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權力制約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1 20:28: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行政權力制約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行政權力制約

行政權力的制約若干問題綜述

摘要:要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必須建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協調有效的制約方式。其主要包括權力制約、道德制約、權利制約,防止權力惡性擴張和異化。

關鍵詞:權力;道德;權利

一、加強對行政權力制約的必要性

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孟德斯鳩曾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按自由主義的觀點,所謂個人自由就是指“人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中他人的強制被盡可能減少到最小限度”。②由于行政權力涉及領域廣泛、自由裁量度大,其行政決策密切聯系著人民群眾利益。在轉型期,要求對行政權的行使實行積極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為公民實現合法權益提供有利條件和社會環境,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通過制約行政權力,防止和糾正行政權力運作過程中中出現的異化,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行政權力的運作真正順民心、合民意。

二、導致權力不受制約的主要原因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的、農業的、封閉的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的、開放的社會轉型時期。在政府行政的某些領域某些環節,出現了一些超越行政權和濫用行政權的現象,在某程度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行政權得不到有效的制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查看全文

制約行政權力的思考論文

摘要:要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必須建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協調有效的制約方式。其主要包括權力制約、道德制約、權利制約,防止權力惡性擴張和異化。

關鍵詞:權力;道德;權利

一、加強對行政權力制約的必要性

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孟德斯鳩曾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按自由主義的觀點,所謂個人自由就是指“人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中他人的強制被盡可能減少到最小限度”。②由于行政權力涉及領域廣泛、自由裁量度大,其行政決策密切聯系著人民群眾利益。在轉型期,要求對行政權的行使實行積極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為公民實現合法權益提供有利條件和社會環境,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通過制約行政權力,防止和糾正行政權力運作過程中中出現的異化,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行政權力的運作真正順民心、合民意。

二、導致權力不受制約的主要原因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的、農業的、封閉的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的、開放的社會轉型時期。在政府行政的某些領域某些環節,出現了一些超越行政權和濫用行政權的現象,在某程度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行政權得不到有效的制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查看全文

行政權力制約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

行政權力的主體從以往的認識來講,一直被理解為是被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權力的行政組織機構,通常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的組織。從理論上講它并無不妥,因為行政權力是國家權力或稱公共權力,它不屬于任何個人,即使這種權力由任職于行政機關中公務人員來實際行使。但他們是代表國家行政機關,其權力行使的法律后果也歸屬于行政機關。但是,如果研究行政權力的制約問題,在這一層面上認識權力主體是不夠的。因為,將權力制約只限于行政機關這樣一個權力主體并不能更深入細致地觸及問題的關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是濫用行政權力是如何作出來的?毫無例外,他都是行政機關中的人代表行政機關做出來的,任何錯誤的行政決定最終都能找到“人”這種最后的根源,行政權力的制約,主要是制約行政權力主體的實際主體。即對“人”的制約。國家公務人員作為實際行為的例行者,又是普通公民。作為一個個獨立的“經濟人”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在各部門內部建立目標責任制,固定并公開權利運用的標準,減少權力自由運用的空間。對行政權力形成有效的制約。

按照現代政治原理,國家權力來源于公民個人權利的讓與。政府代表公民行使國家權力,也是惟一可以行使行政權力的主體(注釋1)。行政主體作為行政權力中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抽象權力的實際載體,決定著權力的具體掌握和運用。行政權力沒有具體的掌握和運用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對行政權力的制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一般認為行政權力的主體是政府部門。但是權力的實際例行是靠人來實施的。因此,筆者把行政權力的主體從名義上的擁有和實際上的掌握運用劃分為形式主體和實際主體。即抽象的政府部門和實際例行的人。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行政權力的形式主體和實際主體。

