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財產品范文
時間:2023-04-07 04:4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短期理財產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逐月愈加明顯。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1月至6月、1個月及以下期限產品發行數逐月遞增,從1月份的106款增至6月份的252款;同時,此類短期限產品市場占比也從1月份的21.99%提升至6月份的27.24%。
多方因素促使短投升溫
短期理財產品指投資期限在6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其中,投資期限在一個月及其以下的被稱為“超短期理財產品”。
為什么今年短投獨受投資者的青睞?建行福建省分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的國際金融理財師林貝指出,今年的貨幣政策和投資市場環境是重要原因。她表示,今年的CPI有明顯的上漲趨勢,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較強,這就可能影響到國債等固定受益的金融產品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股市持續震蕩,房地產市場在調控之下也陷入低迷,因此許多投資者選擇觀望,部分觀望的資金就流人了銀行理財市場。
工行福建分行個人金融業務部的國際金融理財師宋秋霞則表示,短投產品自身的特性也是受到市場追捧的重要原因。她表示,短投產品在在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上結合得較好,性價比較高。從流動性上來看,有多種期限可選擇―一有的產品可以實現T+O交易,實時申贖、實時到賬,有的產品可以有七天、兩周、四周多種選擇。從收益性上來看,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都高于銀行同期儲蓄存款利率,比如工行推出的靈通快線超短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為1.45%,相當于活期存款的四倍,靈通陜線七天滾動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為1.65%,高于七天通知1.35%的年利率。在安全性上,短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對象為信托融資項目、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各類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回購等安全性較高的貨幣市場投資工具。
收益率隨投資期限而上漲
相對其它銀行理財產品,短投產品有何特色?接受采訪的兩位理財師結合本行的理財產品,對此作了介紹。
由于上半年短投產品走俏.工行一共發行了30多款超短期理財產品(不含靈通快線系列產品)。宋秋霞著重介紹了目前推出的“步步為贏2號”收益遞增型靈活期限人民幣理財產品。這款產品具有短投產品的典型特征:安全性高、收益率高、流動性強。安全性方面,它以債券和高信用等級信托貸款為主要投資對象,產品將根據市場利率的變動及時調整各檔收益率,客戶收益隨新收益率上升而上升,有效規避了利率風險。它的預期收益率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收益隨持有期間遞增,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1天~6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 2%;7天-1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75%;14天-2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85%,21天-2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95%,28天以上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1%。此外,它可以隨時購買贖回,T日申贖,T+1日確認,完全解決了傳統理財產品沒有流動性的不足。
建行目前主推的兩款短投產品分別是“乾元旭日升”和“乾元目新月異”。前者可以每天買賣,資金實時到帳;后者可以每天買賣,但是預約贖回的資金只在每月10日到帳。林貝表示,短投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根據投資期限的長短,有不同的預期收益率。以這兩款產品為例,“乾元旭日升”7天以下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5%,7天(含)~30天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8%,30天(含)以上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1%;“乾元日新月異”30天以下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0.72%,30天~180天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52%,180天以上(含)的為預期年化收益率3.15%。
