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1 08:31: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希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希臘實習報告

有些事情是我從未預見過的,但卻那么奇妙而自然地發生了,就如我和希臘的邂逅。拿到offer后,簽證、定機票、收拾行裝,事情辦得雜亂,直到我登上飛機,才突然醒悟一種不同的生活已經在張開雙臂迎向我了。

因為我坐了靠窗的位置,快到希臘時,從機上俯瞰,只見連綿的山脈,彎曲的海岸線,碧藍的大海,風光無限。到了雅典,原創:按計劃要打電話給yannis,一個希臘愛因斯特的工作人員,然后自己去搭機場大巴,而他回去大巴的終點站等我。對于找電話亭我先前是有點忐忑不安,后來發現機場就有很多,但在我買電話卡之前,我就遇到了一撥中國人,我們聊了幾句之后一人拿起手機開始打,于是我便厚著臉皮借了手機一用,省去不少麻煩。

剛到的時候最關心的便是工作,唯恐不能勝任,負了浙江大的招牌。后來才發現他們對國內大并不了解,連清華大也不知道。這是后話。言歸正傳。我申請是technicaluniversityofathens的knowledgeanddatabasesystemslaboratory的一個實習,technicaluniversityofathens是希臘最好的科技大,后來我才發現它也是希臘對政治最敏感的大。他們有很多工作和項目可供我選擇,我選擇了一個做webcaching的項目,這是個研究性質的項目,旨在研究緩存網絡中的動態對象的算法,設計proxy改善網絡數據訪問速度。他們就拼命問我是不是喜歡這份工作,讓我感覺很人性化。令一個小插曲時當我做完一個模塊時,他們要把我的模塊加入整個project,就要為這個模塊起個合適的名字,當他們想出一個名字時就會再三地問我是不是喜歡這個名字,其實我根本不在乎,但他們總是說你喜歡很重要。他們把工作計劃設置得循序漸進,我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特別順利。我先看了好些論文,然后了解他們設計好的系統框架,我主要是做datamanager這一模塊,負責分析和計算語義數據查詢,是一個核心模塊。我的整個實習期是8個星期,大概5個星期后我用現的java實現了這一模塊的基本功能,然后用2個星期修修補補并寫了測試(是用tcpw的數據庫連接mysql測的,也費了點體力),最后一個禮拜寫了一份詳細的技術報告,并為我所寫的5000行左右的代碼寫了詳細注釋。總體來說,我的工作忙碌而充實。每天10:30到實驗室,干到7:00結束,吃完晚飯回到旅館一般就快9點了。我很感謝他們的信任,把這么重要的工作派給我,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內容。對實驗室的工作氛圍,我更是懷念至今。我現在體會到一些前輩的話是多么正確,在大里到什么并不重要,而是得到了鍛煉,會了怎樣習。當我們遇到新的任務,雖然從未接觸過,但也很容易上手。

除了工作,就該說說希臘的旅游了,正因為這個,我無數次感嘆來對地方了!希臘的旅游資源是如此的豐富,幾乎每個周末我們都會出游,愛因斯特組織的或者自己去,我的足跡踏遍了幾乎所有的旅游點。我們經常自己租車,自由也經濟,外國生都會開車,他們就是免費的司機。當我們奔馳在勃羅奔尼撒半島,路的兩邊都是整片的橙樹和檸檬樹,又恰到成熟的季節,一個個桔的小燈籠,讓人垂涎不已;當我們飛馳在克里特島,那兩邊便換成了綿延的山脈,方塊狀的農田,在遠處雪山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寧靜和愜意,晚上的時候則是滿天星光,我想我永遠都忘不了那里的星空,一抬頭看到的星星比我20年加起來看到的還要多,倏地劃過一顆流星,我陶醉地閉上了雙眼;車子游走在海岸線,看到的是碧藍的愛琴海,夢幻般地蕩漾著,遠處則在陽光的直射下波光粼粼;而到了metiora(修道院所在地),兩邊都是陡峭的石壁,襯在蔚藍天空的背景里,顯得孤獨而神圣。每一個新的地方都給我新的震撼,在一個歷史文明與自然資源這么和諧統一的國度里,我從來沒有失望過。

我在希臘的愉快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是那里善良而熱情的人們。當我手持地圖,站在路邊,看2秒鐘路牌,就會有人來問我能不能講英語,要去哪里,是否需要幫助,他會熱心地指點,甚至直接帶你過去;當我舉起相機,小孩子們總是熱情地用希臘語和我打招呼并大家搶著上鏡,大人們則會擺出各種pose,特別配合;小店里的店主會用中文說“你好”,耐心地和我們講價,給我們講解各種特色飾品的符號和代表的意義;和同去逛街,兩次碰到同一個店主,他就拼命介紹他的朋友給我們認識,盛情邀請我們去喝咖啡……我們中國的生和外國生也相處得很融洽,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比較中庸的緣故吧,不是性格那么強,原創:對什么都挺無所謂,就很容易和大家相處。不過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都喜歡晚上開party,喝酒聊天到深夜兩點甚至四點,我們實在是體力吃不消,干了一天的活總盼著快點洗完澡洗完衣服上床歇著^_^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希臘時間,并不是說希臘的計時系統有什么特別,而是希臘人是如此隨意而根本不去遵守時間。一切都是那么flexible,人們總是把enjoylife掛在嘴邊。我們問supervisor早上要幾點來上班,他會說9:30到10:30都可以,如果嫌早的話11:00也行,anytimeyouwant;教授跟我們說好明天開會,但是由于這樣那樣的緣故就會一拖再拖;我的supervisor告訴我明天他會一早來和我討論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我卻會在第二天的下午接到他的電話說他來不了,然后告訴我先去做另外一個東西;愛因斯特的工作人員帶我們集體出游,一再叮囑6:30集合不能遲到,而結果是我們都到齊了就他遲到了,還得去打電話催他。剛開始對此有點哭笑不得,但久而久之也習慣了,這就是自由的希臘人,我甚至覺得也挺羨慕他們的。

