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屬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02:55: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權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護山林所有者、使用者或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山林權屬爭議地區的安定團結,促進林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森林法》和國家有關政策,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發生在本省境內的山林權屬爭議的調解處理(簡稱調處,下同)均適用本辦法。本省與鄰省發生的山林權屬爭議的調處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條調處山林權屬爭議應當堅持逐級負責,分級調處,主動協商,著重調解的原則。
調處山林權屬爭議過程中,各方必須做到實事求是、顧全大局、互諒互讓、依法辦事。
第四條當事人雙方可以自行協商解決山林權屬爭議,但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土地權屬爭議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依法處理土地權屬爭議,保護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安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處理土地權屬爭議,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因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歸屬問題而發生的爭議。
第三條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
第四條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處理,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先進行調解;調解無效的,由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第五條土地權屬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處理??h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辦理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具體工作。
公益林權屬調整情況
區在實施重點公益林補償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對年區劃界定成果進行調整,對部分重點公益林權屬、地塊進行重新認定。
一、調整前重點公益林情況
年,區共區劃界定公益林面積350萬畝,其中重點公益林面積134萬畝,占林業用地的31.4%,占公益林面積的38.3%。按權屬分:國有重點公益林46.35萬畝,集體重點公益林72.79萬畝,其它重點公益林14.86萬畝。按地類分:有林地79.30萬畝,疏林地2.00萬畝,灌木林地47.70萬畝,灌叢地5.00萬畝。按林種分:水源涵養林1.58萬畝,防風固沙林132.12萬畝,護岸林0.30萬畝。按生態區位分:荒漠化重點公益132林.12萬畝,水庫重點公益林1.58萬畝,江河兩岸重點公益林0.30萬畝。
二、調整的主要原因
(一)在補償中發現個別地塊的林權和實際區劃的權屬存在誤差,因此林地所有者申請變更,此次共調整權屬面積19976畝。
(二)第一次區劃界定時,許多立地條件很好的喬木樹種,被劃為重點公益林,部分鄉鎮和林場要求退出重點公益林,劃為商品林;部分灌木林地林權人要求進行更新改造,因此提出申請要求調整為地方公益林。共調出重點公益林面積96752畝,涉及19個鄉鎮
房屋權屬登記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村鎮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權屬管理,保障房屋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村鎮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權屬登記。
第三條房屋權屬登記應當遵循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權利主體一致的原則。
第四條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的龍鳳區、紅崗區、讓胡路區村鎮和原三環公司牧場的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由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權屬登記。頒發全國統一的防偽房屋權屬證書。
各縣村鎮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權屬登記,由各縣人民政府辦理。
第五條房屋權屬登記由房屋權利人提出申請。申請人為法人、其他組織和自然人,應當使用其法定名稱,由其法定代表人申請;權利申請人為自然人的,應當使用其身份證上的姓名。
林業局山林權屬調處工作報告
一、以公平公正的心態,依法依規正確履行職責
山林權屬爭議案件,事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林區社會穩定;如果不能妥當調處,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上訪,也有可能引起群體性沖突甚至械斗;如果處理不當,將嚴重損傷政府的公信力,損傷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
從事山林權屬爭議調處的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以公平公正的心態,依法依規正確履行職責。政府調處山林權屬爭議,其主要目標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與秩序。在調處工作中,如果我們工作人員僅僅站在各自轄區的角度,僅僅以輸贏的目光看待調處結果,把輸贏看得比真實、比公正更重要,甚至有的同志不顧事實、只爭輸贏,這樣將誤導我們的調處工作,使本來很簡單的爭議變得復雜化。在調處工作中,如果我們工作人員將個人目的摻和在爭議案件,甚至因個人利益取向而暗中唆使或操縱爭議當事人的不當行為,導致爭議的復雜化,這樣就違背了我們的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也是黨紀政規所不允許的;這種行為一旦查實,政府一定會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如果因為我們工作人員的不正當言行、不正當履職,引發群體性上訪或沖突,破壞農村基層的和諧穩定,那我們對黨、對人民是無法交待的。
