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旅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13:53: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際旅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旅游

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對策探討

摘要: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對黑河市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黑河旅游業“等客上門”思想和忽視旅游整體促銷問題較為嚴重,影響了黑河旅游業在海外的知名度。黑河市應充分發揮口岸交通、資源環境、區位等優勢,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經營戰略調整,既要樹立整體促銷意識,又要抓住散客市場。同時,還應強化宣傳機制,提高旅游服務接待能力和水平,以改變“等客上門”被動做法,吸引更多俄羅斯游客到黑河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入境旅游

一、引言

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從業機構或人員向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消費者提供旅游服務并獲得報酬的活動,既包括本國旅游者的出境旅游,也包括外國旅游者的入境旅游。旅游業作為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的產業,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旅游有效緩解了人們的工作壓力,增進和擴大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積極引導了生活方式轉變,提升了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帶動了城市周邊農村風貌和農民生活的改善,促進了城鄉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在黑河市國民經濟中處于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對黑河市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在自身的發展進程中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與此同時,通過優化旅游環境,美化人民生活,還能推進黑河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因此,黑河發展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黑河發展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優勢分析

查看全文

談論國際旅游服務貿易

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是指一國(地區)旅游從業人員向其它國家(地區)的旅游服務消費者提供旅游服務并獲得報酬的活動,既包括外國旅游者的入境游,又包括本國旅游者的出境游。在我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國際旅游業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仍然有不少問題在制約著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

一、現階段我國國際旅游貿易的國際競爭優勢

1.我國具有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從國際旅游主要要素狀況看,良好的自然資源有利于構筑國際旅游業發展的平臺,良好的人文資源將直接作用于國際旅游業的競爭力。我國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深厚的文化品位、繁多且帶有壟斷性的資源種類,是一些地域狹小、旅游資源單一的國家或地區所不具有的。我國擁有自然界在特定環境下和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自然旅游資源,有在一定時空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意識、不同風格的特定環境下形成的人文旅游資源,有影響的科學技術文化交流、體育賽事、經濟發展和建設成就的展示等,這些資源都成為吸引外國游客的人文資源。目前,我國已經有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如甘肅敦煌、北京故宮、陜西延安、四川九寨溝等,都長期保持了對國內外旅游者的吸引力,成為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王牌旅游產品。目前,我國共擁有31項世界遺產,在數量上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意大利(40項)和西班牙(38)項,與德國相同。這些極具競爭力的旅游產品構成了我國發展旅游業的基礎,成為發展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一個重要優勢。利用好這一優勢,才可以促進和發展我國的國際旅游服務貿易。

2.我國旅游輔助產業發展初具規模。與旅游相關及輔助產業狀況看,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體系均得到較大改善,為我國旅游業參與國際競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旅游基礎設施規模初具,產業要素較為齊備。

3.我國旅游業已逐步與國際接軌。從國際旅游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看,當國內其它行業仍在從生產型向經營型、從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轉變時,旅游企業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摔打了十幾年。在運作方式、經營理念、營銷觀念等方面已逐步與國際接軌,為旅游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現階段我國國際旅游貿易的國際競爭劣勢

查看全文

國際旅游島發展路徑

一、背景情況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和扼守南海海疆的戰略基地,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正式《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海南全省加速發展。2011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15.29億元,增長12.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40.09億元,增長25.5%;固定資產投資1611.41億元,增長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1.13億元,增長1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446元,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11.8%和13.4%[1]。

(一)旅游業加快發展。

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顯,成為支撐海南發展最具特色、最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2011年,全省接待過夜國內外游客3001.34萬人次,同比增長16%,突破3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24.04億元,增長25.8%。

