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03:26: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草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草原

草原防火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草原防火工作,積極預防和撲救草原火災,保護草原,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草原火災的預防和撲救。但是,林區和城市市區的除外。

第三條草原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草原防火工作的組織領導,將草原防火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草原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的開展。

草原防火工作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部門、單位領導負責制。

查看全文

草原火災應對方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全面、迅速、有序地對草原火災進行應急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和撲救草原火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程度地減少火災損失,保護草原資源,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防火條例》、農業部《草原火災應急預案》、《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以及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的有關要求。

13工作原則

查看全文

草原承包權流轉制度

第一條為了規范草原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行為,進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國務院關于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的若干意見》、《甘肅省草原條例》、《天祝藏族自治縣草原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天祝藏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的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自治縣境內實行承包經營的全民所有制草原、集體所有制草原、人工草場、退耕還草地。未實行承包經營的草原及機動草原不得流轉。

第三條在草原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方之間承包的草原進行適當調整的,不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遵循自愿、有償、合法及不改變草原用途的原則。

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要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有利于發展畜牧業生產,有利于草原的保護和建設。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承包方進行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

第五條提倡草原承包經營權就近流轉。牧民承包經營的草原,優先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流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不能實現流轉的,可以在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流轉。

查看全文

市草原火災應急預案

1總則

1.1目的

1.2工作原則

1.3編制依據

1.4適用范圍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查看全文

草原站站長述職述廉報告

自己將一年一年來,在市委、政府、畜牧局及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懷指導下,我能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草原站一班人按照服務規范的要求,攻堅克難抓落實,凝心聚力謀發展,促使了日常工作正常開展,重點工作有新突破,階段工作有新成效,提升了草原專業技術服務部門的服務水平,群眾滿意率較高,為我市盡快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現將一年工作述廉述職如下:

一、不斷學習理論專業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年來,能充分利用時間加強政治理論及專業知識學習,學習了黨的基本知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繼續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認真學習“八個良好風氣”“文選”“八榮八恥”,不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第25個民族教育月活動,我能認真學習民族團結方針政策,教育干部群眾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特別是在十七大召開之后,我能及時參加專題學習并抽出業余時間自學,深刻領會了十七大精神。同時,繼續加強了業務學習力度,先后系統的學習了草地資源調查、牧草種子檢驗、草場監測、治蝗滅鼠、優質牧草栽培技術等,逐步掌握了草原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術。

二、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草原技術服務工作

今年年初,我與站委會一班人認真總結去年的工作成績和不足,深入討論研究今年的工作任務目標。一是確定爭取生物治理草地鼠蟲害、毒害草滅除、退牧還草項目目標,力爭上馬一批重點項目;二是合理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配合市委、政府、畜牧局做好牧民定居工作;三是繼續做好科學飼養技術的推廣工作;四是多渠道、多方位爭取資金,不斷改善辦公環境。

(一)以創建精神文明單位為目標,狠抓了機關內部管理。一是主抓了政治理論、業務知識學習,繼續執行市草原站“周五”學習制度和“月考”制度,利用多種形式提高職工政治理論和業務水平;二是劃分職責,明確任務,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明確了各科室、各工作人員的職責、權限;三是落實了限時辦結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每月公布考勤、辦事效率及獎懲情況,規范了工作人員工作行為,提高了辦事效率;四是不斷完善辦公條件,改善辦公環境。限于草原站資金不足的因素,我本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先后更新了會議室桌椅;配備了打印機一臺、電腦兩部;安裝寬帶三部。

查看全文

加強草原保護建設策略

榆陽區位于陜西省北部,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總土地面積7053平方公里。全區轄24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487個行政村,總人口49.8萬,其中農業人口32.1萬。近年來,我區根據土地資源廣闊、飼草料資源豐富、養殖條件優越、住戶相對分散、廣大農民群眾又有著悠久的種草養畜歷史等特點,區委、區政府把以羊、豬為主的草原畜牧業列為增加農民收入首要主導產業。確立了以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為主題,建設羊豬“雙百萬”生產基地(羊存欄100萬只以上,生豬出欄100萬頭以上),實施水地種草工程、畜禽改良工程,強化產業龍頭體系、畜牧業科技支撐體系,實現全省畜牧業強縣目標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動了我區草原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北部陜北白絨山羊、生豬,城郊川道奶牛、籠養雞的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產業格局。2010年全區羊的飼養量195.5萬只,其中存欄120.2萬只;生豬飼養量137萬頭,其中出欄87_3萬頭;牛飼養量4.56萬頭;籠養雞存欄8O.35萬只。全區草原畜牧業產值達l1.9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0%,成為全省草原畜牧業大(縣)區。回顧總結近年來的工作,我們在“立草為業、草畜并舉”,加強草原保護建設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統一認識,加強領導

