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種范文

時間:2023-03-13 16:37: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免疫接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免疫接種

篇1

1.應注意疫苗的質量

疫苗必須是由有生產資質的廠家生產的,即要保證疫苗的來源清楚,采購渠道正規。

要從當地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或有獸用生物制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單位購買,不要到那些沒有常規疫苗保存設施的單位購買,所購買的疫苗需有農業部批準生產文號或進口批準文號。

疫苗的運輸和保管溫度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疫苗的運輸要嚴格實行冷鏈運輸,一般應保持在8℃以下,大批量畜禽疫苗運輸最好使用帶有冷藏設備的車輛,少量運輸可用泡沫塑料箱,并放入冰塊或冰袋,避免日光直射。

疫苗到達目的地后,要迅速進行妥善保管,通常弱毒苗要在-15℃下冷藏保存,并要注意切忌反復凍融,滅活苗在2~8℃環境中冷藏保存,不能過熱,同時也要防止凍結。但也有一些疫苗的保存條件比較特殊,例如馬立克氏病細胞結合苗必須在液氮中保存。

2.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疫苗和免疫接種方法

根據科學的免疫程序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免疫接種,并嚴格按規定的免疫接種方法進行操作,是畜禽能否獲得免疫保護作用的關鍵。

(1)選擇合適的疫苗。預防同一種疫病往往可能有幾種疫苗可供選擇,例如雞新城疫Ⅰ系苗由于毒性比較大,一般不宜用作雛雞的新城疫首免用,而應選擇毒性比較小的Ⅱ、Ⅲ、Ⅳ系或克隆30等疫苗。有時還要考慮是使用滅活苗還是弱毒苗的問題,一般來說滅活苗安全系數比弱毒苗高,不散毒,不受母源抗體的影響,但存在用量大,產生免疫力較慢,免疫效果不如弱毒苗,而且油乳劑滅活苗產生免疫力較慢,價格也高。例如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一些養殖戶覺得不知該用弱毒苗還是滅活苗,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種豬和健康豬群使用滅活苗,若想凈化豬群,可以使用弱毒苗。

(2)疫苗的免疫接種方法通常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滴眼滴鼻、飲水、噴霧等幾種形式,具體采用哪一種形式,原則上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書的用法或者遵照獸醫技術人員的指導。但是有一些疫苗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例如雞痘疫苗要用翅膜刺種的方法,羊痘弱毒苗要皮內注射,豬的腹瀉疫苗多采用后海穴注射,豬的喘氣病活疫苗采用肺內預防注射接種的方法。

3.應注意免疫應激和免疫抑制因素對免疫效果的影響

饑餓、寒冷、過熱、擁擠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能抑制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從而導致疫苗免疫保護力下降。凡病、弱、孕畜暫時均不宜進行免疫注射。

為降低免疫接種對動物產生的應激,可在接種前一天以及以后幾天用維生素C、電解多維素拌料或飲水,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接種前后各一周,應停止使用對疫苗敏感的抗病毒、抗菌類、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以免損害動物機體免疫細胞,影響免疫應答導致免疫失敗。同時應避免使用消毒劑飲水。

注意母源抗體的干擾。例如母豬接種過豬瘟疫苗,其乳中有抗豬瘟抗體的存在,初生仔豬吸母乳可獲得被動免疫,但當豬源抗體高時,仔豬這時注射豬瘟疫苗,就不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導致免疫失敗。

4.應注意免疫接種操作的規范性

疫苗的免疫注射要做到一畜一針,防止帶毒接種,造成交叉感染。同群禽類可在注射30只左右更換一個針頭,瓶塞上要固定一個針頭專供吸取疫苗。

要做好接種動物的保定工作,做到注射部位準確到位,嚴禁打飛針。滴眼滴鼻時要讓疫苗完全吸入后才能放開雞只,防止禽只掙扎或甩頭,保證有足夠的疫苗進入雞的眼睛、鼻腔。飲水免疫時要讓免疫雞群先停水3小時,飲水時間應在1小時左右,以保證每只雞都能喝到足夠數量的疫苗。噴霧免疫要做到均勻,霧滴的大小、噴霧的高度及速度要適當。

疫苗使用前要升至常溫。從零下幾十度的水箱中取出的凍干苗應放置一段時間,盡可能縮小與稀釋劑的溫差,以免由于溫度的驟升使疫苗中致弱的微生物夭折。要用規定的稀釋液稀釋,稀釋后充分搖勻。疫苗稀釋后要在30~60分鐘內用完,滅活苗一般在開封后8~12小時內用完,最長不超過24小時。根據試驗,疫苗稀釋后使用的時間與免疫力產生的保護率存在負相關性,已知多數疫苗稀釋的時間超過3小時再接種,對肌體的保護率為零。

5.應注意免疫后的觀察

免疫接種后,特別是在1小時內,要認真檢查動物是否有過敏或嚴重的應激反應,同時要準備好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過敏的藥品,便于及時進行對癥救治。

篇2

[關鍵詞] 家禽 免疫接種 疫病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2-0186-01

近年來,家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民增加收入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保證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必須搞好免疫接種及疫病防治工作。在家禽的飼養過程中,免疫接種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預防、控制、撲滅家禽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免疫接種的成功與否,直接與廣大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相關聯。但在生產實踐中,有些家禽養殖戶對免疫接種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許多細節問題不夠重視,致使有部分養殖戶反映免疫接種后仍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筆者在進行調研時,發現有的家禽養殖戶在免疫接種及疫病防治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現就以上方面提出如下建議,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正確選購疫苗

1.應選擇具有GMP車間的、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生產的、信譽好的優質疫苗。

2.應到當地動物疫病防控中心指定的、具有疫苗經營資格的場所購買疫苗。疫苗的運輸和保存有嚴格的要求,一般來說,凍干活苗和弱毒苗應低于攝氏零下15℃運輸和保存。滅活液體疫苗(含油乳劑苗)須在攝氏2~8℃運輸和保存,運輸途中應避免日光直射和高溫,并要求包裝完整,防止弄破瓶子和傳播病原體。如果疫苗在運輸和保存過程中高于規定的溫度,則會大大降低疫苗的保存期和效力。因為一些沒有經營資格店鋪的疫苗來源不明確,也沒有相應的運輸和保存條件。