查看全文

希臘藝術牛的形態思索

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在早期希臘藝術中經常出現對動物形象的描述,諸如刺猬、獵犬、鳥、馬等,但是對牛的描述可謂是情有獨鐘。囊括了從希臘早期的印章中的幼小的牛仔到后期表達范圍更為廣泛的從事耕作的牛、作為獻祭物品的牛的出現等很多方面,都展現在藝術的表現范疇之中,可見牛這一動物形象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中諸多方面。眾所周知,牛的形象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克里特島——希臘文明的發源地。傳說宙斯遇到了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歐羅巴,并且深深地愛上了她,于是宙斯將自己變作一頭雄壯的公牛,把歐羅巴帶到了克里特島。在克里特島他們生下了三個兒子,后來他們的第三個兒子米諾斯做了克里特島的國王。再后來在該島的發掘過程中曾發現存在著大量的關于公牛的頭像,可見該島上曾一度盛行著對公牛的崇拜。在隨后的發展中,經歷了外族的入侵,文化也呈現出了多種面貌。伴隨著文化的融合,原始的文化也受到了內在的沖擊。牛也從早期的崇拜對象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并在新的社會生活情境中賦予了牛一個全新的概念。從此也就致使牛這一形象從自然中的普通動物躋身到游離于天地之間的生靈。

值得提出的是,牛也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經常運用的一個詞,無論是在《伊利亞特》中還是在《奧德賽》中,在荷馬的言詞之中我們不難發現,牛不僅用來表示財富的多寡,而且還用來表達作戰時戰士的姿態以及獻祭時出現的禮品。可見,牛這一動物不僅是希臘社會中的常見之物,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希臘人又根據其自然屬性以及文化特點衍生出了一種新的象征寓意的文化內涵。牛在其中就是最好的一種闡釋,牛在社會中的地位、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一種財富;相反,而是多重性質的。例如在《伊利亞特》一書中,曾多次用牛來形容戰士的姿態。在第三章477~481行中當阿伽門農在指揮軍隊時寫道:強有力的阿伽門農在他們中調度/眼睛和頭顱恰似宙斯,大神喜好雷轟/擺著阿瑞斯的腰圍,挺著波塞冬的胸脯/像群隊中一頭格外高大雄健的壯牛/一頭公牛,風騷獨領,凸顯在畜群之中。如果說,把人比作牛,尤其是公牛,是為了歌頌勇者在戰斗時所表現出驍勇的姿態、昂揚的斗志、頑強的毅力以及勢不可當的殺傷力的話,那么在獻祭中的牛則更有一番意味。

在《伊利亞特》中,對作為獻祭而呈獻的牛的陳述更是驚人之多。事實上,在獻祭的過程中首要的一步就提及牛。例如在《伊利亞特》第一章400~404行中,當阿伽門農得到宙斯的指令去攻打特洛伊時,在開戰伊始,這樣描述道:將士們個個獻祭,祀祭一位永生的神/祈求躲過死亡和戰爭的抓捕,求神保佑/民眾的使者阿伽門農祭奉了一條肥壯的公牛/五歲的牙口,給宙斯,克洛諾斯強有力的兒種。還有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一點是,當特洛伊之戰進行的過程中,呈現給雅典娜的祭品的描述,第十章292~294行中,寫道:我將敬獻一頭一歲的小牛,有著寬闊的額面/未經馴使,從未被塞入軛架。顯然,以上這些絕對不是為了增加內容的生動性而進行的隨意的描寫;相反,而是對牛,這一看似極為平凡的動物的深刻寓意在驅使著人們對其進行描述。事實上,藝術中的寓意性的確曾經或者現在還在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今天,寓意性的表達已經突破了事物本身屬性相關聯的內容,而成為特定時間和空間組合下的代言詞。但其最本質的內容還是由寓意性的外延展開并在此基礎上獲得了新的豐富。在希臘,作為一個多神崇拜的社會,在崇拜以宙斯為主的神族中,顯得更為具有寓意性的內涵。它是實現人與神之間交流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人神之間獲得協調統一的方式。在對人的歌頌中,所表達出的生命力也是神所具有的;同時,歌頌的對象往往也是神之意志在人身上的體現。諸如勇士都是神給予了力量才可以這么頑強和壯大。

特別是宙斯神,在文中的描述所體現出來的印象之一就是力大無窮的神,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他動物相比,作為象征意義的牛無疑符合這一特征,這也是反復提起牛的一個原因。很顯然對牛這一觀念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中的諸多方面,因此也就導致了希臘藝術中牛成為了通神的形象,盡管這是一種含蓄的會意,在指一個暗指的神。值得注意的一點則是,這一時期牛的形象在藝術的表達與米諾斯王朝的關于牛的崇拜已不再是無言的暗合。相反,而是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質。這在米諾斯王朝時期關于牛的崇拜充分說明其歷史的淵源性,在一定程度上詮釋著其產生的神圣血統。而此后,關于牛的描述,則大相徑庭。而作為儀式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牛在此過程中所充當的即是儀式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討好神的環節,與昔日的崇拜已經有了本質性的區別。同時又是一種充斥著對神的理解的新的精神內容的體現,是一種神圣光環下的神的屬性的嶄新體現。這其中不僅說明了牛已經成為人類生產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其中也摻雜著難以言狀的寄托——對神的厚望,也暗示著對自身脆弱的表達。正如“在西方文化傳統中,馬常常被看做是具有神性的動物”一樣,牛在希臘藝術中也有著這種特殊的寓意內容;但是這是出自對牛的自然屬性下的一種本能的理解,并非神性的牛,更沒有通神本領。在所有祭祀之中所體現出的則是本能的、毫不掩飾的內在生命力的釋放、強壯的軀體的張力。因此,與其說在希臘藝術中,對牛的形象的描述是表達了藝術家對自然主義的熱衷的話,還不如說是,牛這一動物是人們對其在社會中所具有的特定的寓意性內涵的象征表達更為恰當些。

