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04:00: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實用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實用技術學習打算
為了充分開展好年度的掃盲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和農業科技水平,加快農業科技進村入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從實際出發,結合村、村、村實際情況,現就年度三村的掃盲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提出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以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素質為重點,用科學理論武裝農民群眾,加強實踐鍛煉,提高創新能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農民隊伍。以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為主題,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開展科學實用技術,就業引導,市場營銷,政策法規為主要內容,提高廣大群眾的整體素質,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農村農民群眾了解黨和國家發展農村經濟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掌握基本的市場經濟,經營管理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1至2項實用技術,并能因地制宜地宣傳推廣,使農民成為有覺悟、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勞動者。
具體任務如下:計劃開掃盲班1個,掃盲學員2人(村2人),計劃參加測試人數2人、計劃合格人數2人:計劃科技培訓545人次(155、160、230),其中種植業250人次(70、80、100)、養殖業215人次(60、55、100)、人口教育80人次(25、25、30)。
中華鱉稻田生態養殖實用技術分析
為拓展稻漁綜合種養的養殖品種和模式,筆者進行了稻田養殖中華鱉試驗。利用稻田自然生態環境,投喂螺螄、小雜魚等鮮活餌料,采取生態防控病害,不使用化學藥物,使養成鱉的外形、口感、品質和滋補功效接近野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
一、稻田條件與配套設施
1.環境要求。中華鱉具有“喜靜怕驚、喜陽怕陰、喜潔怕臟”的習性。選擇養鱉稻田時要求環境安靜、背風向陽、水源充足且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水質與環境等指標經檢測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T5361—2016)標準。田塊宜采用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面積5~10畝,黏性土壤,土質肥沃。2.田間工程。田塊向陽的一端開挖鱉暫養池,池深1.2~1.5米,用于放養鱉種和水稻烤田、收割時作為鱉的棲息區;田塊另三邊離田埂2米左右開挖上口寬2米、底寬1米、深1米的環溝,環溝與暫養池通連。挖出的土用于加高加寬田埂,田埂經壓實達到不漏、不滲、堅固的要求。開挖時預留通道,便于機械下田作業。3.水系配套。在暫養池一端設進水口,安裝水泵抽水進入,另一端設置出水口,便于稻田水流暢通,增加溶氧和防止水質污染。4.防逃設施。鱉逃逸能力非常強,最好做成三道防逃設施。在池埂灘腳用60~80目篩絹網做成第一道防逃網,網高1.5米,網腳下方埋入土中30厘米以上,上口用硬質塑料縫合成倒檐。在池埂用磚砌水泥漿抹面建防逃墻,高50厘米、頂端向內延伸30厘米呈“7”型(也可用硬質鈣塑板等材料),作為第二道防逃墻。為防外來人員進入和防盜,一般在池埂外側再建一道攔護網。5.曬背場。鱉有曬背的習性,在暫養池向陽的池埂上設置曬背場。曬背場長度視田塊寬度而定,寬度0.5米,內鋪30厘米厚的細沙。曬背場與池埂做成45°左右,便于鱉順坡爬入。池中也可設置3~5個用細竹或木板條制作成0.5~1米2的浮筏,固定在池中向陽的水面上供鱉曬背。6.配套設施稻田中安裝誘蟲黑光燈用于誘蟲,作為鱉的補充餌料和防止水稻害蟲。同時建造看管用房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每塊田環溝中設置玻璃鋼小船1條,用于投餌與管理,最好安裝監控和配備水質檢測設備。
二、放種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新開稻田要事先進水浸泡,使用生物制劑解毒,防止原稻田中的農藥、化肥殘留。在鱉種放養前,排干環溝和暫養池中的積水,鏟除表層淤泥經日曬10~15天,每畝用生石灰100千克加水化成漿潑灑消毒。2.栽種水草暫養池和環溝中種植水草要品種多樣化,適宜種植的有沉水植物菱、輪葉黑藻、苦草和伊樂藻等,挺水植物有蘆葦、蒿草等,浮葉植物有水葫蘆、水浮蓮等。水生植物栽種占池塘面積2/3左右,浮葉植物遮蓋面超過水面的30%時需作適當的清理。3.投放螺螄暫養池和環溝投放螺螄需分批進行,一般在清明前后投放1次,讓其繁殖幼螺,飼養期間視螺螄存量進行適當補充。
三、鱉種選購與放養
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活動方案
為加快培育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民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本著農民受益的原則,以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對農業技術需求為導向,加大對我鎮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引導農民轉變對傳統種植業的技術觀念,提高農民就地增收能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培訓機構及責任
主辦單位為鎮人民政府,承辦單位為鎮農技農機站,鎮農技農機站負責對轄區內農戶種植業等相關方面實用技術的培訓。
二、培訓內容
一是涉及全鎮農業各產業的生產、管理和加工、營銷等農民實用技術;二是涉農政策、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等知識。
三、培訓任務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意見
