”關口表示。之所以東電電子能夠堅持在日本國內進行生產,是因為用于生產其產品的相關部件都由日本制造,而日本的基礎設施可以為此提供支持。

除受多年“圓高”(即日元升值)考驗外,東電電子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即2011年3月的地震與海嘯。這次災難迫使其位于福島的工廠關閉長達兩個月。關口表示:“聯(lián)絡4、5千名供應商是件很花時間的事。”工人都被召集了起來,以便盡快恢復生產。像2011年3月大地震這樣的災難再度表明,企業(yè)需要增設供貨地點,通過多源采購降低風險。但相應的,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單一的解決方案是不存在的,”關口說,“知識產權保護是一方面,地理位置也是問題。”

總之,想用單一方案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柯恩在小組討論中指出,知識產權保護對供應鏈管理來說至關重要。但對于像波音這樣的公司來說,極為嚴格的監(jiān)管力度通常會幫助防止假冒部件進入市場。“多數(shù)情況下,監(jiān)管者會負責制定政策。我們只需要確保所有部件都取得了相應的文件。”安德森說。

由于在許多市場中獨立汽車服務公司都大為盛行,像日產這樣的汽車制造商就面臨著較大風險。“部件貨源很難得到保障。不管那些部件是從哪兒來的,我們的標志都會印在上面,”科比指出,“我個人推薦不要使用未經授權的中國經銷商產品。”

也正是出于上述考慮,部分顧客對產品的源產地十分挑剔。但對于富士通這樣的IT公司來說,盡管其部件制造地點各異,從哥斯達黎加到以色列都有供貨商,“我們也可以說,我們的產品是日本制造的,”水野表示,“問題的關鍵是產品可靠性與性能。我們會進行各種特殊測試。許多部件都無法通過這些檢測。但當我們向顧客交付最終的計算機產品時,我們可以保證其質量很高。這才是我們的專門技術。而這些計算機正是通過我們的技術在日本制造組裝的。”

與之相似,東電電子也從海外訂購部件,并在交付運輸前進行一系列測試。“假如部件不能通過測試,我們就不會使用。”關口說。這些測試已經細致到了“分子層面。在半導體行業(yè)中,我們買東西時看的是產品,而不是看地點或看貨源。”

波音787的經驗表明,要向全球市場進軍就會面對風險。即便787夢想客機可能在外包上做的有些過火,波音仍會繼續(xù)這方面的業(yè)務。

篇9

枕海入夢 擁灣而眠

三亞亞龍灣萬豪度假酒店是萬豪國際在中國的第一家度假酒店,其設計理念力求與本土風情及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充分體現(xiàn)海南特色。入住酒店的賓客在客房陽臺可以欣賞180度的海天一色的壯麗景觀,酒店內部裝飾由來自新加坡的設計師大膽地采用天然原石與暖色調木質材料自由搭配,營造出輕松明快的海濱度假風格。

酒店的園林好似海南女子一般婉約秀美,溫雅含蓄。漫步在花園里會看到林蔭路上形態(tài)各異的雕像。再看那檳榔樹、椰子樹、木瓜樹、龍眼樹、五彩繽紛的雞蛋花等郁郁蔥蔥,簡直就是一戶黎家院落的縮影。

置身于院落中,漫步450米長的私家沙灘,懶洋洋地躺在茅草亭下憑海臨風,或躍入湛藍的大海里暢游一番,或三五成群來一場沙灘排球比賽,體驗各種激情的水上運動,這里可以盛載賓客對海灘的所有向往。閑暇之余,移步至 “泉”水療中心,悄然隱身于一片寧靜的園林中,四座相對獨立的豪華水療閣環(huán)繞著噴泉,伴隨著潺潺水聲開始一段愉悅身心的健康之旅。

想和孩子們共度親子假期的賓客一定不能錯過“暢園”兒童俱樂部。位于酒店的后花園,一棟獨立的綜合別墅將豐富的游戲和娛樂活動納入其中,一個帶有水上滑梯的兒童游泳池、迷你沙雕游樂場、電子游戲室、卡通動畫室、球類活動室,配有很可愛的兒童洗手間。還有一個標準的成人游泳池,賓客可以與孩子一起互動,或是將小朋友交給工作人員照顧。酒店的三個主題餐廳里都配有兒童菜單,小朋友和家長一起用餐時可以免費享用兒童套餐。

