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智慧收集知識管理論文
時間:2022-01-09 03:10:57
導語:集體智慧收集知識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知識管理以及SECI模型
在知識管理中,參照SECI模型,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變換。SECI模型包含共同化、表露化、結合化和內部化四個過程。首先,知識由組織中的某個個體或者群體創造出來,進而被提升到概念或者戰略高度,并作為常規化制度確定下來。其后,這些知識又回到某個群體或個人內部。
(二)集體智慧以及集體智慧的收集
集體智慧就是通過凝聚集體中個體的智慧,并對其進行加工,使其產生出更高的價值,而不只是簡單地將個體組合在一起。為了更為簡易地進行集體智慧的收集,以下四個步驟必不可少。⒈公開將個人擁有的知識信息全部公開。⒉聯系在各信息間建立一定的聯系,引導出新發現。⒊篩選過濾無用信息,只留存有用信息作為管理對象⒋評估通過解說和打分評估共享的信息,對其進行優劣排序。
(三)將SECI模型與集體智慧的收集進行有效結合
按照集體智慧收集的四個步驟,將使集體智慧的收集變的更加簡易,我們在構建集體智慧收集的知識管理系統時,可以與前面陳述的SECI模型相結合,進行系統的設計。
二、基于網絡服務的知識管理
(一)伴隨
Web2.0網絡用戶的行為變化過去作為個人網站,HTML等標記語言已經實現了知識信息共享。然而,個人要在網站上實現知識信息共享,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操作技能,為此分享最后也常常以失敗而告終。另一方面,隨著博客和維基的出現,人們進行知識信息共享的難度大為降低,網絡初學者都能順利地進行知識信息的共享。
(二)博客
博客憑借其便捷的服務,使得在組織中的利用情況也逐漸增加。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博客寫日志的用戶并未對此產生很強的心理抗拒,由此可見Blog前景明朗。
(三)維基
維基是一種通過Web進行網頁的發行和編集的一種管理系統。支持200多種語言,并擁有近200萬詞條。
(四)社會性網絡服務
社會性網絡服務為用戶與朋友間交流提供了手段和場所,如電子郵件和即時信息的使用。也為擁有共同興趣、愛好、學校以及朋友的人們構建新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場所。在中國,活躍用戶數超過5.767億(2012年3月)的最大社交網站QQ空間人氣高居不下。組織通過這些方式引進SNS并作為知識管理系統進行使用的例子與日俱增。特別是社會性網絡服務中個人和個人的關系性明確,基于主體的信息共享程度高,可以說滿足集體智慧收集的所有步驟。然而,社會性網絡服務至始至終都被定義為促進社交的系統,在加速知識信息流通方面也引起了一些問題。
三、現存知識管理系統的弊端
知識創造的循環過程并不是一次完成,而通常是以螺旋循環的形式反復推進的。隨著知識管理的日漸發展,雖然在引進初期其使用率較高,但隨之也涌現出許多問題。例如,對于個體分享知識的獎勵機制的建立問題、個體將知識與他人分享導致的不利影響及其他消極因素等等。如果組織不對這些問題深入探究的話,SECI模型便會陷入絕境。另一方面,社會性網路服務也不像博客和維基那樣具有強大的編集功能,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過程也沒那么簡易。此外,社會性網絡服務也不像博客那樣擁有鏈接超文本的功能,雖然易于收集基于某個特定主題的信息,但不提供與該主題類似的信息。
四、適用于集體智慧收集的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
(一)系統必備條件
⒈為抑制心理抗拒,系統內具有不向他人公開信息,只對個人信息進行管理的領域。⒉原則上是將個人積累的信息全部與他人共享。⒊對他人共享的信息進行一定的判斷,在必要時能夠復制在個人管理領域內。⒋能夠評價已積累的信息。⒌支持全文檢索和標簽檢索。
(二)系統概要
用戶A公開Java和Programming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用戶B再對其進行補充,之后用戶A又給予回復。緊接著,用戶A又將用戶C的知識信息復制至個人領域。如此一來,用戶便能在個人領域內對自身需要的知識信息進行收集加工管理。如用戶通過輸入關鍵字“Java”進行信息檢索,這樣分散在各處的知識信息就能通過標簽聚集起來,用戶便能簡單快捷的收集到集體智慧。
(三)提案系統體系構架
作為提案系統的體系構架,我們采用Folksonomy進行構建。
(四)數據構造
在運用Folksonmy的提案系統中,支持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檢索,日期、提供者、標簽、標題、概要、內容等都在關鍵字檢索的對象范圍內。六、結論基于集體智慧收集的知識管理系統在組織中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有知識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我們仍有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開發與構建。
作者:況晨霞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