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07:31: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肉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肉牛養殖匯報材料

一、項目名稱

xx縣無公害肉牛產業化項目

二、項目實施的目的意義

xx是一個五山半水四分半田的農業縣份,農牧資源十分豐富。20*年全縣肉牛飼養量35萬頭,肉牛業產值12.94億元,占畜牧業產值的60.84%,畜牧業已經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目前這一產業中還面臨著品種退化,養殖粗放,缺乏深加工拉動,效益不高,產業大而不強,缺乏競爭等問題,尤其是加入WTO后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急需我縣的肉牛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移,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移。因此,以品種改良和無公害養殖為主要突破口,輔之以深加工,實施無公害肉牛產業化項目,其目的就是通過該項目推動我縣肉牛業向產業化發展并進一步做大做強,使全縣更多的農戶通過肉牛養殖增收致富,意義十分重大。

三、項目產業基礎

肉牛(一)基本情況

查看全文

提升肉牛繁殖的辦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牛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對于肉牛業來說,只有多產犢才能多產肉,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繁殖力下降和產犢間隔延長,都直接影響養牛業的經濟效益。要想提高肉牛繁殖力,就得做好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犢牛成活率幾項工作。

1造成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犢牛成活率不高的原因

1.1營養不平衡。營養狀況是否良好對母牛的發情、配種、受胎以及犢牛成活起著決定性作用。營養不足時,對于青年牛會造成生長緩慢,生殖器官發育受阻,性成熟延遲,性周期無規律。對成年牛,會引起發情不正常,發情期紊亂,排卵不正常而難配難懷。

1.2管理不當。在生產中我們要做好發情記錄,及時觀察牛的生理表現,準確地判斷,對于發情不明顯的可以通過直腸把握法來確診,這樣就可以避免誤配、漏配,同時也可以減少流產等現象的發生。

1.3配種技術不過關。主要是在人工授精過程中,由于配種器械消毒不徹底、操作不科學、配種時機掌握不好、直腸檢查技術不熟練、配種技術不佳等,導致繁殖率不高。此外,冷凍精液制作質量較差,精液解凍方法不正確。

1.4疾病引起不孕。引起不孕的疾病有布氏桿菌病、滴蟲病陰道炎、卵巢炎、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卵巢囊腫等。、在牛群中布氏桿菌病每2年要進行檢測一次,對于檢出的病牛要及時淘汰。

查看全文

肉牛發展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

1.我國肉牛生產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實現了持續增長,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畜牧業生產大國。其中,肉牛業也有很大發展,牛出欄量和牛肉產量保持逐年增長勢頭。1980年,我國牛出欄量為332.2萬頭,產量僅26.9萬噸;2006年,牛出欄5602.9萬頭,牛肉產量達到750萬噸,分別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2006年,我國牛肉產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國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2.我國牛肉消費情況。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07年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購買牛肉1.35千克,花費金額26.72元。其中,西藏牛肉購買量排名第一,人均為8.72千克,支出額為208.9元;山西牛肉人均購買量最少,人均為0.41千克,支出額為8.01元。我國牛肉消費特點是消費水平低。主要表現在:牛肉消費在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城市消費水平高,農村消費水平低;主產區消費水平高,非主產區消費水平低。

3.我國肉牛業的特點。肉牛產區分布。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牛肉生產中心逐步由傳統牧區轉向廣大農區。到2001年,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區牛肉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從1980年的44%下降到13%。同期,河南、山東、河北、安徽4省牛肉產量,由占全國的9.7%上升到47.3%;東北三省牛肉產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從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帶和東北肉牛帶。

牛肉質量。目前,我國牛肉生產主要依靠黃牛,改良肉牛的覆蓋率僅為18%,來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中國黃牛雖然有如魯西牛、秦川牛、南陽牛、晉南牛等諸多品種,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體型小、生長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纖維粗,用這樣的品種來生產高檔牛肉難度很大。我國高檔牛肉的比重不足5%,高檔牛肉生產能力低是目前我國肉牛業的突出弱點。

肉牛飼養方式。以往我國牧區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飼養牛,幾乎不用精飼料進行育肥。近年來,農區普遍采用秸稈、人工牧草和精飼料作為牛的主要飼料。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農區豐富的秸稈資源和閑置的勞動力,并緩解了肉牛對草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

查看全文

肉牛公路運輸防疫技術研究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肉牛公路運輸的防疫要求、監督檢查、檢查后處理和檔案管理。本標準適用于肉牛公路運輸的動物防疫監督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農醫發〔2017〕25號,自2017年7月3日起施行。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斜坡臺ramp用于裝卸肉牛而設置的帶有一定傾斜角度的臺或架。