有相應資金需求才入市
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適合短期理財產品。林貝表示,短投產品適合一些大額資金、對資金流動性有較高要求的投資者。一些金額數目較小(如10萬以下)或者資金長期閑置的投資者。購買短投產品并不適合。
與其它金融產品一樣,投資短投產品也具有風險。一種是市場風險。雖然短投產品投資的標的安全性都較高,但是仍然具有風險,比如信貸資產具有壞賬風險,因此短投產品的收益率也有一定風險。另一種是再投資風險。由于短投產品的投資期限較短,資金從短投中退出后,進行再投資,就可能面臨收益率下降的風險。
篇2
短期理財產品熱銷的情況在其他銀行營業部同樣上演。記者在民生銀行北京的一家支持看到,目前在售的10余款理財產品中,投資時間最長的為12個月,其中投資時間為1個月、2+B、3個月的產品占將近一半,年化收益在2%―3%之間。
除了1到3個月的理財產品外,投資期限一個月以內的產品也不少,部分銀行還推出了以日計息的理財產品,如交通銀行最低起購金額30萬,期限5天,預計年化收益3.1%的沃德天利理財產品,建行預計年化收益1.45%,起售金額5萬的天天大豐收產品等。建行一工作人員介紹,以日計息的理財產品認購贖回都很方便,相當于銀行的活期存款。“銀行活期存款的利率為0.36%,銀行這種每日都可以購贖回的理財產品收益還是要高于銀行活期存款。”
針對目前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熱賣的現象,民生銀行一理財經理表示,近期加息傳言越來越甚,長期理財產品已不適應目前的大環境。
對于普通百姓的存款而言,定期存款應以短期為主。因為每次央行宣布加息后,不少銀行就迎來一批辦理定期存款轉存的客戶。同時,在沒有好的投資項目時,大部分投資者還是喜歡把錢存到銀行里。
由于存款利率的提高,經過轉存后的資金可以獲得更高的定期存款收益。但辦理轉存看似合算,卻也需要存款人犧牲一部分收益,這是因為轉存前一段時間定期存款的收益僅僅能夠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來計算。
考慮到今年年內潛在的加息因素,建議存款人可以在存款時采取“拆分法”來進行應對。舉個例子來說,一張10萬元的存單,可以分成幾張不同的存單,如5萬元、3萬元、2萬元的組合,分別存成3個月、6個月和一年的定期存款。這樣,無論存款利率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投資者都可以及時進行調整,獲得存款利息的最大化。
另外,對于存款期限的選擇,相對來說,目前的貨幣政策環境之下,存期宜短不宜長,相比較而言,短期定存更加靈活,李文杰建議盡可能選擇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
事實上,除了使用定期存款拆分的方式之外,使用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來代替儲蓄,也不失為當下加息預期下可取的一種理財方式。
篇3
相對個人客戶來說,企業都有較為完善的財務安排,因此在面對臨時性閑置頭寸時,可以通過兼具靈活性和高收益性的短期投資產品來進行現金管理。一方面,這些短期投資產品的收益比起活期存款來要可觀得多;另外一方面,產品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方便企業進行資金的調度。
在個人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基礎上,近年來多家商業銀行也不斷開發出適合企業短期靈活理財的工具。比起一般對公存款中的通知存款業務來說,這些工具和產品的收益率也有較大的提高。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我們從市場上的此類型產品中挑選出一些門檻較低的企業短期理財產品,低至5萬元,最高至50萬元或以上,都可以參與到這些產品的投資中去,也為中小企業的財務掌門人開辟了一條現金管理的新途徑。
“日積月累”靈活管理資金
主要優勢:T+O現金管理。實時到賬
主要劣勢:僅適用于上海地區
盡管在對私產品的行列中,T+O式的現金管理工具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在企業理財產品中這一類型的產品仍不多見。而中行近期向企業客戶所推出的“日積月累”理財產品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款產品。
