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產業升級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17 03:38:58

導語:面粉產業升級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粉產業升級模式研究

一、前言

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對口援疆工作持續深入,獨具地區特色的援疆模式逐一顯現,特別是在新疆產業結構化水平較低,第一產業比重偏高的現實條件下,部分援疆前指借助自身技術優勢,將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引進優勢資源,組建技術團隊,拓寬銷售渠道,助推農產品上行,引領當地產業升級。2019年1—2月,在新疆發改委援疆處的幫助下,作者首先對88個援疆前指進行問卷調查,后赴新疆阿克蘇市、墨玉縣、喀什市、尉犁縣、麥蓋提縣、吉木乃縣、伽師縣、英吉沙縣、巴楚縣、奇臺縣、沙灣縣、霍城縣和烏魯木齊市共13個縣(市)開展電商援疆推動農產品產業升級實地調研工作,與當地援疆前指、政府相關部門、電商協會、服務企業等進行座談并多次實地走訪參觀,了解各地區電商援疆特色工作,總結地區特殊經驗做法。最終在大量數據分析以及實地走訪調研的基礎上,作者選取奇臺面粉產業為重點研究對象,分析福州分指揮部電商援疆以來,通過組團隊、提品質、打品牌、建分倉、拓渠道等方式,將奇臺面粉由最初的養在深閨無人知打造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前20強的過程,總結電商援疆推動面粉產業升級“政府引導,援疆推動,企業主導”的奇臺模式,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能對援疆前指深入推進電商援疆提供有用的幫助。

二、文獻綜述

(一)產業升級。關于產業升級的概念,一般是指產業附加值的提高。張向陽和朱有為認為產業升級是技術水平、附加值由低到高的演變過程。①楊青龍等將產業升級分為產業間、產業內、產業間和產業內升級三種類型,并構建了產業升級的評價指標。②東北財經大學產業組織與企業組織研究中心課題組將產業升級分為了線性與非線性升級兩類,并通過將產業升級細分為流程、產品、功能和跨產業升級對其升級的表現進行了分析,發現企業中的產業升級表現在價值鏈價值階梯逐步提升的過程。③總的來看,國內研究人員關于產業集群、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等概念和類型的研究較多,對產業升級實證研究較少。從研究對象看,研究人員的研究主要面向紡織業、制造業與農林牧漁業,從互聯網技術、低碳發展約束、消費者視角等角度入手,對產業升級進行了研究。孔令夷等基于信息化進程加速的背景,對我國通信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模式進行了研究,最終確立了海外銷售與生產、價值鏈分解、合作研發與并購的四條基本模式。①有研究人員同樣基于此背景,研究了大數據推動傳統產業構建數據驅動、能力構建、思維雙元的升級路徑。②同時,為順應經濟新常態發展趨勢,傳統產業還需要從創新創造、生產方式和組織模式改造、清潔生產和再制造等入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③目前,為將產業發展與正逐漸提升的居民消費水平相適應,也有研究人員提出了發展消費經濟、加強社會保障、完善消費環境的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路徑,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④(二)電子商務對產業升級的作用。電子商務為產業升級提供驅動力并倒逼產業鏈優化升級,使得產業結構、發展模式、商業形態等發生根本性變革,提升產業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效益。如戴盼倩等通過對我國省際農產品電商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了農產品電商倒逼農業轉型升級效果顯著,并且轉型升級過程呈現連續性和顯著性。⑤農產品電商又為縣域電商的形成帶來了可能,王瀅和張瑞東基于此背景,將我國縣域傳統產業集群升級的演化路徑分為了數量擴張、質量提升、產品研發與品牌創新階段,并結合實際案例對其演化路徑進行分析,發現電子商務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同時,傳統產業升級也完善和促進了縣域電商發展。⑥除對電子商務與農業、傳統產業的研究,汪旭輝和馮文琪從機制、路徑及對策三方面入手,以大連市為例對電商推動現代服務業升級進行了研究,總結出龍頭企業引領,以產業集聚為目標,結構優化為主線,區域協同為依托,建設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助推大連市現代服務業升級的路徑。⑦還有研究人員將電子商務細分為跨境電商、B2B電商對產業升級的影響效應進行研究。⑧總的來看,在電子商務推動產業升級的研究中,更側重于路徑研究,關于特殊模式的研究較少。(三)研究創新。既有文獻對于電子商務與產業升級的關系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路徑研究的較為清晰,但仍有以下不足:第一,以往研究人員普遍是選取全國、省際和農村作為研究對象,未聚焦至某個主體。第二,既有文獻多是研究互聯網與產業升級的關系,對電子商務推動產業升級的模式研究較少,聚焦特定區域某一產業深入研究電子商務推動產業升級模式的研究更少。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第一,本文基于大量調研,結合重點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后提出啟示建議,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可復制性。第二,文章是選取微觀實體即奇臺縣為研究對象,奇臺縣是全國農村電商典型縣20強,具有先進性、可借鑒性。第三,本文總結模式中展現了鮮明的援疆特色,希望能對未來對口支援工作的開展產生指導性作用。

