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護理管理運用人性化護理分析
時間:2022-12-27 11:15:47
導語:普外科護理管理運用人性化護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研究普外科護理管理中運用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1178例患者均為本院普外科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經隨機、單盲法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8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兩種護理對策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38%,低于對照組的4.75%(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患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有較大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可有效提升患者配合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保證預后。
[關鍵詞]普外科;手術治療;人性化護理;并發癥;不良情緒;依從性
普外科是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方法,對各種良惡性腫瘤以及外傷等疾病進行治療的臨床學科。一般來說,普外科手術包括肝膽手術、胃腸手術、血管疾病手術以及甲狀腺手術等多種手術類型[1]。手術會對患者機體產生一定的損傷,引發患者心理上的恐慌,也會引起患者生理上的疼痛。而患者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對疾病治療以及預后有顯著影響,可引發術中應激反應及術后并發癥[2-4]。隨著現代醫療觀念的不斷改變,臨床開始從滿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方面著手,改善治療質量,提升治療效果。人性化護理是從滿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入手,對患者實施的一系列干預的護理措施[5]。該護理方式經臨床實踐證實,有較好的干預效果。本研究將其應用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觀察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普外科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1178例。按照隨機、單盲法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89例。觀察組男309例,女280例,年齡18~78歲,平均(42.0±3.7)歲。其中,肝膽手術120例,胃腸手術200例,血管疾病手術180例,甲狀腺手術89例。對照組男329例,女260例,年齡20~77歲,平均(42.7±4.0)歲。其中,肝膽手術138例,胃腸手術203例,血管疾病手術159例,甲狀腺手術89例。納入標準:患者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符合手術治療標準。排除標準:有手術禁忌證者;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血液系統等異常者;不愿配合研究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做好手術準備及急救準備,并與手術醫師在術中保持密切的配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1)心理護理。普外科手術治療患者,手術前會因為對自身疾病惡化或者對手術效果的擔心,而產生焦慮、煩躁等情緒,不僅影響治療依從性,還會導致出現術中應激反應,影響預后及康復訓練的依從性[6]。為此,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可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對其實施疾病及手術知識的講解,可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保證治療的依從性。(2)住院環境護理。良好的住院以及治療環境可對患者產生積極的影響。需每天實施通風、消毒滅菌措施以預防感染[7]。根據季節變化,對病房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可保證患者舒適。保證室內光線柔和及防止噪聲污染以保證患者睡眠充足。在病房內播放輕柔的音樂,以緩解患者術后不適感。(3)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放松訓練。穿著寬松的病員服,并保持平臥位,可使患者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通過慢節奏的腹式呼吸訓練以及冥想、打坐等方式,可促使患者心境平和,防止產生煩躁情緒。(4)飲食指導。普外科住院患者,其飲食有很大的講究。但很多患者及家屬對圍術期飲食不了解。為此,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以及術后恢復情況,為其進行飲食指導。盡量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增加優質蛋白、纖維素等食物的攝入。同時,防止辛辣刺激食物對傷口的刺激。(5)對護理人員實施培訓。通過提升其護理技巧、溝通技巧以及責任感,來提升護理質量。使患者住院期間得到有效的護理干預,保證其治療安全,完善預后。(6)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接受普外科治療的患者,比保守治療患者病情更加危急。疾病發作會導致其心理比較脆弱。若不能獲得外界的支持,會導致情緒不斷波動,影響治療效果。為此,護理人員需采取親切熱情的服務態度,耐心為患者服務,使其有被尊重和重視的感覺。同時,對患者家屬實施安撫,以防止護患糾紛的發生。同時,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其享受到家庭的溫暖,提升其求生欲。也可通過同病房病友交流的方式,擴大患者交際圈,使其感到心情愉悅,以更加自信的心態面對手術。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比較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肢體障礙。(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護患糾紛發生率、滿意度。滿意度調查表為本院自制,由患者填寫,評分0~100分,95分以上為滿意。(3)評估兩組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估[3]。兩項量表分界值分別為50分和53分,分數越高,不良情緒越嚴重。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38%,低于對照組的4.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護患糾紛發生率、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滿意度等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患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兩組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情況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有較大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作為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手段進行臨床救治的科室,普外科的服務質量不僅與手術醫師的手術操作質量有關,還與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密切相關[8]。普外科手術治療,會對患者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會對其機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引發各種并發癥[9]。為了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本研究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在護理干預中。人性化護理是通過采取一系列干預措施,滿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而達到提升治療效果的一種護理方式[10-11]。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減少患者對病情的擔心,更加堅信手術治療效果,使患者心情趨于穩定,減少術中應激反應的發生。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也會增加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能夠積極配合治療[12]。良好的住院環境,對患者治療也有一定的正向效果。為此,護理人員需要每天對病房進行清理,保證通風,溫度和濕度都調節至患者感到舒適[13]。剔除噪聲以及強烈光線對患者睡眠的影響,可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保證其順利康復。而對于精神比較緊張的患者,可指導其通過腹式呼吸、冥想、打坐等方式放松身心,降低情緒對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14]。為患者制訂個體的食譜,指導其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可防止增加胃腸道負擔以及造成便秘。優質蛋白、纖維素等的攝入,可保證機體營養充足,促進機體恢復[15]。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防止對傷口造成刺激。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技巧、溝通技巧以及責任感,進行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可使患者有被重視和尊重的感覺,使其心情愉悅。獲得家屬支持,可使其享受到家庭的溫暖。獲得病友的支持,擴大交際圈,也可提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心,提升其康復訓練的積極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患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SAS評分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孫勝男[16]的研究中,認為人性化護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的研究結果有高度一致性。充分說明對普外科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可同時對其生理狀態及心理狀態進行改善,保證其治療依從性,提升滿意度。患者對護理人員更加信任,對治療充滿信心,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臨床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對普外科患者的影響,主要是從心理及生理兩個方面進行,有效保證了手術效果及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作者:黃星青 王雪華 單位:中信惠州醫院外科
- 上一篇:神經內科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幸福感研究
- 下一篇:鄉鎮年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