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借貸擔保合同法律問題

時間:2022-07-06 05:08:54

導語:銀行借貸擔保合同法律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銀行借貸擔保合同法律問題

一、現行法律環境下對銀行債權的保護

(一)加大對保證人的審查力度

《公司法》對“對外擔保”做出了新規定,使銀行具有更大的審查義務,在借款擔保合同中,銀行要加大對公司章程、董事會以及股東大會的決議內容的審查力度,主要可分為三種情況:

1.以2006年1月1日為界限,采用不同方法來劃不同時期的債權。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若干適用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做出了如下規定“:公司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尚未終結的和新受理的案件,其民事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公司法實施后,適用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所以,2006年1月1日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發生的借款擔保適用就公司法對外擔保的規定,在此之后發生的借款擔保適用新公司法對外擔保的規定。

2.審查公司章程對于發生在2006年1月1日之前接收的擔保,首先要對公司的章程進行審查,看章程中有沒有對擔保做出限制,如章程中對擔保行為是否須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決議做了明確的規定,那么公司在對待接收的擔保中就要嚴格的按照章程的規定來執行,要么交由決策機關決議,要么直接提供擔保。如果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公司對外提供擔保,那么公司應當由股東會或是股東大會做出決議。其次要對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決議進行審查,如章程中對擔保行為是否須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決議做出了明確規定,那就應該審查公司規定的決策機關有沒有就擔保事項出具決議。

(二)關于債務清收的訴訟程序問題

訴訟手段在某些情況下是最好的,但并不適用于任何情況,要根據不同的保證人、借款人采用不同清收手段和訴訟決策。應該根據這幾個因素來決定是否采取訴訟:

1.債務人是否真正的愿意還款,如果債務人沒有還款意愿,不管采用什么非訴訟清收手段都不管用,這時銀行就要及時地訴訟清收,操作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判別債務人是否有真實的還款意愿。比如說看債務人是否配合催收人員的工作,是否謊報財產等;

2.是否將展期、寬限期以及債務重組等非訴訟手段用遍了;

3.授信逾期時間的長短。通常情況下授信逾期時間的長短和訴訟清收的效果成反比;

4.預測債務人經營現狀和未來的發展。通過分析企業的報表來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情況,根據這決定是否訴訟;

5.看有沒有發生對債務人的償債能力造成影響的重大事件。

二、銀行貸款擔保合同中的法律風險控制

(一)加強銀行監管制度

1.規范審貸分離制度我國的銀行法有明確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實行審貸分離,實行審批制度。”所以銀行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貸款管理制度,實行審貸分離和分級審批。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信貸內控機制中還是有些環節失控,表現在沒有充分的分離審貸機制,審查崗、調查崗以及檢查崗之間沒有形成有效制約,這樣容易帶來風險。所以要規范審貸分離和分級審批制度。建立一個可以向各分行發放貸款的集中放款中心,在審查完每筆貸款后再交給法律審查,法律審查完以后再交到放款中心來放款,需要注意的是放款以后要建立貸款檔案管理制度,這關系將來的訴訟。最后專門派人去催收貸款,負責清收的人員最好是資產保全人員或是信貸人員,不能是審批人員。

2.提高信貸人員的法律業務和資產保全業務的知識水平銀行要加強對信貸人員資產保全業務的學習和法律培訓,讓信貸人員學習到新的《公司法》和《物權法》對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使信貸人員具有更強的風險意識。要經常在從業人員中間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信貸人員誠實守信、公平競爭、不泄露商業機密和客戶隱私的職業操守,嚴厲禁止以權謀私發放關系貸款和不經審查發放貸款的行為。

(二)規范我國征信體系,建立信息查詢制度

1.建立國家信用制度國家信用制度指的國家對所有從事經濟活動以及具有刑事、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進行信用等級鑒定,開出信用證明,并對使用方法進行規范的一種制度。國家信用制度的內容有:建立和健全法律和法規,監督和管理政府以及專業協會,教育以及研究等。延伸到銀行貸款擔保業務中,中國人民銀行對定期公布企業和個人的誠信記錄,缺乏誠信的企業和個人會加入“黑名單”。

2.建立健全信息公開、查詢制度各個銀行在保證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不被泄漏的前提下實現信息共享。建立一套信息公開制度,保證銀行在放貸期間能實時掌握借款人和擔保人的財務信息和信用情況。

3.加強社會主義誠信教育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公民要城市守信,大力宣揚“八榮八恥”,這不僅有利于保護銀行債權,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