查看全文

在希臘的見習報告

有些事情是我從未預見過的,但卻那么奇妙而自然地發生了,就如我和希臘的邂逅。拿到offer后,簽證、定機票、收拾行裝,事情辦得雜亂,直到我登上飛機,才突然醒悟一種不同的生活已經在張開雙臂迎向我了。

因為我坐了靠窗的位置,快到希臘時,從機上俯瞰,只見連綿的山脈,彎曲的海岸線,碧藍的大海,風光無限。到了雅典,按計劃要打電話給Yannis,一個希臘愛因斯特的工作人員,然后自己去搭機場大巴,而他回去大巴的終點站等我。對于找電話亭我先前是有點忐忑不安,后來發現機場就有很多,但在我買電話卡之前,我就遇到了一撥中國人,我們聊了幾句之后一人拿起手機開始打,于是我便厚著臉皮借了手機一用,省去不少麻煩。

剛到的時候最關心的便是工作,唯恐不能勝任,負了浙江大學的招牌。后來才發現他們對國內大學并不了解,連清華大學也不知道。這是后話。言歸正傳。我申請是TechnicalUniversityofAthens的KnowledgeandDatabaseSystemsLaboratory的一個實習,TechnicalUniversityofAthens是希臘最好的科技大學,后來我才發現它也是希臘對政治最敏感的大學。他們有很多工作和項目可供我選擇,我選擇了一個做webcaching的項目,這是個研究性質的項目,旨在研究緩存網絡中的動態對象的算法,設計proxy改善網絡數據訪問速度。他們就拼命問我是不是喜歡這份工作,讓我感覺很人性化。令一個小插曲時當我做完一個模塊時,他們要把我的模塊加入整個project,就要為這個模塊起個合適的名字,當他們想出一個名字時就會再三地問我是不是喜歡這個名字,其實我根本不在乎,但他們總是說你喜歡很重要。他們把工作計劃設置得循序漸進,我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特別順利。我先看了好些論文,然后了解他們設計好的系統框架,我主要是做DataManager這一模塊,負責分析和計算語義數據查詢,是一個核心模塊。我的整個實習期是8個星期,大概5個星期后我用現學的java實現了這一模塊的基本功能,然后用2個星期修修補補并寫了測試(是用TCPW的數據庫連接MySQL測的,也費了點體力),最后一個禮拜寫了一份詳細的技術報告,并為我所寫的5000行左右的代碼寫了詳細注釋。總體來說,我的工作忙碌而充實。每天10:30到實驗室,干到7:00結束,吃完晚飯回到旅館一般就快9點了。我很感謝他們的信任,把這么重要的工作派給我,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內容。對實驗室的工作氛圍,我更是懷念至今。

我現在體會到一些前輩的話是多么正確,在大學里學到什么并不重要,而是得到了鍛煉,學會了怎樣學習。當我們遇到新的任務,雖然從未接觸過,但也很容易上手。

除了工作,就該說說希臘的旅游了,正因為這個,我無數次感嘆來對地方了!希臘的旅游資源是如此的豐富,幾乎每個周末我們都會出游,愛因斯特組織的或者自己去,我的足跡踏遍了幾乎所有的旅游點。我們經常自己租車,自由也經濟,外國學生都會開車,他們就是免費的司機。當我們奔馳在勃羅奔尼撒半島,路的兩邊都是整片的橙樹和檸檬樹,又恰到成熟的季節,一個個桔黃的小燈籠,讓人垂涎不已;當我們飛馳在克里特島,那兩邊便換成了綿延的山脈,方塊狀的農田,在遠處雪山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寧靜和愜意,晚上的時候則是滿天星光,我想我永遠都忘不了那里的星空,一抬頭看到的星星比我20年加起來看到的還要多,倏地劃過一顆流星,我陶醉地閉上了雙眼;車子游走在海岸線,看到的是碧藍的愛琴海,夢幻般地蕩漾著,遠處則在陽光的直射下波光粼粼;而到了Metiora(修道院所在地),兩邊都是陡峭的石壁,襯在蔚藍天空的背景里,顯得孤獨而神圣。每一個新的地方都給我新的震撼,在一個歷史文明與自然資源這么和諧統一的國度里,我從來沒有失望過。

我在希臘的愉快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是那里善良而熱情的人們。當我手持地圖,站在路邊,看2秒鐘路牌,就會有人來問我能不能講英語,要去哪里,是否需要幫助,他會熱心地指點,甚至直接帶你過去;當我舉起相機,小孩子們總是熱情地用希臘語和我打招呼并大家搶著上鏡,大人們則會擺出各種pose,特別配合;小店里的店主會用中文說“你好”,耐心地和我們講價,給我們講解各種特色飾品的符號和代表的意義;和同學去逛街,兩次碰到同一個店主,他就拼命介紹他的朋友給我們認識,盛情邀請我們去喝咖啡……

查看全文

希臘實習生活報告

實習報告

××年月號,我來到了希臘,這里很好。湛藍湛藍的海和稍顯荒涼的山丘,加上那星羅棋布的橙色的紅色的矮房子,這里儼然是一個童話世界。在接下來的六周時間里,我在公司中完成了我的實習任務,同時也真正在希臘的一座小城里體會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與風土人情。除此之外,我用十二天的時間在這個浪漫而神秘的國度里完成了一次環游旅行。所有這些,我把它編成文字,以此紀念我這次有趣的經歷。

