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中返還彩禮制度完善策略

時間:2022-03-31 02:50:44

導語:婚姻法中返還彩禮制度完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婚姻法中返還彩禮制度完善策略

摘要:返還彩禮問題始終是社會輿論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雖然我國法律法規對于返還彩禮問題作出了相關規定,但是面對復雜的生活,該規定仍待完善。針對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婚姻法相關規定要求,對返還彩禮概念內容、現狀問題以及制度完善策略等進行研究與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與分析,可以給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婚姻法;返還彩禮制度;完善策略

彩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中國傳統婚姻制度中見證婚約有效的一種手段形式,并以民間風俗形式存在于我國多數地區婚姻制度當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完善,彩禮受到當代思想以及社會經濟等因素的發展影響,在形式內容以及內涵方面已經與傳統彩禮概念存在較大差異。結合當前情況來看,因彩禮問題所造成的財產糾紛以及法律沖突問題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除了男女雙方感情糾紛問題之外,我國現行法律對于彩禮問題的規范相對簡略。尤其在彩禮法律性質以及返還彩禮等問題方面缺乏明確規定,導致因彩禮問題所造成的財產糾紛以及法律沖突問題不在少數。可以說,健全與完善返還彩禮制度基本上可以視為有效解決彩禮糾紛問題的重要保障,必須加以重點貫徹與落實。

一、彩禮概念、返還彩禮范圍以及問題表現

(一)彩禮概念。彩禮作為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也可以理解為定親財禮以及聘禮等,基本上可以視為中國就是婚姻的締結表現,俗稱為彩禮。對于當前時代而言,彩禮可以理解為男方在與女方結婚登記之前,按照當地習俗商量好男方向女方贈送的聘金以及聘禮,可以視為結婚的附條件贈與。這種習俗除了在我國十分普遍之外,在東南亞地區也十分流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彩禮從原本的衣服鞋帽、金銀首飾發展到了如今的萬元現金、汽車房子等。但是如果男女雙方婚姻解除或者分手,就很容易引發彩禮糾紛問題[1]。(二)返還彩禮范圍。對于彩禮返還的范圍界定我國相關法律并未存在明確規定。但是結合大量實踐以及相關學者研究,返還彩禮中的返還范圍可以利用排除方法進行合理界定。首先,處于戀愛關系中男女雙方互相贈予的禮物或者小額禮金等不算在返還彩禮范圍當中。究其原因,基本上可以視為男女雙方自愿或者情感的表達,屬于無償贈與的領域范疇;其次,雙方共同花費的費用支出可以排除在外。舉例而言,像一起出去游玩的花費、辦婚禮宴請賓客涉及到的費用都可以視為雙方共同花費的領域范疇;最后,如果彩禮已經轉化成為夫妻共同財產,那么男方所給予的彩禮會被女方轉化為物質等形式,帶到男方家中,屬于夫妻共同生活所需。此時對于彩禮的返還問題,我們應該從數額以及夫妻共同財產分配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2]。(三)問題表現。結合當前國內婚姻情況來看,近兩年我國婚姻率明顯降低、離婚率逐漸增多。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年輕人對于婚姻的態度與父母那輩存在較大差別。當代年輕人對于婚姻態度始終持有“合適就在一起,不合適就分開”的理念,因此導致返還彩禮糾紛問題頻頻出現。一般來說,返還彩禮糾紛案件形成的原因有多種,因此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容易受到多較多因素的干擾影響,可能出現裁決不公正其他問題。結合當前社會輿論情況來看,對于返還彩禮問題,研究學者以及社會群眾主要持有以下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返還彩禮的標準應該是以締結婚姻并共同生活為基準,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任何一種條件因素,女方則應返還全部彩禮。第二種觀點;返還彩禮的標準應該是以雙方是否共同生活為基準。如果存在共同生活關系,分手之后則無需返還彩禮[3]。第三種觀點:我國司法雖然對返還彩禮條件進行了解釋,即存在締結婚姻并且共同生活的行為,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缺少任何一項條件,就需要讓女方承擔全額返還責任。而是應該從條件部分進行判斷,實行部分免責。

二、婚姻法中返還彩禮的制度實施情況及問題

結合當前返還彩禮制度情況來看,我國婚姻法對于彩禮的態度并未進行法律強制性規定,而是根據當地習俗進行適當調整。因此可以說,我國對于返還彩禮的制度規范存在一定的定位不清晰問題。在當前婚戀自由的社會情況下,不同地區在婚俗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在彩禮方面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其次,近些年來,天價彩禮問題頻頻出現,彩禮所引發的法律問題儼然成為當前婚姻法以及社會輿論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雖然我國在司法解釋方面對于返還彩禮問題進行了調整,但是對于彩禮范圍以及部分概念缺乏細化制定,導致司法實踐中工作人員對于彩禮糾紛案件的處理始終存在偏差問題,亟待解決。

