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成本控制探索

時間:2022-12-05 03:49:36

導語: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成本控制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成本控制探索

摘要:從目前建筑工程造價中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建筑工程造價的基本原理及相關影響因素,在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提出相應的優化解決措施,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方和施工方的成本,提高利潤率。

關鍵詞: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成本改革

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隨之而來的是長期粗放性發展,高能耗的發展道路導致自然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能源的消耗量與存儲量之間的整體矛盾越來越突出[1]。在這種形勢下,國家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情況下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應的建筑行業也提出了綠色建筑的概念[2],取代了過去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為此,本文以綠色建筑工程為研究對象,對建筑工程中的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進行分析,可從一定程度上促進建筑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1綠色建筑的理論概述

1.1綠色建筑的概念。綠色建筑的核心宗旨就是提倡環境與建筑工程之間的整體融合及和諧發展,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3]。所謂的綠色并不是簡單對建筑環境進行綠化,而是以全新的環保設計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設計中,在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的情況下,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盡可能做到節能減排,實現建筑工程與自然資源環境的協調統一發展。1.2綠色建筑工程的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為了實現最大程度的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工程中的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更為重要,綠色建筑工程中的自然資源環境保護更加嚴格,施工的工藝也更加先進環保,因此工程的造價成本更高,對預算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預算員要結合工程的現狀,做好工程的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4],全面控制好建筑工程質量與建筑成本之間的平衡,制定更加優化的工程造價預算方案,實現綠色建筑工程造價成本的全鏈條控制。

2工程案例分析

2.1工程概況。某國家級綠色建筑項目為住宅展示項目,包含售樓中心以及業主會所等區域,總建筑面積約為5163m2,其中建筑占地面積約為1500m2,整個建筑采用框架結構,由地下1層及地上3層組成。2.2綠色建筑的工程技術措施。該項目所在城市區域的整體氣溫較高,一年中平均氣溫在23℃左右,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30℃,因此該項目主要考慮通風、遮陽以及隔熱等要求,需要從材料選擇以及后續施工等方面進行技術處理,滿足上述工程要求。2.2.1外墻。本項目外墻構造材料的選擇分別是外側的水泥砂漿,厚度約為20mm,墻體中間為加氣混凝土砌塊,厚度約為200mm,墻體內側使用水泥砂漿,厚度約為20mm,整個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低于1.2W/(m2•K)。2.2.2屋頂。本項目的屋頂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普通屋頂面,采用隔熱的擠塑聚苯板材料,平均傳熱系數小于0.6W/(m2•K)。屋頂花園使用的綠化草進行鋪設,通常選用佛甲草進行裝置,具有較好的防水性及隔熱性。2.2.3外窗。本項目的外窗采用雙層中空玻璃材料,傳熱系數小于3.0W/(m2•K),門窗的密封技術采用灌注密封膠技術,保證外墻的密閉性,同時提升外墻的隔熱防護性能。2.3遮陽。本項目使用的雙層中空玻璃,遮陽系數達到了0.35以上,透光率超過0.5,在整個建筑項目的東面、西面以及南面都安裝了水平移動的百葉進行遮擋,避免了陽光的直接入射,提升了建筑的居住環境體驗。2.4通風。結合該項目所在區域的主導風向情況,項目的整體建筑朝向為南面,更容易產生理想的風壓值,建筑項目采用整體行列式建筑布局,保證通風更加順暢,高層建筑采用局部架空方式,除了電梯井架空外,其他的走廊結構均采用架空式結構,防止高層建筑內部形成熱聚集,室內的開窗比例超過30%,最大程度上改善室內的通風環境。2.5太陽能資源利用。項目所在的城市區域一年的日照時間超過2500h,太陽能輻射量在5000MJ/(m2•年)以上,全年日照最集中為7月份~12月份,每天日常時間超過6h,7月份的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高,平均每天達到7h以上。結合項目區域的日常氣候條件,建筑項目的衛浴空間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按照住戶每日的生活熱水(60℃)供應量1.5m3進行設計,確保熱水供應。為了保證熱水系統的供應,建筑項目還配備空氣源熱泵熱水器,該熱水器每小時可以提供0.5m3的熱水量,作為太陽能熱水器無法使用時的有效補充。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平均集熱效率為0.5,儲水箱及管道的熱損失率為0.2,項目設計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為30m2,按照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計算公式可得該項目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可以實現全年供熱量約為13000kW•h,根據建筑項目所在的具體水文情況,計算出全年的生活熱水需要熱量為22000kW•h,因此太陽能供水系統的供熱保證率可達60%以上。2.6空調系統的熱回收。本建筑項目使用VRV機組搭建空調系統,建筑每層都安裝一臺,便于單層進行控制。VRV系統將冷氣直接輸入到室內,末端采用風管機的形式安裝在室內,系統的能效比超過4.0,屬于節能型設備。本項目所采用的風機組共計5臺,采用熱回收排風形式,整體采用吊裝方式,排風回收裝置安裝在新風機組系統內,將空調排出的熱量進行二次回收,熱回收的額定效率為0.7,總共的新風量達到每小時10000m3,考慮到衛浴等區域的排風損失,實際回收的新風量達到每小時7000m3,按照排風系統的熱回收工作時間,計算全年的實際回收熱量為5kW•h,每年節約電量為2×104kW•h。