與大部分短期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一致。中行的“日積月累”理財產品,也是主要以銀行間市場信用級別較高、流動性較好的金融工具作為了投資標的,如高信用級別的信用債券、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等等。整體上說,這一產品屬于低風險級別,對于產品的收益,中行主要采用的是網站提前公布報價的方式,如以近期的中行“日積月累”理財產品的報價為例,預期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58%,無論是相對于活期存款還是通知存款利率來說,這一收益率還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
而“日積月累”最大的特色在于實現了每日申購與贖回。和活期存款一樣,企業可以在任何一個工作日的規定時間內申購和贖回“日積月累”,且申購、贖回都是實時到賬,即我們常說的T+O機制,這就保證了企業流動資金的運作基本不會受到影響:有流動資金到賬,即可進行產品的申購;有資金需求,進行產品的贖回。目前中行對于申購、贖回的時間設置為每個工作日的9:00-14:00,只要對于這一開放時間把握得好,可與活期存款相媲美。同時,“日積月累”對企業客戶開放投資后,企業客戶只需要通過中行的企業網銀系統就可以進行產品的申購、贖回操作。另外,這一產品對于申購和贖回都不收取費用,管理費用等也已經從收益率中進行了扣除,因此銀行系統進行的收益率報價對于企業來說,相當于“投資凈收益”。中行對于這款產品的銷售起點為5萬元,也適合小型閑置資金的打理。但是記者了解到,目前僅有上海中行推出這一產品,其他地區的企業客戶還無法進行投資。
“共贏”7天滾動投資平臺
主要優勢:7天滾動投資。起始門檻低
主要劣勢:固定開放日設置,靈活性有所欠缺
在工行為法人客戶所提供的“共贏”系列法人理財產品中,也有一些短期限的產品,適合作為短期資金的投資工具。其中“7天滾動型超短期法人理財產品”以7天作為一個投資周期,使用滾動投資的方式,加強了產品的靈活性。對于企業來說,將暫時閑置的資金通過此種方式來進行管理,也是提高收益的一種方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工行此款產品的投資門檻較低,僅為5萬元人民幣,也非常適合中小型企業閑置資金量不大的特點。
不妨具體來看看工行今年所發行的“09年第二款7天滾動型超短期法人理財產品”。和上述中行的“日積月累”產品的投資標的差不多,工行的這款理財計劃主要投資于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企業債等債券、回購、股票收益權信托融資項目、股權融資信托項目、股票回購信托項目、優質企業信托融資項目、票據信托融資項目、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以及新股申購等其他投資管理工具。從投資風險級別上看,也屬于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工行自有的風險定級標準將其定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
這款產品最大的特點在于每7天(自然日)作為一個投資周期,每周二作為投資初始日,到下個周一為產品的結束日。在這7天的投資期內,企業客戶無法進行產品的申購或是贖回,這一點會對產品的流動性產生一定的影響,投資之前需要將企業的資金進行適當的統籌安排。但在投資周期內,企業客戶可以進行預約投資、自動再投資或是取消自動再投資的設置,待到7天的投資周期結束后,即可生效,資金可以按照企業發出的指令,或是滾動繼續投資。或是回到結算賬戶中。
目前。工行這款產品扣除掉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手續費后的年化收益率大約為1.6%。以投資10萬元此款產品來計算,單個投資周期可以獲得的收益為100000x1.6%*7+365=30.68元。每個投資周期結束時,銀行會進行一次結算。每個周二進行分紅和兌付,周三時收益就可到賬。
“歲月流金”7天理財計劃
主要優勢:任一工作日都可申購
主要劣勢:資金在途時間長影響收益,起始投資門檻商
盡管工行的超短期限法人理財產品貼合了中小企業管理短期資金的需求,但是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一理財計劃的不足在于它的投資初始n規定地過于機械,確定為每周的周二,這就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的靈活性,因為對于企業來說,只有等到周二才可參與到這一理財計劃中去,可能與自身的資金安排有所沖突。
同樣是一款七天周期型的企業理財產品,招行的“歲月流金”系列7天理財計劃則顯得更加靈活,企業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隨時投資于該計劃中的子計劃,子計劃在每個工作日都可成立,7天為一個周期。但這款產品的缺點在于無法進行滾動投資,投資的門檻也比較高。
比較招行“歲月流金”7天理財計劃的投資標的,與中行和工行的兩款產品極為類似,以銀行間市場信用級別較高、流動性較好的金融工具作為投資標的,如高信用級別的信用債券、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等等。招行在每個工作日上午10:30前都會公布出該理財計劃項下子計劃的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如近期所公布的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為1.5%,如果企業客戶持有到期,則可以獲得本金和收益的雙重保障:
“歲月流金”7天理財計劃的認購開放時間為每個工作日的10:30-22:30,下一個工作日為產品的登記日,也就是子計劃的成立日,從成立日開始,投入的資金就可以按照公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來獲得收益。投資的周期為7天。對于企業來說,投資于這一計劃最大的好處在于靈活性較高,10:30-22:30的開放時間,便于企業對于賬面上的資金進行安排和調度。無論選在哪個工作日都可以申購這一產品,比起工行固定開放日來說,要靈活一些。但“歲月流金”7天理財計劃的投資門檻也比較高,招行的規定是以50萬元作為初始門檻,每10萬元作為一個遞增單位。
篇4
春節長假過后,很多投資者去銀行咨詢理財產品。
在杭州市工行某營業網點,銀行工作人員介紹,一款14天的理財產品,投資債券和票據市場,預期年收益率為2.3%,投資100萬元收益僅為882元。盡管收益率不高,但14天882元的收益,還是吸引著不少客戶前來咨詢。
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期限更靈活,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數量也在增加。短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企業債等債券,及貨幣市場基金、銀行承兌匯票、企業信托融資項目等。該類產品的特點就是以保本設計為主,即使是浮動收益類產品也是以低風險產品為主,而且該類產品交易方便,預期收益率計算簡便,沒有結構性理財產品復雜的收益率支付函數。盡管預期年收益率偏低,但相比活期存款而言,依然要高。
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設計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滿足投資者對現金的需求。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趨勢在2009年的銀行理財市場上將延續,短期固定收益理財將成為投資者的閑置資金的保險箱。
據記者了解,從去年底開始,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研發已經顯現出這一趨勢。在2008年12月,6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占比提高到75%,1年期產品則不足5%。在眾多短期理財產品中,時間最短的只有一周,另外還有大量16天、19天的超短期產品。據悉,銀行還有許多靈活度更高的理財產品,如招行的“日日金理財計劃”。在理財計劃存續期內,投資者可根據資金狀況,在產品存續期內每個工作日的交易時間內隨時申購或贖回。
值得一提的是,短期理財產品可以循環投資,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暫時不打算動用這筆錢,銀行會將產品期限向后延伸,投資者會因此獲得復利。只是,這需要有較大的本金,因此,這類產品僅適合短期內資金量較大的投資者。
同時,這類短期理財產品大多無法提前支取。如提前贖回,不僅收益、本金沒有保證,甚至還會被扣違約金。但是部分銀行卻在某些產品上有提前終止權。一旦銀行行使這一權利,可能意味著投資者面臨虧損。雖然本金不會損失,但可能因此面臨零收益。
理財專家建議,以短期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會隨著降息而下調,最后整體收益很有可能不如定期存款,也不如定存安全。但對于確定在一段時間內不用資金的投資者,可以關注銀行推出的1個月或2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這些短期產品一般都是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的都是央行票據、信托計劃等低風險的金融工具,可以確保資金的安全,而且折合年化收益一般都在3.8%以上。
目前正處于投資機會從債市向股市過渡的階段,如果經濟真正回暖,債券市場會越來越差,股市的機會就要大一些,消費者可以靈活配置偏股產品。眼下,銀行推出的一些與股市相關的理財產品,比如在本金保障上有優先和次級設計的產品,投資者可依據自己的承受能力進行選擇。
篇5
如何管理短期閑置資金,是投資者經常需要思考的問題。
過去投資者往往傾向于選擇一個月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在保持資金流動性的同時還能獲得較高的收益。但隨著2011年9月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下發,要求商業銀行不得發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在月末、季末變相調節存貸比等監管指標,進行監管套利,特別強調對期限在一個月內的理財產品的監管,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發行量也是應聲下跌。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9月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發行量為791款,而到2012年4月該類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僅為73款。