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下達2014年農業實用技術和新型農民培訓任務的通知》要求,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為實施好全鎮2014年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特制訂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為重點的總體目標任務,對廣大農業勞動力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培訓,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素質和務農本領,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二)目標任務
全鎮2014年農業實用技術培訓6329人。每位受訓農民接受兩次以上集中培訓,讓受訓農民每人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使全鎮務農勞動力運用現代農業科技能力明顯提高。
黨員群眾實用技術培訓情況匯報
今年九月,我鄉積極開展了“黨員群眾實用技術培訓月”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全鄉廣大黨員群眾通過個別培訓、集中學習、現場解惑等方式,對農業生產的相關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
鄉黨委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把黨員群眾實用技術培訓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具體實踐。在活動開展前,安排部署好培訓的時間、地點和培訓內容,安排專人與相關專家進行聯系溝通,認真組織集中培訓活動。在活動期間,將理論學習和現場實踐相結合,各個環節有效銜接,使整個活動效果倍增。
二、深入調研,找準需求
在活動前期,鄉黨委和個基層支部認真做好了調研摸底工作,準確掌握和及時報送黨員群眾對實用技術的需求。培訓中,我鄉結合本鄉產棉基地的實際,合理安排培訓內容,突出棉花種植技術和市場發展前景的重點進行全面講解,其它實用技術相結合,有效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積極宣傳,營造氛圍
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摸底調查報告
為準確掌握我縣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狀況,摸清全縣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和結構等情況,進一步做好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根據人社部要求和省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的統一部署,我縣從2011年起連續開展了4次農村實用人才資源調查工作。調查工作主要圍繞全縣的礦業、林業產品加工、花卉苗木、茶葉、蔬菜、水果、養殖等產業開展,對全縣大部分地區農村實用人才狀況進行了調查、統計及數據上報工作,為下一步研究探索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奠定基礎。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大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開發,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作用發揮日漸明顯,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壯大、農村發展。四次農村實用人才資源調查工作共抽取13個鄉鎮92個行政村,共調查統計出各類農村實用人才1841人。
1、按類別劃分。一是生產型人才624人,占人才總數的33.89%;二是經營型人才534人,占人才總數的29.01%;三是技能服務型人才111人,占人才總數的6.03%;四是科技帶動型人才273人,占人才總數的14.83%;五是社會服務型人才299人,占人才總數的16.24%。
2、按性別劃分。男性1738人,占總數的94.41%;女性103人,占總數的5.59%。
3、按年齡劃分。40歲及以下的514人,占27.82%;40歲以上的1327人,占72.08%。
柑桔實用技術培訓工作計劃
根據我鎮農民培訓的總體要求,鎮柑桔協會柑桔實用技術培訓將采取多媒體授課、理論講解和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重點講授柑桔栽培基礎理論、柑桔防凍及凍后恢復、柑桔標準化栽培及“三疏一改”技術標準、土肥水管理、大小年調控、果品品質提高和整枝修剪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主要實用技術。告知果農正確的栽培觀念和科學合理的培管措施,讓果農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真正找到自己生產與理論的差距,并在今后的生產中加以改進。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方針,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為發展柑桔生產,提高柑桔戶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實現勞動力轉移和進一步擴大就業創造機會和提供平臺。
二、目標任務
通過培訓,讓學員們熟悉掌握柑桔培管方法,學習期間,從培養學員們的動手能力為重點,深入淺出的講解柑桔培管、病蟲害防治方法,把相對復雜的技術要點,簡明扼要的呈現在學員們面前,讓學員們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烤煙種基本方法。
三、就業培訓工作組織領導
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實用技術探討
