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發展困境及普及意見

時間:2022-04-18 04:25:00

導語:綠色建筑發展困境及普及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建筑發展困境及普及意見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國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空前重視,我國也將節能減排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發展綠色建筑是落實節能減排的重要切入點。當前,丙北地區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全面推行‘綠色建筑”,兩北地區面臨干載難逢的機遇。

一、問題分析

西北地區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政策引導不夠雖然兩北欠發達地區在全國較早推行了建筑節能標準及較旱制訂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但實施效果令人不滿意。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對發展綠色建筑的迫切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二是沒有從政府層面制訂宏觀的綠色建筑發展戰略,三是缺乏有效的政策對綠色建筑的發展進行扶持和激勵。

(二)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市民認為綠色建筑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認為這種房屋只是為富人建造的。事實上,綠色建筑的初期造價成本僅高于傳統建筑的8%左右,在未來5至11年可以完全收回。按初期每平方米建設成本1200元計算,綠色建筑每平方米增加的或本為96元,如按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計算,總共增加的費用大約為96oo~,普通老百姓是可以接受的。由于宣傳不夠,使開發商在建房,老百姓在購房時,盲目性較大。

(三)不能兼顧開發商和購房者利益兼顧開發商和購房者的利益,既是推進綠色建筑的直接動力,也是為購房者提供健康舒適居住環境的現實要求。事實上,由于我國房地產市場尚不成熟,開發商往往喜歡炒“概念”,找“賣點”,做表面文章;而不成熟的購房者也不懂“真貨…‘實貨”。隨著市場的成熟和先期購房者入住的反饋,事情將向“貨真價實”、講究實效的方向轉化。這給建設部門提出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即尋找開發商和購房者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結合點。

(四)二次裝修問題新建住宅住戶二次裝修問題,是全國住房供給體系的一個普遍h生問題。剛剛建好的新房子,居民人住時,都要進行裝修,拆除、廢棄尚未使用過的建筑構件、設備和管線,造成了極大的材料、人工和經濟浪費,甚至對房屋結構安全造成隱患。如何引導住戶,如何引導開發商建造多個裝修層次的樣板房,是我們需要考慮和研究的又一問題。

(五)關鍵技術的研發問題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的研發方面,西北地區未有相關的重大科研立項,也沒有對綠色建筑技術進行研究的戰略規劃。這就使得兩北地區在發展綠色建筑時,缺乏有特色的自有的技術和產品,也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這些原因導致兩北地區的綠色建筑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和氣候。

(六)建筑節能材料的應用方面建筑節能材料的應用方面,兩北地區與東部地區和國外發達地區差距較大。西北地區采用的節能設備與材料、無公害材料及各種節約資源的措施與東部地區和國外發達地區相差一代甚至更多。以建筑供暖為例,西北地區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為20,瓴/平方米,氣候條件相同的瑞典、丹麥、芬蘭等國家條件相同的建筑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僅為11瓦/平方米。平均能耗相差一倍。如果把這些能源節約下來,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將會給我們西北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能源效益。

二、推廣建議

(一)建立健全地方法規體系制定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建立健全綠色建筑地方法規體系。建議將發展綠色建筑確定為兩北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并建立健全綠色建筑地方法規體系。目前,最需要的是在做好建筑能耗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兩北地區建筑能源使用效率法規,對建筑物的最高能源消耗進行強制性限定。

(二)完善綠色建筑技術地方標準體系建議大力發展并完善西北地區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綠色建筑與區域氣候、經濟條件緊密相關,建議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標準,包括建筑用太陽能、風能、無害自然資源、水資源等能源資源使用標準、綠色建筑材料標準、室內外環境標準、建筑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建筑綠色改造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能耗分級標準等一系列地方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同時,要使這些標準互相配套,并不斷更新完善。

(三)完善西北地區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建議加大科技投入,開展綠色建筑基礎性和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研究開發。要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適用的綠色建筑技術,提高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產品以及設備的自主研發能力,發展符合本地條件的綠色建筑成套產品和新技術。要大力推動先進、成熟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進程。

(四)建立有效的政府激勵機制建議政府考慮對能耗、排放等方面符合規定的建筑給予政策優惠,并采取行政通報、政府宣傳等行政措施來優化綠色建筑的市場價值,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采用經濟補貼、低息貸款、稅收減免等經濟激勵政策來直接推動綠色建筑市場。同時,加大對非綠色建筑的企業和項目征收強制性能源消耗稅和排放稅,以加大非綠色建筑項目的成本,引導企業向綠色建筑方向轉化。

