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關鍵點
時間:2022-04-25 11:40:00
導語: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關鍵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自然資源。我國有近90%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以及3O%以上的生活用水都來自礦產資源。然而隨著人口數量迅速膨脹,資源緊缺問題也日漸嚴重。人類要想持續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源問題,而解決礦產資源問題則尤為關鍵。因為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礦產資源緊缺問題始終制約著整個社會科學、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我們應時刻以科學發展觀為方向來推進礦業勘查、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有效、協調、創新的持續發展機制,達到保護資源、資源勘查與開發和經濟建設三者同步發展的目的。
1貴州省礦產資源狀況調查
貴州是礦產資源大省:至今已發現122種礦產、3000多處礦床(點)。其中已探明有儲量的就有76種礦產,41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28種礦產列1—5位,21種礦產居前3位。截止至1999年底。貴州省已探明主要研究方向為地質成礦模式。礦2410億噸。居全國第5位:磷礦26.87億噸。占全國總量的43%。居全國第2位(一級品富礦儲量5.27億噸,占全國富磷礦石的45%):鋁土礦4.t3億噸,占全國的20%,居全國第2位;重晶石1.23億Ⅱ屯,占全國30%,居全國第1位;錳礦9054萬噸,占全國的15%,居全國第3位;銻礦49.2萬噸,居全國第4位;金礦遠景資源量5o0噸以上,居全國前1O位。
2貴州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原則要點
2.1統籌規劃,適度超前按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統籌中央與地方地質勘查工作、統籌國內地勘事業發展與對外地勘領域開放、統籌各類規劃區域地質工作、統籌礦產勘查與地質環境調查、統籌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并且應提前1O一15年規劃部署地質勘查工作,以便可疑充分發揮出地質勘查的基礎性、性先行作用。
2.2遵循規律,合理布局以經濟和社會發展宏觀布局要求為方向、我省地質條件和資源分布特點為依據,結合國土、人口、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格局,因地制宣統籌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區域布局,引導商業性勘查工作的有序發展。
2.3突出重點,拓寬領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拓寬地質勘查工作的服務與應用領域,突出重點成礦區帶和重要礦種的勘查工作,不斷提高地質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廣度。
2.4創新科技,增強能力加快成礦理論和地質勘查技術發展步伐,加快信息化建沒步伐,完善地質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地質勘查工作現代化步伐、加強科研與勘查的有機結合,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引領作用:研究重大地質問題,因地制宜,變地質區位優勢變為科技創新優勢:加強人員班子培養,強調創新建設。
2.5立足國際,擴大合作為了更好的適應經濟全球化和資源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就要加大礦產資源領域對外開放的力度,鼓勵國內外企業合作開展境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并且扶持、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與國際接軌。
2.6完善體制,理順機制健全地方政府和企業負責制、完善商業性礦產勘查機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地質勘查多渠道投入新機制的形成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的引導和拉動作用。
3礦產勘查技術的選擇要點
3.1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必須要兼顧地質形貌和經濟效益兩方面。首先因地制宜,根據工作區的地質、地形、物性條件來匹配勘察手段:其次要時刻把經濟效益銘記于心,達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3.2在選擇勘查手段時要著保持先進性與實用性之間的平衡。科學技術手段不斷提升,各學科之間也彼此滲透,例如衛星定位技術、超深綜合鉆探技術、物化探技術等在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的運用,就帶來了大量的地質信息和數據量,也提高了勘測的準確性和可信度。整體上就大大地提高并促進了勘查方法與勘查手段的進步與發展。
3.3靈活選擇運用各種勘察手段。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或三兩勘察手段結合、或單一,以便達到勘察的目的。
4實現地質勘查找礦突破需要的創新機制遍地開花是目前甘肅省地區尋找礦源的基本格局。要想達到重大突破,首先就要有新的運行機制。
4.1首先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在尋找礦源階段中的作用。政府可以積極引導商業性質的尋找礦源工作,尤其在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現階段,政府應切實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前期礦產勘查工作,為其灌注資金,指明方向、降低后續勘查降低風險、并引導其他資本途徑注入資金。政府還可成立地勘基金專項,加強稀缺品種礦產勘查,并號召其他部門給予支持,彼此合作以達到集中攻關,盡快突破的目的。
