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主義思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7 10:50: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集體主義思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集體主義思想研究論文
社會主義一詞最早見于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英、法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一些著作中,它由“社會的”一詞衍生而來。該詞源出于拉丁文socialis,意思是“同輩的”、“同伙的”,體現著一種集體主義思想。
集體主義思想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派生。雖然人是以個體存在和發展為價值取向,但個體人必需在社會中才能存在和發展,必需把自己的存在和發展同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聯系在一起。共同存在和發展就成為集體主義思想的核心。共同存在是類存在的先決條件。原始社會是一種形式上典型的集體主義社會,因為自然環境的險惡,生產能力低下,生活資料的短缺,迫使他們要過集體生活,否則就會葬送自己,葬送群體。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思想蒙昧時期,其集體主義思想都是相當濃烈的。
社會屬性是人的二重性的一個方面,正因為如此,在人類政治思想中任何人的政治觀點或政治主張都不可能回避集體主義的存在。這是社會主義思想生命力強大之所在。
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種集體主義思想,在西方可以上述到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國》,在中國可以上述到《禮記·禮運》。對社會主義思想最明確的描述在中國是《禮記·禮運》,在西方是托馬斯·莫爾(1478-1535年)的《烏托邦》。不過中國的“大同思想”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而產生,而是純集體主義思想的一種社會構思。我們現在通常所講的社會主義是作為資本主義制度對立物的社會主義,它從工業革命開始,是西方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時期的一種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這種社會主義是從托馬斯·莫爾開始,經過法國的圣西門(1760-1825年)、傅立葉(1772-1837年)、英國的歐文(1771-1858年)等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我們現在區分的各種社會主義都是社會主義思想的一種流派。如果說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國的《禮記·禮運》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最高社會道德理想,那么,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一個最大特點是它是作為資本主義初期剝削、壓迫、貧困、不平等現象的對立物對未來社會的最高道德構想。
所有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集體主義思想的衍生,是集體主義思想的不同形式、不同時期的反映。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業社會具有濃厚的道德色彩,只是作為資本主義對立物的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才具有濃厚的奪取權力的政治色彩。思想是時代的反映。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初期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種批判,它反映實行社會改造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弊端的愿望。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家都致力于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造成的痛苦以及作為這種生產方式基礎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競爭。它們設想將來民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方式從資本家手中奪得支配生產資料和管理政府的權力。托馬斯·莫爾、意大利的康帕內拉(1568-1639年)、法國的梅葉(1664-1729年)、法國的摩萊里(1720-1780年)、馬布利(1709-1785年)等等與農業社會相聯系的社會主義大都希望社會溫情脈脈,保持農業社會,共同勞動,平均分配。與工業文明相聯系的社會主義,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仍然主張社會溫情脈脈,共同勞動,平均分配。
作為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可以表述為:社會主義思想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派生物,是人類共同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在人和社會的關系上,它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強調社會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從屬于社會集體。作為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的學說中表述得最為充分和全面。馬克思講的人是抽象的人,群體的人,而非具體的個人。馬克思是從社會關系來論證人的本質、人性,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哲學基礎。
集體主義思想研究論文
社會主義一詞最早見于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英、法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一些著作中,它由“社會的”一詞衍生而來。該詞源出于拉丁文socialis,意思是“同輩的”、“同伙的”,體現著一種集體主義思想。
集體主義思想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派生。雖然人是以個體存在和發展為價值取向,但個體人必需在社會中才能存在和發展,必需把自己的存在和發展同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聯系在一起。共同存在和發展就成為集體主義思想的核心。共同存在是類存在的先決條件。原始社會是一種形式上典型的集體主義社會,因為自然環境的險惡,生產能力低下,生活資料的短缺,迫使他們要過集體生活,否則就會葬送自己,葬送群體。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思想蒙昧時期,其集體主義思想都是相當濃烈的。
社會屬性是人的二重性的一個方面,正因為如此,在人類政治思想中任何人的政治觀點或政治主張都不可能回避集體主義的存在。這是社會主義思想生命力強大之所在。
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種集體主義思想,在西方可以上述到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國》,在中國可以上述到《禮記·禮運》。對社會主義思想最明確的描述在中國是《禮記·禮運》,在西方是托馬斯·莫爾(1478-1535年)的《烏托邦》。不過中國的“大同思想”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而產生,而是純集體主義思想的一種社會構思。我們現在通常所講的社會主義是作為資本主義制度對立物的社會主義,它從工業革命開始,是西方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時期的一種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這種社會主義是從托馬斯·莫爾開始,經過法國的圣西門(1760-1825年)、傅立葉(1772-1837年)、英國的歐文(1771-1858年)等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我們現在區分的各種社會主義都是社會主義思想的一種流派。如果說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國的《禮記·禮運》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最高社會道德理想,那么,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一個最大特點是它是作為資本主義初期剝削、壓迫、貧困、不平等現象的對立物對未來社會的最高道德構想。
