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痙攣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00:06: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膀胱痙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腺術后膀胱痙攣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冬眠合劑應用于前列腺摘除術后治療膀胱痙攣收縮痛的療效。方法將接受前列腺摘除術患者68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應用冬眠合劑緩慢靜滴,對照組38例應用硬膜外止痛泵(PCA)。結果觀察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膀胱痙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冬眠合劑緩慢靜滴治療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痙攣療效顯著。

【關鍵詞】前列腺摘除術后;冬眠合劑;PCA泵;膀胱痙攣

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陣發性、痙攣性收縮痛是前列腺摘除術后最常見、最棘手的并發癥,一直是困擾患者順利康復的難題,一般鎮痛藥物效果不佳。近年來硬膜外止痛(PCA)泵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通過護理觀察,PCA泵對一般手術刀口疼痛有一定鎮痛效果,但對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痙攣痛則難以控制。我科試用冬眠合劑緩慢靜滴治療膀胱痙攣痛,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4年2~12月我們科共行前列腺摘除術68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術后留置雙腔氣囊導尿管和膀胱造瘺管,外用鹽水持續膀胱沖洗。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年齡52~82歲,對照組為38例,年齡57~8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觀察組術后拔除硬膜外導管,患者感覺2級疼痛起應用冬眠合劑(氯丙嗪50mg,異丙嗪50mg,度冷丁50mg溶于5%GS500ml,合并糖尿病者改溶于生理鹽水500ml稀釋),連接輸液器與常規輸液通路應用三通管連接,調節滴速,緩慢靜滴維持鎮痛,使患者處于無痛狀態,應用時間為50h左右。對照組38例患者術后留置硬膜外導管,將嗎啡10mg、布比卡因60mg、氟哌啶10mg以生理鹽水稀釋至60ml注入止痛泵,將止痛泵與硬膜外導管連接固定,并保持通暢,以0.8ml/h速度均勻緩慢注入硬膜外腔鎮痛,時間一般為72h。

查看全文

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冬眠合劑應用于前列腺摘除術后治療膀胱痙攣收縮痛的療效。方法將接受前列腺摘除術患者68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應用冬眠合劑緩慢靜滴,對照組38例應用硬膜外止痛泵(PCA)。結果觀察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膀胱痙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冬眠合劑緩慢靜滴治療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痙攣療效顯著。

【關鍵詞】前列腺摘除術后;冬眠合劑;PCA泵;膀胱痙攣

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陣發性、痙攣性收縮痛是前列腺摘除術后最常見、最棘手的并發癥,一直是困擾患者順利康復的難題,一般鎮痛藥物效果不佳。近年來硬膜外止痛(PCA)泵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通過護理觀察,PCA泵對一般手術刀口疼痛有一定鎮痛效果,但對前列腺摘除術后膀胱痙攣痛則難以控制。我科試用冬眠合劑緩慢靜滴治療膀胱痙攣痛,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4年2~12月我們科共行前列腺摘除術68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術后留置雙腔氣囊導尿管和膀胱造瘺管,外用鹽水持續膀胱沖洗。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年齡52~82歲,對照組為38例,年齡57~8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觀察組術后拔除硬膜外導管,患者感覺2級疼痛起應用冬眠合劑(氯丙嗪50mg,異丙嗪50mg,度冷丁50mg溶于5%GS500ml,合并糖尿病者改溶于生理鹽水500ml稀釋),連接輸液器與常規輸液通路應用三通管連接,調節滴速,緩慢靜滴維持鎮痛,使患者處于無痛狀態,應用時間為50h左右。對照組38例患者術后留置硬膜外導管,將嗎啡10mg、布比卡因60mg、氟哌啶10mg以生理鹽水稀釋至60ml注入止痛泵,將止痛泵與硬膜外導管連接固定,并保持通暢,以0.8ml/h速度均勻緩慢注入硬膜外腔鎮痛,時間一般為72h。