我之所特別強調要正確履行職責,是因為對于我們調處工作人員而言,不存在誰輸誰贏,只有客觀與否、公正與否,更不能將爭議當事人的利益訴求綁架在工作人員個人利益之上。請同志們一定要切記。如果我們工作人員個個都能以公平公正的心態,積極而正確地履行職責,爭議雙方發生群體性上訪或沖突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農民朋友們其實是講道理的,關鍵是我們在一線調處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客觀公正,不能片面誤導,要分別站在爭議雙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分析和判斷,明辨是非和真偽,切實維護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認真細致收集證據,準確理解和運用證據及調處辦法
收集并審核分析證據,是山林權屬爭議調處工作的核心環節。只要證據明晰,并且合法有效,調解處理就很簡單。
林業權屬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規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以下簡稱林權)登記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依法履行林權登記職責。林權登記包括初始、變更和注銷登記。
第三條林權權利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擁有者。
第四條林權權利人為個人的,由本人或者其法定人、委托的人提出林權登記申請;林權權利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或者委托的人提出林權登記申請。
第五條林權權利人應當根據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提出登記申請,并提交以下文件;
(一)林權登記申請表;
憲法解釋的權屬分析
摘要:在我國的憲法監督體制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同樣享有憲法監督權,但憲法僅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享有解釋憲法的權力,而對全國人大并沒有明確規定。依照“法無授權即無權”的公權力原則,應該認為全國人大不享有解釋憲法的權力。問題在于,全國人大在行使憲法監督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一定的憲法條款作出說明,以此作為判定爭議的法律或行為是否構成違憲的依據,實質上是在進行憲法解釋。為化解這一矛盾,有必要結合我國的憲法體制,從理論上將憲法解釋區分為作為憲法解釋制度的憲法解釋與作為憲法監督方式的憲法解釋兩個方面,并對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行分析。
關鍵詞:國家權力;憲法監督;憲法解釋
所謂憲法解釋,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對憲法規范的含義進行的闡釋與說明,目的在于解決人們對某些憲法規范理解上存在的分歧,確保對憲法的遵守和執行的統一,防止或避免因為對一定憲法規范的不同理解而導致的遵守和執行上的不一致情形的發生,從而維護憲法的最高權威,確保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得以實現,使憲法作為法律的規范性能夠得到嚴格的遵守。據此而論,這里所說的憲法解釋,并非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樣,包括所謂的學理解釋在內[1],而僅僅指的是嚴格意義上的憲法解釋,即享有憲法解釋權的國家機關對憲法進行的解釋[2]。
法律作為行為規范,發揮著對人們行為的指引作用。但人們的行為又是復雜多變的,有限的法律規范不可能容納下時刻變化著的人們的行為,于是形成了法律規范的有限性與人們行為多變性之間的緊張關系。要讓立法者制定出針對每一個人的具體行為都能適用的法律規范是完全不可能的,所能采取的就是將人們的行為類型化,然后用抽象或高度概括性的法律規范去表達。高度概括抽象的法律規范是通過使用大量的不確定法律概念來實現的,這些不確定法律概念的使用,固然有利于將更多的行為涵蓋其中,擴大法律規范適用的范圍,更好地將人們的行為納入法律的調整之中,但同時也存在著容易造成人們對這些不確定法律概念理解上產生分歧的弊端。在不能完全放棄于法律中使用不確定性法律概念的前提下,消除人們理解分歧的最好辦法就是由一定的國家機關對發生理解分歧的法律規范作出權威性的解釋。更為關鍵的是,法律文本使用的語言并非是一種完全獨立的符號系統,其中的詞語本身就存在多重含義,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必過分追求其精準度,但在法律文本中出現時,不同的理解有可能導致產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直接影響到相關人員權利的享有與義務的履行,也就是直接與人們的利益享有與否相關,就不能夠像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那樣大而化之,或者是不追求其精準度。這就是法律解釋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與正當性之所在。一般而言,普通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往往在權利義務的規定上比較具體,也就是對人們行為的引領性要求比較明確,但無法做到十分精準,需要通過法律解釋制度來解決人們理解和認識上的分歧。憲法文本中的規范,抽象的程度更高,正因為如此,在和普通法律規范相比較的意義上而具有“原則性”的特點[3]132,這也就意味著對其理解發生分歧的可能性更大,與普通法律比較起來,也就更需要進行解釋。再者,普通法律的解釋往往解決的是對某一法律中具體規范的理解分歧問題,僅僅影響到法律關系的主體基于該法律規范而享有的權利或應履行的義務。對憲法文本中一定規范的理解發生分歧,不僅影響到憲法關系主體憲法上的權利享有和義務履行,更關系到基于該規范而制定的有關立法是否合憲的問題,這是由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屬性決定的。因此,憲法解釋較之一般的法律解釋制度,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尤其是我們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全面依法治國“愈來愈凸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因此,憲法的權威是否能夠得到遵守,其他的法律是否能夠真正地符合憲法,是我們實現“依憲治國”的關鍵所在。在此過程中,憲法解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憲法文本中最早規定憲法解釋的是1978年憲法,該憲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中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憲法和法律,制定法令”。此前的1954年憲法和1975年憲法,對憲法解釋權沒有明確規定,僅僅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中規定“解釋法律”?;蛟S人們可以認為,這里的“法律”包括憲法在內,但憲法文本在關于全國人大的職權中規定“修改憲法”“制定法律”。如果“法律”包括憲法在內,豈不變成了全國人大制定法律和憲法了嗎?要知道,在1954年憲法制定出來以后,全國人大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僅享有修改憲法的權力,制定憲法的任務已經完成。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明確確立憲法解釋制度的是1978年憲法。1954年憲法明確規定,全國人大享有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由于沒有規定憲法解釋問題,那么,可以將全國人大享有的監督憲法實施權力理解為包括憲法解釋的權力在內,也就是全國人大以其享有的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為依據,在監督憲法實施過程中對憲法進行解釋。但在1978年憲法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解釋憲法的職權以后,就出現了憲法的解釋權與憲法監督權相分離的問題。現行的憲法則將憲法監督權同時賦予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但依然保留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憲法的權力,全國人大雖然繼續享有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但并沒有被明確賦予享有憲法解釋的權力,意味著憲法解釋權與憲法監督權的分離狀態在全國人大這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這里是依然存在的。