3建筑工程的增量成本的分析

結合工程案例中的綠色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可以發現,目前綠色建筑主要結合區域的自然資源環境,因地制宜,盡量利用綠色能源搭配科學的施工技術來達到提升建筑質量品質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與此同時,考慮建筑施工過程中能源的回收利用,核算出能源消耗的數值,結合綠色建筑所消耗的具體運營費用,可以得到綠色建筑工程的造價預算。根據本文案例的具體建造成本,計算新的施工技術投入的費用以及后期建筑項目運營的費用,分類統計計算各項建筑工程的費用,可以得到本項目為實現綠色建筑標準需要比傳統的建造工程費用多80億元。通過本文案例給出的綠色建筑工程追加成本費用可以看到,綠色建筑工程雖然采用了新技術節省了能源消耗,但由于需要增加建筑的品質和空間舒適度,導致綠色建筑工程的成本出現一定程度的攀升,使得綠色建筑的工程造價出現一定幅度的增加,在進行工程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時,更應當綜合考慮建筑工程的收本與收益的平衡,最大限度的優化建筑項目的工程造價成本,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對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進行確定時,應在實現當前設計要求下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時所產生的成本費用,并根據施工中所使用的新技術或使用的新設備進行統計得到預算浮動,該工程的具體增量成本如表1所示。該工程總建筑面積約為5163m2,在施工階段中為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而導致施工成本增加的費用為93.85萬元。根據表1的統計結果,該項目為實現綠色施工,各分項工程增加的成本分析如下:Low-E中空玻璃的投資較大,占增加投資的47.9%;調節外遮陽的投資次之,占增加投資的17.0%,兩者合計的總價超過增加投資占比的60%。該工程采用大量的玻璃幕墻,窗墻比較大,使用Low-E中空玻璃和調節外遮陽可節約大部分能耗,使用節能技術后,該工程建造成本單價僅增加了181.77元/m2,對于建筑工程建設成本單價來講較高,但相對于后續使用過程中全壽命周期內產生的費用來講,還處于較低水平,該綠色建筑增加的施工成本可行,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結語

本文以綠色建筑工程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的施工案例,分析綠色建筑的工程造價及成本控制,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工程造價預算及成本控制時,更應當綜合考慮建筑工程的收本與收益的平衡,最大限度的優化建筑項目的工程造價成本,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宵.新型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J].居舍,2019(20):11-13.

[2]時麗輝.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成本控制要點[J].價值工程,2019,38(19):241-243.

[3]樊志麗.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研究[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9(3):35-37.

[4]王琴,李連.新型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16):145-146.

作者:張莉 單位: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