工作

我所在的公司叫是一個主要從事防盜門生產和鋁板機械加工的公司。公司不大,除了一幢辦公樓一個倉庫四個生產車間外就不剩下什么了,但是效益不錯,由于主要消費群體是全國一百多家防盜門生產廠家,也有一部分出口到中東,產品長期供不應求。這也為我接下來的要干的工作埋下了伏筆。

中國有句老話,萬事開頭難。我第一個禮拜真是過的渾身不舒服。倒不是因為工作太累或者語言問題,是因為我沒事干。在希臘工作,“”,我是早有準備,但當上班兩天之后經理才告訴我其實公司還沒想好讓我干什么的時候,我真是要昏厥過去。

“”這就是我們討論的結果。于是第一個禮拜接下來的時間就全撲在找自己能干的事上了。我決定從熟悉產品開始,于是我便開始天天與那些奇形怪狀的零件啊,鋼管啊,鋁板什么的打交道了。

查看全文

希臘幾何學研究論文

古希臘是一個移民的社會,從開始就沒有像東方民族所具有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式的社會結構。這種以地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共同體,加上希臘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為希臘古典的民主政治和商品經濟——希臘城邦制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古希臘社會孕育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古典的理性文化或科學文化。希臘幾何學正是在這種理性文化中誕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古希臘是法學的發源地,法律文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公元前11世紀——9世紀是希臘的荷馬時代,也就是史稱的“英雄時代”。這一時代是希臘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首先表現在希臘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希臘人開始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以“人為一切事物的尺度”來審視世間的一切。荷馬時代實質上是希臘歷史上的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是古希臘文明的開端。從此,希臘民族完成了從神秘主義文化向理性主義文化的轉變,開創了以法律文化為軸心的科學文化的歷史進程。《荷馬史法》作為調整社會關系、重建社會秩序的法典,確立了一種政治民主制:其中包括議事會、人民大會和首長選舉等內容。因此可以說,希臘文化的源頭或邏輯起點是《法典》,由此鑄成希臘民族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爾后的德拉古立法,直到公元前594年梭倫立法,最終確立起古希臘的法律體系,推動了希臘民族法律文化的繁榮發達。希臘人唯“法”是從,遇事講“理”,依法辦事,他們以“法”的眼光審視社會、審查自然、審理知識,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古希臘文明。

希臘幾何學的證明思想導源于法律文化,論證幾何發凡于梭倫立法時代。希臘的法學稱“正義學”。人們在立法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什么是正義?為什么有罪?”等法理問題。其中包括“公理、公設、前提、條件”等法學的基礎問題,以及審判過程中的“事實、理由、證據、推理”等法學的邏輯問題。要從根本上弄清楚這些法理問題,人們就必須在思想上進行一種“分析”的理性思考。立法者告誡人們:法律是規則的、普遍的,并對一切人都是相同的;法律所需要的是公平,誠實與有用;他們欲求為一普遍的規律對于一切人都是一樣,因為種種理由所有的人都要服從法律。

梭倫當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同時也是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對“法律”制度的改革。他認為,無法和內亂是人類最大的災難,而法律和秩序則是人類最大的幸福。梭倫改革的目標是企圖建立一個為新的、舊的勢力都能接受的民主和諧的政治,以保證社會各種勢力的平衡和政治穩定。為此,梭倫建立了新的法律,史稱“梭倫”立法。其中最大的舉措是加強了公民大會的權力,凡年滿20歲的雅典公民均可參加,會議定期舉行。400人組成議會。他創建了宏大的人民法院依利艾阿,總人數達6000人,任何人都可以譴責執政官的無理決定。

公元前6世紀雅典陪審法院的建立,這不僅標志著希臘民主政治的進一步完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整個希臘學術思想的繁榮與發達。古希臘的法律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首先是推動了自然法的理論研究。強調其法律存在的客觀性和同一性,認為不同國家和不同時代的法律有其共同的根源和價值目標,這就是人的本性和規律,就是理性,就是正義所綜合的一系列價值目標,如自由、平等、秩序等。因此,自然法學者特別重視探索法律的終極目標和客觀基礎。其二,法根源于人的永恒不變的本性:社會性和理性。真正的法律或自然法應與之相符,特別是與理性相符合,或者說法是人的理性所發現的人的規律和行為準則,是“理性之光”,它能照亮人前進的道路。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實現正義。所謂正義,就是基于公共幸福的合理安排,就是人在社會中“得其所哉”,即享受人應該享受的權力和平等地承擔義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四,法律作為一種社會的行為準則能使人們辨是非、知善惡,自然法就是人們不斷追求的終極性的價值目標。

查看全文

演講與辯論;關于希臘雄辯與修辭

演講與辯論 古希臘時期的雄辯之風曾聞達于世。在她造就的許多智者當中,很大一部份是雄辯家和演說家。公元前6世紀的雅典青年熱切期望傾聽成年人的辯論并模仿他們的講話方式,這是他們有義務參加社會活動的一部份。同時,他們也在激烈的辯論中尋找快樂,就像我們今天從體育競技中尋找樂趣一樣。雅典雄辯家的演說,非常善于運用修辭的魅力。那些善長修辭的演說家之間的辯論往往吸引大批的聽眾,他們有的來自遙遠的村落,甚至從希臘以外趕來。他們所要聽的,當然不是像今天某些政治競選或企業改革中的那些華而不實的“高調”。

最早,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把修辭定義為“在特殊的事例中發掘出可用于說服的本領。”哈佛管理者必備的素質之一就是培養良好的口才,以便“更恰當、更合理地向公眾宣傳揚自己的主張,從而達到說服人的目的”,可見是受到了亞氏的影響。

亞氏認為為增強說服力有三個要點(我曾經在《現代管理中的希臘智慧》一文里提到):一是演講者要有道德可信度(ethos);二是喚起公眾的情感(pathos);三是在辯論的主題下展開有力的邏輯論戰(logos)。