一行政權力的形式主體與實際主體

行政權力的主體從以往的認識來講,一直被理解為是被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權力的行政組織機構,通常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的組織。從理論上講它并無不妥,因為行政權力是國家權力或稱公共權力,它不屬于任何個人,即使這種權力由任職于行政機關中公務人員來實際行使。但他們是代表國家行政機關,其權力行使的法律后果也歸屬于行政機關。但是,如果研究行政權力的制約問題,在這一層面上認識權力主體是不夠的。因為,將權力制約只限于行政機關這樣一個權力主體并不能更深入細致地觸及問題的關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是濫用行政權力是如何作出來的?毫無例外,他都是行政機關中的人代表行政機關做出來的,任何錯誤的行政決定最終都能找到“人”這種最后的根源,要么它是行政機關首長個人的決策錯誤,即使是集體討論的決定也是領導層中每個成員個人的錯誤行為。如錯誤地作出了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的決定等等。要么它是下屬公務人員個人的共同錯誤,如下屬公務人員在承辦案件時未查明事實錯誤定性,作出錯誤的匯報并擬定錯誤的處理決定,而領導人員因工作疏忽,馬虎,隨隨便便相信并簽署批準等。

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在行政管理中因個人的不良因素所做出的行使職權的行為,最后均以行政機關的名義出現。在外部表現上則都成為行政機關的違法或不當的行為。如利用職權蓄意打擊報復,暴力執法等問題。因此,制約行政權力主體如只談制約行政機關而不涉及制約行政機關中的人,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為此,在研究對權力主體制約時,我們要對權力主體作形式主體和實際主體的劃分,并分別討論兩類主體的制約問題。

查看全文

制約行政權力的路徑選擇探討

摘要:要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必須建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協調有效的制約方式。其主要包括權力制約、道德制約、權利制約,防止權力惡性擴張和異化。

關鍵詞:權力;道德;權利

一、加強對行政權力制約的必要性

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孟德斯鳩曾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按自由主義的觀點,所謂個人自由就是指“人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中他人的強制被盡可能減少到最小限度”。②由于行政權力涉及領域廣泛、自由裁量度大,其行政決策密切聯系著人民群眾利益。在轉型期,要求對行政權的行使實行積極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為公民實現合法權益提供有利條件和社會環境,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通過制約行政權力,防止和糾正行政權力運作過程中中出現的異化,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行政權力的運作真正順民心、合民意。

二、導致權力不受制約的主要原因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的、農業的、封閉的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的、開放的社會轉型時期。在政府行政的某些領域某些環節,出現了一些超越行政權和濫用行政權的現象,在某程度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行政權得不到有效的制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查看全文

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論文

建立有限政府,切斷行政權的無處不在

建立遵循正當程序政府,體現平等、公開、公正原則

建立責任政府,實現人治行政向政府行政轉變

行政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國家行政機關管理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最重要的國家權力。由于行政權具有管理領域廣、自由裁量度大、以國家強制力保證行使等特點,決定了它既是與公民、法人切身利益最密切相關的一種國家權力,又是最動態、最容易違法或濫用的一項國家權力,如不對其進行強有力的制約和監督,就有可能膨脹為恣意妄為的權杖。因此,制約和監督權力的核心,首先是制約和監督行政權。

一、我國在體制轉軌過程中尤其需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我國由于正處于體制轉軌和社會變革的特殊歷史時期,對行政權的依賴和對行政權的制約成為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既缺一不可,又呈現一種復雜的態勢。

查看全文

國際行政權力制約監督論文

一、德國行政權力制約監督的主要特點

(一)以法制健全為保障,行政權力法定化

1、堅持依法行政。在德國,政府及部門行政權力,都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只能按照規定行使權力,否則就是違法,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嚴重時還會引發政府危機,導致部門長官辭職、政府倒臺。行政機關雖然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制定一些具體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規和規章,為行政機關設定一些權力,但是這些法規和規定的制定,是受到社會公眾、輿論以及司法機關制約的,這就有效地防止了審批項目過多,程序復雜,增加企業和社會公眾負擔的問題以及部門利益法律化的問題。為防止行政機關以權謀私,德國對行政權力的行使規定得非常具體、明確、完善,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均給予充分注意和全面的預見,盡量壓縮行政機關行使權力的自由裁量范圍。行政機關執法也是這樣,法律對執法的適用范圍、程序、方式、要求等都規定得很具體,行政機關只有依法行政的義務,沒有可以自由行使的權力。

