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論文
時間:2022-12-29 02:00:00
導語:供應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供應鏈的內涵與其發展
當以顧客為中心的現代營銷觀念逐步取代以生產和產品為中心的營銷觀念時,供應鏈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應運而生。早期的供應鏈管理研究是以產品制造為中心,力圖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它是企業實施敏捷制造的重要技術之一。所謂供應鏈,其實就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絡。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絡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絡中的不同節點。比如,在某個供應鏈中,同一企業可能既在制造商、倉庫節點,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產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供應鏈實際上是由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或企業單位)組成,其中一般有一個核心企業,節點企業(或企業單位)在需求信息的驅動下,通過供應鏈的職能(制造、轉運、分銷、零售等)分工與合作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不斷增值。
供應鏈邏輯思想的推出為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有效控制、優化調配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企業能集中精力關注供應鏈上所有活動并作出正確決策提供了有效方法。供應鏈管理是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增值流、業務流以及貿易伙伴關系等進行設計、規劃和控制的過程。它包括訂貨、制造、分銷、庫存管理、運輸、倉儲、客戶服務各方面。
2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涵義、目標及與傳統物流管理的區別
所謂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物流供應鏈管理是以物流為對象的供應鏈管理,它致力于所有物流活動一體化管理的整個供應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根據物流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的重要性,降低整個物流成本和物流費用水平,降低庫存,通過供應鏈中各種資源運作效率的提供,賦予經營者更大的能力來適應市場變化并作出及時反應,從而做到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物流供應鏈管理與傳統的物料控制及儲運管理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將供應鏈看成一個整體;二是要求并最終依靠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戰略決策;三是供應鏈管理對庫存有不同看法,從某種角度來看,庫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工具;四是供應鏈管理要求采用系統化、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綜合化、一體化、全球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管理方法來統籌整個供應鏈的各個功能。
3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
(1)使物流系統無縫連接。這是使供應鏈獲得協調運作的前提條件,因為如果沒有物流系統的無縫連接,運輸的貨物逾期未到,顧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時滿足,采購物資中途受阻,這都會使供應鏈的合作性大打折扣。
(2)有效減少庫存總量。供應鏈環境下,成員企業通過信息共享,加強了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這樣就可以減少鏈上每個成員企業的不確定性,減少了每個成員的安全庫存量。
(3)縮短企業訂單處理周期。訂單處理是企業商務環節中的一部分,縮短訂單周期,可以使整個生產周期縮短。按照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的統計,實施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可以使平均訂單處理周期從6.5天縮短到4.3天,時間縮短了35%。在歐洲,訂單處理的周期從4.4天縮短到3.5天,縮短了25%。
(4)現金循環周期縮短。現金周期決定企業資金使用效率。現金周期縮短是企業效益提升的一個關鍵指標,而通過供應鏈過程縮短庫存周期,是縮短整個現金周期的核心。北美和西歐的經驗數字表明,供應鏈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現金周期分別縮短19.6%和26.7%。
(5)服務水平提高。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可以盡快地把握真實的用戶需求(一般性產品及服務、個性化產品與特殊服務)和準確的需求量,使企業的供應活動建立在真實的市場需求上。在供應鏈環境下,物流通暢,企業能比競爭對手更快、更經濟地將產品供應給用戶,極大地提高了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
(6)提高了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供應鏈管理通過INTERNET作為技術支撐,其成員企業能及時獲得并處理信息,加速了作業流程重組能力,從而提高了整個系統對客戶需求快速有效反應的能力。
4加強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措施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對物流的要求更高了。為了提高效率,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加強物流管理。
4.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賴于對大量數據、信息的采集、分析、處理和及時更新。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物流的競爭已成為物流信息的競爭。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
(1)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電子數據交換已被確認為是企業間計算機與計算機交換商業文件的標準形式,EDI是用電子技術來描述兩個組織間傳輸信息的能力,它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物流作業成本產生影響的:①降低與印刷、郵寄以及處理書面交易有關的勞動和物料成本;②減少電話、傳真以及電傳通信費用;③減少抄寫成本。