所有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集體主義思想的衍生,是集體主義思想的不同形式、不同時期的反映。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業社會具有濃厚的道德色彩,只是作為資本主義對立物的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才具有濃厚的奪取權力的政治色彩。思想是時代的反映。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初期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種批判,它反映實行社會改造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弊端的愿望。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家都致力于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造成的痛苦以及作為這種生產方式基礎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競爭。它們設想將來民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方式從資本家手中奪得支配生產資料和管理政府的權力。托馬斯·莫爾、意大利的康帕內拉(1568-1639年)、法國的梅葉(1664-1729年)、法國的摩萊里(1720-1780年)、馬布利(1709-1785年)等等與農業社會相聯系的社會主義大都希望社會溫情脈脈,保持農業社會,共同勞動,平均分配。與工業文明相聯系的社會主義,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仍然主張社會溫情脈脈,共同勞動,平均分配。
作為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可以表述為:社會主義思想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派生物,是人類共同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在人和社會的關系上,它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強調社會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從屬于社會集體。作為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的學說中表述得最為充分和全面。馬克思講的人是抽象的人,群體的人,而非具體的個人。馬克思是從社會關系來論證人的本質、人性,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哲學基礎。
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是集體主義思想
社會主義一詞最早見于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英、法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一些著作中,它由“社會的”一詞衍生而來。該詞源出于拉丁文socialis,意思是“同輩的”、“同伙的”,體現著一種集體主義思想。
集體主義思想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派生。雖然人是以個體存在和發展為價值取向,但個體人必需在社會中才能存在和發展,必需把自己的存在和發展同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聯系在一起。共同存在和發展就成為集體主義思想的核心。共同存在是類存在的先決條件。原始社會是一種形式上典型的集體主義社會,因為自然環境的險惡,生產能力低下,生活資料的短缺,迫使他們要過集體生活,否則就會葬送自己,葬送群體。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思想蒙昧時期,其集體主義思想都是相當濃烈的。
社會屬性是人的二重性的一個方面,正因為如此,在人類政治思想中任何人的政治觀點或政治主張都不可能回避集體主義的存在。這是社會主義思想生命力強大之所在。
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種集體主義思想,在西方可以上述到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國》,在中國可以上述到《禮記·禮運》。對社會主義思想最明確的描述在中國是《禮記·禮運》,在西方是托馬斯·莫爾(1478-1535年)的《烏托邦》。不過中國的“大同思想”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而產生,而是純集體主義思想的一種社會構思。我們現在通常所講的社會主義是作為資本主義制度對立物的社會主義,它從工業革命開始,是西方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時期的一種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這種社會主義是從托馬斯·莫爾開始,經過法國的圣西門(1760-1825年)、傅立葉(1772-1837年)、英國的歐文(1771-1858年)等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我們現在區分的各種社會主義都是社會主義思想的一種流派。如果說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國的《禮記·禮運》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最高社會道德理想,那么,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一個最大特點是它是作為資本主義初期剝削、壓迫、貧困、不平等現象的對立物對未來社會的最高道德構想。
所有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集體主義思想的衍生,是集體主義思想的不同形式、不同時期的反映。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業社會具有濃厚的道德色彩,只是作為資本主義對立物的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才具有濃厚的奪取權力的政治色彩。思想是時代的反映。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初期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種批判,它反映實行社會改造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弊端的愿望。近現代社會主義思想家都致力于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造成的痛苦以及作為這種生產方式基礎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競爭。它們設想將來民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方式從資本家手中奪得支配生產資料和管理政府的權力。托馬斯·莫爾、意大利的康帕內拉(1568-1639年)、法國的梅葉(1664-1729年)、法國的摩萊里(1720-1780年)、馬布利(1709-1785年)等等與農業社會相聯系的社會主義大都希望社會溫情脈脈,保持農業社會,共同勞動,平均分配。與工業文明相聯系的社會主義,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仍然主張社會溫情脈脈,共同勞動,平均分配。
