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18:03: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女性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幼兒教師女性化問題的思考
【摘要】隨著幼兒教育的快速發展,幼兒教師的性別問題成為頗受爭議的重要議題之一。文章基于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就幼兒教師女性化這一普遍現象進行思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女性化;母性關懷
一、幼兒教師女性化的現狀
長期以來,女性教師以絕對數量優勢成為幼教主力,幼兒教育幾乎是女性的獨有天地,男性教師在幼兒園較為少見。2005年《中國教育報》公布的調查報告表明:全國男女幼兒教師的比例為0.3∶9.7,即使是國內幼兒教育最為發達的深圳市,男女教師性別比例也只有0.04∶0.96。這就表明,時至今日幼兒教師的性別還是女性占據大多數。另據2008年《教育統計年鑒》顯示:本科院校、普通高中、普通小學、幼兒園中女教職工百分比分別為44.1%、45.46%、54.64%、92.6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2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2012年學前教育領域女性教師世界平均為94%。由此可見,幼兒教師女性化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在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當下,對于幼兒教師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則引發了很多學者的高度關注,而且表現出諸多擔憂。
二、目前對幼兒教師群體女性化現象的擔憂
由于幼兒教師男女數量的懸殊差距,引發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并出現了一些擔憂。早在1996年,荊建華在《教師群體性別構成的女性化及其對學生心理發展的負面效應》一文中指出,教師群性別構成的女性化會對學生人際交往和行為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對學生的知識發展也會有不利影響,并且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學生性別角色的形成。此后,這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2012年江夏在《女性化組織對于幼兒園的適宜性及其構建策略》指出,幼兒園的組織規模、組織成員、組織任務的特性,決定了幼兒園更適宜于采用女性化組織;2013年李秀敏的《幼兒教師的性別結構現狀及可能性分析》提出了“女性為主的幼兒教師群是否決定了男孩女性化?”的問題。幼兒教師女性化現象逐漸被演化成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同時基于傳統的性別定勢,認為女教師實施的柔性教育會造成幼兒“半面人格”,得出女性教育與雙性化人格需求相沖突的結論。同時,依據傳統性別觀念中“女性陰柔,男性陽剛”這一思維定勢,認為男教師和女教師被分別與陽剛教育和柔性教育對應。柔性教育太過女性化,這會讓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陽剛的男性人格因素,由此人們開始擔憂在幼兒園僅有單純的女性教師,會使幼兒行為生活習慣出現女性化傾向,而且這種傾向會使幼兒的思維表現出保守、單一、缺乏創造性。幼兒太過女性化必將導致幼兒獨立性差、脆弱敏感、缺乏冒險精神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幼兒也多表現出膽怯、害羞、脆弱,使男子漢的氣概在男孩子身上蕩然無存。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將幼兒置身于極度缺乏男性教師的環境里,對幼兒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等會出現負面影響。幼兒教師女性化的現象是否會導致幼兒的女性化傾向,使得女性幼兒教師處于非常尷尬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對于幼兒教師女性化的問題是基于性別平等的視角加以討論,抑或立足于幼兒教育的立場重新思考,這可能是重新思考這一問題的基本前提。
藝術女性化特征分析論文
摘要:產生于法國18世紀的羅可可藝術是巴洛克藝術的沿襲,“羅可可”不是一個藝術流派而是一種裝飾藝術趨勢,它反映的是上流階層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是集享樂、奢侈、豪華于一體的藝術樣式的代名詞。文章通過研究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社會和文化特征,探討表現在建筑、家具、繪畫以及服飾方面的女性化風格特征。
關鍵詞:羅可可宮廷貴族藝術女性化
18世紀的法國是啟蒙運動的時代,由于國家對工商業與文化實行獎勵政策,促使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文學藝術也隨之蓬勃與興盛。經歷了男性理性時代的法國人開始渴望柔和曖昧的女性化情感,尤其是沒落的封建貴族們,他們從路易十四時期的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之后,開始追求奢侈享樂的生活,崇尚輕浮華麗的藝術,羅可可藝術便應運而生,并且迅速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主流藝術和社會風尚。
