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工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08:4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車工工作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車工工作經驗總結

篇1

關鍵詞:機座總成 免精車 效率 成本

一、背景問題:如機座總成示意圖。電機裝配前需要將定子總成裝配進管狀機座內,壓裝后的機座總成因為達不到下工序裝配質量要求,需要增加一道工序:上車床精車機座總成兩端止口,以達到質量要求。

二、原因分析:

①外購件管狀機座兩端面平行差的影響;

機座壓裝定子總成前機座兩端面平行差對裝定子總成后,機座端面對定子總成內孔軸線垂直度有較大影響。機座兩端面平行差越大,壓裝定子總成后,機座止口端對定子總成內孔軸線的垂直度越大。

②定子總成外徑與機座內徑過盈量的影響;

機座壓裝定子總成后,無論用哪種方法壓裝,前后端止口內徑的橢圓都會增大,增大的量隨定子外圓直徑與機座止口內圓直徑平均值的過盈量有關,過盈量越大,裝好定子總成后機座止口橢圓度增大越多。

另外,用油壓機壓裝定子總成時,定子總成外徑會使機座壓入端止口(后端)產生塑性變形,所以其橢圓度增大的量會比前端多0.1~0.3mm。油壓機奪裝使用到的導向模外徑大于定子總成外圓直徑時也會引起機座止口內孔橢圓度增大。

③機座前后端止口內徑橢圓度,對裝電機后轉子與定子間的氣隙均勻性影響不大。因為機座止口內徑橢圓度不會造成裝電機后兩端蓋軸承室對機座止口軸心線產生偏心,但是機座止口內徑橢圓度大會造成裝電機前后端蓋時要用較大的力打端蓋才能把端蓋裝進止口內孔,這樣就會有可能打壞前端蓋上的軸承。

三、試驗方案及結果

通過分組使用油壓機加導向模壓裝和氣壓抱緊裝置壓裝兩種方式,每組20臺,對比壓裝前后對機座兩端內徑,橢圓度,及前后端平行差的變動情況,根據電機裝配的質量要求去確認三個指標的公差范圍,并確定批量生產的壓裝方式和零部件尺寸公差。

經大批量試驗有如下結果:

① 機座壓裝定子總成前機座兩端面平等差≤0.15mm時,裝配出來的電機性能、振動、噪音均符合標準要求。

② 機座內徑與定子總成外徑過盈量在0.07~0.21mm之間時,裝配出來的電機性能、振動、噪音均符合標準要求。

③ 機座壓裝定子總成后機座止口內徑橢圓度≤1.0mm時,裝配出來的電機性能、振動、噪音均符合標準要求。

要控制機座裝總成后機座止口內徑橢圓度不大于1.0mm,必須控制機座兩端面止口內徑平均值在139.9~140.0mm之間,定子總成外徑控制在140.07~140.11mm之間。

④ 使用油壓機壓裝定子總成和自制氣壓抱緊裝置壓裝定子總成,經過批量試裝,都是可行的,裝出來電機的性能、振動和噪音均符合標準。使用油壓機壓裝定子總成的機座其止口橢圓度會比抱緊裝置的小一些,而且有腳機座和無腳機座都能裝配使用油壓機壓裝,故建議批量裝機時用油壓機壓裝。

⑤ 建議零件尺寸及形位公差驗收標準,機座內孔直徑139.9~140.0mm (按實測同一截面8個直徑尺寸的平均值作為實測值),機座兩端平行差≤0.15mm;機座端面對機座內孔垂直度≤0.15mm;內孔圓度≤0.25mm;內圓母線直線度≤0.10mm。與機座裝配的定子總成外徑140.07~140.11mm,定子總成外徑圓柱度≤0.04mm。其余尺寸及形位公差按原來圖紙要求。

⑥ 使用油壓機壓裝時的壓裝導向模,經過對中間有導柱的而外徑為160mm的導向模及中間無導向柱的而外徑為159.5mm的導套做試裝比較,前者裝出的機座比后者裝出的機座的端面跳動稍好一些,前都 為0.12(平均值),后者為0.13(平均值)。但前者要增加一個導向模壓出的工序,所以建議用中間無導向柱的外徑為D159.5mm的導向模裝配,減少裝配環節,節約生產成本。

四、質量控制

① 裝配過程控制,批量裝配時壓裝操作工作必須首檢,對壓裝出來的第一件產品,檢查端面對內孔軸線跳動≤0.15mm,兩端止口橢圓度不超過1.0mm,方可開始批量裝配。在裝配過程中操作工人還要抽檢。在油壓機壓裝操作時,油壓機底板要平直,不得有凹面存在。

② 壓裝好后要設立全檢端面跳動工序,對端面跳動超過≤0.15mm的機座可以用漲套夾緊總成內孔,在車床上精車兩端面及倒角。

五、結論

通過對原壓裝工藝過程的分析,發現可能影響工序質量不良的技術指標,并通過試驗實踐得出使用油壓機可批量壓裝符合文中技術指標的的零部件,能達到符合下工序質量要求的機座總成,并預期可以達到減少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的目標。■