(二)文化產業前景廣闊。

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06年的19.0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43.26億元,連續4年平均增長超過22.8%,比同期全省GDP增長率高出4個百分點以上。2011年11月,為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步伐,海南省決定把陵水黎族自治縣黎安片區確定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的起步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可開發土地面積39.6平方公里。目前,先行試驗區主要基礎設施已正式開建,將努力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島體制機制創新的示范區、特殊優惠政策的試驗區、高端文化產業的集聚區、現代休閑度假的目的地、未來濱海文化城市的先行區,實現文化產業的大繁榮大發展,推動海南省服務行業的深度融合和集聚騰飛。

查看全文

國際旅游研發空間分布

AnnalsofTourismResearch(ATR)、TourismManagement(TM)、JournalofTravelResearch(JTR)一直是國際旅游學界公認的最權威的專業學術期刊,三者均被美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多年[1],其刊載的文章在國際旅游學界影響深遠,一定程度上具有旅游學研究風向標的作用。這三種期刊在我國旅游學界也是極具影響力,通過對1998~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檢索,這三種期刊的被引頻次分別為ATR:3518次、TM:2923次、JTR:1083次[2]。本文對這三種期刊2008~2010年的載文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旅游研究的地域分布、地區分布及機構分布,以便于我國旅游學科研究人員對國際旅游學研究的空間分布形成一個全局的了解。

1期刊的基本信息及載文合著情況

三種期刊中,ATR和TM均為英國Elsevier公司出版,兩者的創刊時間分別為1974年和1980年;JTR為美國Sage公司出版,創刊于1962年,是創刊最早的旅游學術期刊。ATR和JTR多年一直維持每年4期的出版頻率;TM每年出版6期,其年載文量為前兩者的2倍多。三種期刊共刊載文章536篇章,其中獨著文章133篇,占總文章數的24.8%;合作撰寫的文章比較多,達403篇,三年間這三種期刊的合作率(合作文章/總文章數)為75.2%,遠遠高于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水平22%[3]??梢?,國際旅游學界的合作研究相當普遍。從表1可看出,合作的文章中,又以兩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居多,占所有文章的37.5%;其次是三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占28.2%;四位以上的多位作者合作文章比例較小,占9.5%。所有文章共涉及著者1192人,這一時期三種期刊的文章合作度(作者總數/論文總數)為2.22,亦高于社會科學期刊研究論文的合作度1.35[3]。

2刊載文章的洲際分布

本次文章計量中,將每篇文章的分值定義為1分,參考作者對文章的貢獻力并方便對文章進行統計,對三位以上作者合作的文章,僅取前兩位作者進行統計,第一作者0.7分,第二作者0.3分。三種期刊來自各大洲的貢獻力如表2所示。從整體上看,對旅游學研究最為活躍的是歐洲,其次是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對旅游學的研究在此三種期刊中體現很少。從單種期刊看,ATR和TM均由英國出版,其文章來源泉于歐洲的較多,均達到35%以上;而JTR由美國出版,其文章來源于北美的多,達44%強(其中美國占42.5%)。從表2可見,旅游學的研究也與各大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像歐洲、北美等經濟發達的大洲,在對旅游學的研究已較為成熟,而非洲、南美洲等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對旅游學的研究尚處在探索階段。另外,三種期刊的載文都有向本土傾斜。

3刊載文章的國家或地區分布

查看全文

國際旅游業研究論文

法國現已成為國際游客到達的主要目的地,僅次于美國。近十五年來,每年的游客量和收入都有急驟的增長。沒有人會預測到法國能成功地保持這樣的勢頭。令人吃驚的是,在許多外國人來看旅游在法國是最不流行的,這是因為法國人對游客的過于自信的態度,好在法國政府全面展開了“微笑”運動,現在法國人對境外游客已友好多了。

