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時間:2022-01-27 10:03:17

導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摘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既符合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先進理念,又能發揮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也是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勝利、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強有力的保證。本文針對大連市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便更好地促進大連市養老保險的實施,完善大連市養老保險體系。

關鍵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社會保障;問題;建議

一、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的現狀

根據2009年國家有關農村養老保險政策規定,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設為5個繳費檔次,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發展情況適當增加繳費檔次。2010年大連市與國家標準相統一。2012年大連農村養老保險為10個繳費檔次,每人每年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元。最低繳費檔次為每人每年100元,給予的財政補貼為30元,之后每個檔次依次增加10元,最高財政補貼為120元。2013年,大連市打破了城鄉二元制結構,實現了城鄉繳費標準的統一,將城鎮和農村居民的基礎養老金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150元。到2014年,大連市政府將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并且又新增設了兩個繳費檔次,分別為每人每年1500元和2000元,給予的財政補貼分別為170元和220元。截至2014年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92.3萬人,其中企業參加人數為180.4萬人,農村居民與其他參保人員僅占1.9萬人。

二、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補貼政策不夠合理

大連市農村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政策不夠合理,缺乏彈性,并且財政補貼數額沒有根據繳費時間的長短與繳費標準的提高而相應增長。無論繳費時間是否大于15年,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都是55元,財政補貼都為5元。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為每人每年100元,財政補貼為30元,以后每個檔次增加10元,到每人每年1000元這個檔次時最高財政補貼為120元,1500元檔次財政補貼為180元,2000元檔次財政補貼為220元。說明每多繳費100元,得到的補貼增加10元,沒有顯現出太大的差距,也沒有體現出多繳多得的原則。讓農村居民認為無論自己繳納多長時間,多繳多少錢,從養老保險的補貼中并沒有得到較多的實惠,這大幅度降低了農村居民參與養老保險的意愿。

(二)養老金籌資渠道狹窄,財政壓力大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個人繳費,二是集體補助,三是政府財政補貼。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由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農民參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較少,個人繳費情況較差,造成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資金相對不足。并且大連市農村養老保險政策中規定,年滿60周歲以上的農村居民免繳養老保險,由大連市政府出資為他們發放養老金,加大了個人繳費部分的財政缺口。并且,大連市集體補助情況也不樂觀。由于沒有相應的政策優惠,使得大連市的企業和社會組織不愿意投資于農村養老保險。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連市農村養老保險的資金主要還是靠市政府的財政補貼和中央政府的財政補貼。2014年,大連市農村居民在60周歲以上的人口大約有50萬,這就意味著大連市政府每年要為他們出資3.6億元。這筆巨額的養老金,再加上每年政府對養老保險的其他補貼,大大增加了大連市政府的財政壓力,影響了農村養老保險的健康運行。

(三)基層單位沒有獨立的經辦機構,協管員能力有限

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由市及區縣兩級農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具體經辦,村委會農保代辦人員協助辦理。農保經辦組織往往與村部相連接,沒有獨立的管理機構,有關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沒有得到有效的公示。村民前來詢問養老保險的政策時,在村委會找不到具體的處理部門。協管員是農保經辦直接為農民提供養老保險服務的最基層人員,他們的工作職責應該包括本村農村養老保險的登記,幫助本村村民選擇參保檔次,向參保村民發放與收集有關材料并幫助他們填寫相關信息,提醒參保農村居民按時繳納養老保險資金,并幫助基層部門對新型養老保險政策的宣傳與解釋、對村民的基本狀況調查、做好養老保險有關工作的公示等。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連市擁有201萬農村人口,大約占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30.04%。由于農村人口數量較多并且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登記事物較為繁瑣,使得農保經辦協管員的辦事能力決定了農保經辦的辦事效率。然而農保經辦的協管員大多數都是身兼數職,使得工作變動性較大,沒有專人專職。而且他們對養老保險的理解也參差不齊,對于村民的有關問題,無法給予準確的回答,影響著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率。

(四)養老保險基金收益低,監管效果差

根據目前國家政策的規定,為了保證農村養老基金的安全,防范地方政府用其進行投資而遭受損失風險,規定農村養老保險的投資渠道只能進行儲蓄和購買國家債券,造成了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收益較低。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增加收益的方式,也只能通過購買國家債券和儲蓄來實現。雖然這兩種投資方式的風險最低,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收益。但是,其所帶來的收益與其他的投資渠道相比不是很樂觀,并且銀行儲蓄和購買國債由于受利率、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很難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甚至出現貶值的現象。使得大連市新型村農養老基金收支不相抵。此外,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效果較差。大連市政府基金的監管是由大連市財政部門,監查部門和審計部門三方共同負責,由于他們對農村養老基金監管的程序、內容等方面不明確,并且三方信息沒有實現共享,致使三者之間職權不明確,監管范圍不確定,從而導致了農村養老基金監管效果較差。

