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明與歐洲中世紀歷史教案
時間:2022-04-17 03:08:00
導語:基督教文明與歐洲中世紀歷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歐洲中世紀有句諺語說:“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反映了當時的什么情況?
反映了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等級制度。由于封建等級制度是因土地的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各級封君與封臣之間都互有義務。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領主為封君,而對自己封君的封君卻沒有臣屬(主從)關系。所以,中世紀的西歐出現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現象。這種復雜的關系,在封建主之間“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使封建主之間不斷發生爭奪和混戰。
2、教皇為查理加冕,這一事件意味著什么?
(上帝對查理稱帝的認可,意味著查理負有傳播和捍衛基督教的義務,標志著教權與王權之間相互利用的關系及其聯盟的建立。)
3、為什么在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產生了基督教?(猶太人民不滿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在屢次反抗斗爭失敗后,才將希望轉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來拯救他們。)最初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還是窮人?(在基督教產生之初,它是下層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爭的手段。)后來富人加入教會,對基督教產生哪些影響?(上流社會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會的領導權,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漸消失,日益成為羅馬帝國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工具。)教會為什么積極靠攏王權?(利用國王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影響。它通過各種手段占有大量地產,并經常干涉和控制各國的事務。)后來教會勢力發生了哪些變化?(在歐洲封建社會鼎盛期,教會不僅壟斷了思想文化領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經濟地位和相當大的政治權力。)
4、書P60:它們分別是面包師、裁縫和釀酒工行會的徽章。
5、歐洲中世紀城市和鄉村生活的最大不同點是什么?
①從政治角度來說,歐洲中世紀鄉村的基本組織單位是封建莊園,生活在其中的勞動者是依附于封建領主的農奴。他們為了獲得土地的使用權,必須忍受封建主的剝削和壓迫,交納地租,服勞役。農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被束縛在土地上,與莊園主有依附關系;而城市的市民則擺脫了封建義務的束縛和領主的控制,相對具有很大的自由。
②從經濟角度來說,鄉村莊園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它的生產不是為了出賣,而是為了莊園內部的消費;而城市中商品經濟發達,貿易繁榮,十分開放。
3.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表現:①封建莊園制度、②封建農奴制度、③封建等級制度、④基督教的作用和影響。
- 上一篇:漢唐盛世的歷史教案
- 下一篇: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歷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