查看全文

肉牛不同生態養殖模式研究

摘要:試驗為研究肉牛不同生態養殖模式對其生長性能的影響,分別對發酵床模式、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發酵床模式進行比較研究。試驗期30d,對比研究發現“微生物+”發酵床模式養殖效果最優。

關鍵詞:肉牛;生態養殖;模式;對比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牛舍選擇。選擇賀州養殖場市發酵床模式、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發酵床模式的生態。發酵床模式:地面鋪設15~20cm的鋸末,接種加強型活力發酵床復合菌(每平方米僅需2~3元,半年左右添加1次),即可不再需要清掃沖洗欄舍,一年左右更換1次墊料。1.2試驗日期。試驗連續30d,從2020年4月28日至2020年5月27日。1.3試驗試劑試驗日糧中添加益生菌,包含:酵母菌、產朊假絲酵母菌、啤酒酵母菌、副干酪乳桿菌、曲霉菌、木霉菌、米曲霉、糖化酶、纖維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復合酶制劑、載體等。具體添加方式:把秸稈材料先鍘碎成小段,(每1kg秸稈兌100kg清水攪拌均勻后再與500kg碎秸稈或1000kg鮮秸稈)、食鹽2kg、玉米粉50kg進行混勻,壓實后用塑料薄膜蓋嚴,發酵12h以上即可制成體外預消化的秸稈生物飼料。1.4動物選擇及分組。選擇品種相同,日齡、體重、頭數相近,健康狀況良好的小牛和育成牛,設置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5頭牛。1.5試驗飼糧。試驗飼糧采用牛場自配飼料(有玉米粉、馬蹄渣、玉米秸稈、花生藤、象草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勻),試驗組飼糧添加益生菌。1.6飼養管理。試驗組和對照組設置在相同的牛欄,試驗期的管理完全統一,通風條件、溫度控制、濕度控制均一致,預試期7d,同時進行防疫。1.7指標測定。試驗期間,每日觀察動物食欲、健康狀況、排泄情況等,做好記錄。分別于試驗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清晨對試驗牛進行空腹稱重,做好記錄。計算試驗期間各組試驗牛的日糧消耗量,計算各組平均每頭日增重、料肉比和病死亡率。1.8試驗數據對比分析處理。將試驗數據收集整理后進行比較分析,對各種模式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每頭日增重和料肉比和病死亡率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日增重及料肉比的比較分析。(見表1)由表1分析可知,平地干清糞模式試驗組日增重0.74kg與對照組0.64kg相比增重0.1kg;試驗組料肉比比對照組料肉比降低1.1。發酵床模式的試驗組日增重0.88kg與對照組日增重0.84kg,相比增重0.04kg;試驗組料肉比比對照組料肉比降低0.9。試驗表明:平地干清糞模和發酵床的試驗組日增重均高于對照組,料肉比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在日糧中添加微生物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養殖效益。平地干清糞模和發酵床模式的對照組日增重比較:發酵床模式大于平地干清糞模式;料肉比比較:發酵床模式低于平地干清糞模式。平地干清糞模和發酵床模式的試驗組日增重比較:發酵床模式大于平地干清糞模式;料肉比比較:發酵床模式低于平地干清糞模式。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發酵床模式,即微生物+發酵床模式是較優養殖模式。原因可能是:畜禽應用秸稈纖維分解劑分解秸稈飼喂后,對秸稈的消化率大大提高,精料的消化率也大大提高,在畜禽新陳代謝方面、增產方面都產生變化。且使用后形成益生菌環境,大幅度降低養殖欄舍中的臭氣、氨氣等。欄舍環境衛生好、微生物環境除臭減排及糞污發酵、適當產熱保暖,利于肉牛生長,飼料轉化率高;平地干清糞模式保溫效果差,地面濕冷,對肉牛生長不利,降低飼料報酬。2.2對存活率影響。試驗過程中,未出現病死牛只,不同養殖模式存活率均為100%。

查看全文

病毒對肉牛生產的影響及建議

摘要:自病毒肺炎(以下簡稱“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相繼采取隔離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但是也對經濟發展帶來影響。為了掌握肺炎疫情對肉牛產業的影響,2020年2月,通過調研全國肉牛主產區21個省市的263個肉牛場,發現疫情對我國肉牛養殖造成了嚴重影響:在飼草料儲備方面,48%的肉牛場精飼料儲備量不足1個月,45%的牛場粗飼料不足2個月,95%的牛場酒糟等副產品斷貨;在架子牛收購和育肥牛出欄方面,95%的育肥牛場不能按計劃補欄,育肥牛延遲出欄,飼草料消耗加大,導致飼草料緊缺的問題更加突出;活牛交易市場關閉,造成活牛收購價下滑;在繁殖方面,繁殖母牛錯過1~2個情期;在疫病防控方面,70%的牛場獸藥儲備不足,春季防疫工作不能按計劃進行。針對當前肉牛生產中突出問題,建議養殖企業(場、戶)認真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確保人員和生產安全;做好應對預案;完善精細化飼養管理和標準化生產流程,調整生產經營策略;各級政府全面貫徹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為養殖業開辟“綠色通道”,保障物資和產品運輸;盡快出臺專項補助資金政策,銀行提供小額信貸,幫助養殖企業提升信心,盡快恢復生產。