3,選購疫苗時,應檢查疫苗包裝是否清潔完好,標簽是否完整,包括疫苗名稱、批準文號、生產批號、出廠日期、保存期、有效期、使用方法及生產廠家;疫苗性狀與說明書是否相符,瓶蓋是否松動,疫苗瓶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異常,堅決不予購買。

4.購買疫苗后,應放置在廣口保溫瓶內或冷藏箱內帶回養殖場,并且盡快使用或按規定的條件存放在冰箱(柜)內,確保疫苗的效力。

二、科學免疫接種

1.接種前,要將疫苗充分混合,凍干活苗須按規定倍型稀釋,使其充分溶解。

2.吸取疫苗時,瓶塞上固定一個消毒過的針頭,其上覆蓋酒精棉球。避免一次吸不完,連續使用時,可減少污染機會。

3.肌肉注射免疫時,應選擇肌肉豐滿部位進行注射;膚刺種免疫時,應選在翅內側無血管、無毛處刺種。應嚴格按規定部位注射、刺種。如規定是肌肉注射免疫的,切不可注入脂肪層或皮下等。

4.飲水免疫時,可將口服的疫苗混于水中,稀釋疫苗應用不含消毒藥的新鮮水,并加入1%的脫脂奶粉。應在兩小時內飲完,防止失效。

5 點眼滴鼻免疫時,用滴管吸取疫苗滴于眼內或鼻孔內。

6.免疫劑量要科學,切不可盲目加大或減少劑量。

7.使用疫苗時,應保持低溫,并避免日光照射。

8.每瓶疫苗啟用后應當天用完,用不完的應按規定處理掉,絕對不能再用。

9 用過的空瓶、廢棄的疫苗和用過的酒精棉球應集中到一塊,按規定處理,以防污染。

三、疫病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是預防所有動物疫病的前提條件,只有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才能保證家禽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并具備良好的抗病能力。從禽病預防角度來說,必須將飼養管理和疾病預防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防止禽群受到疾病的危害。

1.避免家禽和野禽、水禽的接觸,由于許多禽病不僅可以感染家禽,而且還能在豬、海豹、鯨等哺乳動物和野禽、水禽體內存活,因此,要控制禽病的發生,必須避免家禽和野生鳥類的接觸。

2.嚴格與外界隔離

飼養場應與外界嚴格隔離。飼養場應該遠離水禽、野生鳥類棲息的水道、河流、湖泊。飼養場謝絕外來人員的參觀,采取全封閉飼養系統,并注意水源和飼料的保護,防止被野禽糞便污染。

3.加強物料、人員管理

禽舍周圍應用表面易于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建造,以減少車輛輪胎和鞋的傳播。飼養員家中不飼養家禽、觀賞鳥類,并限制飼養人員出入場次數;飼養人員進入生產區應嚴格淋浴、更衣,工作服每天用消毒水浸泡、清洗。

4.定期滅蟲

一些昆蟲如蚊蠅等可攜帶病毒在同一禽場不同雞舍或不同禽場之間傳播,因此,必須定期消滅有害昆蟲。

5.注意平時的觀察

平時注意觀察禽群,發現有臨床癥狀可疑的禽只,有條件的可進行病原微生物分離和初步鑒定,也可直接從病料中對病原微生物進行擴增,為迅速控制疫情贏得時間。如沒有條件的單位或個人應采集一定數量的病料送當地或上級獸醫部門診斷。疑似死亡禽類必須焚燒或深埋,以防止野鳥啄食或野生動物吞食而傳播病原微生物。

6.不從疫區或可疑疫區引種

7.易發期應減少禽群數量

禽病易發期應適當的有選擇的減少禽群數量,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發病機會,而且當流感發生時,也有利于采取果斷的撲滅措施,減少經濟損失。

四、其他注意事項

1.免疫接種前,要作好家禽的健康檢查,發病的不能疫接種。雛禽免疫接種時,應根據免疫程序,并結合母源抗體水平確定免疫時間。

2.免疫接種前一周應停喂抗菌藥物。

3.免疫接種時,應由專業獸醫人員或在其指導下免疫。

4.免疫接種應嚴格按免疫程序執行。

5.保證飼料質量,保證禽只營養合理,減少應激反應。

參考文獻

[1] 雷江紅,封建立. 家禽的免疫與免疫接種技術[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Z2:82-85.

篇3

資料與方法

12~23個月齡兒童每個村(委)7名兒童,其中西安區調查210人、龍山區調查212人、東豐縣調查210人、東遼縣調查210人,共計842人。

方法:按照計劃免疫技術規程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法(PPS)進行抽樣調查。

標準:合格接種率判斷[1]:①有準確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種年,月,日記錄;②免疫起始月齡不提前;③接種針次間隔不縮短(≥28天);④基礎免疫在12個月齡內完成;⑤填寫齊全,記錄清楚,不缺項。凡經核實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種為合格接種。凡未建卡,證者,未接種者,接種起始月齡提前,間隔時間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齡接種以及卡,證記錄不清,卡證不符者,均視為不合格接種或未接種。

結 果

建卡率、建證率:調查適齡兒童842名,其中本地兒童758名,建卡率、建證率100%,外地兒童57名,建卡率、建證率100%。本地卡證合格率96.81%,外地卡證符合率89.47%;規范建證率分別為本地98.47%、外地87.72%。卡證符合率與規范建證率,見表1。

疫苗接種率,見表2。

不合格接種情況,見表3。

本地兒童接種率98.09%,遲種原因都是因病推遲接種;外來兒童合格接種89.95%,原因為未接種疫苗1人次,因病遲種疫苗17人次,未完成全程免疫1人次。外地兒童接種率偏低。討 論

