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對兒科護理糾紛預防現況

時間:2022-03-18 03:34:00

導語:實習生對兒科護理糾紛預防現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習生對兒科護理糾紛預防現況

護生的畢業實習是醫學院護理學專業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相當重要的階段。兒科護理工作任務繁重、專業性強,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兒家長對兒科護理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與之相應的對兒科護士各方面要求也很高,包括較高的臨床護理質量、對患兒的關愛及高度責任意識、自身良好的法律修養、有效的護患溝通方式等。作為一名兒科實習護生,必須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達到預期效果。現對引起兒科護理糾紛的原因及實習護生對糾紛的防范措施做如下綜述。

l引起兒科護理糾紛原因分析

1.1護生的原因

1.1.1關愛意識缺乏有文獻研究表明,實習護生70%~80%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通常是被照顧和寵愛的對象…。他們普遍缺乏關心與愛護別人的意識,而之于護理工作來說,關心與愛護患者是不可缺少的。同時護生在醫學院接受系統醫學專業知識學習,自身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也使他們很少主動關心患兒。如此讓患兒覺得護生不親和、態度冷漠,引起患兒的厭惡,不利于護理操作進行,進而引發護理糾紛。

1.1.2責任意識不足護生從學校向臨床過渡,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當他們實際參與臨床工作后,才體會到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理想是護士被親切的稱作白衣天使,現實是社會地位不高、不被重視。邱海玲等通過對隨機抽取的106名實習護生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68%的實習護生未適應兒科環境及自身角色轉變,責任意識不強,仍視自己為學生,自我放任,單純進行護理操作而忽略護患溝通。長此下去,護生本身對護理工作產生厭煩感,臨床學習積極性不高,操作技術掌握不熟練,導致糾紛發生。

1.1.3護理質量不高李觀芝等通過對96名實習護生在護理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后表明,相當數量的實習護生不敢進行一些難度較大的操作,能進行較熟練的操作只占少數。例如針對股靜脈采血操作,70.8%的護生不敢進行操作,僅7.3%的護生對該項操作較熟練。這種現狀致使護理質量不高,易引起家長的不滿而引發護患糾紛。

1.1.4缺乏有效溝通護生剛到臨床,缺乏經驗,護理操作技術不熟練,不能與患兒及其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導致護理糾紛發生。須玉紅等通過對其所在醫院2007—2008年兒科住院患兒家長投訴原因的調查分析表明,導致護患糾紛發生前三位的原因分別是護理操作技術水平低、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護患溝通不到位,其中護患溝通不到位達16.1%。

1.1.5缺乏對護理文書的正確認識護生知識結構不完善,書寫護理文書水平有限,經驗缺乏,極容易出現錯誤。書寫護理文書過程中,出現護理記錄不及時、內容不準確、格式不規范、項目不完整、字跡不清楚甚至出現錯別字、沒有較好的使用醫學術語、各種記錄及執行單沒有及時簽字、護理記錄過程編造的情況,使記錄失去真實性,易引發護患糾紛-4J。

1.1.6法律意識淡薄曲靜波等通過對三級甲等醫院護士的調查研究表明,僅28.16%的護士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護生剛接觸臨床工作環境,法律意識比臨床護士更為淡薄,不能意識到尊重患兒權利的重要性,損害患兒的知情同意權、隱私保護權等合法權益,家長過于心疼患兒而對護生求全責備,從而引發護患糾紛。1.2護生以外的原因

1.2.1兒科病房特點宋金霞等研究表明,兒科有較強的專科特點。她們提出,在兒科護理工作中,藥物劑量的換算和輸液速度的調節是至關重要的。d,JL治療劑量與致死劑量很接近,除此之外,基礎護理學中要求d,JL輸液速度為2O一4o滴/min,對于初涉臨床的護生很容易出現差錯,易引發護患糾紛。現今家庭多為4—2—1結構(4個老人,2個大人,1個孩子),所以病房中常常是一個患兒、多個家屬陪護的情況,環境十分嘈雜。這種情況下易使護生和患兒家長雙方心情煩躁,影響護理操作進行和有效護患溝通而引發護患糾紛。

1.2.2患兒原因患兒年齡小,認知差,沒有健全的思維意識,不能如成人一樣做到積極配合醫師護士進行治療,亦不能表達自己的不適感覺。郭紅霞報道在dxJL靜脈穿刺操作中,患兒的不合作率為73.8%,他們情緒易變,好動,容易跑針,難以做到一針見血。此時患兒哭鬧,連同家長“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態度,就會責罵護生,引發護患糾紛。

1.2.3家長原因黃蔚等L9通過對影響兒科護理安全因素的調查分析發現,患兒家長存在違醫行為。家長為了方便省事,做完治療,擅自離院,不遵守醫院病房規章制度,拒絕接受采血和一些實驗室檢查。這樣不僅使患兒病情得不到及時監測,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醫療安全隱患,最終導致護患糾紛發生。