在過去的幾年中,法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促進了法國的“入境”旅游。1992年法國舉行了冬季奧運會,同年4月巴黎迪斯尼樂園開張,D-Day(二次大戰盟軍發起進攻日)五十周年紀念,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海外,尤其是來自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游客增多。由于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開通,進一步促進了英國市場。不利的是,1994年年底歐洲星際列車才開通;廂式和梭式列車也延遲開通。據1994年頭八個月的初步結果表明,去年又是一個破記錄的年份。法國旅游業的收支余額略有下降,預計為595億法郎。這是由于法國在國外支出的急劇上升超過了國際收入的增長。法國1994年的旅游國際收入為1375億法郎,增長率為3.8%。同時,國際到客和過夜率增長約3%,分別達63.1百萬和443百萬,所有的主要海外市場除西班牙外,在1994年都顯示了增長趨勢,許多增長率都在2位數。

旅游的經濟效益

法國的國際旅游收入1993年總計1325億法郎,1994年超過1375億法郎,比過去十年翻了一番。

1993年法國旅游收支平衡順差增長,達600億法郎,1994年的初步目標為640億法郎。然而,法國境外旅游率比預計的增長的快,在國外旅游的支出的增長高于國際收入。

考慮到在近幾年不同的政治和經濟發展,諸如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隨之而來的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法國旅游業的運行一直是相當好的。舉例,1991年和1992年的增長率平均約10%,盡管這個增長伺后就急驟下降。

查看全文

中國傳統節日:沈陽清文化國際旅游節

沈陽清文化國際旅游節

1998年9月沈陽市開始舉辦以清文化旅游周為主體的沈陽民俗風情旅游節,2002年正式定名為沈陽清文化國際旅游節。

沈陽是清王朝的發祥地,著名的“一宮兩陵”和清代一條街,蜚聲中外,濃郁的清代民俗文化聞名遐邇,重大的歷史事件使人遐想聯翩。2002年沈陽清文化國際旅游節上,皇家禮儀大游行、皇帝出巡、滿族宮廷舞蹈和薩滿中秋祭舞蹈、盛京文化廟會,文化氛圍十分濃烈,盛京、盛景、盛況、盛情,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

沈陽清文化國際旅游節是集經貿、旅游、文化和學術交流為一體的一個國際盛會。旅游節已經成為促進沈陽市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和展示沈陽城市風貌的品牌盛會。

為了紀念“一宮三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一周年,做大特色旅游產業,沈陽市2005年7月2日至10月8日舉行第二屆沈陽清文化國際旅游節。旅游節期間,共安排“皇家宮廷禮儀”展演、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游、中心廟廟會等23項大型活動,長達99天的旅游節是沈陽市時間跨度長、活動內容廣、參與人員多、形成影響大的一項重大盛會

此次清文化旅游節將進一步整合清文化資源,以游“一宮三陵”、看“紫氣東來”、吃“滿漢全席”、穿“滿韻清風”、購“吉祥如意”為基本內容,目前正靜待八方來客前來“赴宴”。

查看全文

澳大利亞國際旅游營銷論文

一、中澳兩國文化差異分析

美國著名國際營銷學教授菲力普•科特勒在其《旅游市場營銷》中認為,“營銷是個人和團體通過為他們創造產品和價值并進行交換而滿足其需要和欲求的社會過程與管理過程?!保?]他認為,營銷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的需要和欲求,需要是指一種被感知到的匱乏狀況,如人處于寒冷、孤獨、被歧視狀態的需要;欲求則是指人的需要受到文化和個性影響后所采取的形式。旅游市場營銷的目的就在于滿足人的需要和欲求,而人的需要和欲求建立在不同文化的基礎上,文化差異塑造不同國家游客的消費偏好。文化的差異表現為文化價值觀、社會行為、態度、需求、期望、經歷、信念、動機和溝通方式,作為國際旅游營銷,需要從跨文化角度了解客源國潛在游客的需要、動機、溝通方式等內容,從而有效改善營銷效果。澳大利亞和中國文化具有較大的差異,分屬于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表現在社會關系、框架、權力距離等方面呈現明顯的差異性。從社會關系而論,澳大利亞屬個人主義文化,中國屬集體主義文化。個人主義強調個性、獨立和自立,重視空間和隱私,其溝通方式是直接、明確的;集體主義強調人們行動的起點是群體,群體的需要高于個人的需要,為了保持與群體的密切聯系,空間和隱私幾乎可以忽略,群體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溝通通常是間接、含糊的。從社會框架看,澳大利亞屬于低情境,而中國屬于高情境。高情境強調要注意隱含的含義,人們能夠識別實際的話語和真實的意圖之間的差異,為了更清楚地向對方傳遞信息,人們借助于非語言溝通,尤其是形體語言、面部表情、手勢、目光等;低情境文化則依賴明確的語言溝通,強調個人的決策。從權力距離看,澳大利亞屬于低權力距離文化,中國屬于高權力距離文化。高權力距離文化強調維持社會的和諧,同時也利于保住面子和維持尊嚴,采取家長式作風進行管理;低權力距離文化的權力等級并不嚴格,其溝通采取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雙向溝通方式,采取民主的方式進行管理。

