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要點應用與分析

時間:2022-06-12 03:01:25

導語: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要點應用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要點應用與分析

摘要:在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節水節能等措施。文章以西北地區某展示中心項目為例,對綠色建筑中的給排水設計要點進行分析與探討,該項目從方案設計階段就整合構思建筑方案與綠色技術的融合,把綠色建筑的理念貫穿到整個項目的設計中,創造一個綠色化特征鮮明,環保、節能的現代化公共建筑。

關鍵詞: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節能節水

為了應對綠色建筑發展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要求,我國于2019年頒布了修訂后的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新版標準中水專業相關評價內容新增了健康舒適與生活便利兩類指標。新《標準》增加了新的綠色建筑等級———基本級的設置,分為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及三星級共計4個等級。新《標準》的評價條文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5類指標組成,與水專業相關的指標共計15項。本項目旨在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的評價標準,設計中應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全部控制項的要求,且每類指標的評分項得分不應小于其評分項滿分值的30%。并應進行工程全裝修,工程質量、選用材料及產品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項目概況

甘肅省某產業園展示中心,地處甘肅省東部。展示中心總建筑面積20774.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9381.0m2,地下建筑面積1393.0m2,建筑高度:38.25m,室內外高差0.45m,地上十層,地下一層;一-二層為辦公服務中心,三層為主展廳、四-十層為員工宿舍,地下一層為設備用房,為二類高層公共建筑。

2水質要求及防污染措施

2.1水質要求。2.1.1各用水點水質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常規指標及建筑所在地供水主管部門規定的非常規指標。根據水源水質檢測報告,針對供水水質現狀進行設計,確保綠色建筑生活飲用水用水點水質達標。2.1.2本項目總水表之后設置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紅線內給水管網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給水。2.1.3展示中心采用分質供水,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給水,綠化澆灑、道路沖洗、景觀噴泉、車輛沖洗等采用中水水源供水。2.1.4中水水源管道均設置明確、清晰的永久性標識。2.2供水方式。地下一層設置生活水箱加變頻泵,采用水箱+變頻泵的供水方式供水,避免了設置高位水箱而造成的水質二次污染。2.3供水設備。2.3.1生活水箱采用獨立成品不銹鋼水箱,不銹鋼材質水箱容易清洗消毒。生活給水加壓泵出水管上設置紫外線消毒設備,水泵內設置PH值、渾濁度、余氯等水質監測設施。2.3.2對消防水箱及消防水池進行定期沖洗,防止水質變壞。水池通氣管及溢水管管口加防蟲網罩,防止雜物塵埃進入池內污染水質。2.3.3生活飲用水箱進水管與水泵吸水管對側設置,以防短流,且水箱進水管管口高出水箱內溢流水位,溢流管和泄水管的出口排至泵房內排水明溝。管底(口)高出排水溝沿不小于0.15m。2.4排水衛生。2.4.1室內排水管道系統設置專用通氣管,改善排水水力條件和衛生間的空氣衛生條件。2.4.2室內選用直通式地漏,下設存水彎。2.4.3便器采用自帶水封(不小于50mm)的潔具。