“羅可可”一詞意為“貝殼工藝”,指用貝殼、石子等做假山,或以旋渦紋、花飾為主的裝飾形象,后來引申為一種纖巧、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羅可可藝術強調浪漫情調,它從東方、中世紀和古羅馬的裝飾風格之中得到啟發,還吸收了中國清代絲綢、瓷器、漆器等工藝所特有的精致細膩的紋樣,以及鑲金嵌銀的裝飾風格。羅可可藝術崇尚自然,多以貝殼、山石、花草作為裝飾題材,用富于女性化象征的S形、C形或旋渦狀曲線夸張地伸展和纏綿卷曲,因此優雅、柔媚、華麗與繁縟成為羅可可藝術的典型特性。如果巴洛克藝術是男性化藝術象征,那么羅可可藝術則是典型的女性化藝術。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不僅是羅可可藝術的保護人和倡導者,又是羅可可藝術的象征性人物,她引領了整個法國的藝術潮流,在她的推波助瀾下,羅可可藝術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因此羅可可藝術又稱“蓬巴杜風格”。
羅可可藝術風格幾乎侵襲了宮廷貴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在18世紀,羅可可趣味是隨處可見的,貝殼、草莖和花朵是羅可可樣式最常采用的裝飾母題;即便是一件日用器皿,也能感到是羅可可時代的一個縮影。”①可以說,羅可可風格滲透到法國人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它不僅體現在繪畫與建筑上,還涉及到音樂、文學等多個藝術領域。
羅可可建筑與室內裝飾
羅可可藝術的女性化特征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產生于法國18世紀的羅可可藝術是巴洛克藝術的沿襲,“羅可可”不是一個藝術流派而是一種裝飾藝術趨勢,它反映的是上流階層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是集享樂、奢侈、豪華于一體的藝術樣式的代名詞。文章通過研究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社會和文化特征,探討表現在建筑、家具、繪畫以及服飾方面的女性化風格特征。
關鍵詞:羅可可宮廷貴族藝術女性化
18世紀的法國是啟蒙運動的時代,由于國家對工商業與文化實行獎勵政策,促使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文學藝術也隨之蓬勃與興盛。經歷了男性理性時代的法國人開始渴望柔和曖昧的女性化情感,尤其是沒落的封建貴族們,他們從路易十四時期的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之后,開始追求奢侈享樂的生活,崇尚輕浮華麗的藝術,羅可可藝術便應運而生,并且迅速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主流藝術和社會風尚。
“羅可可”一詞意為“貝殼工藝”,指用貝殼、石子等做假山,或以旋渦紋、花飾為主的裝飾形象,后來引申為一種纖巧、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羅可可藝術強調浪漫情調,它從東方、中世紀和古羅馬的裝飾風格之中得到啟發,還吸收了中國清代絲綢、瓷器、漆器等工藝所特有的精致細膩的紋樣,以及鑲金嵌銀的裝飾風格。羅可可藝術崇尚自然,多以貝殼、山石、花草作為裝飾題材,用富于女性化象征的S形、C形或旋渦狀曲線夸張地伸展和纏綿卷曲,因此優雅、柔媚、華麗與繁縟成為羅可可藝術的典型特性。如果巴洛克藝術是男性化藝術象征,那么羅可可藝術則是典型的女性化藝術。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不僅是羅可可藝術的保護人和倡導者,又是羅可可藝術的象征性人物,她引領了整個法國的藝術潮流,在她的推波助瀾下,羅可可藝術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因此羅可可藝術又稱“蓬巴杜風格”。
羅可可藝術風格幾乎侵襲了宮廷貴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在18世紀,羅可可趣味是隨處可見的,貝殼、草莖和花朵是羅可可樣式最常采用的裝飾母題;即便是一件日用器皿,也能感到是羅可可時代的一個縮影。”①可以說,羅可可風格滲透到法國人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它不僅體現在繪畫與建筑上,還涉及到音樂、文學等多個藝術領域。
羅可可建筑與室內裝飾
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
摘要:女性化是農業勞動力結構改變的必然趨勢,其是否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話題,而茶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對女性勞動力有著一定程度的依賴性。為此,本文基于南京市茶農調查數據,從茶葉生產環節外包市場發育的視角,分析該地區茶葉生產勞動力女性化狀況及其對茶葉生產的影響,從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角度,提出了緩解農業勞動力不足的改善路徑。
關鍵詞:勞動力女性化;茶葉生產;生產外包服務;影響研究
1引言
