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實效性
時間:2022-07-19 11:52:06
導語:如何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實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經濟建設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提升農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需借助科學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調控農村市場經濟,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農村經濟管理能推動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其展開深入研究。基于此,筆者就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實效性的途徑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經濟管理;實效性;農村經濟發展
我國自古便是農業大國,即便近年來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其始終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轉軌的重要環節。農村經濟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其與農村經濟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科學開展該工作,能助力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
1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任務與目標
(1)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高效開展,不但應構建與市場經濟要求相契合的監管體系,在落實好村級財務資產管理的前提下不斷強化審計職能,還應對村級財務管理模式予以改革創新,在符合條件的地區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的有效管理,確保農村地區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集體財產安全完整。(2)進一步減輕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確保此項工作的落實,必須重視農民群眾密切關心的問題,且當前的工作重心在于防止負擔反彈,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必須注重資金籌集和勞動統籌管理,開展好經濟負擔監測、負擔信訪以及負擔事件的歸責探討工作,設置獨立的部門對農民群眾存在的經濟負擔展開全面調查分析[1]。
2推進落實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2.1指導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農業屬于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也是其他物質生產部門發展的基礎條件,是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柱之一。我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科學高效開展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確保新農村建設戰略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堅持以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為抓手,促進其他各項工作的有序實施,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農業資本也開始參與其中,要確保農村社會經濟建設的有序邁進,就應充分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借助于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解決好阻礙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從而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使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2.2規范農業經濟行為
科學開展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能進一步規范地方農業經濟行為,借助于更加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模式,能為地方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正確的指引。過去計劃經濟時代下的農村經濟建設發展中,很容易出現矛盾與問題,難以充分整合農村資源,不同管理部門之間容易存在信息孤島,無法真正助力農村經濟的建設發展,甚至還可能存在很多違法違規現象,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局面混亂不堪,不但對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帶來的影響,也降低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但科學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能對地方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行有效規范和約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營造和諧的發展環境。
2.3改變傳統落后發展模式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處理好所有和農業相關的問題是確保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實際情況而言,推進落實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借助于更加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將地方農業生產力作為核心發展內容,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能力的提升,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創收,為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帶來更多指導意見,從而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2]。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而言,貫徹落實中央相關政策,將其滲透到日常的管理活動中來,能改變傳統落后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如合理利用當地優勢企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契機,采取有效策略激發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為開展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帶來更多便利。另外,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還有助于提升農民群眾社會地位,讓更多農民群眾能投身于經濟建設中來,共享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勝利果實。
3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實效性的途徑
3.1結合實際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自然環境因素是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原因,所以必須充分重視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加快推進環境改造,真正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指導,對農村土地不合理開發、牧場不合理放牧等現象,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制度規定予以解決,確保生態環境得以保護,控制土地沙漠化趨勢,避免水土流失。只有良好環境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應重視生態管理,對農民群眾定期組織進行培訓教育,盡可能讓他們了解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促進其環保意識的提升。
3.2科學規劃,提升農業生產能力
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必須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應努力增強農民群眾的經濟管理意識,讓其真正理解經濟管理工作與自身利益的密切關系。應由地方政府領導,推進基礎水利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工作,讓其充分發揮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同時結合地方農牧業發展實際,科學設計規劃水利設施,合理規劃農業生產,促進農產品規模化發展,創建明星品牌,增強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助力。與此同時,還應組織開展好相關的培訓教育活動,幫助廣大農民群眾堅定思想認識,科學規劃農業生產活動,進一步優化農村創業環境,促進地方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讓更多農民群眾主動投身經濟管理工作,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力。
3.3建立健全農村經濟管理體系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而言,應盡快建立健全農村經濟管理體系。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應主動響應中央政府對三農政策制定的理念與初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人員也必須根據地方
實際情況對農村經濟管理體系予以優化和完善。同時結合地方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規劃經濟管理工作,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體系符合地方實際特點。為當地農民群眾帶來集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銷售等于一體的全站式服務,有效處理好農村地區資源分散的問題,促進村集體增收,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針對能拉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給予更多重視和關注,如重點推進落實農村金融發展、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開展好人才引入工作、為相關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等[3]。
3.4政府為農村經濟管理提供支持
地方政府部門應給予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優惠和支持政策,同時重視分析研究相應的建設項目,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興建與維護管理,有組織推進財政支農、促進政府職能部門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必須重點關注和處理涉農問題。另外要組織落實好農民群眾創業培訓,讓更多農民能知曉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了解現代產品的銷售購買渠道,如互聯網購物,指導農民群眾依靠互聯網把自己的特色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這也有助于幫助困難農戶脫貧致富。
3.5不斷拓展構建多元融資渠道
在組織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時,必須擴寬融資渠道,實施更有效的融資模式,做好對農村產業發展規模和經濟發展規模的實際調研,充分關注資金保障性價值,根據地方具體需求擬定科學的發展規劃,確保各類融資方式都能發揮作用。應熟悉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讓融資工作契合地方需要,為融資渠道的拓展帶來有力幫助[4]。
4結束語
在新農村建設持續推進的今天,科學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歷史的重要任務。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職能,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真正重視并開展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在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經濟管理制度,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魏麗君.淺談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J].種子科技,2020,38(24):107-108.
[2]馮連鳳.農村經濟中農民增收與農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投資與合作,2020(12):19-20.
[3]姚荔明.鄉村振興背景下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措施[J].財經界,2020(36):16-17.
[4]楊士偉.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34):56-57.
作者:劉書貴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市委黨校
- 上一篇:心理干預在高血壓患者護理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行業科技期刊在新形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