但是,超短期理財產品發行受限,卻為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的壯大提供了空間,這類產品擔任起了超短期理財產品的角色,對于銀行而言,仍然可以通過適當安排投資期限來減輕考核時點的存貸比考核壓力。而對于為短期閑置資金找出路的投資者而言,這類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流動性來看,開放式和滾動型理財產品雖然委托期限較長,但是投資期限卻相當靈和,根據產品的不同投資者可以按月、按周,甚至每日進行申購和贖回,能很好滿足投資者對流動性的不同需求。
此類產品大多在申請贖回3個工作日內投資本金和收益即可劃回投資者的賬戶,個別產品甚至可以實時到賬,如中國銀行的“日積月累”理財計劃,該理財計劃在申購時資金就從客戶賬戶實時扣除,在贖回時本金便實時返回到客戶賬戶,只是當月未分配投資收益需在投資收益分配日統一清算,該產品的流動性幾乎與銀行活期存款無異。
從安全性來看,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5月初可供投資者申購的人民幣類開放式理財產品為534款,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型和保證收益型占115款,這兩類產品不存在投資虧損的風險,其余的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但即使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該類產品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為該類產品大多以固定收益產品為投資對象,包括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企業(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同業存款、同業拆借、銀行承兌匯票、回購等。同時大多數該類產品的目標客戶都是無投資經驗和保守型的客戶,從這點也可以看出,該類產品的設計和投資策略也定位于追求較高的安全性。
從收益性來看,相比較與銀行活期存款來說,該類產品可以算得上是高收益,預期年化收益率都是成倍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如某銀行的“日積月累”理財計劃,其流動性幾乎與銀行活期存款無異,但是其預期年化收益率卻達到2.1%,比銀行活期存款年利率的4倍還多。
篇6
本文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指15日以上至3個月期產品。《投資者報》記者根據普益財富提供數據進行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截至6月22日,短期理財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為3.2%,寧波銀行和民生銀行平均收益最高,但風險也較高,相對而言,光大銀行的保證收益型產品利率基本保持在3%以上,收益適中,風險較低。
寧波銀行收益最高
短期理財產品是銀行理財產品中最大一支隊伍,上半年有2710款短期理財產品到期,占到期產品的39%。
短期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位列前三的銀行分別是寧波銀行、民生銀行和北京銀行,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05%、3.74%和3.64%。
與超短期理財產品類似,平均收益率高的銀行,產品風險較大。
寧波銀行和民生銀行雖然到期平均收益最高,但到期產品中沒有一款保證收益型產品,均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今年以來截至6月22日,寧波銀行有11款產品到期,其中9款產品未標明投資方向,僅“匯通理財2011年第二十期理財產品(行慶特別版)”和“匯通理財2011年第十九期理財產品(金典系列17號)”兩款產品標明投資方向,均為投向信托貸款。民生銀行的到期短期產品首要投資方向為票據資產和信貸資產。
“信托貸款、信貸資產和票據資產風險相對比較高,尤其是信托貸款和信貸資產,一旦信貸違約風險爆發,這類產品很可能覆水難收。在當下信貸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購買穩健型理財產品。”一位股份制銀行財富中心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
光大銀行性價比高
18家銀行中,8家銀行到期短期產品沒有保證收益型產品,分別是寧波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深發展、興業銀行、建設銀行、華夏銀行和廣發銀行。