篇4

[中圖分類號]R1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7(a)-120-01

兒童計劃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最好方法,預防接種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兒童的一生。我區自2001年起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由鄉鎮衛生院接種門診負責,幾年來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接種率大大提高,疫苗耗損系數降低,接種更符合國家推薦的免疫程序。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動人口的大量增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四苗全程接種率、建卡建證率、卡證相符率等均有所下降。

1 計劃免疫接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1 政府投入不足,基層計免人員工資保障不夠

農村接種門診仍掛靠在鄉鎮衛生院,衛生院更多注重經濟效益,對社會效益多于經濟效益的防疫人員重視不夠,舍不得投資,由于計免經濟效益不好,計免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不高,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外計免辦公用房緊張,我區大部分接種門診不足20 m2,冷鏈設備陳舊,80年代的冰箱有的還在使用,個別鄉鎮無冷凍冰柜,需要冷凍的疫苗只能保存在冷藏室,降低了疫苗的效能。

1.2 流動人口增多

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且大量涌入城市,有部分人帶著子女在外打工,這部分兒童跟著父母流動于各地,預防接種經常有漏種現象或未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而外地人口也有隨父母流入我區辦廠,務工。這種情況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我鎮2005年0~7歲總流動人口153人,2006年有165人,2007年3個月內就達到81人。

1.3 計劃外生育兒童普遍存在

受傳統思想影響,農村超計劃生育現象時有發生,而呈歷年上升勢頭。這些孕婦整天東躲,小兒生下后也是居無定所,有的甚至不敢在正規醫院出生,更不用說預防接種。種種情況給兒童建卡,建證和預防接種造成很大影響。

1.4 留守兒童增多。

農村0~7歲兒童家長正值青壯年,大部分在外打工。兒童由祖(外祖)父母監護,監護人年齡偏大,記憶力又差,文化水平不高,經常忘記帶兒童進行預防接種,造成漏種或未按免疫程序接種現象。留守兒童的大量增加給計免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我鎮2005年有0~7歲的留守兒童211人,2006年已達到371人。

1.5 計免隊伍不穩定,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

農村衛生院專職計免工作人員不多,大部分是兼職的,有的身兼數職,還經常調換崗位。接種門診沒有專職護士,有的甚至設在醫院的病人注射室,護士和兼職人員大多數沒有接受正規培訓,預防接種時差錯事故不斷,漏登,漏種現象經常發生。

1.6 村級防疫網絡不健全

兒童出生數、流動兒童數、留守兒童數、計劃外生育兒童數以及查漏補種的通知均由鄉村醫生協助調查上報。鄉村醫生沒有適當的經濟補助,積極性不高,不報、漏報、遲報現象嚴重,造成兒童預防接種時漏卡,漏種。

2 提高農村兒童預防接種率的措施

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規范化接種門診的建設,添置冷鏈設備改善工作環境,保障接種人員工資,增加宣傳費用及培訓經費。

妥善協調好各部門關系。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計劃外生育兒童等均要涉及幾個部門,要處理好各部門的關系以便準確及時掌握各種資料。

加強計免人員的培訓。要經常對預防接種人員進行培訓,建立規范化辦公制度。每隔兩個月整卡一次,對卡冊登記要盡量詳細,尤其是聯系方法要清楚,一旦發現兒童未接種要及時聯系,及時補種。集中培訓計免工作人員的預防接種方法和安全注射程序,杜絕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建立兒童預防接種微機管理系統。每個出生小兒都要辦理預防接種微機卡,最好是全國通用,便于規范兒童建卡,建證和預防接種工作,如果聯網還可以共享衛生資源以及方便上級機關對下級的督導。

篇5

【關鍵詞】免疫規劃;接種率;評價;流動兒童

常規免疫接種率是評價免疫規劃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標,如何在報告接種率高的狀況下對接種率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是免疫規劃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1]。為了對我市常規免疫工作現狀進行一個科學評價,掌握接種率動態變化,我們對2010-2011年常規免疫接種率監測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脊髓灰質炎疫苗(OPV)、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epB)、百白破疫苗(DPT)、卡介苗疫苗(BCG)5種常規免疫接種的疫苗數據來源于常規免疫監測系統和調查資料。人口資料來源于包頭市統計局2010-2011年的《統計年鑒》。

1.2方法根據《全國常規免疫接種率監測方案》運用估算接種率、差值(D)、比值(R)對我市常規免疫接種率進行評價。①以市統計局提供的0歲組兒童數為估計應種人數,以常規免疫監測系統中的報告接種人數作為實種人數計算估算接種率。②差值(D)評價:差值(D)=|估算接種率-報告接種率|。D>0.15判定為不可信,D為0.05-0.15判定為可疑,當D≤0.05判定為可信。③比值(R)評價:R值≈3MV(BCG)/OPV(DPT、HepB)。R1.15時為不可信,0.90≤R

篇6

關鍵詞:狂犬病疫苗 抗體陽轉率 評價分析

文章編號:1008-6919(2007)03-0071-02

中圖分類號:R535

文獻標識碼:B

【經驗交流】

為了解人被犬、貓等宿主動物咬、抓傷,或破損皮膚被舔后,經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后10-15天體內抗體陽轉情況,以便對抗體未陽轉人群及時補種,確保其免疫效果,現對2006年2469例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后,抗體陽轉情況統計分析如下。

1.材料及方法

1.1 疫苗一律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采購供應,2006年6月底前使用的是常洲某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液體人用狂犬病純化疫苗(VERO細胞)1.0ml/支(≥2.5IU), 2006年7月至12月使用遼寧某有限公司生產的凍干人用狂犬病純化疫苗(Vero細胞),重溶后0.5ml/支(不少于2.5IU),效期內按0、3、7、14、28天免疫程序,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一針。

1.2按程序已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對象,并同意接受抗體檢測者,于注射完最后一針10-15天,靜脈采血2毫升,分離血清檢測抗狂犬病病毒抗體。

1.3抗體檢測方法和判定標準 ,采用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狂犬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有效期內使用,操作按說明書進行。結果判定:樣品吸光值大于陽性對照吸光值者,判為陽性;樣品吸光值小于陽性對照吸光值者,判為陰性,須進一步加強免疫。