2、優化政府職能及運作。第一,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理順政府和市場及社會的關系。其基本途徑是采取民營化、放松管制以及壓縮式管理等,將政府興辦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業交給市場和社會,盡可能地出租和承包原由公共部門承擔的社會服務。第二,合理確定各層政府分工,理順聯邦、聯邦州和地方政府關系。德國是聯邦制國家,政府結構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組成,實行地方自治。聯邦政府為中央政府,下設16個州政府。州以下的各級政府統稱為地方政府,包括縣、市、鎮等各級政府。德國的國家憲法《基本法》對各級政府的事權劃分作了原則規定。三級政府間事權劃分雖然有一定交叉,但各自的基本事權范圍是明確的,并通過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為了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德國政府根據相關職能對政府部門進行了重組,對政府機構進行合并和撤消,使政府活動更有計劃性和協調性。目前,德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部門設置精簡,一般只設有十到十幾個部門。

3、嚴懲行政權力濫用。德國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和反腐敗的法律,主要是《德國刑法典》,其中規定的賄賂罪是確定腐敗行為法律后果的主要依據。1997年8月13日,德國議會通過了《反腐敗法》。這部法律不是一部獨立的法律,實際上是一部修正案法,只是對刑法、法院法、刑事訴訟法、反不當競爭法、違法行為法、公務權利法、聯邦公務員法、聯邦懲戒條例等法律的有關條款規定了修正案,提高了賄賂罪的量刑幅度,對公職人員賄賂罪規定了從重處理的情況等,如把受賄金額定為5歐元就要開除公職。

(二)以公眾全面參與為主導,行政權力行使公開化

查看全文

國外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啟發

一、德國行政權力制約監督的主要特點

(一)以法制健全為保障,行政權力法定化

1、堅持依法行政。在德國,政府及部門行政權力,都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只能按照規定行使權力,否則就是違法,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嚴重時還會引發政府危機,導致部門長官辭職、政府倒臺。行政機關雖然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制定一些具體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規和規章,為行政機關設定一些權力,但是這些法規和規定的制定,是受到社會公眾、輿論以及司法機關制約的,這就有效地防止了審批項目過多,程序復雜,增加企業和社會公眾負擔的問題以及部門利益法律化的問題。為防止行政機關以權謀私,德國對行政權力的行使規定得非常具體、明確、完善,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均給予充分注意和全面的預見,盡量壓縮行政機關行使權力的自由裁量范圍。行政機關執法也是這樣,法律對執法的適用范圍、程序、方式、要求等都規定得很具體,行政機關只有依法行政的義務,沒有可以自由行使的權力。

2、優化政府職能及運作。第一,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理順政府和市場及社會的關系。其基本途徑是采取民營化、放松管制以及壓縮式管理等,將政府興辦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業交給市場和社會,盡可能地出租和承包原由公共部門承擔的社會服務。第二,合理確定各層政府分工,理順聯邦、聯邦州和地方政府關系。德國是聯邦制國家,政府結構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組成,實行地方自治。聯邦政府為中央政府,下設16個州政府。州以下的各級政府統稱為地方政府,包括縣、市、鎮等各級政府。德國的國家憲法《基本法》對各級政府的事權劃分作了原則規定。三級政府間事權劃分雖然有一定交叉,但各自的基本事權范圍是明確的,并通過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為了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德國政府根據相關職能對政府部門進行了重組,對政府機構進行合并和撤消,使政府活動更有計劃性和協調性。目前,德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部門設置精簡,一般只設有十到十幾個部門。

3、嚴懲行政權力濫用。德國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和反腐敗的法律,主要是《德國刑法典》,其中規定的賄賂罪是確定腐敗行為法律后果的主要依據。1997年8月13日,德國議會通過了《反腐敗法》。這部法律不是一部獨立的法律,實際上是一部修正案法,只是對刑法、法院法、刑事訴訟法、反不當競爭法、違法行為法、公務權利法、聯邦公務員法、聯邦懲戒條例等法律的有關條款規定了修正案,提高了賄賂罪的量刑幅度,對公職人員賄賂罪規定了從重處理的情況等,如把受賄金額定為5歐元就要開除公職。

