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藝術的市場營銷探索

時間:2022-11-20 03:31:17

導語:舞臺藝術的市場營銷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舞臺藝術的市場營銷探索

一.現狀

我們不妨先通過以下數據對觀眾群體做一個分析。目前舞臺藝術演出的觀眾上座率及構成情況:(見表1)從觀眾的基本構成看,老年化的態勢日趨明顯。2000年第六屆中國藝術節時,觀眾自發性到劇場看戲,自己掏錢買票看戲,劇場一時間熱鬧非凡,而今這樣的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每每開展一次活動,主辦單位及劇團都為組織觀眾煞費苦心,很可能上座率低、觀眾老年化這種趨勢在未來幾年會繼續下滑。

(一)宣傳手段落后低效。目前政府及活動主辦單位組織展演主要采用的宣傳模式有:1.主流媒體的整版廣告。主流媒體是政府的喉舌,傳遞著黨的聲音,在以往的重大活動中也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江蘇的《新華日報》等。但這類媒體普通家庭訂閱甚少,即便是黨政機關干部也大多難得翻閱,致使宣傳的渠道“被阻塞”,很少見到觀眾是因為閱讀了這類媒體廣告后而自發前來購票的。2.網絡媒體的滾動消息。按理說,網絡的快捷是符合當代人的生活習慣及要求的,但在網絡上所做的宣傳,卻又因為宣傳者對舞臺藝術的一知半解而使效果“打折”,上網的大多數年輕觀眾則很難從中受到吸引,提起興趣。3.印制傳統節目冊。花花綠綠的節目冊價格不菲,觀眾進場后人手一冊,但卻只能起到介紹劇情、劇團、主創人員等作用,實際上對精品劇目難以產生積極有效的推廣作用,無法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情形:每次重大的藝術展演后,媒體上會出現一番熱議:戲真好,以前怎么不知道啊?什么時候再來南京啊?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還有這樣的演出啊?怎樣才能買到票啊?

(二)文化消費指數偏低。據一家權威調查機構的調查數據表明,現在藝術類大學生每年的文化消費大致為:(見表2)藝術類大學生是文化消費的主要群體,他們今后未必都是藝術從業者,但大部分都應該是藝術欣賞者。現如今一個藝術類大學生一年的開支約為5萬元,(含學費、生活費、文化消費及旅游消費等),從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藝術類大學生第一年的文化消費約占總消費的25%左右。第二年—-第四年約占15%。而藝術類大學生大多從大二開始就已經有一定的收入,如獎學金、家教、鋼琴陪練、演出服租賃、演出經紀、視頻、音頻剪輯等,收入在3000-5000元/月不等。倘若連對這一群體都沒能培養起文化消費的習慣,更難談及普通觀眾了。我們曾在劇場進行調研,問起不愿進劇場的原因,學生們的回答,一是認為演出本身不夠吸引人,二是演出門票太貴不值得去看。

二.對策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一是對舞臺藝術演出的消費引導不夠,二是宣傳手段的不能與時俱進。我們不妨對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同時討論如何采取措施,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一)除了對藝術的消費引導不得力外,普通學校藝術教育的缺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幾乎沒有藝術鑒賞課,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國的國劇是什么,昆曲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著什么,至于傳統的舞臺藝術魅力何在則更是鮮為人知。這就難怪當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外被炒熱之后,中國的年輕人大呼:原來昆曲這么好看,我們怎么不知道?前不久,江蘇電視臺綜藝頻道的《今晚大不同》欄目做了一檔節目,叫“原來昆曲這么好玩”,讓年輕觀眾從演員的絕活入門,看了一場“熱鬧”,參加演出的江蘇省昆劇院副院長王斌興奮地說,通過這樣的形式介紹昆曲,通俗易懂。主持人在節目結束時說,大家如果今天看得還不過癮,可以每周六去蘭苑劇場……這就是一種藝術消費引導,更是一種藝術普及。只可惜這樣的工作我們做得太少了。我們的劇團是不是可以多多走進校園,從孩子抓起,還可以組織相關的專題講座。無錫的江南大學有個劇場,每周都有演出,不少還是大腕的作品,從來都不愁觀眾,就是一個文化消費引導的成功實例。此外,“親子觀演”的火爆也給我們戲劇的市場營銷帶來一定的啟發。孩子們不是不愿意走進劇場,而是怕走進劇場看不懂,如果我們在幼兒時期將京劇的臉譜、昆劇的造型請名角彩扮進行講解和示范,孩子們就會逐漸地對藝術產生興趣。在孩子們的藝術認識階段,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孩子們會對我國傳統優秀劇目留下深刻記憶,也許就為我們舞臺藝術未來的發展爭取了觀眾。通過這幫孩子的講解,也會帶動70后80后家庭對這方面的關注,從而使我國傳統舞臺藝術能夠有觀眾的延續。

(二)宣傳手段要與時代接軌,從觀眾需求出發。(1)以南京為例,增加在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現代快報的廣告投放量,這三種報紙普通中老年家庭的訂閱量較大。而且報紙具有非常好的傳閱性,所以信息可以無限傳播。(2)印制宣傳單頁進行直郵,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知道消費者的通聯方式。在下次主辦展演時在劇場進行登記辦理會員卡,將消費者的聯系方式、聯系地址進行系統管理,會員卡可以做成面值20元一張,可以到指定票點購票享有85折優惠政策。根據消費群體的分析,中老年消費群體的搬家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所留地址將長期有效,而且我們針對會員卡用戶進行宣傳,成本極低,成功率極高。(3)在廣播上做藝術專題,中老年消費群體晨練時及晚練時幾乎都有收聽廣播的習慣,這樣的宣傳也非常具有針對性。2010年6月“全國優秀昆曲劇目展演”,我們曾做了一次非常好的嘗試,讓許多年輕觀眾走進了劇場,而且是自主購票走進劇場,劇情高潮時掌聲雷動。我們把年輕觀眾作為那次展演的主要受眾群體,我們在南京圖書館舉辦聲勢浩大的講座,邀請著名昆曲評論家進行現場互動式講座。同時在講座當日購票觀眾享有買一送一的優惠政策。接著我們組織昆曲名家進校園,并將繼續采取購票優惠的方式進行促銷。當時我們共組織了10余場的講座,共計出票將近3000余張。效果非常明顯。當時活動我們的票價定位在50元一張、30元一張、20元一張。低票價運作,也是活動的成功所在。在演出現場,我們注重與觀眾的交流,每場演出結束后,主創人員、主要演員面對面與觀眾進行交流。讓觀眾對昆曲的興趣更濃,交流完劇場門口購買下幾場演出的觀眾絡繹不絕,這種良性的互動帶來的是每場演出近800張的門票銷售,此項活動我們得到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綜上所述,我認為舞臺藝術的市場營銷,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選擇正確的宣傳模式,找準目標顧客。大力推行會員制,使每場演出的基本觀眾得到保障。通過講座,高雅藝術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年輕觀眾。采取低票價運行,惠及市民,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組織演員與觀眾面對面地交流,可以拉近觀眾與演員的距離,為以后演出打下堅實的基礎。江蘇正在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大力發展舞臺藝術,特別是從創作機制、演出機制和激勵機制的創新入手,推動舞臺藝術的繁榮發展。作為演出市場,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沒有觀眾便沒有市場,沒有市場便沒有繁榮。

本文作者:曹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