在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之后,我區及時將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糧為主的發展農業經濟格局,調整為“立草為業、草畜并舉”。決定走“封沙(山)綠化一舍飼養畜一退耕還草一發展畜牧業一實現群眾脫貧致富”的路線。提出了“抓草業、增牛羊、穩豬雞”的工作思路,制定出臺了《榆陽區大力發展種草養羊的決定》、《榆陽區關于在全區實行借籽還籽擴大人工種草面積實施意見》、《榆陽區關于進一步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通知》。決定到2015年,全區人工種草保存面積l50萬畝(每畝667平方米),其中水地種草30萬畝,改良草地80萬畝。與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簽訂種草養畜目標任務書,每年拿出5萬元進行考核獎勵。全區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每人包扶2個種草養羊示范戶。區政府每年籌措100萬元無償資金和500萬元低息借款作為發展種草養畜專項資金,由種草養畜產業領導小組統一安排使用。成立了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畜牧、財政、計劃、水利、林業、農業、農發等l2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草、畜產業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各方力量,具體協調、指導產業化開發工作,形成了傾全區之力,聚各方之財,努力做大做強畜牧產業的工作格局。

2抓退耕(水地)種草,促進草業大發展

從2000年以來,每年以完成人工種草25萬畝(水地種草lO萬畝)的速度向前推進。抓長城沿線以沙打旺牧草為主的規模種草,已建成千畝以上的大塊牧草基地32塊,萬畝以上的l0塊,使南部山區形成總長度為82公里的6條萬畝紫花苜蓿種草帶,區域內人均退耕種草達7畝以上。抓以高產優質牧草為主的水地種草,引進示范推廣種植WL323苜蓿、金皇后苜蓿、阿爾岡金苜蓿等新品種牧草5萬多畝,戶均達1.5畝,形成35塊千畝以上大塊水地種草。牧草引種示范園建設,已建成示范園300畝,引進國內外優良牧草品種52種。草業龍頭服務實體建設,成立了榆陽區草業服務有限公司,配備了種子篩選機、分級機、種子化驗室、牧草播種機、收割機、打捆機等機器設備3O多件,開展種子的精選、加工牧草的收割,多年來為我區人工種草提供優良草種1000多噸。

3加強草原保護。促進畜牧業發展

查看全文

草原監理稽查工作述職報告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思想工作情況。我是20**年底調轉到哈爾濱市草原監理站的,從我進站以來,到現在為止,已經一年多了,一年來,我在站領導和科領導的關心下,在稽查科各位同志的幫助下,認真學習、扎實工作,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兩年來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年來,我充分利用時間加強政治理論及專業知識學習,學習了黨在牧區的各項方針政策。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素質。同時,通過不斷向老中志請教,加強了法律法規和業務學習力度,先后系統的學習了草地資源調查、牧草種子檢驗、草場監測、治蝗滅鼠、優質牧草栽培技術等,逐步掌握了草原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術,提高了自己的執法水平。

二、明確目標,扎實抓好草原執法

草原執法是草原監理稽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的目標是認真執行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各項草原管理制度,促進草原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在站領導和稽查科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和科里面的同志一起,克服困難,扎實工作、嚴格執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經常深入基層,詳細地了解有關情況,根據當前的職能情況,深入調查研究,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每一階的工作。二是嚴厲查處非法開墾草原行為,制止亂采濫挖草原野生植物的行為,做好草原保護工作,一年來共查處非法開墾草原行為次,處以罰款元,通過我們的查處,草原牧民非法開墾草原的行為得到了有效扼制;三是規范征用、使用和臨時占用草原行為,做好草原權屬劃分工作;四是受理并查處大量的農牧民來信來訪案件,在農牧民中形成了比較高的威望。五是配合其他科的同志抓好技術推廣工作。

