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時間:2022-08-05 04:52:47
導語: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政府部門也不斷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資力度,力求建設出“鄉風文明、生活寬裕、民主管理”的新農村面貌。而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農村經濟管理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還存在相應的問題,極大的影響了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對于新農村的建設也尤為不利。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如何更好地實現農村經濟管理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
1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已全面進入到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中。目前我國城市化建設形勢一片大好,國家越來越注重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工作。在新農村的建設背景下,需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從而不斷優化農村的經濟體制,確保能夠進一步加快農村經營模式的轉變,有利于推動當地農村和農業的更好發展。因此,對當前的農村經濟管理方法進行不斷優化,尋找出最佳的農村經濟管理措施意義重大。
2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基礎設施及科技創新有待完善。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業基礎設施是提高其生產效率的關鍵。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由于政府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夠,導致我國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很難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還存在科技技術水平較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這樣導致農村的農業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化,極大的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建設與發展。2.2經濟管理體制落后。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這種管理體制已經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并且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導致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業受地理、氣候、自然災害等影響較為嚴重,使得我國各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不均衡。此外,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在農業生產中缺乏龍頭企業的促進與帶動,這樣導致了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利。主要體現在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的企業規模偏小,與當地的農戶并未建立密切的業務關聯,農戶對于農業產業化企業缺乏信任,難以實現合作雙贏的局面。2.3農村金融體系和產銷聯合機制建設效率低下。在我國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發展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逐漸被淘汰,現在的農業發展模式朝著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方向發展,這樣對我國現有的農業產業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要進行改進和升級。然而由于我國在農業經營管理方面并未進行金融體系方面的安排,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與發展。目前我國政府部門雖然制定了非常多的惠農政策,但由于農業自身缺乏相應的金融體系,并且缺乏有效的產銷聯合機制,使得農業生產的水平和收入難以增加。
3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3.1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在新農村的建設環境下,努力提升農業生產的裝備水平,并不斷引進和創新相應的農業科技,是更好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基礎和前提。而要想實現農業技術水平和生產裝備的提升,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對當前的機械化生產水平進行研發和創新,努力提升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機械化操作的效率與質量,這樣不僅極大的提升了當前的農業生產水平,并且能夠極大的節約種植和收獲時的人力成本。第二,各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當地農村地區生產設備及技術的投入力度,并且通過教育不斷提升農民自身的專業能力水平,使其能夠跟上高科技農業生產的節奏。同時,對于油菜、棉花等不適合機械作業的農產品,相應的科技人員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加大研發力度,從而創新出最為適宜的機械設備。最后,作為相應的農業管理人員,需要做好機械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不僅需要保證機械設備的使用安全,對于機械設備的使用年限以及相應的定期維護檢修工作,都需要確保做到位,進而為更好地實現新農村建設機械化發展奠定基礎。3.2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針對于當前不合時宜的農業產業化結構,需要積極優化,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進而為農村更好的進行經濟管理打下基礎。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需要改變以往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需要切實結合當前發展需求,在自身專業水平范圍內建立多種農業產業結構,進而對多種多樣的農產品進行整合,實現對農產品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還需要對銷售方式實現規模化,特別是能夠打造出屬于自己當地的特色產品,這樣不僅能夠提到當地的知名度,同時還能夠極大的提升當地的經濟建設水平,實現農民經濟收益的最大化。第二,還需要對自身的農產品進行合理的優化和加工,從而增強農產品的經濟產業鏈價值。同時,作為農業管理人員,在提升農產品加工效率和質量的前提下,還需要對當前的包裝、儲存以及運輸等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從而各個環節的效率能夠達到最大化,這樣能夠極大的提升農產品自身的經濟價值,為農民爭取更大的經濟收益。3.3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建設新農村的時候,除了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之外,還需要更加注重鄉村建設的豐富性和完整性,堅持綠色發展的道路與質量興農的理念相結合,從而打造出經濟高速發展、環境優雅美麗的新農村。同時,還需要將當地農村的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利用“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將農村經濟的發展與休閑、旅游、服務等第三產業進行完美結合,將當地獨有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充分展現出來,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這樣能夠將當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做到極致,保證農民經濟收益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新農村的建設工作也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積極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建設與發展,這是符合我國當今的發展國情的。因此,作為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充分認知到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所在,不斷加強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創新,運用最佳的農村經濟管理措施,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慧.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128.
[2]翟晏彬,王一斌.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助推農村經濟健康前行[J].吉林農業,2017(10):57.
作者:鞠建明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