作為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可以表述為:社會主義思想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派生物,是人類共同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在人和社會的關系上,它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強調社會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從屬于社會集體。作為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的學說中表述得最為充分和全面。馬克思講的人是抽象的人,群體的人,而非具體的個人。馬克思是從社會關系來論證人的本質、人性,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哲學基礎。
強化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思考
摘要:大學生在寢室和室友相處的過程中,可以呈現出自己最為真實的思想、行為和觀念,也就是形成自身的寢室文化。寢室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提高上,同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前高校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在寢室文化工作建設中,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希望通過對寢室文化建設工作中強化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方式方法的相關研究,可以真正讓大學生樹立集體主義的觀念,為將來的發展和進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寢室文化;大學生;集體主義;高校
集體主義是規范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一個重要的道德原則,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普及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生源的質量也參差不齊,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在集體主義觀念上有所欠缺,這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學生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現在這個越來越講究合作的時代,對大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已經勢在必行。而寢室文化建設工作中,對于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的培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寢室文化建設,可以繼續強化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讓高校培養出的大學生將來能夠更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發展。
一、寢室文化和集體主義簡介
(一)寢室文化的內涵。寢室文化指的是在校園生活過程中,在學生寢室內部所形成的一切文化活動或者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文化氛圍。寢室文化因為存在于校園中,而學生就是在校園中生活、學習,所以寢室文化既包含校園文化,也包含家庭文化,是這兩種文化的結合。在寢室文化這個概念提出之后,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對其產生了興趣,雖然在對寢室文化的具體內涵上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寢室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形式,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內容。寢室文化可以說是校園文化的一個縮影,寢室文化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甚至是學生人格品質的形成。因此,在校園中構建積極向上、和諧和睦的寢室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二)集體主義的概念。集體主義指的是一切言行要以符合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一種無私的思想。集體主義在現代社會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是共產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集體主義更注重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強調勞動人民才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整個人類歷史的創造者,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集體主義的力量,因此,集體主義認為集體的利益是高于個人利益的,但同時,集體主義對于正當的、合法的個人利益也是保護和維護的。集體主義思想的存在,并不會影響到個人的利益。兩者從本質上來看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的。
二、在寢室文化建設工作中強化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
讀“學雷鋒精神 樹時代新風”有感
青年要繼續弘揚雷鋒的“螺絲釘”精神---讀“學雷鋒精神樹時代新風”有感
雷鋒的“螺絲釘”精神是非常高尚的,也是需要我們青年在新的歷史階段大力弘揚的。
要弘揚“螺絲釘”精神,首先,我們必須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繼續同“惟我至上”、一切從個人利益出發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作持續的斗爭。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資產階級思想、封建主義思想還存在著,上述否定集體主義原則、否定雷鋒主義的鼓噪,也還去之不遠,對社會造成的消極影響也還遺存著。在“惟我至上”的個人主義影響下,確有一部分人,也包括青年,個人主義惡性膨脹,只要自由,不要約束,只要個人權利,不要集體意志,只講索求,不講義務、奉獻的思想傾向還十分嚴重。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大力弘揚雷鋒的“螺絲釘”精神,學習和掌握蘊含其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克服和鄙棄個人主義,真正建立我們的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弘揚雷鋒的“螺絲釘”精神,對于青年來說,還要處理好服從整體需要與張揚個性、努力成才之間的關系。
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但決不是只顧國家、集體利益,不顧及個人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離開每個具體勞動者的利益,所謂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只能是一種空談。集體主義強調個人服從整體、大局,但也決不是要抹殺個性、壓抑每個人的創造性和特長;離開了每個人的個性、特長和獨特創造力,整體就會缺乏活力,大局亦會處境不佳。集體主義在強調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要服從整體需要的同時,不僅承認和維護個人利益,還提倡每個社會成員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來發展自己,并為個人發展個性和特長,為個人的成長成才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尤其是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長成才條件,甚至大張旗鼓地加以獎勵。