(五)建立綠色建筑物能效分級和示范計劃建議探索開展建筑能效分級標識,用來區分各種建筑物的耗能水平,將綠色建筑與一般建筑在能效上加以區分。在能效分級標識的基礎上,建立綠色建筑示范工程,用實際建筑能效為綠色建筑的發展建立標桿,使綠色建筑沿著良『生循環的軌道,穩定、健康、持續地發展。

(六)產業1全裝修人們對傳統蓋房子的印象,往往是大量鋼筋水泥堆放在場地里,現場攪拌、現場澆筑,工地人多、噪音大、塵土飛揚。這種傳統的建筑施工方式,造成了大量能源資源的浪費。在萬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幾幢實驗樓的施工現場,現場堆放的不是鋼筋水泥,而是已經按照設計規格做好的梁、柱、樓板、墻體、樓梯等蓋房子的“零件”。三名施工人員,一個負責指揮,一個操作起重機,將不同的“零件”吊裝到相應的位置,另一個工人負責將吊裝到位的“零件”加固,組裝到一起。這種“車間生產零件、施工現場裝配”的住房建設方式,就是住宅產業化的基本模式。萬科的這種探索或是我國今后綠色建筑發展的道路之一。

(七)充分應用綠色環保建材和綠色施工技術據調查,有不少建材對^體健康和環境保護不利。所謂“有害建材”主要源于五種有害物質——氡、甲醛、苯、酯、三氯乙烯。氡主要是在混凝土、碳化磚、磚頭、水泥、石膏板、花崗巖及供水系統中;氡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同時釋放出一定能量,逐步破壞肺部組織,引起肺癌及各種怪病。甲醛主要來自保溫材料、地板膠、涂料、塑料貼面板等,是一種致癌物質。苯來自于合成纖維、塑料、橡膠等,它可以抑制人體的造血功能。因此,建議人們在建筑選址、建筑施工、房屋裝修等方面在選擇實用、美觀的同時,更加重視健康和環保。具體應從以幾個方面人手。

1.太陽能的利用在建筑設計中增加對太陽能的利用,特別是在農村,太用最多的是熱水器的應用,它具有安全、經濟等特點,應該把它加入到建筑設計中,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布置,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對太陽能的利用,而且可以使建筑立面看上去更加美觀。對太陽能的利用還表現在對窗戶的設計,合適的窗戶設計可以在內部空間與室外環境之間傳遞熱、光和空氣。

2.照明節能設計公共場所的照明,如門廳、走廊采用節能燈,樓梯間采用聲光控節能燈,自行車庫、電信間等采用T8細管熒光燈,并配用節能型電子鎮流器。

3.建筑物的廢物排放減少建筑物的污染排放;生活用水可實行分類多次重復使用;糞便可實行脫水滅菌處理,生產農家肥料,或發酵綜合利用。

4.建筑物的周邊環境盡量保持和開辟綠地,在建筑物周圍種植樹木,以改善景觀,保持生態平衡,并取得防風、遮陽等效果。

5.建筑物的人文景觀積極保護建筑物附近有價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遺址。

6.建筑物的費用選擇建筑造價與運行管理費用經濟合理。使用合適的先進技術,使建筑運行費用較低,使建筑造價得到節約。

7.建筑物的拆除回收回收并重復使用資源,從舊有建筑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磚石、鋼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盡可能保護好,根據不同情況,力求回收利用。

8.非傳統水源(雨水)的利用收集屋面、路面以及綠化區域的雨水,經雨水管收集匯合后流至雨水收集池,凈化處理后用于景觀補水、汽車庫地面清洗、澆灑和綠化用水。雨水回用系統投入運行后可大大減輕小區公共用水費用,使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10%以上。

總之,由于綠色建筑選址合理、建筑朝向與周圍環境良好;采用隔聲保溫設計、綠色、生態與節能技術;采用可再生能源;采取雨水收集處理回用;不但有效節約了能源和資源,也大大減少了區域有害氣體的排放,減少了自來水在非居住用水上的使用與浪費。因此,在西北地區推廣綠色建筑是今后新建建筑發展的方向。作為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加強政策引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推廣綠色建筑的工作目標、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思之在早,謀之在先,使綠色建筑的先進理念早日付諸工作實踐,早日實現生態城建、綠洲城建的建設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