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思考

時間:2022-03-25 03:03:30

導語: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思考

1前言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材料,以城市燃氣工程、合成氨造氣和冶金焦生產為主要行業特征,涉及煤的化工制品、液化制品、氣化制品、焦化制品等多個領域,隨著我國煤化工產業化進程的日益加速,煤制甲醇及附屬產品等產業將得到更大的發展。本文就我國煤化工的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進行探討。

2煤化工技術現狀

2.1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和直接液化技術的商業化運作

煤炭間接液化技術是指在特定的壓力和溫度下,將煤氣化合成氣,然后再利用催化劑將其轉化為各種液態產品。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已經開始研究了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目前很多煤炭企業都在通過與國外煤炭企業技術合作、融資手段,一方面加強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的自主創新開發,另外一方面實現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的商業化。而我國是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究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它是指在特定的壓力和溫度下,將煤炭催化氫化成為液態產物,我國目前已經將煤液化油成功地加工成為了質量合格的航空煤油、柴油、汽油等產品,一些高新技術也得以在煤炭直接液化中應用,如高活性煤直接液化專用催化劑等,目前我國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2煤炭焦化技術成本更低、更加環保

我國的焦炭產量大概已經占到了50%以上的全球總產量,已經成為了世界焦煤大國,煤炭焦化所產出的產品大多是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是一種十分成熟的煤化工技術,對于其他附屬產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左右。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如選擇性粉碎技術、煤調濕技術、搗固煉焦技術等多種煉焦新工藝應運而生,讓煤炭焦化技術變得低成本化和更加環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煤化工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必須建立在先進、適用、可靠的工藝技術和工程技術基礎上,而目前各地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3煤炭氣化技術正在向高效化、環保化和大型化的趨勢發展

煤化工產業化發展和煤炭實現深度轉化的重要技術,目前全球有400臺以上大型氣化爐投入到商業化運行中,氣化爐型有GSP加壓氣流床干煤粉氣化爐、加壓氣流床干煤粉氣化爐、加壓氣流床水煤漿氣化爐、常壓固定床氣化爐等,目前一般采用殼牌、德士古、魯奇三種氣化爐品牌。而我國目前煤炭氣化技術相比與國外而言,還有不小的差距,不過可喜的是,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和大型煤炭國有企業已經開始大力發展大型煤氣化技術,自主產權的煤氣化新設備、新技術紛紛投入運營,煤炭氣化技術正在向高效化、環保化和大型化的趨勢發展。

3如何加快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

3.1依托骨干,拉長鏈條

目前我國極為重視煤化工產業,,《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及《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的編制工作基本完成,有關部門達成了共識,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十二五”期間,煤化工產業將探索發展新模式,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在褐煤、長焰煤等中低階煤豐富的地區建設大規模煤炭分質利用項目;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進煤化工與發電、石油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間的整合,建設煤化電熱一體化項目。同時,通過依托龍頭骨干企業開展以商招商、建設關聯配套項目,不斷拉長煤化工產業鏈條。我們以河南省義馬市煤化工產業集聚區為例,依托義煤,引進美國SES公司合資建設日產1000萬標方煤制氣項目,相繼開工二氧化碳深加工、甲醇蛋白、煤氣副產品深加工等一批關聯項目,延伸拉長了煤精深化工產業鏈條。依托開祥化工,建設了20萬噸二甲醚、9萬噸1,4-丁二醇等重大項目,形成了甲醇深加工產業鏈;依托氣化廠,建設了30萬噸醋酸、并后續建設25萬噸硝銨項目,延伸拉長了合成氣精細化工產業鏈條。同時,按照“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聚發展、資源集約利用”的要求,根據煤化工鏈條式發展及上下游裝置互聯互供和產品鏈的耦合,對煤化工項目合理布局,規劃出甲醇深加工區、精細加工區、甲醇制烯烴區、配套服務區等功能分區,保障項目科學、有序布局建設。

3.2籌措建設資金,拓寬融資渠道

要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爭取信貸支持,確保重點煤化工項目建設資金;要支持煤化工企業通過股票、企業債券及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要創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瞄準國內外大集團,引進實力更雄厚的戰略投資者,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煤化工項目,推動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要緊緊抓住煤炭資源兼并重組,許多煤礦企業退出煤炭領域的大量資金正在尋找投資領域的有利時機,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向新型煤化工產業投入。

3.3加快聯合重組,做大做強產業

新型煤化工技術涉及煤炭、化工、石油、電力等多個領域,技術含量高、投資數額巨大、管理要求嚴。我們應該支持煤化工企業上馬熱電聯產、余熱余能發電項目,并積極幫助企業完成并網手續。對新形成的有競爭力及發展潛力的大企業集團,給予土地、煤源、環保、用電、運量等方面的支持,實現煤、氣、電、化等綜合發展,形成資源和能源的循環利用系統,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節約能源,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抓好一些標志性煤制油、甲醇制油的項目建設,發展一批百萬噸級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和產業集群。

作者:李建梅工作單位:寧夏大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