查看全文

前列腺切除術后護理和醫治透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其治療措施多采取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和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術后常見并發癥以膀胱痙攣較為多見。適時、適當的護理可大大減少患著的痛苦。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后和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因手術創傷、導管留置及膀胱沖洗液刺激,氣囊牽引止血壓迫膀胱頸部前列腺窩及沖洗液引流不暢等因素,反復刺激膀胱三角區。

膀胱頸及后尿道,引起膀胱平滑肌無抑制性收縮,出現膀胱痙攣。膀胱痙攣不僅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而且易發生繼發性出血和引流管堵塞等并發癥,嚴重可導致應激性潰瘍、膀胱破裂及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對15例恥骨上前列腺摘除術后患者和82例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后患者進行了嚴密觀察,對出現膀胱痙攣者進行了心理、藥物等處理,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5例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術后患者,術后9例出現膀胱無抑制性收縮;82例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患者,術后23例出現膀胱無抑制性收縮。患者表現為明顯的膀胱憋脹感、急迫排尿感、膀胱痙攣性疼痛、里急后重,強烈便意感。具體可觀察到膀胱沖洗不暢、引流管堵塞,沖洗液血色加深、有小血凝塊,沖洗液反流及引流管周圍有溢液。上述癥狀及變現呈陣發性發作,嚴重程度輕重不一。

2.護理與治療

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精神過度緊張或十分注意癥狀出現者,其膀胱痙攣發作明顯增多。護理中密切觀察膀胱痙攣的出現,一旦有尿意、便意感,立即進行心理疏導,囑咐患者深呼吸、全身放松,使其保持平靜,以轉移患者注意力。保持膀胱沖洗通暢:前列腺術后常規給膀胱沖洗3~7天,在護理中要確保膀胱沖洗的通暢,如管腔受壓、堵塞,膀胱造瘺管位子過低或過深,尿管位置不妥當時均可誘發膀胱痙攣,膀胱痙攣加重出血,出血后不能及時引流形成血塊堵塞管腔,又誘發或加重膀胱痙攣,二者互為因果。因此前列腺術后膀胱沖洗應遵守:①妥善固定引流管,確保膀胱沖洗及沖洗液引流通暢。②沖洗液速度與引流液速度相一致。③根據引流液顏色,調整沖洗液速度。④定時一邊沖洗一邊擠壓管腔,以及時引流出膀胱內小血塊,沖洗液溫度以接近體溫為適宜。嚴密觀察引流管,及時清除膀胱內血塊。減少不良刺激:從對病例的臨床觀察發現,各管道位置是否合適,氣囊注水量是否適宜,沖洗液的溫度,患者周圍環境及患者自身的心態等因素均與膀胱痙攣的發生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臨床護理中要注意消除上述不利的因素。

查看全文

尿道前列腺患者護理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術;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術(TUVP)的護理。方法:回顧性分析190例經TUVP術的術前、術后護理。結果:190例患者全部治愈。結論:優質的護理保證,減少了并發癥及后遺癥的發生,大大提高生存質量。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見疾病之一。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術(transurethralelectrovaporizationoftheprostate,TUVP)是目前治療前列腺增生癥最常用的手術方法。我院自2001年4月~2007年6月對190例BPH患者進行TUVP治療,療效滿意。現就護理方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90例,年齡61~87歲,平均(73.1±6.9)歲。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20~30分,平均26分。行殘余尿量測定,殘余尿量70~260ml145例。23例輕度氮質血癥伴雙腎積水,予留置尿管引流尿液改善腎功能,至腎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術前常規行尿培養+藥敏,均提示無菌生長。術前有并發癥98例,其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3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5例,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例19例,糖尿病17例。所有患者經治療全部治愈,平均住院(6.8±3.5)d,4例術后合并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帶尿管出院,經治療及膀胱訓練,1個月拔管后排尿通暢。

2護理

查看全文

前列腺切除術后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20例均為我院2005年8月~2008年8月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齡最小44歲,最大84歲,平均64歲;病程最長6年,最短2個月。