1.4 從疾控門診狂犬病疫苗接種登記簿中,錄入2006年全程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及抗檢測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抗體陽轉情況: 2469例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者,抗體陽轉率93.88%,其中1302例使用(V1)的對象、抗體陽轉率為96.93%;1167例使用(V2)的對象、抗體陽轉率為90.48%,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X2=44.44 P<0.01)(表一)。

表1V1與V2全程接種后抗體陽轉情況統計

疫苗劑型

陽性人數 陰性人數 合計 陽性率%

V1

1262

40

1302 96.93

V2

1056

111

1167 90.48

合計

2318

151

2469 93.88

2.2由疾控門診統一存苗、冷藏,1160例按程序憑注射單定期到疾控門診接種狂犬病疫苗者,其抗體陽轉率為98.72%;1158例家住農村狂犬病疫苗自行帶回冷藏,按程序定期到附近社區衛生服務站接種,其抗體陽轉率為89.48%。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X2=91.43P<0.01)(表二)。

表2疫苗帶回與統一冷藏后全程接種抗體陽轉情況統計

存苗方式 陽性人數 陰性人數 合計 陽性率%

帶回

1158

136

1294 89.48

統一冷藏 1160

15

1175 98.72

合計

2318

151

2469 93.88

2.3151抗體未陽轉的對象,除3例拒絕接受補種外,145例都進行了及時補種二針,二針間隔時間一周,補種后抗體陽轉率為98.91%,3例補種三針后抗體陽轉。

篇7

【關鍵詞】 HBV疫苗;免疫接種;小鼠;脾T淋巴細胞;IL-2;IFNr;CTL反應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to recombinant HBV vaccine

【Abstract】 Objective Hepatitis B virus(HBV) surface vaccine(rHBs) specific MHC class I-restricted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 responses induced by immunization with rHBs in murine were assayed.Methods BALB/c(H-2d) murine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i.p.)with rHBs at doses ranging from 0-6 μg and boosted after 2 weeks. 4 weeks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to measure the IL-2 and IFNr,spleen lymphocytes were harvested and restimulated with rHBs in experimental group or with PBS as control,4 weeks later after the last vaccination. For CTL assay,spleen cells were restimulated in vitro with specific peptides,which represents a Ld-restricted CTL epitope of the S-protein in H-2d BALB/c murine. The specific cytotoxic reactivity of in vivo primed and in vitro restimulated cells was tested against P815 cells impulsed with specific peptides and labeled with 51Cr. 4 hours release assay of 51Cr was performed. Results 2 weeks after primary vaccination,the IL-2 were 5.48±8.88,9.28±6.98,28.53±14.32,64.69±20.88 respectively;IFNr were 8.22±8.61,9.89±9.34,20.27±15.50,30.77±22.12 separately. 2 weeks after boost vaccination,the IL-2 were 5.75±5.04,102.53±67.52,177.13±91.12,332.10±124.31 separately;IFNr were 3.63±4.42,28.33±13.04,59.66±25.75,80.73±19.30 separately. For CTL assay,the percentages of specific release of the mouse spleen lymphocyte in group 0.65 μg、1.25 μg、2.5 μg、5 μg were 42.36%±19.32%、91.21%±22.97%、69.25%±24.13%、51.49%±21.661%,respectively. For the mouse receive only priming vaccination,the percentages of specific release of the mouse spleen lymphocyte in group 0.65、1.25、2.5、5 were 32.27%±15.35%、56.28%±24.35%、44.34%±18.65%、40.76±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jection with rHBs efficiently prime MHC-I restricted CTL response to the S-HBsAg in BALB/c(H-2d) murine,which was enhanced by boosting injection.

【Key words】 rHBs;murine;immunization;spleen T lymphocytes;IL-2;IFNr;CTL reaction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疾病,全世界有3.5億HBV感染者。接種基因重組HBV表面抗原疫苗(recombinant HBV surface vaccine,rHBs)能產生保護性抗體,已廣泛用于預防HBV感染。然而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決定HBV感染的預后,細胞免疫反應不足,即使抗HBV特異性體液免疫反應較強,也常導致HBV持續感染,清除體內已有的HBV、治療HBV感染需要較強的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

接種rHBs能否產生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能否用于治療HBV感染還不十分清楚。筆者給小鼠接種rHBs,研究其脾T淋巴細胞能否產生特異性CTL反應,能否釋放特異性細胞因子,對接種rHBs產生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進行定量及功能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試劑 rHBs含HBV表面抗原preS2/S,酵母基因重組產品,Merck公司生產。合成的特異性多肽IPQSLDSWWTSL(S28-39),為H-2d BALB/c小鼠Ld限制rHBs-CTL表位(Saibaisheng公司生產),以50 mg/ml濃度溶解在70%乙腈或0.1% DMSO儲存液中,臨用前以培養液稀釋。Na251CrO4購自中國同位素公司。IL-2及r-IFN檢測試劑盒:U-CyTech公司。

1.2 實驗動物 BALB/c小鼠。6~10周齡,SPF級。

1.3 方法

1.3.1 BALB/c小鼠免疫接種 小鼠按以下分組,腹腔內分別接種不同劑量的rHBs,一半小鼠2周后加強免疫接種1次,另一半只接種1次:0.65組(10只),接種0.65μg的rHBs;1.25組(10只),接種1.25μg的rHBs;2.5組(10只),接種2.5μg的rHBs;5組(10只),接種5μg的rHBs。

1.3.2 小鼠脾T淋巴細胞分離培養 接種后2周,氯仿麻醉小鼠,脫頸處死小鼠,分離脾細胞,8.3% NH4Cl/0.17mol/LTris (pH 7.4)37℃作用10min去除紅細胞,過玻璃毛柱,收集T淋巴細胞;用100:1含10% 胎牛血清、5×10-5mol/L二硫蘇糖醇的DMEM完全培養液,以5×105/well濃度接種在96孔細胞培養板上,每例作3個重復孔。

