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財政監督與審計監督研究

時間:2022-01-09 02:59:30

導語:社會保險財政監督與審計監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險財政監督與審計監督研究

一、我國社會報銷基金監管的概述

之所以要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其主要目的是確保暫時失去工作機會的人、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可以有最為基本的生活保障,該基金由社會保險相關部門撥發,屬于國家法律規定的專款專用的基金,主要類別有工商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及生育基金等等,其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分別為個人、國家及企業。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失職由國家相關機構按照相關國家法律規定,針對相關部門的運行實行監督與管理,為社會保障基金正常運行及發展提供保證,確保基金運營的合法性與有效性,從最大程度上確保被保險人合法權益的一種監管形式。社會保險的特殊目的與性質直接決定了基金監管的地位非常重要,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是確保社會保險制度貫徹落實的關鍵所在。加強社會保險基金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的目的在于確保社會保險事業可以平穩運行,從做大程度上確保參保職工及相關單位的切身利益,確保“兩個確保”的政策可以落實下去,從最大程度上保證社會的穩定、保證社會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

二、當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保基金監管法律體系不完善。通過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社保基金監管方面我國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目前只有人社局和國務院分別頒布了相關的行政規章,因此保障基金監管工作并未得到深入的貫徹落實,缺少社保基金監管法成了當前的重要問題,從整體上來看法律體系非常不完善。同時,當前社保基金的執行效果也比較差,隨著《社會保障法》的頒布,這部法律的頒布為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指引方向,它針對社保基金監管工作提出了硬性要求,但是對于各項規章的落實并未給出明確的指引,這種情況下直接造成了監管可操作性差的問題,加上其他社保基金監管法大部分都相對簡單,多數有關社保基金監管的問題都未涉及到,因此直接造成了法律監管變得形同虛設。此外,近年來隨著社會與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部門開始加入到社保基金監管的工作之中,如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等,很明顯這以后基金監管的對象和內容都大大增加,但是立法還沒有做到與社保發展的步伐相一致,這種情況下使得基金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受到了不利影響。(二)社保基金監管主體不清晰。當前我國各大省市均建立了社保監督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監督社保基金的收支情況與具體運營情況,但是,當前大部分省市中建立的社保監督委員會并未專門設置辦事機構,同時也很少有委員會專門設置了負責人,這種情況下使得很多監管工作都無法順利開展。同時,當前也沒有專門針對基金監管設置獨立機構,社保部門、地方政府不僅要負責基金監管,與此同時,他們還要負責基金運營、監管及投資運營等相關工作,除此之外,基金監管部門工作中與很多其他部門都分不開,如財政部門、人社局及稅務部門等,這些部門之間的分工不是非常具體,職責劃分上也不清晰,加上各部門頒布的法律、政策都不一致、行政監管本身存在著嚴重的官僚注意、壟斷性,因此很大程度上會造成監管失靈的問題,對行政監管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三)社保基金預決算約束力不強。2010年~2012年我國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完善社保基金預算管理的制度,上述制度頒布之后,無疑為我國社保基金預算管理機制的完善提供了一個有利契機,并未完善這方面制度與法規提供了發展方向。但是,由于社保基金預算制度落實的時間比較短,當前很多制度尚未完善,人們在工作中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預算編報的范圍受到限制、預算的執行力不足等,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基金預決算約束力變得非常弱。從財政支持力度上來看,2013年我國財政支持接近于14萬元,其中有14417億元應用于社會保障及就業領域,同比增長接近于14.6個點。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前國家充分關注財政社會保障的相關問題,并相繼在這方面增加了大量投入,但是縱觀近年來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與發展,財政支出總額中社會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依然較低,這無疑為相關部門敲響了警鐘,財政必須不斷加大在社保保障上的支持力度。

三、提高社會保險基金財政與審計監督有效性的對策

(一)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體系。通過近年來的發展,社保組織體系逐漸變得成熟、完善起來,縱觀整個社保組織機構,其主導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同時參與的部門有財政、稅務及審計等,這些部門一同工作、各司其職,社保基金監管體系得以完善和發展,并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方法展開監督與管理。首先,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對于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會參與到各項投資政策的制定之中,并負責相關信息預警與信息引導工作;其次,財政部門是財政各項收支管理工作的“大管家”,它在社保基金安全管理中有主要責任,不僅要參與到專戶的預決算、結余等管理工作之中,同時還要加大力度監督各項政策的執行情況,確保每筆資金的完整、安全;第三,審計機關主要負責監督社保基金財政的相關財務收支情況,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社保的關注程度逐漸加深,社保基金安全也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二)充分運用社會監督的優勢。按照相關制度要求,應利用多樣化社會監督的方式充分挖掘和發揮出社會監督的優勢。首先,應注意逐步擴大民眾的參與權利。將社保決策過程及結果公開,重要的社會保險改革方案還要聽取廣大民眾、專家學者及社會人士的意見和建議,選擇性的開展社會聽證會等;其次,加強對相關信息的披露。現行的社會保險制度及相關法規應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公布出來,以便更好的接受民眾的監督,確保充分披露出社保基金的每項支出和收入情況,為民眾監督提供有效的信息管理渠道;第三,加強輿論監督的力度。應將各種輿論工具的監督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確保民眾的溝通渠道暢通,例如各新聞媒體可以將其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將其社會保險政策法規的作用積極宣傳下去,如果發現了違規、違法問題,應及時對具體情況進行調查,然后將其報道出來,這樣才能將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發揮出來。(三)進一步優化經辦機構組織結構。傳統的垂直化組織機構已經不能與當前的社會要求相適應,真正以科學分析為基礎再造業務流程,深入落實網絡化信息管理,不斷提升民眾對政府部門工作的滿意度,建立健全新型社保經辦機構組織形式,以不斷提升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水平。首先,建立“前后臺”的集成服務模式,其前臺主要面對廣大民眾,對于民眾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處理,后臺則負責處理實際問題和任務;其次,逐步推進信息化流程進展,利用當前的各項可用網絡資源,在信息技術上為各項控制工作提供支持;第三,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與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呂杰.遼寧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中相關財政政策的幾點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6):91-92.

[2]張榮芳,熊偉.全口徑預算管理之惑:論社會保險基金的異質性[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33(03):159-169.

[3]辛曉寧.新形勢下全面提高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水平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4,(10):251-252.

作者:孫茂 單位:煙臺市牟平區社會保險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