摘要: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農業經濟所占比重較大,而且農業經濟的發展還和國家的糧食儲備情況有著密切的關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農業,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步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農業發展中,農業機械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農業機械在使用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故障,如何有效的保養與維修農業機械是必須要掌握的實用技術。對此,本文對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實用技術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真正的達到農業增產增收的目的,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機械;維修技術;保養技術
在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農業種植方式有了極大的改變,由一開始的人工種植逐漸轉變為機械種植,所以農業機械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為了確保農業機械更好地使用,就需要對機械進行維修和保養,這樣可以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節省農民的農業成本。因此,對農業機械維修保養技術進行探析,并更好地應用這一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1分析農業機械保養技術
1.1對新機械設備進行保養
在農業種植中,機械設備的使用已經較為普遍,農民在購置新機械設備的之后,應該及時開展保養工作,以此來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在對新機械設備進行保養過程中,需要對設備中的所有零件工作狀態進行分析,在確保初始狀態沒有問題之后,應該對其進行徹底的檢查和保養,以此來確保新購買的機械設備可以盡快投入到使用狀態中。
塘庫漁業健康養殖實用技術分析
我國水庫、大塘眾多,除了禁養區外,宜漁水面相當豐富,但現實中由于大多塘庫以發電、航運、灌溉等為主,以水產養殖為輔,并且養殖過程中不注重健康養殖技術,有的不投喂或者亂投喂,有的亂施肥甚至施用化肥等污染水質,導致塘庫養魚產量低、效益差,資源利用率極低。因此,在具體實踐中要重視塘庫健康養殖措施,既要保持優良的塘庫水質,又要通過健康養殖實現增產增收增效。
一、創優質養殖環境
作為宜于養殖的水庫或大塘,必須水溫常年在0-38℃之間,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準,水源穩定且無污染源,水面常年風力0-6級,冬季不封冰,并要求塘庫區域植被良好,年降水量適中;且交通方便,水面開闊,避風向陽,光照充足,環境安靜。塘庫大壩和底部要求不漏水,溢洪道和排水管要設置攔魚柵或攔魚網,要經常清除塘庫底樹木樹樁等雜物。對可能會發生農魚爭水矛盾的塘庫要確定最低保魚水位線。堤岸、溢洪道及水閘每年都要認真檢查,如有險情及時加固加牢。春季要把溢洪道修整好,挖好排洪水溝,清除溢洪道內及放水口處大型植物和其它障礙物,同時檢修水閘,有利于汛期洪水及時排出,這樣做使塘庫能經受特大洪水的考驗。在溢洪道及水閘處設置防逃魚設備以防在汛期放水時逃魚。同時,在放養前要利用誘捕網具捕殺塘庫內一些兇猛魚類,以防規格小的養殖魚類遭到捕食。塘庫放養前要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一般采用生石灰全塘庫潑灑以消滅魚類的病蟲害和改良塘庫底質。
二、合理放養魚種
1.選擇適宜魚種。在塘庫養殖中,要求投入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大而整齊的優質苗種,一般魚種規格在15cm以上,這種魚種生長速度快,回捕率高,經濟效益好。如果投放體弱、規格小的苗種,不但成活率低,攝食能力差,生長速度慢,回捕率低,而且會被塘庫中兇猛魚類所吞沒。也可以自行利用塘庫邊魚塘進行大規格魚種培育,每年春天購進魚苗,在地塘中進行精養培育,到10月份,鰱魚、鳙魚秋片每尾可達50-100g,鯉魚、草魚秋片可達100-150g,實現大規格魚種放養。目前大多塘庫均以花、白鰱養殖為主,品種較單一,由于養殖花白鰱需投放許多的肥料,會造成一定的水體污染,并且塘庫水溫一般偏低,浮游生物培育緩慢,造成花白鰱生長速度緩慢,產量不高,還可能造成肥料及人力的浪費,一般可根據塘庫條件在塘庫中逐漸加大草魚、鳊魚、鯉魚的放養量,這些吃食性魚類處在食物鏈中的底層,具有較高的食物轉化率,凈水效果好,其糞便也可以肥水,用來養花白鰱;草食性魚類的飼料可以利用塘庫邊空地種草種菜解決,也可以與科研部門合作,引進匙吻鱘、池沼公魚、虹鱒魚等品種,不僅可提高單位面積產出,還可出口創匯,提高養殖效益。2.把握放養密度。投放密度要合理,應根據塘庫條件及養殖管理水平靈活掌握,一般每畝投入大規格魚種150-200尾,小規格魚種350-500尾,一般以鰱鳙魚為主體魚。如塘庫青草資源豐富,可搭配一定量的草魚,塘庫底棲生物豐富也可搭配些青魚,再適當搭配一些大規格的鯉魚。一般搭配比例為每畝投放鰱魚80-100尾,鳙魚40-60尾;鯉魚20-30尾;青、草魚各5尾。3.掌握放養時間。投放時間應實行隔冬放養,有條件時可采取輪捕輪放方法。一般在每年1月份前后,這時運輸成活率高,且魚類可早入塘庫早生長,增加生長時間。放養苗種應選擇天氣晴好時,在塘庫上游向陽避風的淺水處。4.注重魚種消毒。塘庫水面面積比較大,發生魚病難以治療,所以魚種放養前應做好魚體消毒,以防病害的發生。消毒方法,一般采取硫酸銅溶液浸洗20-30分鐘或用1%小蘇打、3%食鹽合劑浸洗5-10分鐘。
三、科學投餌施肥
蠶桑方格蔟推廣實用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蠶桑;方格蔟;使用
論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蠶上蔟作繭,具有省力、清潔、上蔟率高等優點,為加快其推廣普及率,須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準備、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繭及注意事項等。
方格蔟是引進日本回轉蔟改進而成的一種先進蔟具,是蠶桑生產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縣以單片框架式方格蔟應用為主。該種蔟具具有省力、清潔、上繭率高等優點,但對蔟室小環境的要求更為嚴格,近年來推廣普及遲緩。根據工作實踐,筆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1蔟室蔟具準備
(1)蔟室選擇。要通風,坐北朝南,光線均勻,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飼養一種蠶種(盒重量按DB34/T056桑蠶種繁育質量標準)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