(二)以公眾全面參與為主導,行政權力行使公開化

查看全文

行政權力的制約問題研究論文

目錄

一.行政權力的形式主體與實際主體

二.行政權力的實際主體是受制約的重點

三.對行政權力實際主體制約的方式

1.建立國家公務員目標責任機制。

2.固定并公開權利運用的標準,減少權力自由運用的空間

查看全文

行政權力制約問題探討論文

摘要

行政權力的主體從以往的認識來講,一直被理解為是被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權力的行政組織機構,通常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的組織。從理論上講它并無不妥,因為行政權力是國家權力或稱公共權力,它不屬于任何個人,即使這種權力由任職于行政機關中公務人員來實際行使。但他們是代表國家行政機關,其權力行使的法律后果也歸屬于行政機關。但是,如果研究行政權力的制約問題,在這一層面上認識權力主體是不夠的。因為,將權力制約只限于行政機關這樣一個權力主體并不能更深入細致地觸及問題的關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是濫用行政權力是如何作出來的?毫無例外,他都是行政機關中的人代表行政機關做出來的,任何錯誤的行政決定最終都能找到“人”這種最后的根源,行政權力的制約,主要是制約行政權力主體的實際主體。即對“人”的制約。國家公務人員作為實際行為的例行者,又是普通公民。作為一個個獨立的“經濟人”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在各部門內部建立目標責任制,固定并公開權利運用的標準,減少權力自由運用的空間。對行政權力形成有效的制約。

按照現代政治原理,國家權力來源于公民個人權利的讓與。政府代表公民行使國家權力,也是惟一可以行使行政權力的主體(注釋1)。行政主體作為行政權力中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抽象權力的實際載體,決定著權力的具體掌握和運用。行政權力沒有具體的掌握和運用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對行政權力的制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一般認為行政權力的主體是政府部門。但是權力的實際例行是靠人來實施的。因此,筆者把行政權力的主體從名義上的擁有和實際上的掌握運用劃分為形式主體和實際主體。即抽象的政府部門和實際例行的人。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行政權力的形式主體和實際主體。

一行政權力的形式主體與實際主體

行政權力的主體從以往的認識來講,一直被理解為是被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權力的行政組織機構,通常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的組織。從理論上講它并無不妥,因為行政權力是國家權力或稱公共權力,它不屬于任何個人,即使這種權力由任職于行政機關中公務人員來實際行使。但他們是代表國家行政機關,其權力行使的法律后果也歸屬于行政機關。但是,如果研究行政權力的制約問題,在這一層面上認識權力主體是不夠的。因為,將權力制約只限于行政機關這樣一個權力主體并不能更深入細致地觸及問題的關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是濫用行政權力是如何作出來的?毫無例外,他都是行政機關中的人代表行政機關做出來的,任何錯誤的行政決定最終都能找到“人”這種最后的根源,要么它是行政機關首長個人的決策錯誤,即使是集體討論的決定也是領導層中每個成員個人的錯誤行為。如錯誤地作出了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的決定等等。要么它是下屬公務人員個人的共同錯誤,如下屬公務人員在承辦案件時未查明事實錯誤定性,作出錯誤的匯報并擬定錯誤的處理決定,而領導人員因工作疏忽,馬虎,隨隨便便相信并簽署批準等。

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在行政管理中因個人的不良因素所做出的行使職權的行為,最后均以行政機關的名義出現。在外部表現上則都成為行政機關的違法或不當的行為。如利用職權蓄意打擊報復,暴力執法等問題。因此,制約行政權力主體如只談制約行政機關而不涉及制約行政機關中的人,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為此,在研究對權力主體制約時,我們要對權力主體作形式主體和實際主體的劃分,并分別討論兩類主體的制約問題。

查看全文

論析行政權力制約形式的選擇性

摘要:要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必須建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協調有效的制約方式。其主要包括權力制約、道德制約、權利制約,防止權力惡性擴張和異化。

關鍵詞:權力;道德;權利

一、加強對行政權力制約的必要性

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孟德斯鳩曾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按自由主義的觀點,所謂個人自由就是指“人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中他人的強制被盡可能減少到最小限度”。由于行政權力涉及領域廣泛、自由裁量度大,其行政決策密切聯系著人民群眾利益。在轉型期,要求對行政權的行使實行積極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為公民實現合法權益提供有利條件和社會環境,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通過制約行政權力,防止和糾正行政權力運作過程中中出現的異化,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行政權力的運作真正順民心、合民意。

二、導致權力不受制約的主要原因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的、農業的、封閉的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的、開放的社會轉型時期。在政府行政的某些領域某些環節,出現了一些超越行政權和濫用行政權的現象,在某程度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行政權得不到有效的制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