當時人們辯論哲學問題是為了尋找真理,而說服的基本功能就是要找到事實真相和聲張正義,這就是“經典修辭”的基本內容。這三點已經成為許多銷售企業說服消費者的法寶。

其中,亞氏強調道德是最重要的。例如,我們今天聽人這樣評價:“我怎么相信那家伙所說的?”演講者的說服力就大打了折扣。還有評論如:“問題不在于說話的藝術,而在于說話人的心態。”說明貼近聽眾的重要。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辯論之風曾經盛行一時,懂得說話藝術的專家被稱為“辯者”,而“名家者流蓋出于辯者。”(馮友蘭)此類名家非常善于運用邏輯,而在儒雅者看來卻不屑一顧,普通口服心里卻并不信服,名家最終失去了聽眾市場。孟子雖然雄辯,但并不死摳邏輯,而在言語上的氣勢,養“浩然正氣”;他不是不得已也不辯論,所謂:“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和亞里斯多德不同,柏拉圖認為,修辭與哲學背道而馳。哲學探討真理,而修辭卻教人“花言巧語”,不過是贏得辯論的勝利。有人主張在法庭上應該使用平淡的語言而不宜使用修辭的方式混淆事實。對于現代科學,也有一種看法:修辭作為一種說服的演說,和證明的方法水火不融。例如,現代科學主張用準確的語言客觀地描述,不應采用道德化或人格化的語言,甚至采用數字、數據、符號、公式等。牛頓在他的《光學》里說道:“該書的含意不包括猜測、類比、比喻、夸張或任何會等同于修辭技巧的其他辦法。”姑且不論科學描述的語言是否運用了修辭,但人們相信科學與科學家的人格擔保和自愿承諾有很大關系,作為一個整體,科學家的人格增強了他們的說服力。

查看全文

羅馬希臘文化比較論文

今天仍有許多人認為,西方文明是由古希臘、羅馬文明經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到近代工業文明演變而成的論文。甚至常常有人把工業革命后歐洲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直接歸結為古希臘、羅馬文明“固有本質”的衍化。其實在古代,米利都的赫開泰烏斯認為,希臘人長期以來就是埃及文明的子孫;(注:湯普森:《歷史著作史》(上卷,第1分冊),謝德風譯,李活校,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66頁;另參閱希羅多德:《歷史》,王嘉雋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希羅多德指出希臘的主要城邦底比斯的創建人卡德摩斯是屬于閃族的腓尼基的一個王子,希臘的許多神名來自埃及;偉大的科學史專家喬治·薩頓說:“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不論希臘的天才多么深刻,沒有這些基礎,它并不一定能夠創立任何可與其實際成就相比的東西。……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1](P64)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種認為“西方”自古希臘、羅馬以來就自成一個文明傳統的觀點開始從根本上遭到質疑。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西方”文明實際上“起源”于非西方——更確切說是古代“東方”諸文明。(注:早在1928年西方就出版過Ramsay,SirWm.,AsianicElementsinGreekCivilization,NewHaven,1928。西方世界最近出版的這方面作品有:《世界有色偉人》(1946)、《偷來的文化遺產》(1954)、瓦爾特·伯克爾特(W.Kurkert)《東方化的革命》(1982)、馬丁·伯納爾(M.Bernal)《黑色雅典娜》(第1卷1987年出版,第2卷1991年出版,計劃要出4卷)、魏斯特(M.L.West)《赫利孔的東方面孔》(1997)。尤其是伯納爾的著作在古典學界引起了一場空前的爭論,有人指責他沒有足夠證據就輕易下結論,也有人說這是趕修正主義派的時髦。但是不管怎么說,他提出的這個希臘文化受北非、西亞文化的影響這個重大命題,是無法輕易地置之不理的。)吸收古代東方民族輝煌成就的希臘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賦予這些所學來的東西以新的意義:把丈量土地的技術變為幾何學,把占星學變為天文學。是希臘人首先認識到人類心靈的力量,是希臘人形成了西方世界美的觀念,也是希臘人首先思考自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具有開放與擴張特征的希臘文明把這一傳統傳給了羅馬人。

一、三種途徑

羅馬最先吸收的外來文化是伊特拉里亞文化。(注:在文化上給早期羅馬帶來重要影響的三個民族是伊特拉里亞人、腓尼基人和希臘人。)伊特拉里亞人早在公元前9、8世紀就到達了臺伯河流域的北部地區,[2]約公元500年又把統治擴展到南部的坎帕尼亞(Campania)和北部的波河領域,[3](P130)可見伊特拉里亞文化給羅馬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伊特拉里亞文化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他們借用希臘文字拼寫本族語言,與希臘世界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鑒賞希臘精致的陶器,吸收希臘的神靈,把自己的神祇與希臘諸神融合,采納希臘的建筑樣式、藝術風格,等等,[4](P364—365)因此,處于伊特拉里亞人包圍之中的羅馬人不可能不受希臘文化的影響。

公元前510年,羅馬爆發反抗伊特拉里亞人的斗爭,王政時代最后一個王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此后,希臘對羅馬的影響更大了。當時的希臘在政治、軍事、藝術、宗教上的發展逐漸達到頂峰,整個意大利半島都處于希臘文明包圍之中,到處充滿著希臘藝術、語言、文字與審美趣味。