(2)條形碼(BarCode)技術。是將數據編碼成可以用光學方式閱讀的符號,經過印刷技術生成機讀的符號,最終又能為掃描器和解碼器識別。條形碼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是實現各行業自動化管理的有力武器,其表現在:①登錄快速、節省人力和管理成本;②提高物流作業效率;③更精確地控制儲運的指派與貨物的揀取;④實時數據收集,以達到實時控制目的。
(3)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將表格數據轉換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后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國外已經開發出利用GIS進行物流分析的工具軟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軟件集成了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模型、網絡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設施、定位模型等。
(4)全球定位系統(GPS)。是20世紀產生的一項高新技術,GPS在物流領域的各個環節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用于汽車的定位、跟蹤調度、空中交通管理等。
(5)電子商務(EC)。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以電子交易為手段來完成金融、物資、服務和信息價值的交換,快速而有效地從事各種商務活動的最新科學方法。電子商務的應用使物流進一步提速,更加適應市場變化。
4.2建立科學、合理、優化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和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1)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是必不可少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企業采用網絡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及先進的管理手段,針對社會需求,嚴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戶的訂貨要求,進行一系列分類、編配、整理、分工、配貨等理貨工作,定時、定點、定量地交給沒有范圍限度的各類用戶以滿足其對商品的需求。可以看出,這種新型的物流配送是以一種全新的面貌,成為流通流點革新的先鋒。
(2)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產品能否通過供應鏈快速到達目的地,這取決于物流配送網絡的健全程度。只有通過高水平的企業管理、高素質的人才配置和高水平的裝備配置建立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才能充分發揮物流供應鏈的優勢,因為在電子商務時代,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物流配送反應速度快;物流配送流程自動化。這些傳統的物流所不具有的優勢使得企業的物流配送網絡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使得企業更具競爭優勢。
(3)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3PLs)是由供應方與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專業化物流服務更有效率,通過物流業務的外包,企業能夠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提高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運作效率。另外,第三方物流在供應鏈的小批量庫存補給,運輸以外的服務如聯合倉庫管理、顧客訂單處理等方面的優勢使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實現了產品從供應方到需求方全過程中環節最少、時間最短、費用最省。采用第三方物流是出于以下考慮:①降低作業成本。一般來說,當前許多企業選擇外包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3PLs)至少可為貨主降低10%的費用。在實際操作的時候,要根據不同類型貨物,仔細分析行情,為了保持最低的成本費用,必須在貨物質量、采購、資產管理、運輸服務和其他因素之間,全面權衡利弊。②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3PLs)的先進技術,改善基礎設施。重視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的建設,加大投入,盡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絡、完整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信息網絡平臺等。現在世界上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定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絡、全球用戶資源網絡、計算機信息網絡。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廣泛的電子商務服務網絡,使企業能夠整合業務流程,使企業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程,以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③保持與客戶的緊密聯系,成為客戶的戰略合作伙伴。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找準與客戶合作的最佳切入點,并在此基礎上繼續構建更為密切的營銷策略。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定期到服務對象的企業了解其需求。找出其中有待提高的部分,從而提高系統效率。
總之供應鏈管理體系運作是一個價值增值過程,而積極有效地管理好物流過程,對于提高供應鏈的價值增值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摘要當今物流進入供應鏈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成為供應鏈的競爭。建立有效的供應鏈戰略,成為企業不可模仿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的企業必須加強供應鏈戰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介紹了供應鏈的內涵和發展以及與傳統物流的區別,指出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加強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措施模式
參考文獻
1蘆陽.對我國發展第三方物流的思考[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5)
2熊巍.我國發展第三方物流存在問題與對策[J].市場周刊·管理探索,2005(3)
- 上一篇:企業學習型組織建設論文
- 下一篇:合作研發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