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執行過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8 12:21:00

導語:教育政策執行過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政策執行過程研究論文

政策科學的研究表明,包括教育政策在內的公共政策系統的運行表現為各個階段或環節,或者說它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活動所組成的一個過程,教育政策實踐也充分證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教育政策最基本、最核心的環節。一定的教育政策都是為了解決特定的政策問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項教育政策制定出臺之后,只有教育政策的精神得到了較好貫徹,政策目標才有可能實現,教育發展中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所以,教育政策的執行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特定教育政策方案付諸實踐、將教育政策理想變為現實的過程。離開了政策執行,教育政策就成了一個只具象征意義“文件”;進而言之,如果教育政策執行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教育政策問題的解決效果,有時甚至會使問題更加惡化,直至導致教育政策行為的失敗。

教育政策執行既涉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按照上級教育政策精神結合本地教育發展實際進行的政策“再制定”環節,也關系到教育政策資源配置的籌備落實,還關系到政策執行人員積極性有效調動的政策宣傳以及全面實施中的政策協調與監督問題。因此,教育政策的執行本身也是下個涉及到多個因素、經歷諸多環節同時要經過一個時期的過程,這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教育政策執行管理的環節來組織、協調和監督。

教育政策的執行管理就是在特定教育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對政策執行過程及其涉及的因素進行有效的協調,提高教育政策執行效果,提升政策效益,從而實現教育政策目標的相關行為活動。

以下我們結合素質教育政策的執行過程從理論和現實層面對教育政策執行管理進行分析。

素質教育政策是一個由多個單項政策、多層次具體政策組成,一直處于不斷發展完善過程中的政策體系,其中三大政策構建了素質教育政策體系的基本構架。雖然素質教育政策已經推行多年,但從政策過程的角度來看,相當一部分地區實施素質教育的狀況并不樂觀,甚至有分析認為,“短時期內素質教育還難于在全國范圍完全落實”。全國范圍實施素質教育的現狀與教育決策層的要求以及社會的期望還有相當的差距。綜而觀之,導致素質教育政策得不到有效執行的原因錯綜復雜,不一而足。2005年暑期,筆者曾參與教育部組織實施的“素質教育理論與政策”調研活動,并從政策理論的角度對素質教育政策運行過程進行了初步研究,其中也有機會考察了部分省市落實素質教育的現狀,發現素質教育政策運行過程中政策執行管理不力的問題已經構成了素質教育政策難于實施的瓶頸之一,而對具體教育政策缺乏必要的管理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情況,加強和改善教育政策執行過程的管理已成為各級數直主管部門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1.教育政策執行管理:協調教育政策對象的必要手段

任何教育政策的實施都會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調整,而利益受損的個體或群體(組織)會以各種不同理由、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阻礙教育政策的順利實施,以盡量維護其既得利益。在素質教育政策落實的過程中,政策涉及的所有人員——無論政策對象還是政策執行者,都已經形成了經年不變的“傳統”教育行為和認識,社會甚至許多地方政府價值取向都在不斷強化“應試”,學校教育也不得不把“追求升學串”作為主導的價值取向,學生家長更是將素質教育視為影響其子女順利升學的對立面。以上諸團體(組織)為了維護由升學而獲取的利益,在現實中匯成了一股強大的合力。這種強大的合力與素質教育要求的“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政策目標必然會形成強大的對抗性。

毋庸置疑,如果不能消除各種教育政策執行的阻力,教育政策就無法得到有效貫徹。顯而易見,教育政策執行中遇到阻力越大,教育政策執行的代價就會越大;而政策執行的代價的高低,又會進而影響到政策相關人員的信心和決心。素質教育政策的執行就是如此,在很多中小學校長、教師看來,素質教育只是一種難于實現的美好理想,與中小學實際還有相當的距離,否則政策執行不會遇到如此之大的壓力和阻力。因此,很多學校在屢試屢敗后,就只能選擇無奈的“超脫”態度,扎扎實實地按著經年不變的辦學思路原地踏步。由此可見。包括素質教育政策在內的教育政策的落實都需要政策執行過程中管理環節的參與,任何教育政策都不可能被自動執行??梢哉f,在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對政策執行過程進行管理,準確預測和消除教育政策執行的種種阻力,是確保教育政策目標實現的必要手段。