2護理方法

2.1心理護理

周到熱情地服務,多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給予相應護理,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一切不利因素,注意遵守醫療制度。由于前列腺術后患者有反復出血、不適等情況,又多見于老年人,身體差、年齡大,故患者易焦慮、緊張、煩躁,應多給予關心和體貼,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消除其悲觀、恐懼心理,并與家屬進行溝通,取得其對治療護理的配合[2]。

2.2術后護理

查看全文

TDP照射對術后尿潴不良影響

1實驗組采用TDP照射治療法,用TDP照射下腹部膀胱區,并囑患者或家屬適當按摩下腹部。首先做好解釋工作,接通TDP電源,預熱約5分鐘。按時間按鈕定時30分,照射高度25cm~30cm,溫度約40度,皮膚感覺溫度過高或過低影響療效。照射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感覺與局部皮膚顏色,適當調整TDP燈頭與患者腹部距離。并在照射時適當按摩下腹部。

對照組采用溫熱毛巾熱敷法,用臉盆內盛50℃熱水若干,將毛巾放入盆中充分濕透后取出擰干至不滴水,敷在膀胱區并適當按摩下腹部,每次約5分鐘,反復多次,時間20~30分鐘,冬天及時更換盆中熱水使其保持50℃左右。

2結果

實驗組有效45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90%,導尿率為10%。對照組有效31例,無效17例,有效率為65%,導尿率為35%,實驗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導尿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解除尿潴留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31,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效果比較,結果見表1。

3討論

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手術后易發生尿潴留,是由于支配膀胱的骶神經麻醉恢復稍慢所致,盆骶神經麻醉后影響神經的傳導功能,不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及括約肌舒張而影響排尿,此外也因下腹部手術刺激膀胱,使膀胱發生痙攣,造成尿潴留,而解除尿潴留的方法多為導尿。導尿術是一種侵入性操作,易造成粘膜損傷和尿路感染,給患者增加痛苦[2]。TDP照射尿潴留患者下腹部,是利用TDP的熱效應功能,有解除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并能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3];同時通過按摩膀胱區,能使腹肌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以促進排尿。溫熱毛巾熱敷法,恒溫差,松弛腹肌效果較差,操作繁瑣。通過對TDP照射治療法和溫熱毛巾熱敷法的對比,可得知TDP照射治療法在操作上比溫熱毛巾熱敷法更加簡單方便,而且熱效應更好,對解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手術后尿潴留效果更佳,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護理質量,此法值得臨床推廣。

查看全文

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護理探討論文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前列腺增生(benighprostatichyperplasia,bph)病人顯著增多,對適用手術治療的病人,一般采取經尿道前列腺液壓電切術(TUVP)、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TUSPP)和恥骨上膀胱切開前裂腺摘除術等,本院自2006年5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病人70例,采取TUSPP術病人60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60例,年齡62~92歲,平均78±5歲。合并冠心病2例,肺心病5例,高血壓病15例,糖尿病4例,慢性腎功能不全1例。術后觀察并發癥情況,膀胱痙攣30例,未發生繼發性出血及下肢栓塞等。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手術不了解,害怕疼痛,擔心手術危險,常常產生緊張、恐懼心理。護士針對病人心理特點,向病人講解手術方法的優越性,手術后的注意事項,指導病人自我放松,并介紹手術成功病人,讓他們相互溝通,使病人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

查看全文

留置雙J管引發的病癥護理探究論文

【關鍵詞】導管,留置;手術后并發癥;護理

【摘要】雙J管兩端卷曲,形似豬尾,俗稱“豬尾巴管”,型號F5~F8,材料為硅膠,置入體內不致敏,不易發生尿堿附著,兩端分別固定于腎盂和膀胱內,易于放置和取出,損傷輕,創傷小,起到內支架和內引流的作用。其主要用于輸尿管狹窄、梗阻、腎盂結石、輸尿管結石手術后,作為內支架管,明顯優于外支架而被臨床廣泛應用。但在護理中仍應警惕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我院自2003~2006年對328例泌尿系疾病患者行雙J管內引流,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28例中,男205例,女123例。腎輸尿管切開取石術301例,膀胱腫瘤9例,輸尿管損傷行輸尿管吻合術4例,腎積水6例,膀胱鏡下逆行置入8例。