關鍵詞:肺炎;肉牛;生產;影響;對策建議

2020年初,病毒肺炎(以下簡稱“肺炎”)疫情發生,恰逢春運,大量人口流動加劇了疫情蔓延[1]。與2003年的“非典”相比,肺炎疫情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對經濟影響更嚴重[2]。因此,全國各地快速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預案,采取交通管制、人員隔離等有史以來最嚴厲的防疫措施,有效地緩解了疫情傳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這些措施也給養殖企業物資流通和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肉牛養殖企業面臨的困難尤為嚴重[3-4]。為了掌握肺炎疫情對我國肉牛產業的影響,本課題組組織專家在我國肉牛主產區開展調研,掌握了疫情爆發和防控期間我國肉牛產業運行狀況,并結合調研結果,提出了恢復生產和減少損失的具體措施,以期為我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參考,為肉牛等畜牧行業積極應對突發事件、減少損失、降低經營風險提供借鑒。

1調研肉牛養殖場(戶)的基本情況

2020年2月8日至15日,組織了30家科教單位和肉牛養殖企業,針對肉牛生產環節,通過電話、視頻和發放問卷等調研方式,開展了“肺炎疫情對我國肉牛生產影響”的調研。本次疫情全國大范圍爆發,政府采取了比“非典”疫情期間更嚴格的陸、海、空交通全面管制措施,影響波及全國[5]。調研范圍包括西北、東北、華北、中原、西南及南方6個肉牛主產區21個省(市、區)的不同規模和類型的肉牛養殖場(戶)263個(表1),西北地區較多,調研了74個。這些場(戶)肉牛養殖規模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多為中等規模的養殖場,占調研牛場數量的39.16%。

2疫情防控對肉牛產業的影響

查看全文

加快肉牛產業發展意見

肉牛養殖勞動強度低、養殖風險小、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廣闊。我市秸稈和草場資源豐富,發展肉牛養殖大有可為。同時,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對于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培育壯大我市肉牛產業,推動我市畜牧業迅速發展,現就我市肉牛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肉牛產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1、指導思想: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施肉牛產業化為方向,以發展肉牛養殖公司、建設養牛小區、培育養牛大戶、組建經濟合作組織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強化政策扶持,著力發展基礎母牛,迅速增加肉牛養殖量,逐步使肉牛產業走上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路子,真正把肉牛產業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

2、發展目標:從發展基礎母牛著手,逐年引進良種母牛、改良地方牛,培育養殖能繁母牛專業大戶和肉牛養殖大戶,引導、鼓勵農戶養母牛、繁小牛、出欄商品牛。力爭用2-3年的時間,全市培育發展2-3個年供良種母牛500頭、出欄商品牛1000頭以上的養殖公司,建成20個肉牛養殖小區(年出欄千頭以上),培育200戶養牛大戶(戶均出欄百頭以上),帶動2000個肉牛養殖戶(戶均出欄5頭以上),基礎母牛存欄10萬頭,新增出欄商品牛5萬頭。5年內,實現目標任務翻一番。

二、發展肉牛產業的扶持政策

1、項目扶持。對達標的肉牛養殖公司、養殖小區和加工企業優先進行項目申報,加快產業發展。

查看全文

肉牛產業化項目籌備調研報告

一是經請示區委、政府領導同意,成立了××*區肉牛產業標準化基地開發項目領導小組。

二是成立了項目辦公室,抽調了工作人員。

三是制定下發了《××*區母牛存欄摸底表》,要求挨社逐戶統計母牛存欄數,進一步摸清家底。

四是編制初擬的《××*市××*區優質肉牛產業化發展項目規劃》已上交省畜牧總站專家審閱后三易其稿,已基本定稿,待專家評審通過。

實施該項目的下一步打算及思路。

該項目規劃的制定是根據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在要求,以農業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比較優勢和科技推動力,堅持多元驅動手段,完善利益共享機制,以西門塔爾改良雜種牛為主的優質肉牛生產,以畜牧業增效、農戶增收為目的,建成以××*區為中心的全省規模化、產業化的優質肉牛基地,實現特色優質畜產品規模化、產業化的安全生產、加工、銷售,推動我區乃至全省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農區肉牛養殖經驗交流