羅馬人吸收希臘文化的第二條途徑是通過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臘進行的。早在公元前8世紀的大殖民時代,活躍在地中海各地的希臘人就深深影響著羅馬人,那時希臘人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建立了殖民地。攸卑亞島在公元前750年左右在意大利南部皮提庫薩島上建立了殖民點,組成了一個最早的殖民城邦。[5](P231)其后不久又在意大利西海岸建庫麥,庫麥又在其南部建立了著名的那不勒斯,科林斯在西西里東岸建敘拉古。前后共建立了幾十個希臘殖民地。[6](P93)這一帶后來發展為著名的“大希臘”。羅馬人通過這些城邦可以全面接觸地中海世界。公元前3世紀的敘拉古吸引了眾多藝術家、科學家,成為富裕、強大的城邦。這些子邦保留了母邦的氏族傳統、習俗、宗教,[7](i,147.)對包括羅馬在內的古代地中海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羅馬人從庫邁希臘人那里學得了字母表,也是通過庫邁,羅馬人可能首先了解到希臘諸神,諸如赫拉克勒斯和阿波羅。[8](P28)

羅馬真正直接接觸與吸收希臘文化是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的,這是羅馬吸收希臘文化的第三個途徑,此時已是希臘文化發展的最后階段——希臘化時代。[9](P44)公元前4世紀中期,馬其頓腓力統一了希臘世界。公元前336年,腓力的兒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在隨后的東征過程中,亞歷山大把希臘世界和西部亞洲連成整體。希臘世界的政治視野擴展到一個非常廣袤的區域。而此后的羅馬共和時代經過三次布匿戰爭(264—241、218—202、149—146BC)逐漸確立了在地中海世界的霸權,預示著希臘化世界在地中海地區強權的衰落。雖然這時的希臘城邦在東部地中海世界不再處于政治、軍事的霸權地位。不過希臘文化繼續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到羅馬世界、西亞各地以及印度的西北部。[10](P155、159)文化的碰撞、融合是雙向的,希臘人在科學、技術、政治、制度、藝術等方面也沾染了小亞細亞、埃及、敘利亞、伊朗和印度等地的因素,使這一時期產生了大量的新觀念、新行為,從而構成羅馬文化的一部分,隨著羅馬武力在歐洲各地的開拓,自然也構成了西方世界的遺產,并最終成為人類的文化遺產,這一過程就叫廣義的希臘化。

查看全文

希臘古典文化繁榮探究論文

【內容提要】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原因,一向為中外學者所關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此研究的論文日漸增多,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奴隸制和奴隸制經濟對古代希臘文化發展的影響;奴隸主民主政治對古代希臘文化發展的影響;古代希臘文化與古代東方文化的關系等方面,很少從城市地域空間去觀照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原因。文章以雅典為例,述論了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城市因素:其一,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榮的物質基礎——工商業經濟。城市是工商業經濟活動的中心;其二,文化的繁榮必須有相應的文化人才和占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資源。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榮的文化基礎——科學文化知識與人才。雅典城市是城邦廣行文化教育與交流活動的重要空間和舞臺;其三,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榮的政治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權力機構。城邦民主政治的確立與運作,始終與城市密不可分。由此說明,城市是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基石。沒有城市,希臘古典文化的繁榮將是不可想象的。

【英文摘要】thecausesoftheboomofclassicalgreekculturehavelongreceivedattentionfromscholarsathomeandabroad.particularlysince1980smoreandmorepublicationsonthissubjecthaveappeared.however,mostofthemfocusontheinfluencesofslavery,slaveryeconomyanddemocracyuponthedevelopmentofancientgreekculture,therelationbetweenancientgreekcultureandancientorientalculture,andsoon;fewofthemapproachthesubjectfromcityperspective.takingclassicalathensforanexample,thisthesisaimsatexpoundingonthefollowingcityfactorswhichengenderedtheboomofclassicalgreekculture:1.itisinthecitythatbusinessesgather,whichoffermaterialbasisfortheprosperityofclassicalculture,thecityisthecenterofindustrialandcommercialactivities;2.theboomofculturerequirescorrespondingtalentsandrichculturalresources;itisinthecitythatknowledgeandintelligenceassemble.athensisthesignificantstageforthepolistocarryoutculturaleducationandcommunicationactivities.3.itisinthecitythattheinstitutionsofthepolisdemocracyarelocated,whichprovidepoliticalensurancefortheboomofclassicalgreekculture.theestablishmentandoperationofthepolisdemocracyareinseparablefromthecityfromthebeginningtotheend.hencecityisthebasisfortheboomofclassicalgreekculture.withoutcity,itwouldbehardtoimaginesuchabrillianceinthehistoryofclassicalgreece.

【關鍵詞】希臘/古典文化/雅典/城市因素/greece/classicalculture/athens/cityfactor

在古代希臘各城邦的演進中,有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古代希臘的科林斯、阿果斯、斯巴達和米利都等城市,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遠遠勝過雅典。而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此前落后的雅典卻后來居上,逐漸發展為希臘古典文化的杰出典范。究其原因,學界析論較多[1](第30-35頁),但很少從城市地域空間去觀照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原因。實際上,歷史是有連續性的。古風時代(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空前規模的“殖民運動”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之一,就是推動了希臘城市的成長和發展。據統計,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年間,由希臘城市所建的殖民地達139個[2](p.160-162)。這種發展不僅僅是城市地域空間的擴展和城市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城市經濟的活躍。“殖民運動”使希臘人“擁有所需的土地,最富產的國家(斯基泰、埃及、西西里)為其供給糧食,他們掌控了集納世界財富的市場。”[3](p.111)希臘人從此成為航海民族腓尼基人的主要競爭對手。正是在城市廣為發展的宏闊背景下,希臘人迎來了古典時代(公元前5—公元前4世紀)的文化盛期。此間,發展突出的雅典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榮所必須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基礎,自然成為“全希臘人的學校”和時代的翹楚。本文旨在以雅典為例,探究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城市因素,希冀說明城市是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基石。如果離開了城市,希臘古典文化的繁榮將是不可想象的。