1.3.3 IL-2、IFNr釋放實驗 小鼠脾T淋巴細胞,用10μg/ml rHBs體外刺激3天后,用U-CyTech公司的ELISA檢測試劑盒測定培養上清的IL-2及FNr濃度。

1.3.4 51Cr釋放CTL反應 靶細胞,P815細胞用特異性多肽處理,用100ul Na251CrO4在二氧化碳培養箱37℃標記1h。效應細胞,用含10% FCS的DMEM培養液懸浮小鼠脾細胞,加巰基乙醇至5×10-5M、小鼠IL-2至5u/ml,二氧化碳培養箱內培養5天后,培養液沖洗2次,按100:1、50:1與104標記的靶細胞在96孔細胞培養板上反應4h,每個實驗對象檢測3次;離心后,取100ul上清用r-記數計檢測放射性,用以下公式計算特異性釋放率,CTL特異性釋放率=(實驗組釋放的量-自然釋放的量)/(最大釋放的量-自然釋放的量)。

1.4 統計學處理 CTL特異性釋放率、培養上清的IL-2及r-IFN濃度以平均數±標準差來表示(x±s),不同組小鼠脾T淋巴細胞釋放的IL-2及IFNr比較、CTL特異性釋放率比較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小鼠脾T淋巴細胞特異性CTL反應 只接受1次免疫接種的小鼠脾淋巴細胞特異性CTL反應,0.65、1.25、2.5、5組小鼠CTL特異性釋放率分別為(32.27±15.35)%、(56.28±24.35)%、(44.34±18.65)%、(40.76±56)%。

接受2次免疫接種的小鼠脾淋巴細胞與未經特異性多肽作用的靶細胞反應,CTL特異性釋放率分別為:(42.36±19.32)%、(91.21±22.97)%、(69.25±24.13)%、(51.49±21.661)%。

2.2 小鼠脾T淋巴細胞釋放的IL-2和IFN-r 結果見表1。表1 各組小鼠初次免疫及加強免疫脾T淋巴細胞釋放的IL-2和FN-r

3 討論

HBV感染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疾病,全世界有3.5億HBV感染者。多數成年人感染HBV后,機體能夠自動清除HBV,表現出一種急性、自限性病程,而只有5%的成年人感染HBV后,雖然有強烈的抗HBV特異性體液免疫反應,但由于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較差、機體免疫反應不能清除HBV而成為慢性HBV感染,其中部分患者最終發展成為肝硬化、肝癌。目前治療HBV感染主要是干擾素(interfern,IFN)及拉米夫定(lamivudine),但只對轉氨酶增高的部分患者有效,而且存在副作用較多、停藥后易復發等缺陷。疫苗接種能激發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是預防及治療病原微生物感染簡單有效的方法;rHBs接種能產生強烈的抗HBV特異性體液免疫反應,很早就用于預防HBV感染,但是接種rHBs能否產生較強的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能否治療HBV感染還不十分清楚。筆者給小鼠接種rHBs,研究其脾T淋巴細胞能否產生特異性淋巴細胞CTL反應,能否釋放特異性細胞因子,對接種rHBs產生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進行定量及功能分析[1~6]。

研究發現,接種rHBs的小鼠脾T淋巴細胞在體外再受rHBs或HBV特異性多肽刺激后:(1) 特異性CTL反應 各實驗組特異性CTL釋放率以1.25組的最大,0.65組的最小。提示隨著rHBs接種劑量增加,開始時特異性CTL反應逐步增強,1.25μg rHBs接種劑量的CTL特異性釋放率達到最高值,進一步增加接種劑量并不能增強特異性CTL反應,CTL特異性釋放率反而降低。同一劑量組的小鼠,加強免疫組的CTL特異性釋放率普遍比單次免疫組的高,二者差異有顯著性,表明加強免疫也能增強特異性CTL反應。(2) IL-2、IFN-r的分泌是劑量依賴性的,加強免疫或增加接種劑量使脾T淋巴細胞特異性CTL反應、IL-2,IFN-r的分泌顯著增加;(3) CTL反應、IL-2、IFN-r的分泌是HBV特異性的:不論是哪一個劑量組,不論是加強免疫還是單次免疫,淋巴細胞CTL反應中,小鼠脾T淋巴細胞均在體外用HBV特異性多肽刺激,檢測的是HBV特異性CTL釋放率;而小鼠脾T淋巴細胞分泌IL-2、IFNr的實驗,小鼠脾T淋巴細胞均在體外用rHBs刺激,檢測的是HBV特異性IL-2、IFNr釋放。(4)小鼠脾T淋巴細胞特異性CTL反應強度與其分泌的IL-2、IFNr有密切的相關性,CTL反應較強的組的IL-2、IFNr分泌也較高,反之亦然。IL-2、IFN-r主要由CD4(+)的I型輔助T淋巴細胞(helper spleen lymphocyte type I subtype)分泌;CTL實驗反映的是CD8(+)T淋巴細胞的功能,CD4(+)與CD8(+)T淋巴細胞在抗原呈遞、免疫信號傳遞等免疫反應環節中,相互依賴、相互作用,CD4(+)T淋巴細胞通過分泌的淋巴細胞因子調節CTL功能,而CTL也分泌淋巴細胞因子;這可以解釋小鼠脾T淋巴細胞特異性CTL反應與IL-2、IFN-r分泌二者之間密切關系。

機體免疫反應能夠清除HBV的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其體內存在抗HBV的多克隆、多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包括CD4(+)的I型輔助T淋巴細胞(T helper lymphocyte,Th1)分泌的細胞因子(IFNr,TNFa,IL-2)產生的非細胞溶解性抗HBV作用及CD8(+)的細胞毒T淋巴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對HBV感染肝細胞的細胞溶解性抗HBV作用。研究發現,在淋巴細胞浸潤肝臟組織達高峰之前,機體已開始清除體內的HBV,而且與IFNr分泌高峰的時相一致,提示I型淋巴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產生的非細胞溶解性抗HBV作用在CTL對HBV感染肝細胞的細胞溶解性抗HBV作用之前即發揮作用,在機體清除HBV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在抑制、清除肝細胞胞漿及肝細胞胞核的HBV共價、閉合、環狀DNA(covalently col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復制、清除體內HBV、治療HBV感染的過程中,CTL的細胞溶解性抗HBV作用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于機體免疫反應不能清除體內HBV的HBV慢性感染者,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較弱,提示增強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有助于清除體內的HBV,接種rHBs可以用于治療HBV感染。現在臨床上使用的抗HBV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對預防HBV感染有效,但對治療體內已感染的HBV無效[7~9]。

