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憲法訴訟三種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5 03:24:00
導語:外國憲法訴訟三種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凡實行法治的國家,無不建立憲法實施監督制度。因這一制度實施的結果,多以裁判的方式作出,并常有兩造當事人,所以又常稱之為憲法訴訟制度,盡管有些活動并非真正的訴訟。這種制度至少有三個共同特點:一是有一個或多個有組織的、專司憲法裁判之職的機構(包括普通法院);二是有廣泛的憲法案件受理范圍;三是有一套健全的程序制度。
由于各國的政治背景、歷史發展、文化傳統不同,其憲法實施監督制度也各有特色,但仍可歸納為五六種模式。本文只擇三種最主要者簡要介紹。
普通法院模式
由普通法院進行合憲性審查,是出現最早、歷史最長的憲法實施監督制度。普通法院行使違憲審查制度的鼻祖是美國,始于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1803年)。盡管這一先例的確定頗費一番周折,但其在世界法制史上的貢獻是非凡的。
由普通法院進行違憲審查的國家多為普通法系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日本雖為大陸法系國家,但由于二戰后美國對其制憲活動的絕對影響,其憲法中也明確規定了最高法院有違憲審查的終審權力。我國臺灣地區目前也由普通司法機構司法院行使憲法解釋權(同于違憲審查權)。
普通法院的違憲審查權的來源,最早并不是來源于憲法的規定(指美國),而是法院“自授的”。鑒于這一歷史經驗將法治帶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一些國家將普通法院的這種權力以憲法形式確立下來。
普通法院的違憲審查,通常不是抽象地對法律條文進行審查,而是通過審理具體的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實現對法律合憲性的審查。因此,其程序與普通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程序基本相同。當然,憲法和法律也為這一事關重大的訴訟設立了一些特別程序,如政府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等。
憲法法院模式
20世紀20年代以后,大陸法系國家也開始建立自己的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在審視了美國模式及本國國情以后,歐洲的奧地利、德國等國都建立了獨立的憲法審查機構。二戰后的歐洲重建也包括了對法制的重建,更加完善的憲法法院或憲法委員會制度,便是歐洲大陸國家重建法制的成果之一。德國憲法法院和法國憲法委員會,是兩種主要的模式。
德國憲法法院屬于聯邦司法機構,與聯邦眾參兩院、聯邦總理、聯邦總統同為憲法規定的聯邦最高級別的機關。憲法法院院長是繼總統、總理、參眾兩院議長之后的聯邦第五號人物,緊隨其后的是憲法法院的其他法官。
憲法法院設有兩個審判庭,每庭由1名庭長和7名法官組成。這8名法官中,必須有3人是從聯邦法院的法官中選舉產生的。16名憲法法院的法官中,一半由聯邦議會選舉產生,一半由聯邦參議院選舉產生,任期為12年,不得連任。法官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8歲。
德國憲法法院法官的任職資格,包括三項:一是40歲以上;二是有被選舉為聯邦議會議員的資格;三是有德國法官法所規定的司法職位任職資格。除從德國高等教育機構的教授中選出來,任憲法法院法官的可以繼續當教授以外,其他法官不能兼任其他任何職務。
德國的憲法法院不僅審查私人因憲法性權利受到政府侵害而提起的訴訟,而且審理政府機關之間由于行使權力而引起的沖突;不僅審理權利受到侵害的人的申請,而且也審理與提請審查的法律無利害關系的申請人聯邦或州政府或聯邦議院三分之一議員的請求。因為是司法機構,所以法院必須依申請審理案件,而不能依職權徑行調查審理。
德國的憲法法院是根據聯邦憲法設立的,其審理案件的范圍也是由憲法明確規定的,主要包括下列幾種:
宣布政黨違憲:根據憲法規定,試圖損害或推翻自由民主秩序、危害德國生存的政黨是違憲的。只有憲法法院才有權力根據聯邦議會、聯邦參議院或聯邦政府的起訴,審查一個政黨是否違憲。
聯邦機構間的爭議:聯邦總統、聯邦議會、聯邦參議院、聯邦政府以及上述機構中,有法定獨立權限的職能部門(包括議會的議員),都可以提起此類訴訟,但不包括行政機關、政府性公司、教會以及其他具有準公共性質的團體。
