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制度道德風險成因及防治

時間:2022-05-27 09:30:00

導語:存款保險制度道德風險成因及防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存款保險制度道德風險成因及防治

2012年1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指出保障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加快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

一、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存款保險制度是指在金融體系內設立保險機構,由其定期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收繳保險費,以建立存款保險準備金,一旦投保人遭受風險事故,由保險機構向投保人提供財務救援,或由保險機構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一種制度安排。自這一制度在20世紀30年代拯救了美國的經濟大危機后,它已經被一百多個國家應用以防止存款人在金融機構破產時免受損失,同時避免發生擠兌現象以保護銀行體系的穩健運行。除此之外,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金融系統,以解決民間借貸帶來的問題。通俗地講,大型銀行考慮到自身的貸款風險,而更熱衷于把錢借給大型企業(尤其是國企),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籌措資金,就轉向民間高利率借貸。這種現實情況使原本面臨挑戰的中小企業在承擔了高利率之后更加舉步維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進民退”的局面。我們在上面所說的存款保險制度是指顯性存款保險制度,而在我國隱性存款保險制度一直存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同,我國政府實行的是對所有銀行危機進行保護,并全額支付存款人的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我國的這種隱性的存款保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金融安全,但是這種制度安排增加了整個銀行體系的系統風險,使銀行體系非常脆弱,道德風險隱患更加突出。

二、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風險

存款保險制度也有其負面影響——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泛指在不同的交易過程中從事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它主要由事后的非對稱信息引起。而在存款者——銀行——貸款者的委托——關系中,他們三者都可能具有道德風險,如存款者在交易中不謹慎選擇銀行,因為存款保險的存在使得他們無視了銀行不道德行為帶來的后果。銀行有可能偏離所有者的利益,而從自身利益出發做出決策,使所有者蒙受損失。而貸款者可能將貸款用于銀行不希望從事的高風險領域,從而使該筆款項潛在的風險變得很高。下面,我們以哈維爾?弗雷克斯和讓?夏爾?羅歇所著的《微觀銀行學》中較為簡單的模型為例,來說明存款保險制度建立的同時可能會帶來的問題。我們引用一個僅由兩個時期組成的靜態模型。在t=0時,銀行支付一定數量的存款保費;在t=1時,銀行被清算,無論銀行資產是否充分,存款人將獲取補償。為簡化分析,將無風險利率(以及存款利率)設為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下:在時期t=1上,股東接受銀行的清算價值:V=L-D+S(1)這里,S是從存款保險中獲取的支付:S=max(0,D-L)(2)運用時期0上的資產負債表來替代D,則V可以改寫成V=F+(L-L)+[max(0,D-L)-P](3)這樣,股東權益的價值就是它的初始價值、貸款價值的增加額以及來自存款保險機構的凈補償額(或正或負)三者的總和。假設L有可能呈現兩種價值形式:貸款成功概率為θ,價值為x;貸款失敗概率為(1-θ),價值為0,這樣,銀行股東的預期利潤是:π=E(V)-F=(θx-L)+(1-θ)D-P(4)等式右邊的第一項括號中的內容代表著貸款的凈現值(NPV)。第二項括號中的內容代表著來自存款保險機構的凈補償額。道德風險難題很容易從公式(4)中推斷出。假定P是固定的,銀行在一個給定的可能性集合中自由決定他們融資的項目的特征(θ,x)。在一系列NPV相同(θx-L值是常量)的項目中,銀行將選擇那些成功的概率θ最低(或者風險最高)的項目。從上面的模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金融機構持有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時,將只享受高收益這一成果,卻不必承擔高風險的責任,這樣金融機構一定會增加對高風險資產的投資,這就使高風險性銀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所占比重上升,增加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

三、如何正確實施差別保險費率防范道德風險

目前學者們主要提出了三個改革建議:1、設立存款保險的上限,即實行限額存款保險;2、設立存款保險賠償額的比率;3、實行差別保險費率。針對第三點,下面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建立以風險為基礎的保險費率制度。迄今為止,大部分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都采用統一的固定費率。在單一保險費率制度下,由于無論銀行風險的高低都要支付相同的保費,因而這一制度實際上造成了高風險的銀行將風險向經營穩健的銀行轉移,這會增加銀行進行高風險行為的動機形成道德風險。在夏爾的書中,假設了收益是服從布朗運動的,這是一般理論研究中的假設。假設我國金融市場是完全的,存款保險支付資金S實際上等同于一筆交割價格為U的以銀行資產L為基礎的看跌期權。假設,銀行資產在時期t上的價值服從于一個幾何隨機運動模型:dLL=μdt+σdZ(5)這里,Z(t)是一個標準布朗運動。如果無風險利率r和存款利率(以復利計算)rD是固定的,如果T代表兩個考察日期之間的時間,運用Black-Scholes公式(1973),存款保險的非套期(有關保險的統計)價格可以表達為:P*=De(rD-r)TN(h2)-LN(h2)(6)這里N(?)是標準高索累積分布函數(c.d.f)(thestandardGaussianCumulativedistributionfunction),以及h1=1σTlogDe(rD-r)TL-12σT(7)h2=h1+σT(8)Black-Scholes的經典特征內涵了以下結論:存款保險的統計上的保費率PD是存款資產比率DL和銀行資產的變動程度σ的遞增函數。如果保險機構能夠觀測到銀行的風險特征(DL和σ)就能給出最優保費P*。相比于DL,σ更不易被觀察到,在現實市場中σ是時間t的函數,也就是說即使同一銀行的其他條件都不變,在不同時期的保費也是不一樣的,可將σ表示為σt。為此,我們引入GARCH(1,1)模型,用動態預測法來預測σt:σ2t=ω+αu2t-1+βσ2t-1(9)注:ω為一常數,σt(標準差)為t時期的資產變動程度,ut-1(殘差)為t-1時期觀察到的隨機干擾項,其均值為0,并且標準差為σt。設從第t+1天開始進入了要預測的時期的第一天,則由第t天得到的預測殘差ut和預測標準差σt可以預測出第t+1天的標準差σt+1,以此類推,就可以得到每一期的σt,并代入公式(6)、(7)、(8),即可得到每一期的P*t。要進行上述預測,保險機構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第t期的最優保費為P*t加上審計、清算等成本,記為C:Pt=P*t+C(10)在具體實施方面,考慮到目前我國實際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方略:首先,根據存款余額確定基本保險費率,然后根據銀行規模、資本充足率、新增不良貸款占比、監管評級等指標進行綜合評級,級別高的按比例降低投保費率,而級別低的按比例提高投保費率。為確定銀行的級別,具體措施至少包括:1、察看財務報表,了解銀行資產流動信息;2、對銀行貸款資產的質量進行評估,主要應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銀行貸款的質量進行評估;3、對銀行管理組織的質量進行評估,主要應包括高層管理人員和經理層的監管能力,銀行經營的內部控制機制以及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