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臨床護理研究

時間:2022-02-21 10:46:26

導語: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臨床護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臨床護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該院骨科接受手術治療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圍術期護理,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愈合情況及患者滿意度。結果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術后切口愈合時間和血糖控制時間更短,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科手術糖尿病患者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可獲得理想效果,不僅有利于術后身體的康復和切口的愈合,同時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滿意度更高,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護理;臨床護理效果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隨之骨折合并糖尿病也成為現代人中患病率較高的一類疾病。骨科糖尿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是存在一定風險性的,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較大,因此,臨床上要加強對骨科糖尿病手術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1-2]。該次研究將80例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該院骨科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作為主要對象,對于骨科手術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應用效果進行評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研究對象均是在該院骨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且均患有糖尿病。研究過程中采用數字隨機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3~78歲,平均(53.63±2.48)歲。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4~78歲,平均(53.68±2.41)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自愿參與,無手術禁忌,且隨機分組的研究方法符合醫學研究的倫理要求。1.2研究方法。對照組(常規護理):入院后對患者的身體及心理狀態進行系統評估,密切監測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和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協助醫生做好術前、術中和術后的常規護理操作,解答患者的疑問,但不主動提問。觀察組(圍術期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輔助患者做好各項常規檢查,對患者的身體指標進行檢測和評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并綜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身體狀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患者術前通過伴有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向其介紹關于疾病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及手術的預期效果。用以往的成功案例作為說明,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術前叮囑患者呼吸不要有過大起伏,增強手術耐受性。②術中護理:進入手術室后,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室各類醫療設備,并向患者著重介紹如何配合醫生以及配合醫生的重要性。同時向患者介紹手術團隊的專業性,以及手術團隊在此類手術治療中的以往成功案例,告知其手術有非常高的治愈率,且安全性高,必要過度擔憂。幫助患者調整手術體位,并調節手術室的相對溫度和相對濕度,調整后詢問患者的感受,以患者感到舒適為適宜。③術后護理: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同時加強飲食指導,要保持規律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用一些熱量容積高的食物,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嚴格控制鹽分的攝入量,每日5g以下。同時,向患者和家屬介紹術后康復的相關注意事項,根據患者的身體康復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康復訓練方法。若患者出現頭暈、疲勞、胸悶等不適感,則及時停止運動,并分析原因,重新規劃康復訓練方案。1.3觀察指標及評價判定標準。觀察指標:①計數指標:統計、計算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計算方法為:靜脈血栓發生率+壓瘡發生率+泌尿系感染發生率;②計量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血糖控制時間進行準確統計,并對兩組的時間指標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評價標準:由該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中共包括5個大項共12個小問題,問卷各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22~0.894,總體Cronbach’sα系數為0.959。每個問題的評分范圍均為1~3分,1分、2分、3分,分別表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統計各滿意度等級的人數,計算滿意度。1.4統計方法數據分析處理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指標表示為[n(%)],進行χ2檢驗;計量指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血糖值。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血糖控制時間。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血糖控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患者滿意度。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糖尿病合并骨科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而糖尿病患者的機體抵抗力較弱,組織愈合能力差,且術后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影響其身體的康復[3-4]。因此,對于合并糖尿病的骨科手術患者而言,臨床上要加強對其進行護理。以往臨床上主要采用常規護理,常規護理是根據護理常規對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護理過程中缺乏針對性和特殊性,且缺乏系統性,護理以疾病為主。而圍術期護理干預綜合了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的護理,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護理和指導,旨在降低手術風險及并發癥的發生。該次研究旨在評價圍手術期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過程中與常規護理進行對照,經研究發現,實施圍術期護理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切口愈合時間和血糖控制時間更短,且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充分體現了圍術期護理的重要性。圍術期護理干預是一種整體性、綜合性的圍術期護理模式,相比于常規護理,圍術期護理干預的優勢更多體現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方面,通過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和焦慮感,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充分發揮手術的優勢,減小對手術對機體造成的創傷[5-6]。同時,通過術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康復訓練,可縮短患者的機體康復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

綜上所述,對骨科手術糖尿病患者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可獲得理想效果,一方面對于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和身體的康復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獲得患者的支持和認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鄭海燕,陳派生.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與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6):140-141.

[2]周艷,王蘋,代麗,等.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與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2):615-616.

[3]陳蓉蓉.糖尿病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對手術效果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5):107-108.

[4]聶桂賓.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患者普外科手術圍術期的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9(17):139-140.

[5]謝海燕.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26-127.

[6]陳春仙.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3):123-124.

作者:陳美君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