城市集聚古典文化繁榮的物質基礎——工商業經濟

古典時期,充分發展的希臘工商業經濟,無疑是古典文明繁榮的物質基礎。而城市集聚了工商業經濟,是工商業經濟活動的中心。

查看全文

古希臘文學中戲仿

“戲仿”(parody),又常常譯作“諷擬”、“戲擬”、“滑稽模仿”.指一種對前人作品的帶有戲謔意圖的滑稽化的模仿和改寫的文學創作方式早在西方的古希臘時期,戲仿創作的就非常繁榮.尤其在古希臘民主時期,達到了西方戲仿創作的第一個高峰。

這一時期繁榮的經濟、民主開明的政治、開放多元的文化以及文學藝術創作的興盛.都為戲仿創作的繁盛提供了極好的外部環境。當時從事戲仿創作的作家很多.既包括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所提到的著名的第一位戲仿作家赫格蒙.也包括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家,當然還包括在文學史上湮沒無聞的許多沒有書面記載的戲仿作家。如此多戲仿作家的出現帶來了古希臘戲仿藝術創作的繁榮局面,一時間古希臘文化中充滿了戲仿的形式古希臘時期的戲仿創作主要包括兩種形式或體裁:第一種是模仿史詩體,第二種是薩提兒戲劇在古希臘民主時期形成了一種對史詩體裁進行滑稽模仿的創作傳統和風氣。大量的史詩都曾經被戲仿。尤其是荷馬的英雄史詩.更是古希臘戲仿作家取之不盡的文學寶藏。這一創作傳統發展到后來.逐漸在古希臘文學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文學體裁——模仿史詩體古希臘批評家把這種體裁的作品稱之為“parodia”,就是現代文學術語“parody”一詞的最初源頭。這種詩體是“一種以史詩的韻律.使用史詩的詞匯來處理某種輕松的、具有諷刺性的或模仿英雄詩的主題的中等長度的敘事詩”。

這種體裁的作家常常用嚴肅高尚的文體和史詩的韻律和語言來描述一些瑣碎的、低俗的事件。他“用詞謹嚴、風格高雅.多用優美的修辭手法和高尚的形象。若他用散文筆法.則句式冗長浮華,而用詩歌筆法時,用韻須莊重”。就像使小丑穿上的華麗光鮮外衣、把乞丐置于金碧輝煌的宮殿,他把宏偉堂皇的形式和低級、淺薄、庸俗不堪甚至令人生厭的主題或題材極不協調地并置在一起.然后將二者強行鈕合在一部作品里,以造成一種諷刺性的、荒誕的喜劇效果古希臘的模仿史詩體作品通常具有諷刺性,常常是批評、諷刺史詩這種當時流行的體裁的寫作成規。這種批評和諷刺既針對史詩主題方面的成規,也針對其形式方面的慣例.但在當時卻不是對史詩作家(如荷馬)及其作品的惡意嘲笑和攻擊.而是以玩笑、戲謔和善意嘲弄的方式表達了對前輩作家的敬意和尊重。古希臘當時出現了大量此類作品.但由于時間過于久遠.絕大部分都沒有流傳下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古希臘時期的完整的模仿史詩體作品,就只有《蛙鼠之戰》這一部了。這部作品描寫了青蛙和老鼠家族之間的開始結怨、發動戰爭和最終和解的故事。有一定希臘文學素養的讀者如果讀過這部作品.可能立刻就會發現這個動物家族之間的戰爭故事是對希臘戰爭和英雄史詩的嘲弄性的模仿。它講述了丑陋的老鼠和青蛙之間的撕打、流血和喪命的荒唐的小故事.卻采用了英雄史詩的宏偉和壯麗的形式和情節一一這些小動物都被冠以古代英雄的名字、穿著希臘英雄們才擁有的華麗盔甲、說著高雅優美的貴族語言,它們之間的打斗、撕咬被荷馬似的筆法描寫得像特洛伊戰爭一樣宏大.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關注著戰爭并最終介入了戰事——其諷刺、嘲弄英雄史詩的意圖十分明顯,不僅嘲弄、暴露了英雄史詩主題的老套、情節的離奇、形式的做作和語言的矯飾等方面的弱點,而且間接表達了對這類史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戰爭的禮贊和欣賞態度的反對。這種模仿史詩體在古希臘文學中定型以后.在后來的西方文學史上形成了一個悠久的創作傳統。