二、中國游客的旅游偏好分析

(一)中國游客具有與其他客源國游客不同的旅游地偏好

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對旅游地有著不同的偏好,“文化是決定人們的欲望和行為的最基本的因素,它是由基本的價值觀、認知系統、欲望和行為所構成,是人們從社會當中不斷習得的?!保?]游客對旅游資源的偏好,一方面反映了其對旅游目的的理解,也反映了游客的生活與教育經歷。蘇紅霞博士對英國旅華游客的調查表明,英國游客最喜歡的中國旅游城市為西安,這反映了英國游客對文物古跡的濃厚興趣,他們更喜歡“游覽歷史古跡、人類遺址和文化勝地”[4]。德村志成博士對日本游客旅游地偏好的調查認為,日本游客喜歡走訪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日本年輕游客則喜歡“舒適旅游”和“都市旅游”,這反映了日本年輕游客對都市生活便利性產生的喜愛和依賴性[5]。澳大利亞政府對入境游客的統計數據也表明,不同國家的游客其旅游資源的偏好各異。各國游客旅游地偏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大部分游客都選擇游覽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和維多利亞等旅游資源比較集中且交通便利地區,而路途比較遙遠、條件比較艱苦的西澳大利亞等地游客較少。但不同國家的游客其旅游偏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根據澳大利亞旅游局針對中國游客旅游地偏好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游客喜歡城市旅游,包括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大中城市,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觀和便捷的旅游服務設施,受到中國游客的青睞;中國游客也喜歡海灘旅游和澳大利亞獨特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如陽光海岸、黃金海岸、袋鼠島、國家公園、大堡礁等,但不喜歡危險系數較高的景點,如西澳大利亞州干旱的沙漠[6],見表2。

(二)中國游客出游方式與別國有所差異

查看全文

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研究

1.引言

秦皇島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國際旅游熱潮的推動下,其在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和開發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不斷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的競爭力,借助國際旅游不僅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秦皇島市的發展。但是,目前秦皇島市在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缺乏完善的品牌規劃、缺乏有效的品牌戰略、品牌營銷有待于加強等。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秦皇島市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的步伐,因此必須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對策建議,以全面提升其國際旅游城市的品牌效應。