2防范對策

2.1護生方面原因引起的護患糾紛防范

2.1.1適應壞境作為實習護生,應該端正心態,看到專業優點與前景,不要讓優越感和自豪感占據身心,反而應該積極熟練操作技術,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增強自信心,在操作時做到技術嫻熟,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患兒及家長,得到患兒及家長的肯定。張秀琴等叫通過對150名護生心理狀態的調查表明,90%的護生實習目的明確,但不能較好的適應兒科工作環境。所以護生在護理工作中,當不能改變周圍環境時,應該試著努力改變自己,在嘈雜的病房環境中,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遇到不順心的事主動向信任的人予以傾訴,得到朋友、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堅定自我信念,防范護患糾紛發生。

2.1.2提高護理操作水平張秀琴等“調查研究顯示,本科護生和中專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得分率分別為67%和67.9%[hi。這表明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不高,護生應主動加強專科護理知識學習,注重細節。清楚了解和掌握兒科疾病的常見癥狀、體征和專科基本操作_J,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護理操作水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護生應熟練掌握兒童用藥特點及藥物配伍禁忌,注重觀察給藥后的不良反應,養成良好的護理操作習慣,防范護患糾紛發生。

2.1.3主動積極進行有效溝通有研究對兒科實習護生帶教特點分析后提出,護生在實習過程應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口勤、腿勤‘】。據調查,臨床上77.8%的患者希望每天與護士交流1次,86.9%的患者選擇溝通的內容與疾病有關。由此而知,護生如主動與患兒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傾聽患兒家長心聲,排解他們心中的疑慮,打消他們的顧慮,積極與他們談論患兒病情,真誠做到為患兒著想,重視患兒權益,使患兒病情盡快康復,能防范護患糾紛發生。

2.1.4充分認識護理文書的重要性吳愛桂以體溫單、長期醫囑單、一般護理記錄單、臨時醫囑單、一般護理記錄單、危重患者特別護理記錄單、長期醫囑執行單為重點對680份病歷進行檢查后提出,護理文書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是在處理醫療糾紛、醫療保障等事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始依據,具有民法、刑法等法律證據意義。這充分說明了護理文書的重要性,護生實習時,應樹立正確的護理文書書寫意識,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完成護理文書的書寫,防范護患糾紛發生。

2.1.5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周榮慧”對57名護理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有98.24%的管理者認為應在護理基礎教育中增設法學課程。這表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生有必要學習法律知識,明確自身與護理相關的法律規定的權利及義務,依法進行護理操作、從事護理工作,以防范護患糾紛發生。

2.2護生以外原因引起的護患糾紛防范

2.2.1提高用藥劑量準確性劉文珍提出¨,將常用藥物劑量劃分成單位制,可以提高用藥劑量的準確性,正確抽取所需要的藥物。如西地蘭,瓶裝0.4mg/2m/支,換算成0.2mg/1ml和0.02mg/0.1ml,當醫囑需要量為0.06mg或0.07lIlg時,直接除以0.02mg/O.1ml得到的得數3或3.5,即為應抽取的藥物用量。針對兒科較強的專科特點及藥物劑量換算在兒科的重要性,護生若如此提高用藥劑量的準確性能有效地防范護患糾紛發生。

2.2.2運用非語言性溝通劉霞等n調查顯示,在兒科,非語言性溝通占溝通方式的65%。所以針對患兒認知差,沒有健全的思維意識的特點,護生在操作中宜運用非語言性溝通。掌握非語言性溝通技巧,通過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來影響患兒,轉移患兒的注意力,緩解其躁動哭鬧等不良情緒,讓其在接受護生操作過程中處于最佳狀態。

2.2.3正確的進行健康教育趙鳳杰等lJ引的調查結果表明,25.9%的家長認為剛入院時心神不寧,顧慮重重,難以接受健康教育。護生當選擇適當的時機主動積極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與家長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進行交談,告知家長遵守病房規章制度,避免違醫行為,保持病房安靜,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促進患兒病情康復,防范護患糾紛發生。

3總結

作為一名兒科實習護生,應當調整好心態,適應兒科工作環境,提高護理技術操作水平,主動積極與患兒及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并充分認識護理文書重要性,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等,與患兒及家長建立良好關系。在護理過程中,以患兒為中心,以高度的責任心嚴格要求自己,針對患兒年齡小、認知差、思維意識不健全等,適時運用非語言性溝通技巧與患兒交流互動,對患兒家長進行恰當的健康教育,使患兒盡快康復。在臨床實習過程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爭做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最大程度地減少及避免護患糾紛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