由于HB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不能清除HBV,所以開始人們對于接種rHBs治療HBV感染抱懷疑態度。然而國外臨床實驗證實,給HBV感染者接種rHBs,通過提高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清除其體內的HBV,達到治療HBV慢性肝炎的目的。法國Stanislas等教授對接種rHBs治療HBV慢性肝炎進行了大范圍、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實驗組HBV慢性肝炎患者接受5次20μg的rHBs皮下接種,發現與未接受治療的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血清HBV DNA轉陰率明顯較高,特別是接種前血清HBV DNA含量高于200pg/ml的患者,其血清HBV DNA轉陰率更高;實驗組患者HBe/anti-HBe血清轉換率為13.3%,而對照組只有3.6%。表明接種rHBs能夠抑制HBV慢性肝炎患者體內HBV復制,降低體內HBV含量,證實接種rHBs能提高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確實能夠治療HBV感染。

HB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不能清除HBV,皮下接種較預防劑量高的rHBs能引起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能用于治療HBV感染,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1) 接種途徑不同,研究證實,腹腔或皮下含有較多的抗原提呈細胞—樹突狀細胞(dentritic cell,DC),而DC是目前已知的抗原提呈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胞,腹腔或皮下接種能引起較強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2) 接種劑量不同,細胞免疫反應強度與接種劑量有關,腹腔或皮下接種較預防劑量高的rHBs能引起明顯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小鼠0.125μg的接種劑量相當于人10μg的免疫預防接種劑量;Stanislas等教授采用的是給HBV患者5次20μg的rHBs皮下接種,而一般預防HBV感染,3次5~10μg的rHBs皮下接種就能得到滿意的預防效果;筆者的研究也證實,接種rHBs的小鼠脾T淋巴細胞在體外再受rHBs刺激后,脾T淋巴細胞特異性CTL反應、IL-2、IFN-r的分泌是劑量依賴性的,加強免疫或增加接種劑量使脾T淋巴細胞特異性CTL反應、IL-2,IFN-r的分泌顯著增加[10,11]。

筆者的研究發現,BALB/c小鼠腹腔接種rHBs后2周,其脾淋巴細胞即產生抗HBV特異性CTL反應并分泌Th1淋巴細胞因子,提示接種rHBs有助于提高HBV慢性感染者抗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有可能用于治療已有的HBV感染,為治療HBV感染提供了一種新的免疫治療方法。

1 Bhatnager PK,Papas E,Blum HE,et al. Immune response to synthetic peptic analogue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pecific for the “a” determinant.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2,79(6): 4400-4404.

2 Waters JA,O’Rourker SM,Richardson SC,et al.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the “a” determinant of HBs antigen after inoculation with plasma-derived or recombinant vaccine. J Med Virol,1987,21(1): 155-160.

3 Neurath AR,Kent SBH,Parker K,et al. Antibodies to a synthetic peptide from the preS 120-145 reg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envelope are virus-neutralizing. Vaccine,1986,4(1): 35-37.

4 Neurath AR,Kent SBH,Strick N,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emical synthesis of a host cell binding site on hepatitis B virus. Cell,1986,46(2): 429-436.

5 Guidotti LG,Ando MV,Hobbs T,et a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inhibit hepatits B virus gene expression by a noncytolytic mechanism in transgenic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91(4): 3764-3768.

6 Guidotti LG,Guilhot S,Chisari FV. Interleukin-2 and interferonɑ/β downregulate hepatitis B virus gene expression in vivo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J Virol,1994,68(3): 1265-1268.

7 Shi l,Liu SR,Yi XR,et al. Cytoxic T lymphocyte 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irus small surface antigen in BALB/c mice. J First Military Med University,2003,23(12): 1242-1244.

8 Gilles PN,Fey G,Chisari FV. Tumor necrosis factor ɑ negatively regulates hepatitis B virus gene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mice. J Virol,1992,66(5): 3955-3959.

9 Tlollais P,Charmay P,Vyas GN. Biology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Science,1981,213(3): 406-441.

篇8

無效接種是指完成了部分或全程的預防接種過后,卻沒有產生相應抗體的接種。無效接種既不利于兒童的健康,又浪費了人力和財力。

造成無效接種的原因

冷鏈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大多數為蛋白質。而有的疫苗是活的微生物,怕熱、怕光,有的還怕凍結。光、熱的作用均會使蛋白質變性或微生物滅活,使疫苗失去原有的免疫原性,降低了效價。

接種現場條件差:接種現場應選擇寬敞、清潔、光線明亮、空氣流通的室內進行。如果接種場所窄小擁擠,就容易出現錯種、漏種、重種現象。如果在陽光直射下進行接種,陽光中的紫外線影響疫苗效價,導致無效接種。

禁忌證掌握不好:兒童在使用消炎藥的同時接種疫苗,或者未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接種。如用熱水送服脊髓灰質炎糖丸活疫苗,或服糖丸后立即喂奶或喂熱水。有的接種完回家后馬上在接種部位熱敷,這些現象均會使抗原滅活。

消毒方法不當:在接種過程中如果酒精與疫苗接觸,就會殺滅疫苗,導致無效接種。

接種途徑錯誤:卡介苗為皮內注射,麻疹、乙腦、流腦疫苗等采用皮下注射,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采用肌肉注射。如果接種途徑錯誤就會影響免疫效果,也會加重不良反應。

其他:接種劑量、次數不準確或疫苗暴露時間過長,均會降低接種效果。當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時,接種疫苗后可出現弱應答或無應答現象。