1.2置管方法在腎輸尿管開放性手術中,用導絲從雙J管側孔插入,伸直腎端和膀胱端卷曲,并由切口置入腎盂及膀胱,拔出導絲即可。也可通過膀胱鏡將雙J管逆行插入患者輸尿管,位置滿意后用推進管抵住雙J管拔出導絲,此時雙J管遠、近端自行彎曲,固定于輸尿管及膀胱內。術后留置尿管1~2周,定期B超復查雙J管位置。

1.3拔管時間和方法對解除術后輸尿管炎癥、水腫造成的暫時性梗阻2~3周后拔管,對腎盂輸尿管狹窄成形者6~8周拔管,對腎多發性結石,當結石絕大部分排除,且殘留結石最大不超過0.3cm時可拔除雙J管。本組中327例采用經尿道膀胱異物鉗順利取出,1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雙J管回縮至輸尿管,行開放手術取出。拔出雙J管隨訪2~6個月未見有腰酸、發熱和尿路感染等癥狀。

查看全文

膀胱腫瘤病人護理探討論文

我科近5年來收住膀胱腫瘤病人占全年病人總數的10%~11%。自1998年3月—1999年3月對48例膀胱腫瘤病人實施了整體護理,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48例。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齡38歲~74歲,平均年齡56歲。職業:工人18例,干部8例,農民19例,個體3例。文化程度:大學4例,高中20例,小學23例,文盲1例。其中行膀胱腫瘤電切術者36例,行膀胱腫瘤切除、膀胱部分切除術者8例,行膀胱全切、輸尿管皮外移植術者3例,行膀胱全切、回腸代膀胱術者1例。

1.2臨床特點48例中,42例主因無痛性肉眼血尿1次~2次就診,6例復查膀胱鏡示膀胱腫瘤復發。進行入院評估后,48例病人均對自身癥狀及本病感到擔憂。本組病人術后均留置尿管,16例留置膀胱造瘺管。

2護理程序

2.1術前護理

查看全文

前列腺炎檢查論文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一種常見病,約占泌尿外科門診病人的25%,目前對其發病機制不很明確,治療效果不滿意,而尿動力學可對其下尿路癥狀作出客觀反映,為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選取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的CP患者20例,年齡20~40歲,平均28.5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會陰部酸脹、尿頻、尿急、尿道灼熱及排尿不暢癥狀,所有病例均排除有腎、輸尿管疾病、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睪丸及附睪炎等疾病。20例患者的診斷均符合國際健康學會(NIH)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標準[1]。

1.2檢測方法:采用丹迪公司的尿動力學分析儀和自制半臥位床,對20例CP患者進行尿流率、充盈性膀胱測壓、壓力―流率測定、肌電圖同步檢測、尿道測壓。膀胱測壓時用生理鹽水按50ml/min持續膀胱灌注,尿道測壓時生理鹽水灌注速度為2ml/min,導管退出速度為2mm/S。檢測前患者常規停藥一周。

1.3診斷標準:①最大尿流率(Qmax)以<15ml/S者為可疑下尿路梗阻,②膀胱出口梗阻(BOO)由A―G圖診斷分為梗阻區(O區),非梗阻區(N區),及混合區(M區),③不穩定膀胱,在膀胱充盈時出現自發或誘發無抑制的收縮波且壓力≥1.47kPa(15cmH2O),④低順應性膀胱:膀胱空虛靜止壓≥1.47kPa(15cmH2O),或充盈后壓力上升值≥1.47kPa(15cmH2O)或較少的膀胱容量增加伴迅速壓力升高,⑤在排尿期尿道外括約肌肌電圖不靜息或加強為外括約肌功能失調[2]。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