2.秦皇島市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完善的品牌規劃。雖然目前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相對豐富,也具有一些知名的旅游品牌,但是其在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方面還缺乏完善的品牌規劃,各類旅游品牌在建設的過程中存在相對混亂的態勢,使得內部競爭較為激烈,難以全面發揮現有旅游品牌的合力。另外,相關部門在建設旅游城市品牌的過程中缺乏長期的品牌戰略眼光,沒有根據秦皇島市旅游資源和國際旅游城市建設的目標來制定品牌規劃,所以現階段秦皇島市在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方面的步伐十分緩慢。2.2缺乏有效的品牌戰略。品牌戰略主要包括品牌化決策、品牌模式選擇、品牌識別界定、品牌延伸規劃、品牌管理規劃和品牌遠景設立等幾個重要的方面?,F階段,秦皇島市在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方面,還沒有完全理清品牌戰略的思路,對其具體內容的掌握能力相對有限,還不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對國際旅游城市品牌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目前秦皇島市與一些大型的全球知名旅游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其在品牌戰略方面需要進行大量的投資。另外,很多旅游部門不注重品牌戰略,缺乏與旅游企業的合作,進而拖慢了品牌建設的步伐。2.3品牌營銷有待于加強。雖然秦皇島市在旅游城市及其品牌建設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營銷使其品牌的市場知名度較低,國內很多游客對秦皇島的旅游資源及品牌的了解程度較低,國外游客對其更是知之甚少。隨著國際旅游的不斷發展,單純依賴于線下品牌營銷已經難以將秦皇島市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在短時間內推向全球,其獲得的成效也較慢。目前秦皇島市在品牌營銷方面還存在缺乏規劃、過度依賴于線下營銷、缺乏可行的品牌營銷策略等諸多的問題。

3.秦皇島市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的對策建議

3.1制定完善的品牌規劃。秦皇島市在進行國際旅游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首先制定出完善的品牌規劃,根據全球旅游市場的發展和變化,根據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開發情況,深入挖掘特色旅游,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各個階段的品牌規劃,比如品牌培養、品牌合并、品牌宣傳、品牌管理等。在制定和實施品牌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全面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借助旅游管理部門的資源和能力,全面完善其品牌規劃。同時,要對一些旅游資源和品牌進行整合,提升優勢旅游品牌的帶動和示范效應,爭取在短時間內打造一系列全球知名的旅游品牌,強化旅游品牌對秦皇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3.2實施有效的品牌戰略。有效的品牌戰略是當前秦皇島市實施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的關鍵。一方面,必須要全面提升秦皇島市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是旅游管理部門的品牌意識,將旅游城市建設視為秦皇島市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重點培育優勢品牌,對旅游企業所實施的品牌戰略進行全面的輔導,幫助其尋找旅游城市品牌戰略實施的路徑,為其提供全面的品牌咨詢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全面加強旅游品牌的管理,從品牌化決策、品牌模式選擇、品牌識別界定、品牌延伸規劃、品牌管理規劃和品牌遠景設立等方面出發,全面構建出具有秦皇島市旅游特色的品牌戰略,并對其具體的實施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缺乏品牌戰略的每一步都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效。3.3加強品牌營銷策略。在國際旅游城市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強化品牌營銷工作,以全面增強秦皇島市國際旅游品牌的市場知名度,產生更大的品牌效應,進而創造更多的品牌價值。一方面,要全面加強國際旅游品牌的宣傳,通過線上線下聯合宣傳的方式,提升秦皇島市旅游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知名度,同時要做好相關的旅游服務,尤其是酒店、路線、餐飲、住宿等,提升綜合旅游能力。另一方面,要將秦皇島市國際旅游品牌的營銷工作進行分解,根據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階段制定相應的品牌營銷策略,進行有效的營銷規劃,在全面提升營銷效果的同時,加快秦皇島市國際旅游城市品牌的建設步伐。