2.政策執行管理:防止和糾正政策過程偏差的必需環節

從嚴格意義上說,任何教育政策執行都會產生一定的偏差。首先,從教育政策的執行者的主觀原因方面分析,人們對于政策精神和內容的理解往往存在誤差,或者理解不到位的情況,從而引發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偏差現象?!獙τ谒刭|教育的理解就產生如此境況。中小學教師普遍存在著將素質教育神圣化的傾向,不同的執行人員對素質教育政策及其要達到的目標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素質教育已經一定程度上成為萬能的神圣化的標簽。當然,這種情況并不是絕對地使素質教育政策不能執行下去,但是政策執行者理解的偏差必然對政策執行過程或結果產生消極影響。其次,從教育政策執行的客觀結果來看,以教育政策的目標標準衡量教育政策執行的情況,評價教育政策執行過程,就會發現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也還存在著種種過錯行為。如有的地區在制定素質教育政策的時候,不考慮本地開展素質教育的客觀條件,生搬硬套國家素質教育政策,或盲目照搬其它地區的“經驗”,效仿“城區”的做法,使素質教育的執行失去針對性,降低了執行效力。

另外,教育政策環境和其它條件都是多變的。這種變化的結果是,教育政策原來的目標需要調整和原來設計方案會被一定程度上打破。應該說,教育政策執行者為了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而對政策進行必要調整,既是政策科學原理所提倡的也是客觀實際所要求的。有的地區在執行素質教育政策的過程中。對素質教育政策動態發展性預料不足,對政策不斷調整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知之甚少,仍然固守原有的政策,有的則一味坐等上級決策而喪失解決政策問題的最佳時機。雖然政策執行者也高喊著“素質教育”的口號,但素質教育政策卻沒有得到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政策執行中就普遍出現了“延緩”現象。不能達到政策目標要求就必然地說明了教育政策運行過程出現了政策執行的偏差,反映了教育政策執行存在著過錯或不盡合理之處,就必須通過加強教育政策執行的過程管理予以解決。因此,問題的出現甚至惡化與各教芒主管部門缺乏必要的管理有著直接關系。實際上,素質教育政策執行多年,但“……到現在為止,并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基礎教育還沒有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岡的結果也說明了教育政策過程中不能缺乏必要的管理,政策執行的管理也因此成為理論上防止和糾正政策過程偏差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3.加強和改善政策執行管理是有效杜絕不規范現象的必然選擇

在現實教育活動中,還存在著對教育政策執行管理的不規范現象。其中最突出的當屬被稱為教育政策“架空”的現象——教育政策決策部門只顧不停地“制造”教育政策,而對具體教育政策的落實過程與結果卻極少問津。很多人都認為教育政策出臺就意味著會被“不折不扣”的執行,既未對教育政策的落實施以要的追蹤管理,事實上也缺乏必要進行管理的有效機制。在素質教育落實的過程中,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甚至在相關的政策文件中也到了“言必素質教育”的地步,而實際上素質教育政策在很多地方執行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政策未被忠實執行;在更多情況下,“素質教育政策只是為下級提供了一些口號”,政策也未得到及時地執行。從而出現素質教育政策被普遍“架空”的狀態。很明顯,這種“政令不通,有令不行”的情況與必要管理機制的缺乏有著直接的關系。

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管理不規范述表現為教育主管部門對下級政策執行情況管理還停留在宏觀層面,對特定的教育政策執行過程缺乏有效的調控。我們知道,具體的教育政策都是要解決特定的教育問題的,也就是說不同的教育政策的作用對象,領域和要達到的目標都是不盡相同的。教育政策執行強調的是要把問題的解決落到實處,追求效果,追求成功。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對具體教育政策的落實過程環節要盡管理、引導之責。這樣就不會出現或盡可能減少各地在落實素質教育中,走樣的執行和只做表面文章的“表層”落實的情況。嚴格地說,政策執行管理的不當必然會帶來政策執行過程中效率低下、政績工程等政策不落實的情況。

另外,管理的不規范現象也表現為執行部門組織、資源不配套的問題。教育政策執行的機構、班子、工作程序與規則,乃至于必要的授權、統一的責權利結構都是組織性因素,是執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教育政策管理要面對的內容;任何教育政策的落實都需要必要的政策資源,都需要財力、人力、信息資源的實質性供給。事實上,素質教育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就存在著教育政策提出了若干政策要求,但遺憾的是在政策體系中卻沒有形成組織或制度的配套,也沒有具體解決資源的落實的措施,實際上素質教育在現實的落實過程中大量存在著只有表面號召沒有實際措施的現象,構成了管理過程中的缺項,也形成了教育政策執行的常規性障礙。

教育政策執行過程管理的不規范也表現為對政策執行過程完整性維護不夠。教育政策問題的復雜多樣決定了包括政策執行在內的政策行為過程程序的多樣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從上一世紀80年末期就開始致力于素質教育政策體系的構建和推行,但是,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這種推行很大程度上執行或表現為一種簡單的“上級制定,下級執行”的框架模式,缺乏必要的評估,缺乏對相關因素的有效協調,缺乏對地方執行情況的監督,也缺乏對政策執行過程指導。復雜的政策過程簡單化,就要以犧牲政策的效力為代價。素質教育政策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就成為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