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行介入栓塞護理
時間:2022-03-12 10:13:00
導語:子宮肌瘤行介入栓塞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子宮肌瘤患者62例,年齡28~50歲,平均39歲,已婚未生育1例,61例已婚有生育史,本組病例均有不規則陰道流血,量多,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盆腔及下腹墜脹疼痛。
1.2栓塞材料
本組使用栓塞材料有3種:①PVA微粒;②明膠海綿;③碘比醇或碘海醇。
1.3術前對肌瘤的大小、部位進行詳細的評估。
1.4方法嚴格無菌條件下,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局麻下經一側股動脈穿刺后,行Seldinger插管,置入5F動脈鞘后,沿“J”形頭導絲插入4-5F蛇形導管,在透視下行選擇性插管,將導管選擇性進入一側子宮動脈后,以每秒2~3ml的速度注入碘比醇10ml。確定所選擇的血管為子宮肌瘤供血動脈,避開與子宮肌瘤無關的動脈分支后,經導管緩慢注入PVA微粒,造影證實子宮肌瘤血管染色消逝,再行另一側子宮動脈造影,方法同前。如肌瘤血管還有少量部分染色,可用明膠海綿顆粒補充栓塞,直到染色完全消逝,拔出導管及動脈鞘,壓迫止血10min。
2主要護理措施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因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所以患者從入院開始,就要進行入院宣教,有些患者對肌瘤引起的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表現緊張、恐懼,也存在介入栓塞治療后肌瘤能否根除的顧慮。術前對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手術的意義,介入治療的方法、療效、注意事項,介紹成功病例,向患者講解介入治療[3]是通過進入栓塞雙側子宮動脈,使肌瘤部位的血管供血減少,肌瘤缺血壞死,逐漸萎縮甚至消失。使患者對介入手術有所了解,和外科手術切除子宮的方法相比較,說明其優越性。特別注意對出血多的患者進行耐心的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避免情緒激動和恐懼,爭取患者的配合。
2.1.2術前準備術前常規檢查,B超、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離子、血糖、出凝血時間。術前備皮,做過敏試驗,鍛煉患者床上排尿,術前4h禁食水,準備好術中所需物品及藥品。術前排空大小便,為避免患者緊張情緒,肌肉推注地西泮10mg。
2.2術中護理協助患者擺好體位,患者平臥,心電監護,記錄基礎心率、血壓、呼吸次數。以便術中對照。穿刺區常規消毒、鋪無菌巾整個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穿刺后先注入止吐藥,預防患者術中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訓練患者正確的屏氣方法,避免因呼吸造成的移動性偽影,以保證圖像的質量。造影時,向患者說明造影劑注入體內后可能出現局部發熱,是正常現象,以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因局麻,手術過程中患者一直處于清醒狀態,栓塞過程中應經常詢問患者有何不適,如有疼痛,應向患者解釋疼痛是栓塞的正常反應,疼痛嚴重者可遵醫囑肌肉注射嗎啡5mg或鹽酸哌替啶75mg。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面色表情的變化,對術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時提醒醫生,對癥處理。拔管前,檢查患者雙下肢活動情況,皮膚顏色,如無異常,拔出動脈鞘后,局部壓迫止血10min后,用沙袋加壓包扎,送患者回病房。
2.3術后護理
2.3.1術后患者平臥6h,沙袋壓迫穿刺點3h后取下,絕對臥床16h后可下床活動。護士要經常巡視病房,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保持穿刺點干燥,及時更換滲血敷料,注意沙袋有無脫落,術后常規靜脈輸入抗生素3~5d,預防感染。
2.3.2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經常詢問患者腹痛情況。術后多有排尿困難,大多是因不習慣床上排尿引起的,可經誘導排尿。如有穿刺點血腫,主要是局部壓迫止血時間不足或沙袋移位導致,一旦發現局部出現血腫,應立即查明原因,進行有效處理。術后1~2周陰道排出血性或黃色膿性分泌物可能是瘤體壞死組織,要仔細觀察排出物的性質、氣味,防止壞死脫落的組織堵塞陰道。
2.3.3疼痛術后最嚴重的癥狀就是腹部脹痛。因子宮動脈栓塞后,肌瘤呈缺血水腫,而栓塞量越多,越接近毛細血管水平,疼痛也就越重。Badlley等[4]認為,栓塞顆粒越小,栓塞血管越接近末梢,缺血程度越明顯,疼痛也越重[4],一般持續2~3d,大多數患者可耐受。而適量減少PVA與明膠海綿的用量,避免PVA的反流,是防止過度疼痛的有效措施[5]。栓塞前肌肉注射鹽酸哌替啶可明顯減輕劇烈疼痛。疼痛也與便秘有關,術后患者腸蠕動減慢,直腸脹氣壓迫刺激子宮引起腹痛時間延長,而因臥床和藥物作用,多數患者都有便秘發生。術后口服番瀉葉水或口服甘露醇進行緩瀉,必要時可用開塞露幫助通便,效果明顯。在患者腹痛時,護士應給予安慰和鼓勵,提高患者戰勝疼痛的信心。同時與患者交談,分散其注意力,根據平滑肌對物理作用敏感這一特點,用手輕輕按摩下腹部,熱敷,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致痛物質的吸收,并可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5],這些方法都可使疼痛減輕。疼痛嚴重者可肌肉注射嗎啡5mg或鹽酸哌替啶75mg,均可緩解。栓塞術后可出現惡心、體溫升高,對癥處理3~5d消失。部分病例可見陰道少量出血,3~7d后自行消失。
2.3.4飲食術后當天可進半流食,囑患者多飲水,使造影劑盡快排出。術后第2天可根據患者的口味進食一些喜歡吃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3小結
通過對本組患者的觀察和護理,筆者認為該方法簡單、易行、療效確切,可保留子宮的正常功能,創傷小,恢復快,腹部無切口,是今后在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中首選的新技術,本組術后生育1例。但新技術也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認真的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有的放矢的去護理,解除患者的顧慮,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297.
[2]MurphyAA,KettleLM,MoralesAJ,etal,RegressionofuterineleiomyomatainresponsetotheantiprogesteroneRU486,ClinEndocrinolMetab,1993,7(6):513-516.
[3]王建華,王小林,顏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152-154.
[4]BradlleyEA,ReidyJF,FomanRG,etal.Transcatheter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totreatlargeuterinefibroidsBrJObstetGynaecol,1988,105(2):235-240.
[5]陳冬鵝,胡德英,董英莉,等.綜合干預減輕腹部手術后患者疼痛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5,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