3節水及水資源利用

3.1節水措施。3.1.1用水定額的合理取值。在實際工程設計中,為了保障水壓、水量、生活貯水設施的有效容積能滿足最不利情況的用水要求,通常選用規范中的最高日用水定額。而《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0)中的定額采用的是平均日用水定額,該標準考慮了節水型潔具的深入推廣對用水量的影響,并按城市規模、地域進行了細致劃分。因此,平均日用水定額可以反映更準確、更真實的生活用水量。故本項目采用平均日用水定額計算最高日用水量更為節能。3.1.2計量。產業園區入口處根據生活用水、廠房生產用水、消防用水、綠化用水等分別設置水表計量。每棟建筑物引入管處均設置水表,建筑物內的消防水池、生活水箱、采暖用水等給水管上均設置水表分別計量。3.1.3供水系統。本項目充分利用市政給水壓力,采用分區供水的方式。本項目市政壓力為0.25MPa,共分為兩個區,一至三層為低區,四至十層為高區,采用豎向分區方式控制最不利潔具處靜水壓力不超過0.35MPa。給水支管設置減壓閥,調至戶內用水壓力小于0.2MPa。3.1.4避免管網漏損。a.管材及閥門。本工程室內給水管、熱水管采用內涂塑鋼管(內涂食品級塑料)薄壁不銹鋼管道及管件,采用承插式氬弧焊連接;室外給水管采用鋼絲網骨架塑料復合管,電熱熔連接。上述管道承壓能力強,接口牢固,重量輕,管道內壁光滑阻力小,安裝快捷,可防止漏損和供水二次污染,閥門采用密封性能高、零泄漏的銅芯閥門。b.合理設計給水系統,采用高效、節能的供水設備,采取減壓限流措施,避免給水配件高壓出流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3.1.5節水器具。a.本項目采用節水型衛生器具,淋浴器、水嘴、衛生潔具等符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14)要求的產品。b.衛生間座便器采用容積6升的沖洗水箱,大小便分檔;蹲便器采用腳踏式延時自閉式沖洗閥,防止人手接觸產生交叉感染疾病。小便器采用感應式沖洗閥,公共衛生間洗手盆采用感應式水嘴,洗臉盆等衛生潔具采用陶瓷片等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嘴。水龍頭采用陶芯快開龍頭。c.室內衛生器具配件與水箱(池)液位控制采用優質、可靠的產品。d.選用節水效率等級不低于二級的高效節水器具,便器采用自帶水封(不小于50mm)的潔具。3.2水資源利用。3.2.1廢水回用利用。本工程室內采用污廢分流排水體制,室外設有中水處理系統及中水管網。廢水通過廢水管經廢水檢查井,最終輸送至廢水處理池,經過礦渣、沉淀、過濾、消毒等處理方式,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后,作為綠化用水、車輛沖洗等。3.2.2雨水回收利用。該項目給排水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利用各種水源,室外自建雨水處理系統。該項目采用雨水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措施如下:直接利用:雨水收集范圍包含展示中心屋面、室外綠地、道路、廣場等,通過雨水匯總管對雨水進行收集后,由截污棄流裝置對初期雨水進行攔截棄流后儲存在室外蓄水池里,經過雨水凈化裝置對雨水進行凈化處理,最終達到出水水質要求,供給綠化和景觀用水。綠化、景觀配水管不與自來水管網連接,中水系統管道做相應顏色安全標識。間接利用:室外硬化的廣場、人行道等,選用透水材料鋪裝,讓雨水滲透地下,補充地下水資源。室外設置下凹式綠地,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使雨水慢慢滲透到地下,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下凹式綠地旁設置溢流裝置,防止暴雨或特大洪水,雨水來不及滲透到地下而溢出到硬化的路面。

4節能及新能源利用

4.1熱水系統形式選擇。本項目的生活熱水系統采用太陽能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本項目在建筑方案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太陽能集熱器與建筑外立面和屋頂結合的問題,選擇適宜的太陽能熱水方案。由于本項目屋頂設置集熱板面積有限,且女兒墻設計高度為4.0m,對屋面太陽能集熱板的集熱效率有一定影響,僅靠太陽能加熱無法滿足用戶對熱水的需求。于是,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輔助加熱熱源較為重要,目前的輔助熱源分別有:電加熱、空氣源熱泵、燃氣熱水機組等形式。綜合各種熱水形式優缺點,從綠色建筑及節能角度出發,太陽能+空氣能結合式熱水工程更能滿足綠色建筑的要求。4.2熱水循環系統。展示中心的熱水系統循環管道采用同程式布置方式,設計立管和支管循環系統。當用戶點相距較遠時,可增加熱水表來減少冷水空放。

5新技術創新與應用

5.1BIM技術應用。本工程從方案階段便引入BIM團隊建設,同期設計,借助直觀的三維模型,能夠預先檢測出圖紙中的管線碰撞,因此能夠幫助減少設計中的錯漏碰缺,從而提高設計質量,使各專業之間及時溝通,減少碰撞,合理優化圖紙。利用BIM設計管線預留洞,從設計到施工做到模型傳遞,并且在設計中考慮施工工序進行相應設計。BIM三維設計不僅能減少前期的設計問題,并且方便后期設計修改,模型的修改可以直接帶動圖紙的自動更新,大大減少了設計師的工作量。5.2裝配式建筑管線分離技術。本項目采用了裝配式建筑管線分離技術,建筑結構與設備管線的分離術大大提升了施工的便捷性與透明度,并且一次裝修之后使用的時間更長久,維修更方便。

6結論

綠色建筑旨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等社會效益。綠色建筑中的給排水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應充分考慮考慮節水、節能、環保等措施,使綠色建筑得以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維祿.探討綠色建筑的給排水設計[J].江西化工,2014(3):89-90.

作者:黨瀟音 單位:甘肅建工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