我國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了人工種植茶樹,最早起源于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帶。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飲茶文化和飲茶習慣廣為流傳,直至今日,飲茶也是中國人民鐘愛的休閑方式之一[1]。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2018年的茶葉消費總量達到了181.7萬噸,成為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的茶葉消費大國,市場對茶葉的旺盛需求為茶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了充沛動力,而充足的勞動力是保證茶葉生產動力的重要基礎。茶葉作為一種特殊的高收益經濟作物,其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及其結構也呈現出相應的特殊性,尤其體現在茶葉采摘環節。茶葉不同于其他作物,其機械化程度遠低于棉花、大豆、花生等大田經濟作物,采摘茶葉仍然依靠傳統的手工方式。農村婦女在茶葉采摘環節提供了充沛的勞動力,然而,隨著茶種植業中女性勞動力比重不斷增加,女性由于自身體力劣勢、人力資本薄弱等問題的存在,可能影響茶種植業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外包市場的發育(對于茶葉生產而言,主要依賴于雇工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由于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勞動力約束問題。鑒于此,本文基于對南京市茶農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從外包市場發育的視角探究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茶葉生產的影響,以期厘清在外部市場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業勞動力女性化與茶葉生產的關系。
2女性在茶葉生產中的重要性
中國的茶葉種植面積位居世界第一,而女性在茶葉生產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女性在采茶勞動中具有比較優勢[2],由于茶葉采摘環節機械化程度低,因而對人工的需求非常大。采茶人員需要具備耐心而細致的心思、細膩而嫻熟的手法,女性因其柔美、溫婉、和順等品質,逐漸成為采茶人員的主力軍,在茶葉采摘環節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月江南花似錦,采茶是清明,茶樹成對也成雙,芊芊手指忙”這幾句詩便是描繪了一幅清明時節采茶女在茶田間采茶忙碌的景象。作為家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勞動力之一,農村婦女參與茶葉制作的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全流程生產過程,在茶葉文明的歷史發展中,有著突出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為了解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現狀及其對茶葉生產的影響,本文對江蘇省南京市5個茶葉種植村的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南京市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狀況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自20世紀80年代起南京周邊地區的很多農村開始改變以往的作物種植結構,以經濟收益高的茶樹代替傳統的、低收益價值的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逐漸孕育出被市場所熟知的雨花茶品牌。本次調查問卷涉及農戶家庭基本特征、茶葉生產情況等內容,經過對數據的篩選和整理,得到有效問卷312份,問卷有效率為97.2%。隨著南京市經濟的提升,大量優質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發展,使得農村勞動力女性化現象逐漸凸顯。根據已有文獻對農業勞動力女性化指標的微觀化處理[4],本文借鑒學術界目前普遍采用的勞動參與率作為計算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的衡量指標,具體用女性農業勞動力人數占家庭總農業勞動力人數的比例衡量農戶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的程度,以此指標測度被調查區域的勞動力女性化程度。從表1中可以看出,所調查的312個樣本中,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程度在67%以上的樣本有292戶,占總樣本的比例高達93.6%,說明被調查區域茶葉生產勞動力女性化情況較為嚴重。
勞動力女性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摘要: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婦女在農村和農業發展中的貢獻和作用正在逐步提高,這種趨勢給農村和農業帶來促進作用的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應該運用完善農村女性教育體系,提高其文化素質;推廣農業信息和科技服務,激發農村女性農業生產的潛力;對農村家庭的生產結構進行調整;建立完善的醫療和養老保障體系等策略予以解決。
