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表現手法

時間:2022-04-15 03:57:00

導語:建筑結構表現手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結構表現手法

現代結構技術的發展,為建筑的創作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建筑師必須按照自然法則和科學規律去選擇結構形式。把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結構理性和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創作出結構合理,個性鮮明的建筑形象。建筑師在醞釀結構方案的時候,要從結構的傳力方式、傳力系統來分析和摹想結構形式的基本力學特征,分析結構基本力學特征和建筑形象特征的內在聯系,從而達到技術美和藝術美的高度統一。結構表現的方法就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以結構技術手段來參與建筑的形態構成,恰當地運用結構的語言來表現建筑,為建筑形態賦予合理的內涵、帶來嶄新的面貌。

一.結構直接表現形象構思

形象是建筑內在邏輯物化的外在形態,是表現建筑內涵和個性的形式和語言系統。建筑是依靠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其內涵的,“有意味”的建筑形象的塑造,必須按照藝術構成的法則和人們的審美趨向,選擇有效的表現手段,使建筑的內涵和個性“形式化”、“形象化”。其中結構技術作為構筑建筑形象的形式語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結構技術對建筑形象的影響表現在結構技術不僅“賦形”——以結構自身的姿態賦予建筑以一定的外觀內貌,而且“授意”,以結構自身的表情和氣質特征賦予建筑以豐富的內涵和個性。例如印度新德里巴赫伊教禮拜堂(圖1),建筑師帕薩要表達的是一種以純潔的意境和緊密團結的象征,于是它采用數片薄殼結構,塑造了蓮花狀的建筑形象,蓮花教堂周圍有步道、水池、橋和踏步。半開的蓮花花瓣分為三層,第一層向外;第二層向內。與第一層的一起被蓋了外圍的敞廳;第三層向內向上,大部分是連結在一起.只在頂部分開,最頂部是玻璃頂,以利防雨及采光。此通過建筑結構的表現更將宗教教義包含于形象之中,表現了完美無瑕的內涵一和宗教的象征,成為結構直接表現形象構思的典范。

二.結構構件的外露表現

結構構件的幾何特性是其內在力學性質的外顯特征,是建筑形象塑造的外在因素。一些自身具有一定幾何特征的結構構件可像“符號”和“語言”一樣,起到傳遞美學信息,樹立形象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結構構件正是加強建筑形象和個性表現的“符號”和“語言”。柱、梁、桁架、索、拱等的結構構件都可以構成不同的“符號和語言系統”。在建筑物的局部將某種結構構件作為“符號”或“語言”來加以利用,不但會加深人們對建筑物的視覺印象,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建筑師所追求的某種建筑風格。SOM在設計廣州保利國際廣場(圖2)這兩座34層,150m高的板式建筑時,使用了一種創新的結構體系:結構主體由核心筒和巨型桁架組成,核心筒位置偏于平面的一側,前后兩個立面是巨型桁架體系。這樣建筑內部就不存在結構柱,形成了開闊的辦公空間。建筑師在并沒有只是在表皮上做文章,而是根據結構的特征,直接在立面上把結構的特點表現了出來,使人們從建筑的造型上就可以直接閱讀到結構的內容。兩座大樓都把桁架體系暴露在外,后面才是玻璃圍合的建筑主體,在核心筒位置,建筑采用玻璃幕墻,這樣在立體構成上,桁架部分和玻璃部分便構成了穿插的關系,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立面效果,兩部分在同一個立面上進行著內容與表象,具象與抽象的對比。廣州保利國際廣場在建筑空間、結構體系、形式表現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它在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創新了結構體系,進而對這種結構體系進行了建筑形式的表達,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這種風格不是孤立的建筑立面設計或者造型設計可以創作出來的,它是理性的結構在形式上的一種反映。

三.力學邏輯的形象轉化

結構作為建筑的骨架,必然受到各種外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產生形態和功能上的變化。并最后反映在建筑形式上,因此,結構的基本力學規律也是建筑表現的影響因素。遵守并利用結構的基本力學規律,優化結構形態,創作出兼具優美造型和合理力學邏輯的建筑也是結構表現的主要內容。如日本長野奧林匹克紀念體育場(圖3),采用了懸掛式屋面結構,這種結構體系在室內創造了一個大型的無柱比賽空間,把鋼架結構縱向組合,每榀鋼架的高度不同,根據所在平面位置,從兩邊到中間逐漸升高。

建筑的結構表現需要建筑師對的結構知識的熟練掌握,也需要配合的結構工程師具有一定的建筑素養。為此,如果希望設計出具有較高結構表現水平的建筑,需要建筑師們具有綜合處理的能力,把建筑的藝術性與結構的技術性結合起來,創作既美觀又合理的建筑作品,實現建筑與結構的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