篇2

關鍵詞: 工業鍋爐 計量 過剩空氣系數 節能

【分類號】TK229.6

前言

我國燃煤工業鍋爐量大面廣, 平均容量小。鍋爐容量在(2-10)t/h的占75% ,燃煤工業鍋爐占工業鍋爐總量的80%以上。截止2008年底, 我國在用工業鍋爐超過57萬臺,燃煤工業鍋爐的實際運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0%,年耗燃料約4億噸標準煤, 約占我國煤炭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由于鍋爐運行效率不高,能源浪費相當嚴重,每年多耗用燃煤約6000萬噸,節能潛力巨大,同時,燃煤工業鍋爐排放大量煙塵以及SO2和NOx 等污染物, 成為我國大氣主要煤煙型污染源之一;因此,搞好燃煤工業鍋爐節能是搞好節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工業鍋爐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多年以來的燃煤工業鍋爐節能監測數據分析,造成燃煤工業鍋爐熱效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排煙熱損失大,也沒有安裝省煤器;二是氣體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和固體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大,三是爐體保溫不符合要求散熱損失大,經過綜合分析以上原因,主要是由于燃煤工業鍋爐自控水平較低,儀表配備不全,使鍋爐的燃燒和運行調節變得難以操作和掌握, 無法使鍋爐運行較快地適應工況的變動,不能及時掌握過量空氣系數、蒸汽或給水流量、排煙溫度等經濟運行參數。運行人員往往不能對鍋爐的運行狀況及時作出準確判斷,無法在鍋爐的燃燒及運行工況變化時, 實施相應的運行調節, 使鍋爐處于最佳工況運行,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和能源浪費,從工業鍋爐實際運行情況看, 過量空氣系數普遍存在嚴重超出正常范圍的現象,經過對安裝配備了氧含量儀表的鍋爐分析,配備并安裝氧含量儀表的鍋爐能夠很好的控制過剩空氣系數,從而使燃料達到充分燃燒,并且降低了排煙溫度,提高了鍋爐熱效率。沒有準確、可靠的計量技術,要想提高燃煤工業鍋爐效率是十分困難的。

二 計量技術在燃煤工業鍋爐中的應用

計量技術廣泛運用于燃煤工業鍋爐各個工序部位,計量是鍋爐的眼睛和耳朵,沒有計量,寸步難行。從原煤的煤質化驗分析、用煤量的計量、鍋爐水質化驗分析、爐膛壓力、爐膛負壓、爐膛溫度、爐膛含氧量、水位計、流量儀表、過剩空氣系數等。沒有相應的計量手段,沒有準確可靠的計量儀表、計量技術,煤質化驗分析數據、鍋爐用水水質就沒有保證,同樣,沒有準確的計量技術,鍋爐用煤量、產蒸汽量也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這對計算鍋爐噸煤產汽量、熱效率都很困難,沒有這方面的數據就不能和同類鍋爐效率進行比較,對節能潛力難以作出客觀的評價,影響鍋爐節能,另外,由于現在使用的泵與風機多為通用產品, 無負荷調節檔次, 不能隨鍋爐運行工況的變動進行相應的變速調節, 而僅靠擋板、閥門的節流來調節流量或壓力,所以,采用變頻調速技術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面對目前鍋爐多數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 輔機不能在高效率區域運行, 輔機設備處于高消耗、低輸出的運行狀態, 使得鍋爐自身的電耗比例增加, 造成較大的能源浪費。從工業鍋爐實際運行情況和我們多年的節能監測情況看, 過量空氣系數是節能監測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提高燃煤工業鍋爐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安裝使用了氧含量儀表的鍋爐,就能很好地根據氧含量來進行調節,達到節約電能,節約能源。

三 燃燒與過剩空氣系數調控

燃料中的可燃物質與空氣中的氧,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發出光和熱的過程稱為燃燒。因此燃燒的基本條件是可燃物質、空氣(氧)和溫度,三者缺一不可。鍋爐正常燃燒,包括均勻供給燃料,合理通風和調整燃燒三個基本環節。只要三者互相配合均勻協調一致,即可達到安全、經濟、穩定運行的目的。

在鍋爐運行中,過剩空氣系數是一個很重要的燃燒指標。過剩空氣系數太大,表示空氣太多,多余的空氣不但不參加燃燒反而吸熱,增加了排煙熱損失和風機耗電量。過熱空氣系數太小,表示空氣不足,燃燒不穩定,甚至會熄火,會降低鍋爐的熱效率,也造成燃燒損失,所以,只有將送入的空氣量保持在紙幣理論空氣量稍多一點,也就是盡可能低的過量空氣系數下,使燃料完全燃燒,就是合理燃燒。

過量空氣系數不僅與燃燒損失有關,還會影響鍋爐排煙溫度,排煙損失是鍋爐各種損失中叫大的一項,過量空氣系數越大,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量越多,在相同的排煙溫度下,由煙氣帶走排入大氣的熱量也就越多,設備的熱效率就越低。過剩空氣系數的大小取決于燃料品種、燃燒方式和運行操作技術。

四 鍋爐氧含量儀表的使用

鍋爐氧含量儀表一般由儀表和氧傳感器兩個部分組成,其測量原理是把氧傳感器直接插入爐膛或煙道內,能快速準確的反映爐內燃燒時的即時氧含量,并輸出與氧含量成正比的電信號,該信號傳輸給儀表,并通過儀表顯示其氧含量數值,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氧含量分析儀表已經廣泛使用,它是一臺以單片微處理器為核心組成的智能化儀表,通過軟件實現大部分功能,如參數的修改、上下限報警設定、實時數據傳輸等;儀表適如與自控裝置配套,還可即時有效的控制煙道擋板、油門、風門等,對提高燃燒效率、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過剩空氣系數的掌控是實現工業鍋爐節能的關鍵,根據《燃煤工業鍋爐節能監測方法》(GB/T15317-2009)技術標準,它不僅保證了節能監測的主要項目排煙處空氣系數符合要求,而且對排煙溫度的降低、爐渣含碳量的下降、風機節電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燃煤工業鍋爐節能監測方法》(GB/T15317-2009)

《企業能源審計與節能技術》 尹洪超

《工廠能源管理》唐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