三、返還彩禮制度的健全與完善策略分析

(一)明確返還彩禮的必要條件,減少糾紛問題。結合當前返還彩禮制度情況來看,返還彩禮條件主要以婚姻登記形式要件為主導因素,但是對于共同生活事實要件也予以了高度關注。這樣一來,我國彩禮給付性質缺乏法律認定,容易引發司法實踐、裁判混亂等現象問題。從客觀角度上來看,返還彩禮的情形無論是從法律層面上來看還是習俗層面上來看,都存在共同認知—婚姻關系尚未形成。因此本文認為,彩禮贈與的解除條件應該以婚姻關系是否形成為標準。我國法律所認證的婚姻生效條件以婚姻登記為主,對于事實婚姻缺乏認定[4]。我們有必要認為彩禮也應該按照該規定要求,也就是未采取登記行為的男女雙方無法算作婚姻形成關系。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內容主要針對能夠采取婚姻登記而未進行登記的情形而言。對于部分落后地區未進行婚姻登記,或者地方習俗存在允許早婚的行為,關于這部分返還彩禮的問題,并不可以婚姻登記為事實要件進行判斷。也就是說,本文并不贊同部分學者僅以共同生活或者婚姻登記作為主要判斷依據。本文認為,除無法進行婚姻登記之外,應該以婚姻登記且共同生活為判斷依據,缺少任何一種條件可以視為未形成實際婚姻關系。(二)細化規定“共同生活”與“生活困難”概念,明確訴訟主體。我國相關司法對于彩禮規定存在多處模糊的現象問題。為確保司法裁判更加公正、合理,我們應該對相關規定進行細化研究與分析。舉例而言,結合當前相關司法規定情況來看,規定內對于共同生活與生活困難等概念缺乏明確界定。本文認為共同生活應該滿足共同住所、夫妻性生活以及夫妻對婚姻中義務的承擔等必要條件要求。而對于生活困難的概念界定,我們認為男女雙方應該有充足的理由與證據,證明其生活水平與當地最低生活水平不相符,并存在一定差距,借此可以判斷其確實存在生活困難問題。由于當前男女雙方彩禮給付多是由父母承擔,而接受彩禮的一方也存在是女方父母的情形,導致在返還彩禮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糾紛問題。因此在訴訟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確男方父母是否實際給付彩禮,同時父母是否享有返還請求權;對于接受方而言,女方父母實際占有處分,是否可以作為訴訟當事人。以上問題均是當前訴訟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以往的處理經驗來看,因部分彩禮給付是由男方父母或者親屬幫助給付完成的。對于這一問題現象,本文認為返還請求權方面,可以由彩禮實際給付人以及婚約男方享有。而彩禮接受一方因在糾紛過程中處于被告位置,本文認為女方及其父母可以作為返還彩禮糾紛中的當事人。(三)健全完善返還彩禮情形,合理拓展返還彩禮原則。我國當前對于返還彩禮情況的規定缺乏健全與完善,部分細則問題仍舊需要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針對于此,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對當前返還彩禮情形進行健全完善,并對返還彩禮原則進行合理拓展,確保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彩禮糾紛問題。結合婚姻法相關規定來看,我們可以明確,如果男方存在過錯行為,女方則可以免除返還彩禮的責任原則,以確保雙方權益的公平性與合理性[5]。與此同時,對于在一定程度上承認婚姻的事實狀態情況,如果男女雙方未采取登記結婚行為,但是卻在婚前生活在一起,并達到了婚姻事實狀態。我們可以承認雙方已經以結婚為目的,此時女方可以不返還彩禮。需要注意的是,返還彩禮原則方面應該始終堅持以利益平衡為原則。也就是說,在確定返還彩禮數額時,應該以利益均衡原則為標準,同時應該兼顧到弱勢一方的實際困難。一般來說,弱勢一方群體并不完全是女方,有可能是男方。在返還彩禮及相關糾紛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雙方家庭情況以及家庭實際負擔進行精準判斷,以確保雙方利益不受損。除此之外,返還彩禮制度還應該按照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婚俗習慣,合理解決彩禮糾紛問題。舉例而言,我們必須確定當地存在婚前給付彩禮的習俗。如果當地并沒有該種習俗存在,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以及問題性質,由法院依法作出判斷處理。

四、結論

總而言之,現行的彩禮法律規定難以切實解決彩禮糾紛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問題,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返還彩禮制度法律規定的重視程度。其中,立法人員應該重點針對婚姻法中返還彩禮的制度內容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制定。最好可以從明確返還條件、細化相關規定等方面入手,確保返還彩禮制度更加公平、合理。除此之外,返還彩禮制度完善過程中,立法人員還應該從多個原則方面對其的完善性與健全性進行綜合考慮。如可以從因地制宜原則、利益平衡原則等,加強返還彩禮制度的法律性與公平性特點,以期可以從根本上為我國婚姻法的良好執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呂海林.論彩禮的性質及返還規則[J].市場周刊,2021,34(01):165-167.

[2]黃偉澤,葉麗金,張延榮.“破鏡”后的彩禮紛爭[J].人民調解,2020(12):30-31.

[3]付夢艷.涉返還彩禮訴訟實務中有關法律問題與對策[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1):39-44.

[4]郭英華,杜瓊.返還彩禮行為芻議——兼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條及相關規定[J].行政與法,2019(02):115-123.

[5]王博,楊小琳,羅芳情,范嘉偉.高價返還彩禮的司法解決方式探析——基于甘肅省定西市審判實踐的實證研究[J].法制博覽,2019(18):5-8.

作者:劉奇志 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