三、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完善建議

(一)建立有效的財政補貼機制,增加補貼數額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行財政補貼是政府部門所應盡的義務,同時也是農村居民所享有的權利。有效的財政補貼機制有利于提升農村居民的參保意愿,增加農村居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大連市應該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財政作用,建立有效的財政補貼機制:一是要保障財政補貼資金的全額到位,讓農村基本養老金的發放有牢靠的資金保障;二是要形成階梯形態的財政補貼機制。財政補貼可以借鑒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繳方法,形成一個階梯狀。設立一個基本補貼基數。根據大連市的繳費檔次,合理劃分繳費檔次的范圍,賦予適當比例。例如,基本財政補貼設為30元,設立三個繳費范圍,第一繳費檔次范圍100-500元,財政給予10%的繳費補貼;第二繳費檔次范圍500-1000元,財政給予15%的繳費補貼;第三繳費檔次范圍1000元以上,財政給予20%的繳費補貼。實現多繳多得的原則,讓農民切實的得到實惠。三是要增加基本養老金的補貼數額。如果仍實行農村居民每人每年30元的財政補貼,不利于體現公平,降低了農村居民參與農村保險的積極性。應根據大連市各個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基本養老金的補貼數額,激勵農村居民參與到養老保險中來,增強農村居民參保意愿。

(二)多渠道籌集養老保險資金

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想要健康持續的開展,需要有大量財力作為支撐。因此,應該通過建立多種方式的籌資渠道來解決農村養老金的問題。一是大連市政府應該通過電視、報刊等媒體加強對“新農保”的宣傳,使農民意識到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好處,主動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的人數,增加農村養老保險資金。二是大連市政府可以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基層政府為主要發起人,農民可以以技術、土地、現金等方式加入到農村經濟組織中,以此促進農村居民就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可以將該組織的部分利潤用于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之中,以彌補集體補助方面的缺失,減輕大連市政府財政補貼負擔,增強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資金的持續投入。三是將地方財政收入中的罰款和滯納金收入,分離出一部分,加入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中,確保地方對農村養老的財政補貼有足夠的資金,減輕大連市政府財政壓力。

(三)建立完善的經辦管理機構,增強協管員的工作能力

大連市應當建立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機構,要將農保經辦管理中心從政府行政部門中獨立出來。農保經辦管理中心與當地行政機構是一種橫向的行政和業務合作關系,雖然有密切關系,但不受橫向當地政府的干涉,防止當地政府對新農保基金和業務的千涉,真正做到政事分離。同時,各個基層組織應建立獨立的農保經辦部門,讓村民可以順利找到咨詢的地點,為農村居民有效的解答農村養老保險政策。農保協管員角色定位必須是專職專干,由政府統一定編或由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的方式來對其角色進行認可。村協管員身份必須在村居中得到公示,使得村民了解協管員的身份、職責,讓村民在關于農保經辦、政策的問題上,能夠得到專人的回答和上報。協管員工作是整個經辦體系的基礎,其工作能力直接與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率相掛鉤。因此,必須增強協管員的工作能力。第一,經辦機構要加強對協管員的培訓,定期培訓業務能力和服務態度,把握政策的時效性,提高協管員專業素養和較強的責任感。第二,協管員要專職專干,由固定人員負責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相關事宜,隨著其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業務的熟悉,工作能力的增強,有效提高了農村養老保險的辦事效率。第三,鼓勵大學生志愿服務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大學生的素質相對較高,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與工作能力,能夠較快的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可以滿足農民對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要求。

(四)加強對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與運營

為了改變目前大連市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監管與運營的現狀,一是與城鎮商業銀行合作,適度提高養老金的收益率。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政策的規定,可知每個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有會相應的浮動范圍。大連市政府可以與本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相協商,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存款利率,確保其保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現其增值。但這需要報備國務院財政部和央行,經過其同意后方可實施。二是要加強新型農村養老金的監管。大連市財政部門、監查部門與審計部門要實現農村養老保險信息的共享,明確各自的權限與職責,實現有效監管。大連市財政部門要嚴格審批農村養老保險的財務指標,對違反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部門,應給予嚴厲處罰;監查部門要定期的對地區內的農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辦事人員與相關業務進行檢查,確保底層經辦機構的辦事效率;審計部門每個季度都要審查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其運行安全,避免出現資金被挪用的情況。此外,還要將農村養老基金的收繳情況與投資情況公示出來,可以通過政府網站,農村村委會的公示板等詳細的列出來,建立起社會監督,輿論監督,農民自己監督的監督體系,讓農村居民知道錢在哪里,在用做什么,有利于保障農村養老金的有效運營與監管。

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要尊重大連市各個農村地區發展差異,根據各個農村實際情況,建立起多種層次、多樣化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將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真正落實到農村每家每戶,為農民帶來最大的實惠,從而改善農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質量。推動大連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穩定、健康發展,有利于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覆蓋,不斷完善大連市的社會保障體系。

作者:王莉涵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巍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影響因素研究-以Y縣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燕進保.“新農保”實施效果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4,5:343-343.

[3]劉曉梅,趙陽.農村養老保險實施的關鍵:村協管員角色定位和能力提升[J].中國勞動,2015:75-79.

[4]馬金馳,趙英杰.黑龍江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地區問題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