三、電商援疆調研數據及分析

作者對88個援疆前指進行調研,收回有效問卷39份,回收利用率44.32%,根據調研數據進行以下分析: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以來,各援疆前指均開展電商援疆工作并安排專項資金,高度重視受援地電商發展。其中,在電商援疆工作上投入1000萬元以上的援疆前指占比11.76%,投入資金500~1000萬的援疆前指占比8.82%,38.24%投入100~500萬,41.18%投入100萬以內(詳見圖1)。圖1援疆前指開展電商援疆的資金投入分布90%以上的援疆前指安排專門人員負責電商援疆工作,工作內容包括協助當地政府引進內地優秀企業、技術與知識等。其中,55.82%的援疆前指安排1~2人,32.36%的援疆前指安排3~4人,僅8.82%的援疆前指未安排專人負責電商援疆工作(詳見圖2)。圖2援疆前指開展電商援疆的人員投入分布圖3援疆前指開展電商援疆的時間分布截止2019年初,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與推動下,有近80%的援疆前指開展電商援疆工作超過一年。其中,23.53%的援疆前指開展電商援疆工作超過3年,55.88%的援疆前指開展電商援疆工作1-3年,開展電商援疆工作不超過1年的援疆前指僅有20.59%(詳見圖3)。從電商援疆實施內容來看,有近70%的縣市電商援疆的工作內容主要圍繞農產品上行展開。具體包括公共品牌建設、第三方電商平臺對接、開設線下專賣店、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和溯源體系建設等。雖然在助力農產品上行過程中,部分縣域受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特色支柱產業支撐不足,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和商業化水平較低等阻礙,但有少部分縣市如巴楚縣、尉犁縣、特克斯縣、吉木乃縣和奇臺縣將電商援疆和當地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在推動縣域產業升級上發揮重要作用。其中,奇臺縣在2019年進入全國農村電商典型縣20強,成為新疆縣域電子商務推進產業升級的典型代表。