那么,憲法監督權與憲法解釋權是一種什么關系,考察國外憲法和有關憲法監督的法律,關于憲法解釋權的規定存在以下幾種情形。
(一)美國、日本等實行司法審查制的國家
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及時、公正調解、處理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保護土地、山林、水利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權屬糾紛,是指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
第三條本條例適用于調解、處理(以下簡稱調處)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權屬糾紛。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調處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權屬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有關主管部門)分別負責調解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并負責辦理人民政府對以上相應權屬糾紛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工作。土地、山林、水利的混合性權屬糾紛,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上述一個部門會同其他部門共同負責調解,并負責辦理人民政府對該混合性權屬糾紛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工作。
土地權屬調查項目質量控制現狀
[摘要]土地權屬調查是自然資源調查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上?!胺殴芊备母锏牟粩嗌罨凸こ探ㄔO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推進,土地權屬調查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文在總結上海市土地權屬調查項目質量控制工作現狀存在不足的基礎上,從質量控制制度建設、質量審核評定體系完善、質量績效考核掛鉤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研究探索土地權屬調查項目的質量控制優化措施,為完善自然資源調查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權屬調查;自然資源調查;質量控制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上?!胺殴芊备母锏牟粩嗌罨凸こ探ㄔO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推進,土地權屬調查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項目辦理時效壓縮,工作效率與項目質量如何平衡,對土地權屬調查人員和質檢人員提出了新挑戰;市調查成果管理部門調查作業口徑的調整以及項目件袋無紙化流轉的工作要求,給項目管理帶來了新思路;項目服務審批用途改變和受理環節收件依據的變化,也給項目作業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土地權屬調查項目的質量控制,是擺在全市土地權屬調查機構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上海市土地權屬調查項目質量控制現狀
目前,上海市土地權屬調查項目質量控制管理存在的不足大致有如下幾點:一是質量控制制度不夠健全。首先,二級檢查制度落實不嚴格。根據《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規定,測繪成果質量通過二級檢查一級驗收方式進行控制。目前,土地權屬調查設置為作業科室初審,質量管理科室復審。但在實際工作中,作業科室往往缺乏專職質檢人員,由作業人員或科室負責人兼職初審,并且初審大多流于形式,質檢壓力積壓在復審環節。其次,質量管理日常監督力度不夠。員工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是確保項目質量的關鍵,目前調查機構對新作業口徑統一指導、質量問題及時糾正改進的重視程度不高。二是質量檢查體系不夠現勢。近年來,隨著權屬調查項目的內容不斷擴充,尤其是開展了自然資源調查,土地權屬調查項目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都發生了較大變化:2019年,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信息中心、上海市房地產測繪管理辦公室聯合頒布了《上海市土地權屬調查業務操作手冊》,對土地權屬調查和成果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上海土地權屬調查業務系統正式啟用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數據,使得土地權屬調查的工作方式、數據格式、地類標準等都發生了變化。這些新變化使得原有質檢標準存在評分標準不現勢、檢查內容不合理等問題,調查機構的質檢部門應主動迎合新的形勢要求,積極調整改進質檢內容。三是質量績效考核不夠完善。土地權屬調查項目的績效大多按照項目數量和產值計算,與質量相關的績效獎勵力度不夠,甚至缺失,容易造成作業人員為了獲取較多獎金,一味追求項目數量和產值,而對項目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夠。
土地權屬問題工作通知
各區縣房地局:
為切實貫徹《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國土資源部第17號令),結合本市實際,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分工
(一)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負責下列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
1、跨區、縣行政區域的;
2、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其直屬單位的,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