查看全文

暢游內蒙草原了解民族禮儀

夏季的內蒙古草原以其涼爽的氣候、宜人的景色吸引著八方賓客。到內蒙古草原旅游,先了解蒙古族的民俗、禮儀,會更好地度過草原之旅的美好時光,

蒙古族非常愛惜牲畜,如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和行人要繞道走,不要穿行,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鳴笛時不要猛然驚畜,草原上的人們認為牲畜急跑會掉膘。

進入蒙古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或北側。入座時不要擋住北面哈那(壁)上掛著的佛像,不可坐在門檻上或踩在門檻上。

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不要只用左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

獻歌、敬酒是蒙古民族傳統的待客方式。客人若是互相推讓不喝酒,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誠相待。接酒時要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一滴酒彈向頭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酒彈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彈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隨后把酒一飲而盡。不會喝酒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忌在蒙古包里的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對迎面上來狂吠的牧羊犬可大聲呵斥,但不要用東西去打;如需解手要到蒙古包南方較遠的地方,不要在蒙古包東、西、北側。

查看全文

防止草原退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草原退化;生態系統

論文摘要:針對草原生態系統日益惡化的趨勢,提出了實現草原生態建設和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草原畜牧業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經營的畜牧業,因此天然草原的優劣和豐欠程度決定著草原畜牧業的興衰。建國初期,我省牧區草原狀況相對良好。60年代末牧區開始發生草原退化現象,隨后愈演愈烈,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近年來甘肅省90%的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30%的嚴重退化,導致牧草產量、品質下降,載畜能力降低。如何解決日益尖銳的草畜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草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直接關系到牧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

1草原退化原因

草原退化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是人類對草原生態系統長期的嚴重干擾,導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壞,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最終失去平衡。

1.1超載過牧超載過牧是不顧草原第一性生產的能力,盲目加大畜群規模和放牧頻率,使牲畜的采食量長期超過牧草再生量,實行掠奪式經營所造成的。在草原退化的情況下繼續增加牲畜數量,形成了牲畜增加→草原退化→牲畜繼續增加→草原加劇退化的惡性循環。據調查天祝縣的牲畜數量由60年代的17.40萬頭(只)發展到目前的64萬頭(只),增長了2.70倍,畜均占有鮮草產量由7622.90kg下降到2081.04kg,超載23.85%,所以,沒有不良的草原,只有不合理的利用制度和方式。

查看全文

草原沙化整治調研匯報

為控制沙地南侵,恢復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自2009年起,省委、省政府投資3億元,全面啟動實施遼西北三年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我市是實施此項工程的10個項目縣之一。工程啟動實施以來,我市堅持“科學規劃、科學施工、科學管理、集中連片、強調規模、保證質量、注重實效”的原則,積極推進治理工程,并得到上級政府和業務部門的一致認可,實施治理的項目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初步顯現。

積極推進35萬畝治理任務全面告捷

在遼西北三年300萬畝草原沙化治理任務中,我市承擔治理任務35萬畝。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草原沙化治理任務,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共用水泥柱275050根,其中中小立柱251600根、中間柱23450根,刺線997噸,圍欄線總長110萬延長米,各種牧草種籽600噸;共出動人工20萬個、車工3萬個,動用土石方3萬余立方米。目前已在全市27個鄉鎮形成集中連片的圍欄治理地塊65個。

多措并舉治理工程有序實施

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既是一項防止土地沙化的生態工程,也是一項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我市緊緊抓住省實施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的政策機遇,成立組織,明確責任,搶抓進度,嚴格施工,傾力打造草原沙化治理精品工程。

(一)突出“實”字,統籌謀劃。成立組織,加強領導。成立了以市長為總指揮,分管副市長為副總指揮,動監、發改、財政等相關部門和項目區所在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指揮部;各項目實施鄉鎮也分別成立了由鄉鎮長為主要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的項目領導組織,逐級強化組織領導。簽狀包保,砸實任務。市政府與27個項目區所在鄉鎮分別簽訂《草原沙化治理工作責任狀》,明確治理任務和責任。實行技術人員包鄉包地塊制度,做到了鄉鄉都有技術人員實地指導和監督,確保了項目的實施進度和工程質量。強化考核,有效推進。將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納入項目鄉鎮重點工作崗位目標考核,按照每完成1000畝草原沙化治理任務在年終畜牧重點工作考核中加10分的標準進行嚴格考核。實行獎勵制度,對保質按量完成治理任務并通過省級驗收的,每畝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資金,有效調動了項目鄉鎮的積極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