四、電商援疆推動面粉產業升級的奇臺模式研究

(一)奇臺模式的內。容電商援疆推動面粉產業升級的奇臺模式由政府引導、援疆推動、企業主導三部分組成。一是政府引導。首先,由奇臺縣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援疆干部)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成立了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引導奇臺縣電子商務發展。其次,在大量調研學習的基礎上,科學編制完成《奇臺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制定和完善文旅、物流、農業、食品及石材五個行業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方案、執行細案,積極探索“品牌+”“旅游+”“康養+”“機場+”的電子商務新模式。最后,制定年度培訓計劃,邀請“淘寶大學”縣域特邀專家來奇臺縣授課,對全縣黨員干部職工、合作社及企業負責人、大中專畢業生、中青年創業帶頭人進行培訓,從意識到行動引導全縣重視和發展電子商務。二是援疆推動。首先,福州分指揮部將電商援疆納入產業援疆規劃、福州援疆“一縣一品”重點項目,“十三五”期間落實援疆資金1000萬元用于支持奇臺縣電子商務發展。其次,先行一步,幫助企業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與阿里巴巴集團溝通協調建成全國首家面粉類地標天貓官方旗艦店,成為14個淘香甜特許經營店之一;與縣內天山面粉、華麥新糧、新疆雪麥等9家企業達成合作,通過奇臺面粉官方旗艦店、淘香甜、大潤發、農村淘寶等線上銷售渠道,開展大型網絡營銷活動20余場次,銷售面粉100萬余斤,曝光量達1000萬人次,覆蓋全國31個省市,銷量居全網新疆面粉首位,成為新疆面粉第一品牌;幫助奇臺企業進駐閩疆文化交流中心進行宣傳和銷售,推動與福州企業相逢客合作,在福州市布局10家以上實體銷售店鋪,牽線企業對接航空食品供貨,幫助奇臺農特產品進駐航空食品供貨渠道銷售,年供貨干果1000萬余袋、江布拉克礦泉水500萬瓶。再次,打造“奇臺禮物”公共品牌,建立“奇臺禮物”產品名錄庫,收集全縣企業產品五大類86款單品,幫助企業樹立品牌和標準化意識。最后,幫助企業解決特色產品上行的物流倉儲問題,就近設倉是解決農產品上行的有效方法。前期企業因不了解、投入資金不足的原因,一直未開展實質性行動,福州援疆分指揮部調動資源先在烏魯木齊市和西安市設立物流分倉,使快遞發貨成本降低50%以上,實現農產品出疆消費者“三日體驗購”,下一步,擬設立福州市分倉,打通一條“烏、蘭、西、鄭、武、南、福”七市物流要道,并對物流通道建設給予30%至50%的成本價補貼,為奇臺縣特色產品進入內地消費市場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三是企業主導。奇臺縣面粉企業在感受網上銷售的巨大影響力后,逐漸走到電子商務應用的前方陣地。主要在品牌建設、小眾產品開發、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奇臺縣10余家面粉加工企業開發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截止到2018年底,開發腰站子有機面粉、黑小麥粉、小麥胚芽、奇臺雜糧等17種小眾產品,相繼投入市場,讓小眾產品成為剛需,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面粉企業在現有網絡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加大網絡宣傳力度,擴大網上銷售能力,截止2018年底,完成350萬元面粉銷售收入,同時帶動干果、牛羊肉、蜂蜜等特色農產品開展線上銷售,全縣特色產品網上銷售收入突破2000萬元、線下銷售突破8500萬元,在一品帶動多品同步上行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績。(二)奇臺模式的特點。奇臺模式由政府引導、援疆推動、企業主導三部分組成,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此處從奇臺縣電商援疆推動面粉產業升級的歷程看,奇臺模式呈現鮮明的援疆特點。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福州分指揮部先行一步,親力親為。在奇臺面粉開展網上銷售的前期推動實現,面粉標準化和網貨化、開設天貓面粉旗艦店、在消費市場建設分倉等做了企業不愿做、或者沒有能力做的工作,福州分指揮部先投入資金、人力,對接專業企業,先行開展,等企業逐漸了解,有一定能力后,再逐漸推動企業成為主角。二是福州分指揮部在政府引導、援疆推動、企業主導三者形成良性互促機制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一方面,福州分指揮部通過技術、市場、資金等優勢在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間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將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有效的銜接起來;另一方面,當出現企業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的難題時,福州分指揮部能迎難而上,主動解決,推動電子商務與面粉產業升級深度融合。(三)奇臺模式的效果。一是通過電子商務和奇臺縣面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奇臺縣面粉走出新疆、走出國門,成為互聯網上銷量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新疆面粉,也推動奇臺縣進入全國農村電商典型縣20強,走在全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的前列。二是為新疆縣域電子商務深化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新疆縣域電子商務經過四年多發展,農產品上行遇到很大瓶頸,發展后勁不足正在顯現。奇臺模式通過電子商務推動產業升級,為農產品上行提供支撐,為縣域經濟發展賦能,很好地解決了現階段新疆縣域電子商務發展中以上問題,為新疆各縣市深化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可學習、可借鑒的方法和路徑。三是為電商援疆樹立了標桿和榜樣。電商援疆正在成為對口援疆的重要內容和新方向,奇臺模式的梳理、取得的成效進一步推動援疆前指深化電商援疆工作,成為對口援疆工作的新亮點和突破口。