到期平均收益前5名的銀行中僅2家銀行有保證收益型產品,即北京銀行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3.74%到期平均收益高于3.2%的行業平均水平,保證收益型產品在該行到期短期產品中占比為23%。
光大銀行今年以來至6月22日,有186款產品到期,平均到期收益為3.62%,其中保證收益型產品有89款,占到期產品的48%。光大銀行和北京銀行相較,北京銀行保證收益型產品主要是投資于債券和貨幣市場,收益率大多數在2.5%左右,而光大銀行則主要投資于信托貸款,收益率較高,基本都在3%以上。
浦發行雖然保證收益型產品占比最高,達65%,但收益率較低,所有到期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57%,該行保證收益型產品收益更低,基本在2.1%上下徘徊。
因此,保守型投資者購買超短期理財產品時,可將光大銀行做為首選。
大行偏愛短期產品
普益財富數據統計顯示,短期產品數占各行產品總數將近一半,達46%,其中大行比較偏愛短期理財產品。
篇7
2 0 1 2 年理財產品發行能力排名前十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這些銀行理財產品類型多,數量大,例如中行推出的 “活利寶 ”,每日都可認購贖回。例如以 2000萬資金于周五購買 “活利寶 ”, 周一贖回, 就可得到 2000萬 ×2.1%÷365×3=3452.05元。自購買至贖回全部過程簡單快捷,并且贖回時間短暫。對于客戶而言,近乎立竿見影的收益不僅可以降低看似夜長夢多的風險,更使 “錢生錢 ”變得現實可行。正是由于此, 短期理財產品不斷受到追捧。
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12月的《中國金融發展報告 (2013)》估計, 2012 年全年的銀行理財產品發售量不低于 3萬款,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于 20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已達 7.6萬億元,與 2011年末的 4.59萬億元相比,增幅接近 66%。而客戶購買的主要是 6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以 90天以內或者 30天期限的為主。在三萬多款產品中,其中期限在 3個月以內的近兩萬種,上百種產品的期限僅為 3 天。龐大的資金流量規模與理財產品類型,是否真的使銀行與客戶在洶涌的資金奔流中得到了雙贏,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究竟是 “規模為王 ”還是 “質量為王 ”?
短期理財產品的密集發行,使得銀行的資金流動加速,這種過于快速的流動無疑會使銀行資金總流量超過理財產品的資金余額。 20萬億的流量規模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管理規模全面超越了公募基金、保險和信托。用高收益產品搶客戶是最簡單高效的方法, 5%-6%的收益率產品層出不窮,并且預期收益超過 7%的高達 30款。其中不乏很多中小銀行。
2012年初諸多理財產品高調登場,在年終時究竟表現如何呢?
篇8
影響一 超短期高收益產品難再現
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短期化”成為最主要特點。據統計,1月~9月,銀行理財產品共計發行14876款,其中1個月期限的產品為516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達3.88%。
據悉,銀監會在內部通知中建議:慎發7天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尤其是不得為“沖時點”提高短期產品的收益。據了解,為保證不出現違規行為,銀行紛紛回避在月末或是月初進行新產品的發售。
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近來銀行的資金壓力有所緩解,但更重要的是,銀監會的嚴格監管為銀行帶來了很大壓力,可以預期的是,以往那些超短期高收益產品將難以再現。
對投資者來說,高收益產品數量的減少,可能會喪失一些潛在的高收益機會。不過,由于高收益產品的期限極短,普通資金量的投資者實際收益的變化并沒有那么顯著。
影響二 理財產品收益標示更規范
銀行在未提供客觀證據的情況下,就使用“業績優良”、“名列前茅”、“最有價值”、“首只”、“最大”、“最好”、“最強”、“惟一”等夸大過往業績的表述等,就可以判定銀行出現了嚴重違規。
銀監會在《辦法》中對于各種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標示給出了更加規范的指引,投資者有必要了解到其中的差異。如對銀行目前發行量較大的保本保收益類型產品,是低風險投資者偏愛的產品類型。按照銀監會的要求,銀行不得無條件向客戶承諾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證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證收益,應當是對客戶有附加條件的保證收益。同時,對于“資金池”模式理財產品,銀監會有了更嚴格的規定。要求“資金池”類產品實現單一理財產品單獨核算,并進行更多信息披露。在產品計劃終止時,準確計算單個理財產品單獨兌現的收益,實現像基金那樣在申購和贖回時都按照當時的凈值進行。