4.2政府可以完善相關的法律措施充分維護探礦者的權益。首先完善有關勘察礦源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體系,降低探礦者的風險、提高探礦者的利益。其次解決“探礦權”和“采礦權”兩權分割的問題,確保“探礦權”可以順利向“采礦權”過渡,且要落到實處,以便吸引更多資本注入到礦產勘查項目中,并且要給予新伙伴必要關照和支持。
5礦產勘查工程的合理布置
5.1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地區的地質條件是礦產勘查工程布置得第一步。礦層的穩定性、構造、礦床水文地質、礦山工程地質等地質要素都要弄清楚。弄清楚該區域的地質條件后,緊接著則要分析各種地質要素在礦山開發中所占據的重要程度,及勘查時的難易程度。然后根據項目任務確定此工程的布置原則,確保工程的每個環節順利實施。
5.2充分發揮個體作用即要確保每個單項工程手段所能帶來的效益。要以單項分析,綜合研究,區別對待,統一布置工程為原則,確定每個單項工程的布置角度,以及其在整個工程中的作用,再串聯每個單項工程成果,達到整個工程施工順利,收益可觀。
5.3確保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每個階段順利可行。因為地質勘查工作是分階段進行的,每個勘查階段不僅有相應的地質任務,而且各階段之間也密不可分。后一勘查階段的勘查工程布置,必須以前階段的項目成果為基礎。所以從普查階段開始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每個階段都要慎重部署,盡可能做到相互接,使前階段投入的工程,在后續階段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5.4勘探線剖面法是勘查工程的布置時的有效方法,應多運用到各類勘查工程中。勘探線剖面法可以明了的揭露被勘察地質的特性,再加以綜合研究則可以建立對應的地質剖面,這也是今后工作地區開展二維平面和三維空間地質背景和礦層(礦體)賦存狀況研究的基礎。
6貴州某地區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實例分析某地,曾進行過大量的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但僅限于對其淺部礦體予以驗證,深部礦體的勘查結果資料卻很少。現將該區的地質特征介紹如下:
6.1地層地層自西向東、自老而新走向呈NE、傾向SE、傾角70~300的單斜狀展布。探礦工程揭露地層自老而新為奧陶系中統峰峰組(02f)、石炭系中統本溪組(C2b)、上統太原組(C3t)、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ls)。地表零星出露有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Plx),上統上石盒子皇且(P2s)、石千峰組(P2sh):三疊系下統劉家溝組(T11)、和尚溝組(Tlh):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層廣泛出露。
6.2構造區內構造以斷裂為主,其中尤以高角度正次繼承和發展,在構造復合位置,恰是巖漿巖入侵的良好通道。
6.3巖漿巖區域內中生代燕山期巖漿分布廣泛且活動強烈:巖性以中性巖為主。根據已有地質勘查資料,巖漿巖侵入部位自古生界中奧陶統(02)至中生界三疊系(T)地層,產狀呈多分枝的巖床狀,形態復雜。巖漿巖是本區磁鐵礦成礦母巖。
6.4磁異常磁異常曲線規整圓滑,呈近似等軸狀橢圓形態。以150y值圈定異常,其走向長6000m,寬5500m,以300y值圈定異常等磁力線,其走向長約3600m,寬3500m。由此看出,異常規模比較大。
6.5成礦條件分析根據以上地質資料分析,本區具備邯邢式鐵礦的基本成礦地質條件。礦區內淺部雖是煤系地層,其下則是奧陶系地層,北東向斷層構造控制了巖漿巖的入侵及礦田的分布,經鉆探驗證,本區在深部揭露閃長巖,同時也見到了接觸帶和磁鐵礦。綜上所述,本區具備接觸交代條件,奧陶系中統含膏角礫巖地層為巖漿的侵入提供了空間,對其接觸交代起了催化作用,故而在該地層中有可能形成多層厚大礦體。
6.6以往地質工作該區過去曾施工一鉆孔,孔深700多米處有1米厚的磁鐵礦,礦石品位較高,未繼續進行深部及外圍的勘查工作,以致于本工作區深部鐵礦礦體的產狀、厚度、延伸情況等缺乏具體的資料。
6.7勘查結果該區地磁異常,有可能為一大的巖體引起;但是結合過去施工的鉆探資料分析,該異常又有可能由一深部礦體引起,且推測這個礦體埋深比較大,規模也較大。究竟是礦體異常還是巖體異常,經過專家們的反復論證,也難以確定,因為除了淺部鉆探資料和磁異常外,沒有其它資料可以利用。最終決定驗證一個鉆孔,實際鉆探成果反映也有1米左右的鐵礦。為此判定該磁異常為一巖體異常。
6.8存在問題只用一個驗證孔否定該礦是礦體異常未免太草率,如此大的異常中心只布置一個鉆孔,畢竟也有它的局限性。假若是再結合其它物探手段如重力、電磁測深技術或激電中梯測量等進一步予以解釋分析,結合已知的兩個鉆孔地層資料對比,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根據不同物探測量方法獲得的異常,總體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交互印證性和地質可解讀性。
7結束語
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科學,不僅需要專業人才的大量培養,也要不斷地深入探索尋找新的勘查思路,探尋更為先進科學的措施與技術,是每個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工作者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安全、高效、發展、創新”是礦產地質勘查與找礦的核心內容,應當始終貫穿于礦產勘查的全過程,保證勘查質量,在激烈競爭的礦產資源市場中,使礦產企業能很好地生存、發展。
- 上一篇:市政辦建設項目集中審批辦法
- 下一篇:技術開鎖現場勘察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