五、啟示與建議

(一)發揮電商援疆在產業升級中的重要作用。電商援疆是對口援疆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新方向,援疆省市在意識、技術、人才、市場方面有先天優勢,在電子商務發展上有比較優勢,抓好電商援疆工作,在產業升級上更容易取得實效,成功率更高。一是各級政府要借助援疆省市先進經驗,制定和完善電商援疆推動產業發展的相關規劃與措施,將電商援疆工作列入對口支援的重點工作。二是當地企業要加強與援疆省市企業在技術、人才與市場方面的學習與交流。定期組織兩地企業開展分享交流、參觀考察等活動,對接優勢資源,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搭建協同發展平臺,使得先進經驗、技術“走進來”,本地特色產品“走出去”。(二)加強產業相關度較高地區協同推進力度。新疆物產豐富、品質優良,但產品同質化較嚴重,產業相關度高的地區需加強協同推進力度,優化合作發展機制。一是發展程度高的地區可以帶動發展程度低的地區協同發展。例如,奇臺縣面粉在全疆范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優勢,并且在電子商務應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新疆許多縣域也以面粉產業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推動產業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帶動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協同推進就比較重要,既可以集中資源,也可以避免不當競爭。二是產業相關度較高的地區可以整合式發展。比如新疆南疆四地州林果產業同質化明顯,以縣域為單位的產業發展成功率很低,以南疆四地州為單位的產業整合式發展將會更好地整合產品資源,擴大市場份額,降低產品成本,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率能夠大幅度提升。(三)尋找有效辦法解決人才不足。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短缺普遍存在,在新疆縣域尤其明顯,需要廣泛尋求有效辦法,使得縣域電商人才短缺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一是加大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培訓。對接疆內外專業培訓機構,針對不同群體開展普及性培訓;對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進行重點培訓,將其中的優秀者安排到電子商務發達地區或對口援疆省市考察交流;與附近大中專院校合作創建產業人才培養基地或建立雙創孵化平臺。二是吸引本籍外出人才從內地或大城市回鄉創業。利用春節、暑假等返鄉高峰期,通過開展座談會等方式了解本籍外出務工與研究人員訴求,吸引其回鄉創業就業。三是吸引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尤其是援疆地電商服務企業到縣域開展產業升級服務工作。現階段,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對加速當地電子商務發展至關重要,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縣域政府應將電子商務服務企業作為重要的招商引資對象,引進優質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助力當地產業發展。特別是引進援疆地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入駐,因為援疆地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更易于了解受援地實際情況,在各項任務活動對接方面更為便利。(四)加速電商推動縣域特色農產品產業升級。目前,我國縣域正積極打造地理標志型產品,為更好提升產品知名度,提高產品經濟附加值,實現產業現代化發展,多個縣域將特色農產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一是通過政府先行、電商培訓等宣傳電子商務,提升縣域特色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等對電子商務的認識,通過政府搭臺,構建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電商團隊,指導生產者、經營者等運用電子商務完成部分產品的銷售工作。二是拓寬產品網上銷售渠道,引進優秀電商服務企業,完善農產品標準化體系,搭建農產品溯源平臺,倒逼農產品產業升級;借助特殊節假日,通過電子商務加強縣域農產品宣傳力度,使當地農戶從中獲益,加速縣域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與升級。(五)以渠道建設為抓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渠道建設地好,產品不僅可以快速進入市場還可以提高溢價空間,有了市場和利潤,可以為種植、生產環節提供指導、支撐和動力,產業轉型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一是銷售渠道多樣化建設。拓展線上線下多種銷售渠道,適合線上銷售的產品重點拓展網上銷售渠道,暫時不適合線上銷售的產品,大力對接線下農貿市場。做好縣域和內地兩個市場,不適合進入內地市場的主要通過縣域小循環實現農產品上行;有條件進入內地消費市場的,做好與內地第三方平臺、社群的對接,通過預售、眾籌等方式提高銷售能力和溢價空間。二是供給渠道標準化建設。依托消費大數據明晰產品質量標準,確立產品質量等級水平,倒逼產業源頭標準化生產。如新疆紅棗、核桃等農副產品享譽全國,但其品類多,質量層次不齊,農戶若想增收就要提高生產環節人力、物力等投入,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產品。(六)做好特色產品上行的倉儲物流體系建設。物流倉儲是農產品上行的短板,尤其對遠離主要消費市場的邊遠省區。在解決物流倉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有公共資源。一是完善和優化縣鄉村三級上行物流體系建設,破解“最初一公里”上行困境,保證特色產品上行物流渠道通暢。二是充分利用提供云倉服務的企業資源在主要消費市場建立前置分倉,保存商品并且努力實現商品三天內送達要求;要確立商品特別是生鮮商品的配送最佳狀態,提高客戶滿意度。

六、總結

電子商務推動產業升級在新疆呈現鮮明的援疆特色,是國家對口援疆政策和援疆前指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全國來看,電商援疆推動產業升級有其特殊性,但考慮到全國不同省市電子商務發展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電子商務發達地區企業到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較低地區參與產業升級不僅是責任,更有發展機會。電子商務與優勢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當地產業升級的研究已較豐富,得到了業界、學界的廣泛認可,但電子商務發達地區幫扶電子商務不發達地區推動產業升級的研究還比較少,希望本文總結的“政府引導,援疆推動,企業主導”的奇臺模式對更多的研究人員開展不同區域電子商務幫扶推動產業升級研究有借鑒作用。

作者:吳思斌 裴馨 陳兵 單位:1.武漢大學 2.新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