影響三 高風險產品銷售門檻提高
篇9
“我們判斷已經進入加息周期,明年銀行的錢可能很緊。”一些銀行業內人士明確表示,推出此類產品的目的就在于大量招攬存款為明年布局。
收益節節高
一般來說,期限越短的理財產品收益越低,但最近幾天深圳多家銀行推出的一些短期理財產品收益不僅是活期存款的數倍,甚至能與較長期產品一較高下。去年12月27日,記者走訪了興業銀行、工行、招行、深發展、中行、建行等多家銀行的網點,發現不少銀行均在顯著位置擺放資料,同時推介多款短期理財產品,且收益率都比較可觀。
以興業銀行深圳分行發售日截止到去年12月30日的一款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專門針對資金100萬元以上的高端客戶,4天內凈收益能達到年化3.8%的水平,如果資金量在500萬元以上(含),則凈收益可以達到年化4%。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于當日也發送短信強力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僅27日發售一天,期限3天年化收益率達3.4%。”而就在前幾天,該行剛剛結束了一款期限7天年化收益率達4%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發售。此外,該行同時還在銷售的一款理財產品期限為34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4%。
深發展則從去年12月23日起,一口氣推出了“現金溢”、“騰躍計劃”等5款理財產品,理財期限分別為3天、20天、182天,其中182天的“現金溢2010年101號”,如果認購金額達到100萬元則年化收益可達4.6%。
旨在吸儲
“去年年底我們的這類產品會很多,主要就是為了拉存款‘沖刺’。”某國有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在發售期的就有三四款產品,接下來仍會繼續滾動發售。而目前銀行發售的主要以短期理財產品為主,是因為進入加息周期客戶更青睞流動性高的產品。
篇10
又是一年春節到來,與往年一樣,股市、期市等投資市場也將休假。目前由于國內股票市場低迷,國際范圍內不穩定因素也較多,所以多數投資者一般會選擇持幣過節,將資金從場內退出來。許多機構就瞄準了春節期間的理財市場,紛紛推出相關的理財產品來吸引投資者手中的流動資金。
目前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理財產品的多樣性也開始逐漸展現出來,投資者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而金融機構也正著力于為缺乏經驗的投資者來提供一些引導性的理財服務,為他們推出合適的理財產品。
據第一理財網不完全統計,2月的第一周國內各主要中外資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45款,周發行量有所上升。而其中涉及到春節期間的理財產品就有10余款,占比超過了20%,共有6家銀行參與其中。今年由于信貸型理財產品受到了政策面的打壓,使得銀行理財產品以往的主營路線受到了影響。從1月份的數據來看,債券型產品占比較2009年12月份有了顯著的上升,這次銀行又扎堆發行春節短期理財產品也說明了各家銀行對于市場熱點的追蹤。
銀行理財產品
今年各家銀行發行的春節短期理財產品中,期限最短的為7天,最長的為IO天,收益率普遍在1.8%左右,其中光大銀行推出的短期信貸型產品則可以有21%以上的收益,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其實春節短期理財產品也是一種形式上的“新瓶裝老酒”。以往短期以及超短期理財產品部分銀行是做成一個系列固定銷售的,這次僅僅是將春節作為一個期限跨度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從收益上來看,相較于年收益率0.36%的活期存款利率來說,是相當具有優勢的,而唯一的缺點就是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較高,一般在5萬至10萬元,這樣一來部分投資者就無法購買了。
7天通知存款
相比于銀行理財產品,另外還有幾種短期理財方式也被投資者廣泛采用。首先是銀行7天通知存款,它的收益率較購買理財產品來說低了一些,目前在1.35%左右,但是操作起來比較方便。有些銀行推出了自動轉存業務,如華夏銀行客戶只需在其活期賬戶中設置最低留存金額,用于滿足日常備付需求,當其卡內活期賬戶中的可用資金扣除約定最低留存金額大于等于5萬元人民幣時,銀行就將活期賬戶中的多余資金全部轉入卡內的協定7天通知賬戶中,使其充分享受7天通知存款的利息。
這一方法免去了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的手續,雖然收益率較理財產品來說低了一些,但是使用起來方便快捷。缺點同樣也是有資金門檻,一般在5萬元左右。
貨幣市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