明白了以上道理,就不難處理發揚雷鋒的“螺絲釘”精神同個人努力成才之間的關系了。努力奮斗、刻苦學習,使自己成為能做出更大貢獻的各式各類的人才,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我們發出的呼喚,是時代的需要、人民的希望,我們決不能辜負人民、有負于時代。雷鋒發揚“螺絲釘”精神的過程,也是他刻苦鉆研、崗位成才的過程。他為我們樹立了又紅又專、努力成才的榜樣,向我們揭示了青年成才的正確道路。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也要雷鋒那樣,胸懷全局,放眼整體,立足本職,崗位成才。要像他那樣愛崗敬業、勤奮工作,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需要,甘當“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力爭為整個“機器”盡到應盡的職責,做出更大的貢獻。
學校創建優秀班集體工作匯報
為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切實加強班集體建設、提高德育實效,樹立優良的校風、學風,構建和諧社會。自年始,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先進班集體”的創建活動,得到了區區委區政府、珠暉區教育文體局的高度重視,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了“先進班集體”活動。我校根據市、區教育局的文件指示精神,積極謀劃,認真組織。在創建“先進班集體”活動中積極探索學校德育教育的新內容、新方法,加強班級建設、班主任隊伍建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和成功的做法,也有了新的思考。現將“先進班集體”創建工作向各位領導做下匯報。
一、指導思想
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構建“和諧社會”理論為依據,以《中學德育大綱》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標準,結合我校實際,以“先進班集體”的創建為契機,通過“先進班集體”的創建活動,加強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和水平,培養一批精干的德育教育隊伍,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使我校班風、學風更上一個臺階,從而把班集體構建成健康、和諧、洋溢文化氣息的精神家園,把我校辦成珠暉區一個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名校。
二、精心組織制度健全
1、精心組織認真考核
我校歷來重視班級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了由校長、書記負責,政教處選拔、考核班主任工作實績的長效機制,組建了一批得力、精干的班主任隊伍,做到組織落實。學校開展“先進班集體”創建活動后,一是建立了班級創先考核評審小組,由校長擔任創先考核小組的組長,書記和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為副組長,全體校務會成員、年級組長參與的創先考核小組。二是加強創先的組織領導。由政教處牽頭,各職能部門協調參與,對創建評審班級進行定期的檢查(每學期不少于兩次),加強了對創建工作的指導和督查。三是在創建周期滿后,由創建評審小組根據“先進班集體建設考核內容與標準”,采取查、看、問、測等方式對班級工作進行考核評價。根據考核的結果,對符合“市中小學先進班集體建設考核內容與標準”的班級,授予學校“學校先進班集體”稱號并予以表彰。并從中選出最優秀的班級參與“區優秀班集體”的創建和評選。這樣就做到了班級建設和班主任隊伍長效考核機制與組織的落實。
文化建設中的學生思政教育困難
1航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中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正在從航運大國走向航運強國,我國有90%左右的運輸量是由海運承擔著。因此,對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高。促使我們要加強和改進航海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便培養高素質人才來彌補這種需求,推動航運業的快速發展。作為國民經濟重要行業之一的航運業是具有極高的經營風險的,因此,對船員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身心素質等要求非常高。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航海類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研究航海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培養高素質航海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又顯得至關重要。
1.1有助于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作為當代大學生,為了促進個體和諧必須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主要體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和改進,特別是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到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思想教育的貫徹。”[3]因此,對航海類專業大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方面的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使其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擴大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的同時,腐朽的西方思想也在侵蝕我國。在國際環境中工作的航海類專業大學生極易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響。因此,他們更迫切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變得日益突出,任務更為艱巨。
1.2有助于培養良好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航海類專業大學生更需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做支撐,因為他們一般都在海上工作,工作地點漂流不定,有可能遠離祖國,同時又要面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外界環境。具備相互協作的意識和良好的集體主義思想是海員工作的一個重要要求,因為它可以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海上專業學生最明顯的特征是具有艱苦奮斗的精神。總書記指出:“要讓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艱苦奮斗的精神的弘揚共同進行,爭創佳績。”[4]航海類專業大學生在海上工作即將面臨環境艱苦、生活單調、內心孤獨等問題,因此具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是完成任務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就是對其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教育;實施半軍事化管理制度,嚴格有效地進行系統管理;平時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有航海特色的活動培養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1.3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會對航海類專業大學生開展各方面的課程來提高他們的素質,其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能力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5],而思想政治素質是其核心部分。它直接關系著整個人才素質的高低,這是由航海類專業大學生素質的復雜性與專業性決定的。和諧的思想是和諧的個體的前提,它有助于推動個體的和諧發展。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激發學生為航海事業奮斗的精神的重要保證;它有助于深化其專業思想,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自覺性地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有助于保持健康身心,強化內心,以此來克服由訓練艱苦,性別比例失調等帶來的種種問題;有助于提升自身素養,從容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所帶來的考驗。