聯邦與州之間的爭議:這樣的爭議多是由于州實施聯邦法律或聯邦政府對州的監督問題引起的。州政府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聯邦政府則只能以其內閣的名義提起。憲法法院還審查州與州之間、一州之內無其他救濟途徑的其他公法爭議。
具體司法審查:具體司法審查是由普通的法律訴訟引發的。普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遇到了所適用的法律的合憲性問題,比如發現有關的聯邦或州法律違反聯邦憲法,它必須中止審理,并向聯邦憲法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該法律的合憲性進行審查。聯邦憲法法院應允許聯邦最高機構或州政府進入訴訟,也應給予前一個普通訴訟中的當事人以書面形式發表意見的機會。
抽象司法審查:聯邦、州政府或聯邦議會三分之一的議員,可以任何向聯邦憲法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聯邦或州法律的合憲性進行審查。在抽象審查中,憲法法院所做的是對法律規范的“客觀”裁決。因為它并不審查個人權利也不審查官方機構的請求,它所做的只是宣布憲法的含義。這樣的請求一旦提出,未經法院允許則不能撤訴。這一規定強化了司法獨立,也使得法院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為公共利益說話。
憲法性指控:上述幾種情況都是由政府機構、議會團體或司法機構提起的訴訟,而憲法性指控恰恰相反。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團體因其憲法權利受到政府的侵害,在窮盡了所有其他救濟手段后,向憲法法院提起的訴訟。聯邦憲法法院95%的工作量,都是對這類案件的處理。
憲法委員會模式
與德國的憲法法院不同,法國憲法并未將憲法委員會所行使的權力,界定為司法權。所以,法國的憲法委員會的性質不像德國的憲法法院那樣一目了然。但是,從法國憲法委員會的工作方式來看,它既是一個司法機關因為它依申請審查法律的合憲性并做出裁決,同時也是一個憲法事務咨詢機關因為它也根據總統的請求提供咨詢意見。
法國憲法委員會由9人組成,每人任期9年,不得連任。其中3名成員由總統任命,兩院議長各任命3人。前總統為憲法委員會當然成員。
法國憲法委員會的職權范圍與德國不同。它不受理私人提起的訴訟,而只受理憲法規定的申請人提請的審查。有權向憲法委員會請求合憲性審查的申請人包括:總理、議會兩院的議長或者至少60名國民議會議員或60名參議院議員。私人的憲法性權利受到了行政機關的侵害,應該到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對政治性選舉指總統和議員的選舉事項提起的訴訟,由憲法委員會審理。任何登記在冊參加選舉的選民,都有權對相關選舉提出異議。
法國憲法委員會對憲法實施的審查范圍,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審查頒布前的法律的合憲性:各種組織法在頒布以前,由總理提交憲法委員會對其合憲性進行審查。議會兩院的規則,則由兩院的議長提交憲法委員會審查。其他法律頒布前或者在國際條約批準前,由總統、總理或兩院中的任何一位議長或60名國民議會議員或60名參議院議員提交憲法委員會審查。如果國際條約與憲法不符,則必須在修改憲法后,才可授權批準或簽署該條約。在法律合憲性審查方面,法國與德國的主要不同點在于:德國是對已生效的法律進行事后違憲審查,而法國是對已經通過但尚未公布生效的法律的審查。
對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制定規則權限的界定:當政府欲修改某項立法規則時,須申請憲法委員會決定該事項是法律事項還是條例事項。如果是法律事項,則政府無權修改,反之,則政府可以條例的形式修改之。
監督全民公決和政治性選舉:憲法委員會在這方面的職責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監督全民公決和總統選舉的合法性,公布投票結果;二是審查總統選舉及議員選舉爭議并做出判決。
咨詢:應總統的請求,在緊急狀態下向其提供憲法第16條規定的咨詢。另外,憲法委員會還可應政府請求,確認總統是否能夠行使職權。
- 上一篇:法院憲法分析論文
- 下一篇:民主合法性與立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