關鍵詞:勞動力女性化;農業經濟;影響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農村勞動自農村走向城鎮,從事非農職業。男性勞動力率先進入城鎮,將家中農業生產留給婦女,婦女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形成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的情況。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農村經濟、農業生產以及婦女自身的影響成為學術界爭論的交點,至今沒有達成共識。一種觀點認為在農業生產中,婦女的貢獻和作用較以前有所提高;一種觀點是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發展經濟有負面影響。
一、我國農村勞動力女性化的現狀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農村勞動力逐步從農業部門向非農業部門轉移,從農村向城市轉移,我國各地都產生了農業女性化的發展趨勢。按照我國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1986年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中,東部地區的婦女占36.4%,西部地區占13.6%,中部地區占20.8%。所以農村婦女向城鎮轉移的速度比較慢,而且越在貧困、邊遠地區轉移的婦女勞動力越少,農村留守人員女性化的趨勢非常明顯。由于貧困、邊遠地區的婦女文化水平較差,影響她們轉移的能力。1990年婦女從事農、牧、漁、林的人數占從事農業生產總人數的52.4%,2000年為61.6%。2002年由全國婦聯開展的婦女地位社會調查數據顯示,在農業家庭中女性從事養殖、種植等農業勞動的人數占婦女總人數的82.1%,而男性占68.7%,女性高于男性17.4%。2006年婦聯在甘肅、云南、四川、湖南、河南、江西、浙江、江蘇、吉林、河北等十個省對萬余名農村婦女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婦女參加農業生產的占總數的74.7%,婦女是生產生活的決策者,也是家務勞動的承擔者。隨著農村轉移勞動力和調整產業結構,婦女在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男耕女織”逐漸轉化成為“男工女耕”。農業勞動力女性化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特征。農村勞動力進行非農轉移,是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的主要原因。在轉移過程中,轉移的農村女性數量比較少,轉移的代價相對較大,因為土地制度、家務、生育、素質、性別、戶籍等原因的影響,大多數農村女性難以徹底離開農村外出打工,而是被限制在農業生產上。所以我們要正視女性在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過程中的貢獻和作用,對于她們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在各有運用各種措施予以解決。
二、農業勞動力女性化對農業經濟具有的影響
農村婦女發展機遇綜述
1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以及農村剩余勞動力非農轉移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特別是男性勞動力從農業中轉移出去實現非農就業,農村出現了新的“留守老人、留守婦女與留守兒童”群體。隨之而來的農村“空心化”與“農業女性化”現象,成為學術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課題。所謂農業女性化,是指農村農業生產和農業勞動越來越多地由婦女承擔和完成的現象。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的報告《糧食及農業狀況(2010-2011)》指出,中國農業勞動力中的女性比重近48%。事實上,這一數據低估了中國女性的農業勞動參與率。早在2006年,全國農村農戶中女性農業從業人員占比就已達53.16%,全國31個省(市、區)中,多個地區這一比例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數,其中江蘇省竟高達61.74%[1]。也許,“農業女性化”并不是大多數人特別是廣大農村婦女和婦女工作者、婦女研究者愿意看到的現象,但是,不管人們愿不愿意看到也不管人們愿不愿意承認,“農業女性化”確實已經成為既定現象或趨勢。值得深思的是,這一現象對于農村女性而言意味著什么?它對農村女性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本文認為,與“男工女耕”相伴而生的“農業女性化”是中國農村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必然產物,這一現象既在某種程度上給農村女性帶來了挑戰,使女性面臨著扮演多重角色的壓力與困境;又為女性角色的變遷創造了新的條件,為女性地位的發展與提高帶來了新的機遇。
2農業女性化給婦女發展帶來的挑戰
在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眾多農村“留守妻子”成為現代農村中一個獨特的新群體。她們在丈夫外出務工期間承擔起了復雜的雙重角色,即被強化的傳統家庭角色與現代農村社會經濟角色,受到了來自傳統和現代的雙重挑戰,這無疑會帶來婦女角色轉換與角色扮演的沖突。
2.1農村婦女的角色沖突
