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大學體育課實踐與運用

時間:2022-11-19 08:19:39

導語:略談大學體育課實踐與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談大學體育課實踐與運用

一、結果與分析

1、以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體育能力為目標的培養體系

研究以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體育需求、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目標,對大學生體育能力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一套突出培養學生綜合體育實踐創新能力的多元化培養體系。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們找到李敏在《淺談大學生體育能力及其培養》一文中,依據體育發展身體,增強體質這一本質特征;制定出構成體育運動能力的六種基本成份,即:1.身體鍛煉能力;2.運動能力;3.開拓創新能力;4.組織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運用體育環境和條件能力。筆者根據我國體育的目的、衡量健康標準的六個維度和以上參考,把體育運動能力分為身體鍛煉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五個成分。

2、打破學院限制選課促進學生人際關系交往研究體育課程作為大學課程的必修科目,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的開設時間是在第一、二學年,隨后的就是體育選修課,但是由于教師和場地的限制,阻礙了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選讀。體育課是小班教學,很多集體項目,諸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項目的教學,常常需要同學之間互動、協同配合。這既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體育能力和團隊意識,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特殊興趣,提高學生創新積極性。

3、教學方法改革體現多元化體育能力培養特色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各種體育教學思維活躍,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逐漸引起重視,各種教學模式層出不窮。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的最基本的途徑。成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注重啟發式教學,多種教學法有機結合快樂體育的體育教學模式: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指導思想通常我們也稱為“注重讓學生體現運動樂趣的教學模式”,是今年來在國外的“快樂體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學模式。主張讓學生很好的掌握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并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逐步形成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志向和習慣。這種教學模式遵循運動情感變化規律來設計的。由于運動的興趣來源于多個方面,因此使學生體驗樂趣的教學途徑也比較多樣。在體育課程中有一個或幾個體驗運動樂趣的環節,有時這些環節相互連接,層層遞進,使學生能體驗到運動、學習、挑戰、交流和創造的多種樂趣。這類教學模式多采用游戲法、挑戰性練習法、集體性比賽法、小群體學習法等教學方法。自主式的體育教學模式:自助式的教學模式主張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發性,強調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使強制性的死板的教學轉變為生動活潑的教學,讓學生發揮主動性的教學環節,有的是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準備活動,有的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選學習方法和進度,有的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相互評價等等,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這些環節可長可短,形式可靈活多樣,多采用地方法是小組學習、自練和使用學習卡片等。通過自主式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精神。領會式的教學模式:試圖通過從整體開始學習領會新的教程。改變以往只追求技能,甚至是枝節的技能,而忽視了學生對整個運動項目的認知和對運動特點把握的缺陷,以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這種學習的特點變現在從過去的由局部和分解開始學習到整體學習,變為由整體學習到局部學習再到整體學習。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已經具備完全的獨立能力,他們的思想特征逐步形成,他們對待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大學階段我們必須采取符合大學生思想特征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將快樂體育的體育教學模式、自主式的體育教學模式、領會式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摸索出一條適合現代教育模式發展和學生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2)多種考試方法結合,完善質量評價體系考試并不是學習的目的,學習的目的是掌握教學的基本技能并能應用于實踐。考試是教學的一個必要手段,它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體育課程的評價摒棄了傳統體育課教學評價只重視終結性評價單一的方式,而是逐漸由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過渡,不斷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形成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比重分別為50%,其中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學習的進步幅度、學生的學習態度;終結性評價的內容包括對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應用熟練程度。在評價方式上將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相結合,力求客觀、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

4、實踐教學注重鍛煉學生體育學習能力培養創新研究

(1)體育實踐課程教學改革隨機選出的2012級體育課程選項班900名學生為例,在不影響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盡地實驗計劃。在教學實驗開始前和結束后分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問卷18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723份,有效率95.7%。從問卷統計中發現河北聯合大學體育課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能夠端正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明確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價值的認識,進而促進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通過體育教學、課外活動、鍛煉使得學生的體質健康得到加強,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高。

(2)陽光體育運動設計認真執行國家教育改革方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7號文件和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精神,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面向全體學生、努力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為基本出發點,完善體育工作的領導和管,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工作重點,蓬勃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求各教學單位制定切實可行的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方案,明確活動主題,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廣泛開展學生大眾體育競賽、主題鮮明具有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學生體育活動等,不斷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以班為單位,教師和體委為指導,每個學生都要參加,教師要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指導、有考勤:體育部要經常檢查、記錄、監督。學生的活動情況納入年級、班級和教師的考核,經過一系列制度監督,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效果良好。

(3)競技體育結構競技體育是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人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潛力的基礎上,以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和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為主要目的體育活動。競技體育的構成包括運動選材、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三個方面。運動選材是基礎,運動競賽是競技體育的軸心和杠桿。通過競賽優勝劣汰,可以檢驗運動技術水平,選拔人才,吸引更多的人參加體育活動。運動競賽是實現競技體育價值的主要突進,是銜接運動訓練的唯一通道。運動訓練是獲得優異運動成績的重要手段,而運動競賽的要求又直接制約著運動訓練的方向,運動成績通過競賽得到檢驗,為社會所公認。高校競技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首要目標就是把參與競技活動的自然人培養為具有高級專門技能社會人,實現人的社會化。這與我國競技體育走社會化發展之路是一致的。

(4)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服務由主管校長擔任組長,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同工作,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工作。檢測完畢后由體育部負責組織人員及時、準確完成數據的整理、上報工作。切實做到在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增強了體育創新能力。

5、創建不同項目的“草根”體育興趣團體,注重學生體育個性的發展

高校體育教育擔負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是建立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體育習慣、體育能力的最后載體。我校現在已成立學生體育協會、社團近20個,不但學校具有較為完善的體育協會、社團等組織,同時各個學院也進一步發展體育興趣團體,開展各種體育活動,達到豐富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開拓大學生視野的目的。

二、結論建議

從課題研究開始,在經過廣泛的調查、研討、論證之后,我們將傳統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模式進行了嘗試性的改革,利用科學的課程研究方法,建構了開放式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并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的路還很長,如何進一步開展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創新,豐富高校體育教育理論,為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和體育教育研究拓展新的研究角度還需要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許曉峰孫平單位:河北聯合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