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與財務管理的關系
時間:2022-03-14 03:20:27
導語:新會計準則與財務管理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迅速,伴隨而來的既有市場的蓬勃發展,又有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想要在市場上立足,就必須要適應市場,順應企業自身的發展規律,財務作為企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的,也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是建立于方法論與新會計準則基礎上,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進行的研究,希望可以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新會計準則對于企業經營中的各項財務管理進行了細化與總結,也對一些涉及到公司財務的原則也進行了規范。這對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等問題必然會產生影響。以國內外貿易市場為例,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上市公司走向世界全球化的步伐也更加迅速,經濟融入等困難程度也得到了改善。企業開始將涉獵的市場從國內走向了國際。境外出口成為了上市公司發展的集中走向。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市場標準清晰化帶來的資本與信息透明化,讓整個國際市場也更加整齊與規范。在現實中,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著個別惡性競爭,哄抬物價等行為極有可能給市場造成不可逆傷害,市場中欺詐等誠信問題也是屢禁不止,這會給企業的投資與決策帶來諸多阻礙。但是新會計準則巧妙的解決了此類問題,讓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更加明亮。
二、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現狀
在當下,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體制已經日益成熟,但是其發展仍然沒有到達期望,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一)監管機制存在漏洞。與資本運轉相關聯的工作,監管必須到位,才能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正常進行。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負責者不僅需要對賬目進行集中的歸納與總結,還要對財務狀況進行系統收錄與周期性歸納,最終以報表等形式傳遞。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這一整個過程并非如此清晰與流暢,例如個別企業的管理機制不夠嚴格,讓一些損害公司利益的人鉆了空子,讓財務的安全面臨威脅;還有一些企業的問責機制不完善,在出現問題時,無法找到對應的直接責任人,最終造成問責不問人的尷尬,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影響到的是整個企業的發展。(二)定位目標不清晰。在當下,很多企業對自身定位不足,且缺乏長遠的想法,只緊盯于眼前的利益,使得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趨勢相比,具有了滯后性,這不僅不利于企業之后的發展,對于企業的正常運營也有其一定的干擾。為了給其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發展環境,必要的計劃、清晰的定位,必不可少。(三)科學理財手段缺乏。一些企業一時沖動之下,在理財方面會出現偏差,給公司帶來較大的損失,例如企業在經營中,需要對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對危機進行準確判斷,并積極的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而這一過程的實踐,必須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企業的管理者必須牢牢地把握市場方向,將風險降至最低。
三、財務管理新政策
(一)建立科學機制。對于一個處在發展中的企業來說,必須要有一整套行而有效的運行機制,這其中就包括健全的財務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面臨危機時,提出合理預判,讓企業的利益實現最大化。這不僅如此,借助董事引進機制,該財務管理機制還可以與股份制充分結合,在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財務部門不僅需要配合股份制,還需要與公司法務相配合,從法律、市場、企業自身等各個方面,促進上市公司的良性發展。(二)完善風險管理。企業應積極地做好降低財務風險的預案,例如降低財務投資,將資金分散于多個項目等。這樣從資金的基礎出發,降低其風險,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科技來帶動管理,同樣值得借鑒,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大數據加密等方式,對企業的資金實現管理與保護,將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在最低線。在新會計準則實施之前,會計信息系統也面臨巨大挑戰,一些信息的清晰度存在疑問,一些信息面臨丟失等風險。作為金融行業自身來說,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改造,讓整個計算機系統全面升級,為企業的資金風險提供保障。(三)提升在職人員素質。現如今,我國企業,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端技術管理型人才,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隨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提高。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的同時,還需要對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積極地反饋,并保證企業能獲得最大利益。這就要求在職人員要有敏銳的反應能力,以及要具有一定的計劃與章法。對于企業來說,必須要建立一套合理的陟罰臧否機制,讓能者愿意上,讓不能者愿意進步。這樣企業整體才能向前走。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會計準則實施對企業有影響是必然,但能抓住機會,迎難而上者,才是時代的勝者,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對財務的風險進行評估,并對自身進行合理的規劃,力爭完成從管理理念到管理形式的躍遷,真正促進財務管理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文.芻議新《企業會計準則》下電力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提升[J].科技與創新,2016,(08):52-52.
[2]王成.淺談新企業會計準則下電力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提升[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5):183-184.
作者:顏宣 單位: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