首先,農村婦女的傳統家庭角色被進一步強化。這種傳統家庭角色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性別分工中的“主內”,也就是“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包括婚姻角色、生育角色和家庭生活角色。在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村現代化進程中,除了承擔傳統婚姻、生育角色以外,農村婦女的家庭生活角色被進一步強化。盡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少家庭的男性已經開始介入家務勞動,多數婦女已由專職的家務勞動者角色轉變為家務勞動的主要分擔者或共同參與者。但是總體而言,家務勞動領域仍沿襲了“內”的屬性而主要由婦女承擔。調查數據表明,有89.6%的農村婦女承擔家務勞動,其中家務勞動完全由婦女承擔的占49.2%,由夫妻共同承擔的占40.4%[2]。在那些男性勞動力外出的家庭中,婦女自然承擔著全部的家務勞動。其次,農村婦女現代農業生產者角色的確立。在農村男性勞動力外出以后,他們留下的屬于家“外”性質的勞動生產與對外交往等事務,也一并成為婦女承擔的事務。婦女承擔起繁重的生產勞動任務,擔當起農業勞動者的角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2006年全國婦聯在河北、吉林、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和甘肅10省、50個縣市、100個村莊的10000名成年婦女中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4.7%的農村婦女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其中與丈夫“一起干”的占54%,婦女“單獨承擔”的占20.7%。從婦女勞動對家庭經濟貢獻來看,全國婦聯的調查顯示:有61.3%的婦女與丈夫一起創造家庭收入,其中吉林高達81.2%,2005年,被訪婦女個人人均年收入為7794.65元,占家庭年均收入的49.01%。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鎮務工就業。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男性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農村留守婦女更是獨立承擔了本應與男人共同承擔的家庭責任與義務。她們不僅要操持繁重的家務,而且還從事農業生產勞動,農村家庭出現了“男工女耕”的性別分工新格局與農業女性化趨勢[2]。
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造型設計探析
一、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造型設計原則及要素
1、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造型設計原則
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造型設計一定要考慮到市場用戶的需求性,其設計的原則體現經濟、實用和美觀。經濟性就是指在原材料的選擇上,在生產的成本上和價格的定制上都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適合不同消費階層的消費水平。實用性是指化妝品容器包裝能夠便于攜帶、使用方便,采取的材料能夠安全,對于化妝品起到保護的作用。美觀性就是指容器造型可觀賞程度高,能夠符合大眾的審美取向,不僅僅作為一個容器包裝來使用,而是能夠被當做藝術品一樣來被大眾所欣賞和喜愛。
2、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造型設計要素
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的設計需要充分的考慮到現代女性的審美特點,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女性審美也體現不同的特點。其中包括點、線、面、體、色彩和肌理的設計考慮。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的造型設計需要考慮三個重要的元素,功效性、物質技術和造型形象元素,三者相輔相成,共同影響化妝品包裝的設計形態。功效性原則就是指化妝瓶包裝要具備貯存功能,能夠對化妝品起到保護作用,便于大眾的攜帶。在銷售上起到價值增值的作用,同時滿足女性群體的購買需求、心理需求和復用功能體現。而物質技術就是在包裝容器的材料選擇上滿足現代安全實用性的思考,能夠實現產品技術的研發和工藝的創新,順應時展的變化需求。在造型形象原則上就是結合時代、地域、民族、文化這些現實影響因素,在化妝品包裝的樣式、色彩、質感和裝飾上實現設計創新。
二、女性化妝品包裝容器材料選用原則及方法
會計職業目前狀況及策略詮釋
論文摘要:女性會計人才特征原因策略
論文摘要摘要:我國會計職業女性人才目前狀況特征是摘要:職業女性化明顯、從業人員低學歷的“女重男輕”和人才結構的“女輕男重”、女性領軍人才缺乏等現象,暴露出經濟生活中會計職業秩序的不和諧,也給會計隊伍人才的合理布局增加了難度;通過分析探索新問題出現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上述新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一、我國會計職業女性人才目前狀況
1.會計從業人員女性化特征明顯。會計職業從業人員女性化是指一定時期內會計職業的從業人員的性別結構呈現出女性人數已占優勢的狀況。在我國會計職業的從業人員的性別結構基本特征是,女性人數不但在會計行業中從業人員占到了絕對的多數,而且和全國人口、國民經濟各行業比較,女性從業人員的比重仍具有相對較高的特征。據國家財政部統計,2005年,全國會計人員達1200萬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670萬人,女性從業人員占到全部會計人員總數的56%;當年全國人口中女姓所占比例為48.47%,國民經濟各行業從業人員中女性從業人員所占比例是45.71%。這一情況表明,近年來,中國會計職業從業人員中女性不僅在數量上占到了絕對的多數,和全社會中女性及其從業人員的相比,其比例也相對較高。因此,我國會計職業從業人員已出現了明顯的女性化特征。