酒店是舉辦商務會議和主題活動的最佳場所。12間會議室總面積達1550平方米,包括830平方米的無柱豪華宴會廳,可分隔成五部分,另外七間會議室適合中小型會議活動。新建的300平方米佰草廳坐落在熱帶花園里,椰樹婆娑,水波環(huán)繞,帶給賓客非同尋常的會務體驗。坐落在沙灘上的海景禮堂,適合舉辦50人左右的婚禮儀式、周年紀念活動和主題宴會。450米長的私屬海灘、2500平方米的中央海景草坪、670平方米的噴泉廣場和多個池畔小草坪為不同規(guī)模的宴會活動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經驗豐富的會議統(tǒng)籌團隊,熱情高效的宴會服務隊伍,為會議和活動的圓滿舉行提供最佳保障。

篇10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模式初中地理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它以傳授地理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生的學習實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質。然而,近年來受“中考成績”指揮棒的影響,課堂教學更側重于死記硬背,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效率,對學生未來地理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深入探索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構建模式

新課程理念下,地理課堂的構建模式也發(fā)生了重要的變革,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今天的教學模式注重“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課堂的聽眾,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課堂角色發(fā)生了轉變,學生變?yōu)榛顒拥闹黧w,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欣賞的觀眾。教師采用科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之中,實現(xiàn)地理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實現(xiàn)高效化課堂發(fā)展。如(圖1)所示:

從高效課堂的構建模式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可見一斑,新形勢下高效課堂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包括質疑、探究、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發(fā)展,特別強調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學習,在體驗中逐步培養(yǎng)地理素養(yǎng)和提高學習能力。

二、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模式構建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奠定高效課堂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教學綱要》對初中地理課時做出了明確要求,與之前相比教學內容沒變,但是課時數(shù)減少,這就意味著不能再利用時間戰(zhàn)術,靠課堂死記硬背達成教學目標,而要求教師深入分析教材,認真?zhèn)湔n,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突出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方能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例如,人教版七年級《多變的天氣》一課教學中,教學內容包括天氣及影響、明天的天氣怎樣和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三個教學板塊,如果對教材把握不準確的情況下,教師可能會組織很多活動了解天氣,環(huán)保只停留在口號上,然而,作為高效課堂的設計,本課教學目標應為:(1)理解天氣預報的重要性;(2)學會通過電視、報紙多種渠道看天氣預報;(3)從環(huán)保角度呼吁學生保護大氣環(huán)境。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上將學習目標明確地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看預報,識天氣”的比賽活動,讓學生扎實獲取閱讀天氣預報的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找準切入點,提高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下,才能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在有效的時間中提高課堂效率。創(chuàng)設情境是一種有效的導入模式,主要方法有:利用復習導入新課、利用直觀掛圖導入新課、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新課、實驗演示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導入新課等。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極地地區(q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雪龍?zhí)栺傁蚰蠘O”的視頻,通過視頻讓學生對兩極產生興趣,接下來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后明確今天的學習任務是了解兩極地區(qū),于是教師出示兩極地區(qū)的投影圖,并讓學生結合課本地圖材料對照分析。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視頻投影圖導入新課,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兩極充滿了好奇與向往,為后邊的教學鋪墊了良好的氣氛。

(三)利用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學生處于積極主動探索狀態(tài)之下,對于知識的記憶和能力的獲得效果最佳。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往往教師“一言堂”,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遼闊的疆域》一課教學中,考慮到本課內容較為豐富,如果教師單純講解,學生可能無法把握要點,于是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幫助學生建立我國地域的相關地理知識。首先,要求學生參照“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來填寫導學案上的表格,填好后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生對中國地理位置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其次,教師出示題目,從全球不同經度、緯度上看中國位置,小組需要合作探討,將探討結果與全班交流;再次,教師要求小組競賽,與日本、蒙古等國家比較一下,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是什么?通過這類問題的設置,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導學――自學――合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適時指導,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良好的課堂組織形式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并轉化為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也不可忽視。為了落實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設置自測題目,當堂檢測,當堂評價,可以利用面批、互批、自批等多種方式實現(xiàn)當堂反饋,教師和學生一起查缺補漏,逐步完善學習內容。課堂練習鞏固小測通常包括三部分內容,分別是基礎知識部分、提升訓練部分、綜合應用部分。對于學習能力偏低的學生完成第一、二部分測試題目即可,而學習精力旺盛的同學需要全部完成。測試題題目的制定需要教師根據(jù)本課的學習目標具體而定,為強化學生記憶,提高學生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提供鞏固途徑。

總之,要改善當前地理教學現(xiàn)狀,以新課程為背景,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將地理課堂看作是一個長期動態(tài)發(fā)展的研究課題,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自主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體驗式學習中善學、樂學,勤于動手,勤于動腦,勤于動口,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地理高效課堂,為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國珍.如何構建高效地理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1).

\[2\]郭卿.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課堂效率\[J\].文教資料,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