歷代都不乏寫作這類詩歌體裁的高手,創作出許多像《蛙鼠之戰》一樣精彩的佳作。古希臘戲仿創作的第二種形式是薩提兒戲劇。它在古希臘屬于一種介于悲劇和喜劇之間的悲喜劇體裁。根據《劍橋古典文學史》,薩提兒戲劇大致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總是不變地使用一支薩提兒合唱隊;使用希臘史詩和神話的情節.通過對它們的歪曲模仿來造成幽默的效果;不諷刺同時代的人和事,無論是公開的還是隱蔽的:和悲劇使用同樣的語言、格律和演員.同時根據自己特殊的體裁要求做一些改動;相對較少地使用情境、主題和人物塑造的陳舊俗套:具有典型地活潑的色調,偶而有一些鬧劇成分和辱罵的語言:在長度上比較短:偶而戲仿前面的悲劇的要素。從以上所列的這些特征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戲劇既不同于當時的喜劇(因為它沒有對同時代的現實政治和社會風俗的諷刺),也不同于當時的悲劇(因為它雖然同樣具有悲劇的一些形式特征,但其總體上所達到的卻是一種滑稽幽默的喜劇性效果).而是一種“游戲的悲劇”,是“悲劇和喜劇二者之間的中途.滑稽的與英雄的分子的奇異的混雜”,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戲仿元素它作為戲劇四部曲整體的第四部,與前面的悲劇三部曲的內容和風格截然不同.不是對前者的補充和發展。而是“至少與它之前的嚴肅內容形成一種部分地戲仿的關系”。巴赫金也指出.“這種接續悲劇三部曲的戲劇,在多數情況下是寫與此前三部曲相同的情節性的神話題材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諷擬滑稽化的centre-partie(拉丁語:仿效),不同于對相應世界的悲劇處理:這是因為這種劇表現的是同一個神話.只是采取了另一個角度”。而且,薩提兒戲劇的戲仿又與模仿史詩體的戲仿不同,它不是像前者那樣用高尚優美的文體和語言對低級、庸俗的題材進行升格式的戲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一種簡化的喜劇方式來上演英雄傳奇以及更普遍的神話傳說。即以一種歪曲模仿、滑稽改寫的方式,對之前悲劇或者史詩或神話里的崇高的主題、嚴肅的事件以及高貴的英雄進行降格式的處理.來達到一種滑稽可笑的效果。它常常把著名的神話或英雄人物置于一種充滿喜劇可能性的荒誕情境當中.讓英雄遭遇各種尷尬和挫折:或者在劇中先營造一個暫時的悲居U的空間氛圍.喚起觀眾的悲劇情感.然后再用薩提兒歌隊的伴唱來使人們認識到自己是處于一個喜劇的而不是古代英雄的世界.從而顛覆、破壞觀眾的心理期待。引起人們的笑聲所以.薩提兒戲劇的喜劇性效果并不像喜劇那樣主要來自于它的情節本身(其情節都是借自于悲劇、史詩和神話.因而本身是嚴肅的).而是來自于情節和薩提兒歌隊所渲染的氛圍之間的沖突和不協調古希臘時期許多悲劇作家都同時既創作悲劇又創作這種薩提兒戲劇,像古希臘的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都創作過這種戲劇現在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部完整的薩提兒戲劇劇本就是歐里庇得斯寫的《獨目巨人》(cyclops)。它的情節取自荷馬史詩《奧德賽》第九卷里奧德修斯與獨目巨人的故事,但是卻對原來的故事做了滑稽式的處理.主要情節雖然沒有多大改變,但是卻增加了許多滑稽可笑的場面和情境.例如羊人與任性的公羊發生麻煩、奧德修斯用酒灌醉巨人、瞎眼巨人在洞穴里徒然磕碰他的頭顱而抓不著奧德修斯等,都是引人發笑的場面。薩提兒戲劇雖然只存在于古希臘時期.卻對后代的即興劇、民間歌舞劇、諷刺喜劇,滑稽模擬劇以及幕間劇等劇種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些劇種之中,都有大量的戲仿因素的存在。

雖然戲仿作為古希臘各種文學體裁中一個相對邊緣的形式,并沒有受到當時的理論家、批評家的太多關注,也沒有獲得像史詩和悲劇那么顯赫的文學地位.但是這些都掩蓋不了戲仿創作在古希臘取得的光輝成就及其重要的文學史意義。在整個古希臘歷史時期,戲仿創作實際上始終伴隨在那些高雅、嚴肅的文學體裁(像史詩、悲劇)創作的左右.對它們施以歡快的、善意的戲謔和嘲弄,使它們“變成了可笑_的語言形象.顯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不過卻絲毫也不貶值”。

在這種面上戲謔的、反諷的、插科打諢式的嬉笑怒罵的之下那些崇高、嚴肅的、直接的體裁和語言進行“脫冕”和)解神秘化,對這種片面的、獨白的、僵化的語言的進行對話、批判和糾正.“它破壞了神話對語言的獨有的權柄;它使人的意識擺脫了直接話語的束縛;它打破了人的意識僅僅囿于自己的話語、自己的語言中這種閉塞局面”。總之,戲仿的存在,使得古希臘的文學世界始終維持著對話的、雙調的、雜語的話語狀態,阻止了某一種話語或體裁獨霸天下的局面出現,對于維持古希臘時期的語言和文學f甚至包括文化)的生態平衡和全面健康的發展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古希臘哲學對歐洲藝術的影響

摘要:璀璨的古希臘文化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它的哲學思想在各個層面上都一直影響歐洲的發展直到現在。在藝術層面上,不論是歷史上的歐洲還是現代歐洲的許多藝術作品的美學靈感和哲學思想上更是與古希臘哲學思想密不可分。

關鍵詞:古希臘哲學;人文主義;理性;行為藝術

一、古希臘哲學的根本思想

提到古希臘哲學對歐洲藝術的影響,首先最容易想到的是古希臘哲學中的美學思想,留給后世最重要的的美學理念就是:和諧。這也是早期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學派哲學觀最根本的思想。畢達哥拉斯曾經這樣說過:和諧,就是一切。實際上,那時期的音樂家追求的正是“和諧”的理念。首先,我們在音樂表面現象來看,從海頓到貝多芬,他們每個人的作品結構給人的感覺永遠是那么規整、對稱、嚴謹。不管是歡快的、還是悲傷地曲目,始終如一的按照某一規格而作。他們的音樂題材永遠是那么重大,贊頌英雄,贊頌盛大的節日宴會。音樂意蘊是那么崇尚和追求理性、傾訴人的喜怒哀樂。氣勢是那樣雄偉,每一句旋律聽起來都是那么和諧流暢,那樣舒適。這些音樂上的元素,都極其具有古希臘文明的色彩。我想這便是音樂家們深受古希臘美學思想的熏陶,“古典主義”音樂永遠不會超越和諧的“界限”,它永遠以他正統的貴族音樂氣質屹立在世界音樂史上。假如沒有古希臘哲學,那么很可能在音樂史上就沒有“古典主義”時期偉大的音樂。

二、古希臘哲學的根本精神

古希臘哲學留給歐洲最重要的一件精神財富,筆者認為應該是“人文主義”精神。古希臘人崇尚自由,強調人的價值與作用。雖然文藝復興的本質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但是許多藝術家的哲學來源和靈感與古希臘哲學息息相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