2加強航海類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建設的措施
中西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差異探索
論文摘要:Feminism到底是女權還是女性?從女權到女性,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從西方進入中國后就溫婉得多。這要從哲學思維、家庭觀念、個人價值、歷史和現實發展等方面進行探討,方知中西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呈現巨大差異的文化原因。
論文關鍵詞:女權;女性;文化差異
Feminism到底是什么?女權還是女性?一般來說,Feminism對于西方是女權主義,在中國就是女性主義。Feminism由女權主義變為女性主義,溫和、委婉了很多,似乎少了許多政治因素,多了許多文化內涵。可是,“女權”還是“女性”不僅僅是用詞的不同,而且在翻譯的背后有著深厚的文化差異。中西不同的哲學思維、家庭觀念、個人價值、歷史和現實發展,直接導致了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對Feminism不同的理解。本文試圖從社會文化角度探求中西女性主義境遇差異的根源。
一、哲學層面上:中西二元對立與陰陽調和
二元對立是西方哲學傳統思維模式。西方哲學強調天人相分、主客相分、二元對立。在兩性關系上,女性處于客體的位置,女性被迫站在與男性截然對立的關系上。整個的思維模式也讓女性習慣在兩極模式中審視自己及與男性的地位關系。當意識到自己的不利地位時,她們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女權運動。面對強大的男權社會,西方女權主義者給予了無情的批判和反抗,試圖從根本上對男女秩序進行顛覆。
中國傳統哲學強調天人合一,陰陽調和。雖然也強調事物的對立面,但更強調其相互轉化性。老子的“福禍說”(“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就很明顯體現了這一點。在兩性關系上,中國傳統文化男尊女卑觀念也根深蒂固。《周易》就從天地、乾坤、陰陽等天人秩序來論證男女尊卑、貴賤的關系。漢儒從陰陽五行論證了“三綱六紀”、“男尊女卑”的合理性,從“道不變,天亦不變”來論證秩序的永恒性。宋明理學的“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等,將男女不平等制度當做天經地義的絕對真理。但中國哲學更強調天人合一,陰陽中和。董仲舒認為陽貴陰賤,陽尊陰卑,同時也講陰陽調和,認為陰陽中和是陰陽運行之道。“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養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成。成于和,必生于和,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始終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因此中國婦女意識到自己地位低下,備受壓迫時總是以和為貴,逆來順受,很難奮起反抗,向男權社會發難。
農民工道德素養分析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數以億計的農民進入了城市,由此,農民工道德建設成為了一場偉大的革命。
關鍵詞:農民工;社會道德;道德建設
我國現在正經歷著歷史上最深刻的經濟關系、社會關系的變革,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回溯歷史,中國在不到100年的時間里走過了相當于西方約300多年的路程,特別是改革開放近30年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有一億多農民進入城市,兩億多農民進入城鎮,總數達三億多人。這樣的社會變化亙古未有。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四個“化”和四個“深刻”。所謂四個“化”,就是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所謂四個“深刻”,就是我們面對的是經濟體制深刻改革,社會關系深刻變動,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
這四個化和四個深刻,對社會道德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西方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人們。比方說西方思想強調個性,自我,這并沒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錯誤地認為發展個性就應該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強調自我就應當貶低集體,于是道德上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個性與共性,自我與個體,相互依存,應當是共同進步,不能只強調一方而貶低另一方。
二是市場機制,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這一方面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了經濟,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誘使某些人物欲膨脹,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高中教師實訓報告
一、常規管理方面
由于高一新生剛從初中升上來,而且一部分是從農村來的,環境發生變化并且容易將以前的壞習慣帶到新學校,為引導學生適應環境,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需要一個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他們.因此,再指導班主任潘老師的建議下我,我收集班委會和全體同學的意見后,經多次修改,制定了班級量化考核和加減分細則,使班級管理有了明確依據,做到了獎懲分明。
二、班級建設方面
我們注重集體主義思想的樹立和班干部的培養.從一開學,我就比較注意向學生灌輸集體主義思想,讓他們意識到人人都是班級體的人,班榮我榮,班損我恥,從而使他們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到班級建設與管理中.同時建立了班委會,并對班干部進行管理與指導、注重培養得力的助手,使一些工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很快發揮了作用。
經歷了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初嘗了身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回顧和學生們一起走過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學時代,也深感如今的學生比我們過去多了一份頑皮,一份靈活,一份大膽.學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想在學生中樹立起好老師的形象,還需要走一段不尋常的摸索之路。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也是學校管理的中間力量和骨干分子,對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個班主任又怎樣使自已的工作上臺階、上水平、上檔次呢?實習期間擔任班主任工作,我有這樣一個認識,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實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當,才能達到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對教師的工作給予配合支持的目的,從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談談自己切合學生心理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本人在實習班級工作中的一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