肉牛養殖在普通人的固定思想中,是在有草原的當地才有的事,在農區開展肉牛養殖是不成想象的。本年我縣在畜牧財產進程中,充沛應用秸桿資本,巧妙地打破了農區開展肉牛的瓶頸,肉牛養殖獲得了跨躍式的開展。在飼料價錢不斷高位運轉,養豬和養雞效益下滑的狀況下,應用秸桿養肉牛的農戶,享用到了賺錢的高興。

秸桿加工應用技能在我縣從九十年月中期開端推行,因為各方面的緣由,推行結果不斷欠好,二000年后才略有起色,開端有局部農人應用秸桿小規劃的豢養肉牛,多的也就十幾頭。二00七年開端,我縣鼎力推行秸桿加工應用技能,在農區開展肉牛養殖,特殊是在二00八年,全縣的肉牛養殖出現出了欣欣茂發的現象,全縣共建秸桿養牛小區6個,首要散布在楚米楚蔬村、鎮村、、鄉村,鎮村、鄉村,養殖小區肉牛養殖戶98戶,存欄肉牛2130頭。別的全縣其它十八個鄉鎮有養牛20頭以上的養殖戶還有70戶,都是在應用秸桿加工技能養殖肉牛。二00八年全縣養牛大戶新建青貯窖池432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2000余個,完成秸桿青貯3000噸,本年全縣合計完成秸桿處置應用8.1萬噸。

在我縣開展秸桿養牛的歷程中,最為突出是組。組在畜牧局和鎮當局的指導下,從二00七年開端養殖雜交肉牛,到二00八年十一月止,全組114戶農戶,有38戶農戶共投入100多萬元養牛,個中養50頭以上的有兩戶,養20頭以上的有12戶,全年雜交肉牛養殖量達500頭,現曾經出欄220頭,發賣收入達150萬元,全組戶均收入達1.3萬元。組是鎮傳統的養豬區,在二00七年以前,玉米收成時節時,往往看到的是燃燒秸桿的景象,而本年經過推行秸桿加工應用技能,這個時節看到的是農人往家里搬運秸桿的忙碌現象,聽到的是秸桿揉搓機的轟鳴聲,養牛戶們的房前屋后都是青貯池和青貯用的塑料袋,本年組共建青貯池35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145個,置辦秸桿揉搓機21臺,青貯玉米秸桿200噸。

秸桿青貯技能為養牛戶節省了很多的精飼料本錢,組養牛大戶王維強說,青貯玉米秸桿在六至九月至少給他節省了1.5萬元的飼料本錢。整個的養牛戶為玉米秸桿能獲得充沛的應用而興奮。雜交肉牛養殖遭到了省市指導的好評。

鎮村克勤組,應用本組有全市最好的牛凍配點這一優勢,鼎力開展雜交母牛養殖,到目前為止,全組有養牛戶15戶,養殖雜交母牛180頭,建青貯池15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40個,共青貯玉米秸桿95噸,處理了越冬的飼草問題。

我縣的秸桿養牛正向優越的偏向開展,當前有很多牛場正在興修。鄉煤礦業主馮樹強投資120萬元,興修正龍養牛場,設計規劃為養牛250頭,年出欄肉牛200頭,現曾經完成1000平方米的牛舍建造,500m3青貯池建立,曾經上欄15頭牛,估計下一年初可完成悉數上欄;楚米鎮健牛養殖場,建立牛舍600平方米,建立青貯350m3,設計規劃為120頭,現曾經養牛60頭。

查看全文

肉牛場如何高效養殖

目前,隨著養牛產業的快速發展,一大批中小型肉牛養殖場相繼建成投產,使肉牛養殖的數量急數增加。但由于有些肉牛養殖場條件較差,養殖技術不高,不尊重科學,一大部分肉牛養殖場還采用的是落后的、粗放式的管理,嚴重影響了肉牛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1要養好母牛

1.1選好母牛品種

肉牛養殖場要選擇好基礎能繁母牛,必須要選取優種改良牛作為養殖場的基礎母牛,如西門塔爾、夏洛萊、利木贊等優種肉牛公牛和本地黃牛的雜交后代牛,并且雜交優勢表現較為突出的母牛留作基礎母牛。

1.2基礎母牛的飼養管理

1.2.1飼喂技術在飼喂上做到先粗后精,先喂后飲,每日喂3次。精料(全價料)喂前6~8小時用水調濕混勻,悶軟后拌料喂給。飼喂時要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不喂發霉變質、結凍的飼料。青貯飼料在冬季要在舍內飼喂,現喂現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