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發展戰略探究論文
時間:2022-03-01 09:09:00
導語:綠色建筑發展戰略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球能源、資源與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所有國家共同面對的挑戰,各國在國家層面對于基本的行動框架也達成共識。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逐步形成了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發展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年來一直全力推進中國綠色建筑發展,出臺了大量法律法規并積極推進建設實踐。
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指導下,綠色建筑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發展循環經濟的章節中專門提到了建筑節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中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作為重點領域“城鎮化與城市發展”下的優先項目。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這一切都說明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綠色建筑的發展,并已經從國家層面開始實際行動,地方政府全面積極響應。同時,綠色建筑發展也有利于國家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消費模式、推進健康城鎮化,是實現國家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抓手。
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戰略目標
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總體戰略目標是以實現國家“十一五”規劃約束性指標為契機,促進綠色建筑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通過實現綠色建筑的“四節一環保”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
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具體目標應該與綠色建筑的定義(簡稱“四節一環?!保┫嘁恢?,包含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環保五個方面的目標。綠色建筑的節能目標是大力推動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嚴格實施節能50%設計標準,直轄市及有條件的地區實施節能65%標準,“十一五”期末建筑節能1.1億噸標準煤。綠色建筑的推進現階段以加大新建筑節能為主要突破口,同時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國務院批準的《節能中長期轉型規劃》中,建筑節能作為節能的重點領域,在“十一五”期間實現節能1.1億噸標準煤的目標。這一目標將分別落實到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三大領域之中。
綠色建筑節地方面目標是以“十一五”規劃提出耕地保有量1.2億公頃為基礎的貫徹國家推行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調整的要求,執行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70%以上的政策。
綠色建筑節水的目標可以參考《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水目標,單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全國設市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不超過15%,生活節水器具在城鎮得到全面推廣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污水處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達到5%~10%,“十一五”期間節水690億立方米。
綠色建筑的環保暫時還難以制定明確的數字目標,因為作為目標基礎的現有建筑物污染排放統計還很缺乏。《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規定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所有城市都要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億噸/日。
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戰略重點
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戰略重點體現在政策法規、科技創新和建筑實踐三個層面。政策法規層面以全方位政策法規推進綠色建筑;科技創新層面以適宜性技術研發支撐綠色建筑;建設實踐層面以全壽命周期視角實踐綠色建筑。
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基本政策是:一是積極推進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必須首先解決建筑節能問題。建立健全建筑節能政策體系和法規體系,政府強制要求所有新建建筑必須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完善建筑節能技術支撐體系;設立了墻體材料專項基金。二是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設立“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通過一套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和辦法,對綠色建筑工程項目或技術產品予以確認;逐步推行綠色建筑性能評定認證制度,推動綠色建筑認證機構發展。三是完善綠色建筑關鍵技術支撐體系,編制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導則,制定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建立結構體系綠色評價、綠色建材分析評價等關鍵技術集成平臺。
中國中央政府一直積極出臺綠色建筑相關法律法規,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建筑法規體系應逐步健全,形成一套完善的三維體系框架,第一維度是橫向體系,橫向體系由主干法和相關法組成。第二維度是縱向體系,縱向體系由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四個層次構成。第三維度是綠色建筑政策法規的類型,除了強制性辦法,還應該包括激勵性辦法和政績考核辦法。此外,還有強制性的政策規定及激勵性政策。另外,在政策法規體系中,需特別提出的是通過政績考核手段實施節能減排,通過對地方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的考核手段促進他們切實推進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法規體系是各個部分互相依賴形成的完整系統,激勵和處罰手段需要主干法和相關法相互配合以及部門間的合作,因此法律法規的完善需要長期的建設過程。
科技創新戰略的內涵是以適宜性關鍵技術研發支撐綠色建筑。在國務院2005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中,“城鎮化與城市發展”作為十一個重點領域的第九項,成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關鍵領域。在“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重點領域中有五個優先發展領域包含了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綠色建筑(包括建筑節能)科技創新的主要突破應在關鍵技術和適宜性技術兩方面?!毒V要》提出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關鍵技術研發包括: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建筑節能技術與設備,可再生能源裝置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精致建造和綠色建筑施工技術與裝備,節能建材與綠色建材,建筑節能技術標準等六個方面。綠色建筑的許多關鍵技術在西方是比較成熟的,但普遍存在增加建筑造價的問題。因此在引進西方技術基礎上,中國科技人員更重要的是選擇與創造本土化的適應性綠色技術。這里的適宜性技術是指合理的工藝手段與新技術產品組合、低技術與高技術結合。低技術如自然通風、外遮陽措施、科學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
建設實踐戰略則是以全壽命周期的視角實踐綠色建筑。按全壽命周期的理念,在綠色建筑中需要研究六個環節:一是綠色建筑的規劃,二是綠色建筑設計,三是綠色建筑施工,四是運行和管理,五是維修和養護,六是拆除后的再利用。6個環節涵蓋了中國廣義建筑業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包括規劃編制企業、勘察設計企業、建材生產企業、工程施工企業等。這些企業都將參與到建設綠色建筑的環節,無不例外的負有推進綠色建筑實踐的責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設立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此外,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根據《建設部關于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實施方案》的工作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啟動“一百項綠色建筑示范工程與一百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這些綠色建筑與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項目以科技為先導、節能減排為重點、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具有輻射帶動的作用。
- 上一篇:幼兒園學期工作計劃
- 下一篇:宣傳處副處長竟職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