查看全文

國內旅游業與國際旅游業關系論文

一、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內旅游是社會公民一種重要的消費形式,其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國國內旅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況,使國內旅游盡快發展起來,首先必須提高對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第一,發展國內旅游業具有回籠貨幣,促進市場繁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購買力大大增強。1980年底,全國居民積余購買力僅為804億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億元,1990年則增加到7034億元。十年內,平均每年增長25%。如此巨大的積余購買力,一方面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穩定市場、穩定社會的隱患。如何引導好居民積余購買力是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消費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重要途徑,但都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積余購買力的貨幣回籠問題。近幾年,居民證券投資有較大發展。但由于投資市場的發育還處于初始階段,將居民積余購買力引向投資的規模還是有限的,消費品市場中高檔耐用消費品對于吸納居民積余購買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幾年又趨飽和狀態。在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都難以完全緩解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壓力的情況下,發展國內旅游業,大量吸納消費資金,回籠貨幣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又一重要途徑。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1990年全世界國內旅游收入達2.4萬億美元,加上國際旅游收入總計達2.65萬億美元,與能源、汽車制造等重要產業并駕齊驅,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三個最大的產業之一,我國國內旅游業近幾年發展也相當快,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捌呶濉逼陂g,我國國內旅游者共13.9億人次,年均2.7億人次,收入753億元,年均收入150.6億元。199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回籠貨幣則達到250億元。實踐證明,適當引導人們的旅游消費,發展國內旅游業確實不失為一種回籠貨幣、減少市場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二,發展國內旅游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機會。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服務行業。要滿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發展相應的直接間接的提供服務的行業。據測算,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數,社會間接就業人數就可增加5個以上。因此,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第三,發展國內旅游業還可以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改善國民經濟結構。

查看全文

國際旅游產業結構實證分析論文

當前國際旅游業的發展出現了通過區域旅游合作,不斷增強相互的競爭力,創造互利共贏局面的趨勢,泛珠三角區域的旅游協作體現通過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的特點。泛珠三角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內地9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這些地區是我國旅游業相對發達的地區,其國際旅游業近年來經過區域內的整合,外匯旅游收入從2000年的62.60億美元到2006年的113.31億美元,增長了81%,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目前隨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深化,旅游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化,現有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泛珠三角區域旅游合作方面,涉及到泛珠三角國際旅游產業結構的分析并不多見,結合次區域理論并對產業結構進行實證分析的研究也尚未見,因此,本文主要從此方面著手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的理論依據

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兩大部分,與次區域合作有關的理論以及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的實證分析法。

(一)與次區域有關的理論目前關于次區域合作并沒有權威的定義,對它的理論研究和系統分析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權威的認識,但是按照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家的觀點,此概念最早提出者是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當時指的是珠港澳、圖們江地區、瀾滄江—湄公河地區、東盟北部地區、東盟東部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行為。[1]次區域合作定義有很多,本文傾向的說法是夏禹龍、魏燕慎等學者的觀點,他們認為:區域經濟合作是有層次性的,較大的層次如日本海經濟圈、黃海經濟圈、東盟自由貿易區等,次一級的層次包括各種增長三角,他們對增長三角的定義是:在小區域范圍內的一個經濟合作安排,把有兩三個甚至更多一些在地理上相近國家的邊境地區間成為跨邊界的經濟合作區,旨在通過資源互補并取得比較利益來實現經濟發展的目的。[2-3]

基于這樣的定義,與次區域有關的理論有:德國經濟學家杜朗、韋伯等提出的產業區位理論、美國經濟學家貝拉·巴拉薩等提出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以及目前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研究最活躍的格利茨提出的、以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理論,尤其是新經濟地理理論指出了地緣的優勢將會對國際貿易產生正面、有利的促進作用?;谝陨系睦碚摚疚奶峒暗拇螀^域,不但指的是在國家之間區域經濟一體化內次一級層次區域的合作,還指一國國內次一級省區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在泛珠三角這種包括港、澳地區的次一級合作。

(二)灰色關聯分析法灰色系統理論是在1982年由鄧聚龍教授首先提出的,[4]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色關聯分析法(GRA)是基于灰色系統相關理論的一種多因素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素的樣本數據為依據用灰色關聯度來描述因素間關系的強弱、大小和次序的。國際旅游產業經濟系統是一個龐雜的大系統,定量測算工作有一定的難度,而灰色系統為結構龐雜、少信息、貧信息系統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因此,將泛珠三角國際旅游業經濟系統視作一個灰色系統,用灰色關聯分析法(GRA),對旅游業外匯收入與各關聯因子的關聯性可以展開分析,通過灰色關聯分析可以揭示影響國際旅游產業結構的因素間關系的強弱,并判斷國際旅游產業結構目前的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