減少無效接種的管理及對策

工作計劃管理: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制定預防接種工作計劃。內容包括,接種疫苗種類及數量,接種對象的年齡、職業、地區范圍,接種人數,接種時間,接種的組織和人員培訓,接種場地安排,以及宣傳工作計劃等。

組織措施管理:預防接種方式可分為定點和分散兩種。凡有條件的地區應設預防接種門診,實行按日、周、旬、月定點定時接種,以保證接種質量,降低疫苗損耗和預防接種的安全。此外,應組織好強化免疫和應急免疫。改變村醫登門接種為鄉鎮衛生院集中式接種。

人員和技術管理:預防接種由基層保健人員完成。應加強對計劃免疫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業務培訓是計劃免疫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應該經常化和制度化,使每個計劃免疫工作人員都熟練掌握計劃免疫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規程。熟練掌握每種疫苗的名稱、接種途徑、接種部位和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篇9

打防疫針可以增強免疫力,抵抗傳染病的發生。但是,并不是打防疫針越多越好。這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在病菌、病毒等抗原物質刺激下,可以產生抗體。抗體可以和病菌、病毒結合在一起,使他們失去致病力。但是,據化驗可知,注射不同的防疫針后,人體內產生的抗體數量及保存時間長短是完全不同的。自然預防傳染病的作用及有效時間也不一樣。比如,注射卡介苗所產生的抗體在體內可保存6~8年,而流感疫苗接種后所產生的抗體只能保持半年到一年時間。

為使體內總是保持足夠預防傳染病的抗體水平,就必須在體內抗體行將消失的時候,做加強接種。疫苗不同,加強接種的間隔時間也不一樣。不過,各種疫苗的接種次數是按照科學的方法嚴格規定的,不能隨意更改,包括不能過多地接種疫苗。有時過多地接種某種疫苗,反而不產生抗體,或產生抗體很少,在醫學上叫做免疫麻痹。就好像我們本來只能吃1個饅頭,但為了多獲得營養非要吃5個不可,結果不僅不能多獲得營養,反而會因消化不良引起腹瀉,結果一點營養也得不到。

而且,各種疫苗也有一定的毒性,過多接種對人身體無利,特別是其中的異體蛋白質會引起過敏反應,輕則出現各種皮疹,重則使人發生過敏性休克。這種過敏反應的發生,隨著注射次數的增多而增多。為了減少注射反應,在不影響預防傳染病效果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減少接種疫苗的次數和數量。這樣既起到預防傳染病的作用,又不至于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所以說,并不是打防疫針越多越好。

誤區之二:打防疫針后紅腫越重越有效

許多家長認為給孩子打了防疫針以后,局部沒有反應就沒有效果。相反,出現紅腫現象才覺得有作用,并且,認為紅腫越重效果越好。其實,這正是預防注射的誤區。

各種疫苗都是用細菌、病毒或他們產生的毒素制成的。盡管經過減毒或殺滅處理,但仍然保持一定的毒性。特別是活疫苗中的病菌、病毒注射到兒童身體內以后,先要在注射的局部生長、繁殖一段時間,所以會引起一些反應。另一方面,疫苗在制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混有一些雜質,尤其是一些異體蛋白質成分,接種到人體內可引起過敏反應。因此,打防疫針后局部發生輕微紅腫現象,全身有些發燒、不適及出些蕁麻疹等是正常反應。

不過,因為疫苗是直接注射到兒童體內,故對疫苗的質量要求很高。任何一種疫苗投入使用,首先要保證安全,其次是有效。不安全的疫苗再有效也不能使用。接種各種疫苗后,不應產生嚴重反應。如發燒不應超過38℃,即使發低燒,發燒人數的百分比也不能太高,注射的局部紅腫范圍,直徑不大于5厘米。

如前邊所述,疫苗之所以能預防傳染病,是因為其可以刺激兒童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抗體產生越多,預防傳染病效果越好;抗體在體內保持時間越長,能預防傳染病的時間也越長。

一般情況下,注射疫苗后產生免疫力的強弱與疫苗質量密切相關。而不是與注射疫苗后局部紅腫范圍大小相關。也就是說局部紅腫范圍越大,產生的免疫力并不一定越多,在體內維持的時間也并不就長。局部無紅腫反應,也不是就不產生抗體或抗體產生就少。因此,千萬不能認為打了防疫針紅腫越厲害越好。相反,反應越重,有時代表疫苗質量差。如果兒童打了防疫針,局部出現較嚴重紅腫反應,應及時請醫生看一看,必要時還要進行治療。

誤區之三:體質過敏也打防疫針

疫苗都是用細菌、病毒或他們產生的毒素制成的。這些物質都屬于異體蛋白質。在制作疫苗過程中,為了讓細菌、病毒更好地生長、繁殖,以達到一定的數量,必須給他們充足的營養,比如牛血清等。這些物質也是異體蛋白質。在制作疫苗時,限于技術條件,不可能完全將其清除掉,尚有微量留在疫苗中。異體蛋白是使人體發生過敏反應的致敏原,對人體有很強的致敏作用。但因接種疫苗時其數量很微小,對一般健康兒童是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或者反應很輕微,僅僅出現蕁麻疹一類過敏性皮疹。特殊情況下也會引起較重反應,如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搶救不及時還會危及生命。

如果兒童屬于過敏體質,對致敏原的作用非常敏感,即使疫苗中的致敏原數量極其微小,接種后也容易引起比較嚴重的過敏反應,給兒童帶來很大危害。所以,有過敏體質的兒童,特別是曾因接種疫苗而發生過過敏反應的兒童,就不要再接種疫苗了。

誤區之四:有慢性病更要打防疫針

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慢性腎炎、結核、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兒童,體質比較差,更容易被傳染上麻疹、腦膜炎、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因此,家長希望為這樣的孩子打好防疫針,增強其免疫力,以免使他們病上加病。有時,甚至隱瞞病情,騙取醫生給孩子打防疫針。這樣做很不好,因為患慢性病的兒童不宜打防疫針。

