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信息化對高校德育教育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10-20 03:07:00
導語:時代信息化對高校德育教育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化時代高校德育面臨新挑戰,高校德育信息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準確把握這一過程的基本特點,積極推進高校德育的信息化過程。
[關鍵詞]高校信息德育
信息德育屬于現代德育的范疇,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興起和網絡及個人電腦的普及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德育模式和德育理念。信息德育不僅僅是一種網上德育,即通過信息技術來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這也算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化,當然,德育的信息化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教育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信息、傳播信息和創造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恩惠,努力使每個大學生都成為有道德的信息社會人。高校德育在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在發展為信息德育時,表現出許多新的特征。
一、信息德育主體的廣泛性
在現代德育中,德育主體一般指的是教育者或者是專門從事德育工作或者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學管理人員。信息德育的出現,拓展了德育主體的范圍。首先是作為高校德育的重要受教育者——大學生,因為懂得并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從傳統的受教育者躍為自我教育者甚至是教育者,成為信息德育的主體之一。其次是高校的信息技術人員、教育技術應用與開發人員對高校信息德育的支持、配合與直接參與。通常情況下,信息技術人員是不直接參與高校德育工作的,不能算作狹義上的高校德育主體,只是廣義上的高校德育主體之一,即他們在高校德育主體中是處于教學、管理育人環節中的。但信息化技術專業性較強,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不能熟練運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為了積極應對社會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必須與專門的信息技術人員聯合,讓技術人員參與信息德育,使其從幕后走到前臺,成為高校信息德育的真正重要主體之一,對信息德育的有關技術工作切實地負起責任。
具體地說,信息技術人員、教育技術應用與開發人員將在以下方面對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發揮作用:第一,管理校園網,即運用技術手段對網上信息進行過濾、屏蔽,盡量降低學生進入不健康信息網站的可能性。第二,指導并參與學校德育網站或網頁的建設,設計德育軟件在網上進行傳輸,將德育內容(如理論文章、政策信息、國內外大事、榜樣宣傳等)和有關德育工作的各方面信息(活動安排、學習材料介紹等)傳遞給學生。第三,指導專職德育工作者利用信息通訊軟件與學生進行網上交流,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趨向。第四,對學生和專職德育工作者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第五,利用技術優勢,與專職德育工作者一起進行信息德育的研究、技術開發與實踐。再次是高校之外的某些專家、學者、榜樣人物作為社會德育主體的網上參與。網絡信息傳播的開放性,使得任何信息一經上網,就可以通過超鏈接全方位地擴散開來。當特定的網絡輿論一旦形成,各大著名的中文網站或者論壇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網絡與網民進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以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特定社會客體。這些專家學者實際上在對網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他們理所當然成為信息德育的主體之一。榜樣人物也可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廣泛性,由德育內容的載體向直接的德育主體轉化。榜樣人物的形象一旦樹立,就可以創建關于其網站或者網頁,全方位地介紹其事跡、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以擴大其德育效應;在信息網絡時代,榜樣人物自身也應主動創建網站或者獨立的網頁,敘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主要事跡,表達自己的人生體驗、社會觀點等,并通過網絡與網民進行直接的交流,起到提升網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作用,如江西網絡媽媽劉煥榮。
二、信息德育內容的開放性
信息德育內容的開放性源于信息的廣泛性和網絡信息傳播的開放性。信息尤其是網絡信息包含有豐富的文字、圖片、聲音等資源,任何事物都可以以信息的方式存在,加之網絡空間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可以包羅萬象。信息的廣泛性和信息社會的開放性,相應的就使得信息德育內容呈現全方位的開放性。然而,由于理論滯后于實踐,專門的信息德育教材還沒有出現,因此,信息德育在實施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教材的相對滯后性與現實的不斷發展性之間的矛盾,不能過分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靜態地、封閉地看問題,而是要根據信息社會發展的新實踐,適當添加新的內容,不斷創新和發展信息德育的內容,以啟發、收集信息、探究、質疑、自主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開放式教學為基本形式。另一方面,結合所學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更豐富的信息,擴大視野,擴展所學內容。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矛盾、新問題會層出不窮,信息德育將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大學生的思想認識也會隨著視野的擴大、信息的豐富而不斷發展,這些變革都要求信息德育內容處于開發、發展和創新的狀態。
三、信息德育過程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網絡的本質屬性之一,網絡空間的所有活動都具有交互性,信息德育實際上也是網絡空間的一種特殊的社會互動。因此,信息德育過程的交互性作為信息德育的一種基本的特征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與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互動性不同,信息德育過程的交互性在于它不僅包含了信息德育主體、客體之間多維度、非中心化的互動關系,而且也包含了網絡行為主體、客體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間的變動性和多樣性。信息德育的交互性不僅表現在主客體多極交互性關系上,而且還表現在互動的形式上。信息德育過程中的交互,按照是否同步可以分為實時交互和非實時交互,實時交互又可分為人人交互和人機交互。前者是指大學生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育者或者自身所進行的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雙向交流,大學生可以在校園網的論壇上或在線解答上發表自己的思想觀點,然后與教育者一起進行交流、討論,從而達到澄清事實、提升思想之目的。人機交互則是指教育者針對某一專題預先設計好問題與答案,當大學生訪問該專題時,由系統自動提問或解答,實現人機對話。公務員之家
四、信息德育形式的虛擬性
信息德育的虛擬性具體表現為活動空間的虛擬性、主體的虛擬性和環境的虛擬性。信息德育活動空間的虛擬性,并不是指信息德育不構成德育工作者的一種特殊而真實的社會活動方式,而是指信息德育得以依附的活動空間是一種不同于實體的物理空間的電子空間或網絡空間。與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同,信息德育只存在于以數字化的形式而存在的信息化或比特結構之中,它不依附于傳統思想道德教育所必須依附的特定的活動、文化、管理和一般大眾傳媒之中,也不存在于物質生產或能量流動之中,而是奠基在數字化的信息之中。信息德育是以傳播信息的載體為媒介的,網絡是當前最重要的信息媒介之一,并且構成了一個虛擬的空間或社會。信息德育主體的虛擬性源于網絡的虛擬性,網絡的虛擬性決定了網絡交往主體的虛擬性,使上網者在網絡中以數字化形式出現,即網絡中的主體的存在形式是虛擬的。這意味著信息德育中現實意義上的主體本身在經由信息技術而虛擬化了。信息德育主體的虛擬性表現為信息德育主體經由信息技術而進行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虛擬,具體表現形式有人格虛擬、身份虛擬、活動虛擬和角色虛擬等。信息德育環境的虛擬性,任何德育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的。在信息德育中,最大的環境就是由海量信息構成的虛擬網絡空間,德育內容以數字化形式的信息和知識在網絡上流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虛擬性。
- 上一篇:利用互聯網提升銀行服務水平論文
- 下一篇:我國汽車信用消費存在的風險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