2.會計隊伍女性人才比例偏低。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從業人員中女性學歷明顯偏低。目前我國現有1200多萬財會人員的學歷中,不具備中專以上學歷的大約占50%,其中絕大部分從業人員是女性,她們構成了財會人員低學歷中人數眾多的群體,導致了女性從業人員大量集中在低層次會計崗位上,暴露出經濟生活中會計職業秩序的不和諧性。二是高級會計人才結構中女性比例明顯偏低。以具有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性別構成為例,在全國目前近13萬名具有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人員中,其男性所占比例為60.55%,女性所占比例為39.45%,女性低21.1個百分點。由于女性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的弱化,這給我國會計人才隊伍合理布局帶來了新問題。
3.會計職業女性領軍人才缺乏。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會計職業為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和發揮功能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以金字塔外形構建的高、中、低端人才共同發展的人才結構為會計事業發展提供廣泛的智力支持。位于金字塔頂端的領軍人才,他們是本領域的佼佼者,影響著本領域的發展方向。但從目前看,會計行業的領軍人物幾乎都是男性。以會計學術團體的權威機構為例,我國會計學會在多屆領導集體中,任職女性僅占7%~8%;在領軍人才方面更是如此,如2006年財政部在全國選拔和培養的3000名會計專業領軍人才中的絕大多數是男性。會計職業女性領軍人才缺乏,不但使女性在權威機構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遠遠低于男性,而且在會計領域游戲規則的制訂中也缺少發言權,和我國會計職業已出現明顯的女性化特征是不相當的,也是不利于該行業的發展的。
節日MM新寵:時尚MP3
冬季可是個浪漫的時刻喲,應該說,所謂女性化MP3的市場潛力,是2004年發揮得最淋漓盡致,咱們就來談一下此時最值得美眉追逐的幾款精品MP3吧。現在MP3真的是陰盛陽衰,女性化設計處處可見,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譬如在剛過去的感恩節,MP3播放器以其女性化色彩強烈的時尚外觀而成為不少男士爭相贈送給心愛美眉的首選,可以想見,今年年末的MP3在元旦、春節里男孩子所有贈送給心愛女友禮物的整體比重肯定會超過其他的任何一款數碼產品。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MP3在2004年的浪漫冬季,確實已經成為女性們所追逐的一款核心數碼時尚產品,同時這類產品的特性與男士們所追求的往往不盡相同。在過去男士們所選購的MP3中,比較看重一些功能性的東西,譬如大容量及錄音時間長短、調頻性能等增值功能,然而今年的美眉們所追逐的往往是外形的小巧及在播放數字音樂時聲色的特色。由此,一些專門針對女孩子們的新品MP3大量產出,據說今年開始一系列的微型硬盤類MP3播放器將大量面市,這對那些追逐女性化MP3的消費者可是一個好消息,畢竟這種MP3比目前低容量的閃存類MP3播放器都有一些更先進的特色。
其實不僅是浪漫冬季來臨之時,如今的情侶禮品采購市場應該說已經成為有中國特色的潛力巨大的禮品采購市場之一,而在2004年,這塊市場的發展與競爭也將成為一個高峰,各大商家如果能看好商機,進行相關的熱力促銷,消費者(其實就是那些頭痛經常愛發熱的男孩女孩啦)就會在樂不可支的沖動之下大方的掏腰包,只想讓對方盡快得到驚喜,能冷靜的貨比三家后才選購貼切的情愛禮品的,往往并不多見。
不錯,而所有的禮品中,IT禮品算是年末男女交往的一個重大方面,而IT商品中,MP3可算這方面的特色的賣點了。可面對眾多MP3品牌,型號各異,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挑選一款貼切的MP3隨身聽作為這個漫游冬季的禮品贈予佳人及俊男,這已經成為當下青年人關注的焦點之一。老實說和選購計算機一樣,尋求適合自己使用需求的功能與價格之間的平衡點,這是購買MP3的基本原則。一般來說,消費者只要從產品的價位、外觀、功能、存儲量以及音效等幾方面著手,并且兼顧其它要素即可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了。
那么,也不管什么冬季、年末了,咱們就來看看目前市場上最值得美眉們追逐的幾款MP3數碼產品吧。要特別說明的是,下面推薦的,是從幾十款眼下曝光率最高的MP3中挑選出來的,而從價位上說,則多以中檔商品為主。
女性消費偏好下汽車造型設計論文
一、現代女性汽車消費偏好分析
1.“女性也好色”
汽車造型設計中的色彩與女性心理和消費偏好有深刻的聯系,汽車色彩可以映襯出人內心激情和典雅,使現代女性時刻都可以彰顯自己的個性和喜好。顏色,會影響消費者的視覺感受,協調的色彩,能與汽車功能及使用環境配合,激發聯想從而獲得心理滿足。色彩心理總是透過視覺,形成表象與象征的元素。例如,在中國紅色象征活力和吉祥,綠色寓意生命和和平,黃色代表高貴和尊嚴。女性思想細膩、關心親人吉兇禍福,只要是色彩明朗、寓意好的設計,就會馬上引起她們的興趣。
2.形神兼備更易受到女性青睞
女性對事物的好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第一感覺,而要在第一眼吸引她們,靠的就是外觀。外形時尚、亮麗、流線、動感、輕巧的造型,易贏得她們偏愛,也體現出她們對汽車的審美情趣。
3.方便、舒適與安全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