疫苗都有一些副作用,接種后會引起輕微反應,這對一般健康兒童來講完全可以承受,甚至一點也看不出有反應。而患有慢性病的兒童卻可能吃不消。比如患心臟病的兒童,心跳本來就快,心臟的儲備力很小或沒有,只能勉強維持著生命,如果注射疫苗后引起心跳快的反應,盡管每分鐘只加快幾次、十幾次,健康兒童無所謂。但患心臟病的兒童就會吃不消,甚至會引起心力衰竭等嚴重后果。

另外,打了防疫針后體內產生免疫力,除免疫系統參加外,其他的器官也要密切配合。比如肝臟的解毒、腎臟的排泄等都要加強,勢必影響這些有病器官的恢復。

同時,患有慢性病的兒童營養狀況都比較差,而免疫力的產生要有充足的蛋白質參加,因為免疫物質本身都是蛋白質組成的。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打了防疫針也不可能制造出大量的免疫物質,大大影響效果。

患有慢性病的兒童一方面要積極治療,一方面采取其他預防措施,待慢性病治愈后再打各種防疫針。

誤區之五:發燒不影響打防疫針

兒童發燒,大多由于感染了病菌、病毒等病原體造成的。正在發燒的兒童,特別是中度以上發燒的兒童,不可打防疫針。

因為打防疫針會引起發燒反應,本來兒童已經發燒,再加上疫苗反應,會使體溫更高,容易引起兒童抽風,影響健康。

另外,發燒往往是麻疹、流感、腦炎、肝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癥狀。打了防疫針,不僅會加快和加重原發疾病,還會因接種反應的癥狀,使原發疾病病情變得更復雜,從而可影響醫生的正確診斷,耽誤及時治療。同時,引起原發疾病的病菌會干擾抗體的產生。

由此看來,給正在發燒的兒童打防疫針,既不利于治療原發疾病,又不利于免疫力的產生。正在發燒的兒童,應及時請醫生診治,等病徹底治好了,體溫降至正常后,再打防疫針。

誤區之六:打防疫針后要吃發物

有些家長,特別是農村年歲較大的爺爺、奶奶,總喜歡在孩子打完防疫針之后給吃一些小魚小蝦等“發物”,意思是讓疫苗發出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增強疫苗的效果。這也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防疫針的免疫效果,是靠特異性抗原的刺激產生特異性的免疫物質殺滅細菌或病毒實現的。接種死的疫苗,需要足夠的抗原量,使免疫系統產生較強的免疫力;接種活的疫苗,則是通過細菌或病毒在體內的一定部位生長、繁殖達到一定數量后,起抗原作用。不管是活疫苗,還是死疫苗,都必須達到一定的抗原量,才能充分發揮他的作用。據實驗,只要有一定的抗原量,人體內就會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相反,如果死疫苗內菌量不足,活疫苗因制作、儲存、運輸、使用不當等原因,使疫苗中的活細菌或病毒死亡而不能在人體內生長繁殖,當然也就不會刺激人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甚至根本不產生免疫力。如果使用上述疫苗,即使吃“發物”,也不能使死疫苗的抗原量增多,更不能使活疫苗中已死的細菌、病毒復活,故“發物”也不會讓接種這種疫苗的人產生免疫力。所以說,接種合格的、質量好的疫苗,不吃“發物”也能產生足夠的免疫力,而接種不合格的疫苗,吃再多的“發物”也無濟于事。所以,打完防疫針之后不用吃“發物”。

誤區之七:打防疫針后要忌口

所謂忌口,就是忌食某些食物。有些家長在孩子打完防疫針后也給忌口,不給孩子吃水果、雞魚等食物,怕影響防疫針的效果。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是不科學的。

篇10

按照《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的要求,卡介苗、乙肝、糖丸、百白破、麻疹類疫苗、A群流腦、乙腦7種國家規劃免疫疫苗,以鄉為單位接種率達到90%,乙肝首針及時率達到95%以上。按上述 要求,開發區以鄉為單位接種率合格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糖丸、百白破、麻風、2008~2009年的A群流腦、乙腦減毒疫苗。不合格的有乙肝首針及時率92%,2010~2012年的的A群流腦合格率

2 合格因素

2.1 卡介苗 為接生單位接種,開發區有二家接生單位,接種卡介苗人員固定,從事該項工作5年以上,多次接受過專業培訓,接種合格率達99%。

2.2 開發區防保站每年對地段醫進行4~6次業務培訓、定期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3 各接種單位嚴格執行國家免疫程序。

2.4 地段醫責任心強,對應種兒童提前告知、預約。

3 不合格原因

3.1 卡介苗 其他大醫院接種卡介苗為婦產科護士輪流,人員多不固定,未能全員接受培訓,接種合格率較低能達到80~85%。

3.2 乙肝 個別兒童患病未能及時完成,因動遷未及時得到通知,少數家長不重視。首針及時率不合格因多名兒童出生低體重(出生體重

3.3 無細胞白白破、糖丸、麻風:因個別兒童患病未能及時接種。

3.4 乙腦減毒 因每年7、8、9三個月為乙腦疫苗禁忌接種時間,有些兒童在6月份前已滿8個月未及時接種,10月份后因接種其他疫苗而未能在周歲內完成。2010~2012年開發區大面積動遷,兒童居住不固定,家長聯系電話換號,不能及時得到通知。

3.5 A群流腦 因第一劑、第二劑間隔大于4個月未能在周歲內完成,個別地段醫對免疫程序掌握不準確,動遷原因。

4 討論

4.1 疫苗接種合格率高與兒童居住地點固定、家長聯系方式固定、健康狀況良好、接種醫生責任心業務水平、家長對接種疫苗認知度高等因素有很大關系。

4.2 近1~2年因城市近郊實行城鎮化,大面積動遷,使很多兒童居住地點不固定。因通訊業的發展,使一部分家長經常更換電話號碼等客觀原因及個別家長不重視、個別地段醫責任心差等主觀原因使疫苗接種合格率低。

5 采取措施

5.1對達到合格要求的疫苗應繼續保持。

5.2對合格率低的疫苗根據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其接種合格率。

5.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地段醫的業務水平。

5.4加強對動遷兒童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