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時間:2022-01-11 10:42:30

導語: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非公有制經濟雖然崛起迅速,但在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很多制約因素。本文對這些制約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解決對策。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初期,非公有制經濟僅僅只是公有制經濟的一種補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革,人們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逐步深化,對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在新形勢下,非公有制經濟不僅是就業機會的貢獻者和創造者,也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參與者和推動力量。當前,個體、私營、外資等各類非公有制經濟形式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有制經濟一起承擔著國民經濟發展、國家穩定富強的重擔。未來,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和重要。雖然,當前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在日益加大,但是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并非是一帆風順,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境。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應對非公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成為當下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新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據筆者調查研究,發現在當前形勢下,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遇有以下制約障礙。

(一)客觀障礙

一是認識不足。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當前大部分人已經轉變了思想觀念,認識到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但在實際中,還有部分人,特別是經歷過計劃經濟體制的人固守以往的思維,認為機關事業單位、央企、國企等公有制單位才是正道,在心理上對私企、民企等非公有制單位有不信任感和偏見。這種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利,特別是在用人上會形成一定的制約。二是制度政策問題。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非公有制經濟的相關制度,并出臺了一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但是在實操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方面,部分有關非公有制經濟制度和政策存有不足,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出現了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三是政府職能轉變滯后,在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與引導上動力不足,不能適應新時期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需要。四是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相關法律不完善。“我國法律雖然將“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寫入法律條文中,但是具體的實施細則還有待于落實。”[1]以上客觀問題的存在,使得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缺乏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在實際發展中,面臨很多困境。最突出的有兩點,一是外部融資難。拿中小企業為例,國外中小企業的自我融資率很低,大部分有政府資金支持。而在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自我融資率高達90%,民間借貸頻繁。二是缺乏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非公經濟發展與公有制經濟相比,缺乏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二)主觀問題

一是非公有制經濟普遍規模小,實力分散,自身抗擊風險的能力不足。二是非公有制經濟的經營管理模式普遍落后,尤其是在一些個體企業、家族企業、民營企業中,管理思路更是跟不上,現代化管理理念推行舉步維艱。三是人才流動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因社會上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高素質人才大多選擇公有制單位就業,導致非公有制企業人才不足,流動性大,科技依附力和自我創新力弱。非公有制經濟自身所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也不容忽視,導致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非公有制經濟自生動力差,綜合實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新階段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對策解析

筆者認為,要想徹底解決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類制約問題,不斷擴大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應該積極從內外兩方面做好文章。

(一)政府做到位

各地方政府要提高認識,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不斷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視度,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四件事。一是不斷完善制度政策建設。在現有制度政策基礎上,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實踐中摸索經驗,不斷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制度政策建設,如融資政策等,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制度政策支撐。二是完善立法。針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專門專項立法,在與國家憲法及法律不相違背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實際研究制定本區域內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保護非公有制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三是狠抓制度、政策及法律的執行監督。好的制度、政策和法律必須執行到位才能發揮實效。各政府要狠抓執行監督,加強巡視與考核,確保各類制度、政策和法規落實到位,發揮應有的效能。四是轉變政府職能,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與扶持,而不是吃拿卡要,用鐵腕手段給制造障礙。五是加大宣傳,通過合理渠道給群眾宣傳黨和國家關于非公有制經濟的相關精神和指示,逐步轉變部分群眾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傳統看法和偏見。政府部門只有提高認識,把工作進一步做到位,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外部問題,如融資難、辦事難等,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二)自身要改變

俗話說外因是條件,內因是關鍵。良好的外部條件固然重要,但內部的自我提升卻是必不可少。非公有制企業想要突破發展壁壘,除了依托外部因素以外,還必須積極進行內在升華。一是走產業集聚化道路。加強相關產業之間的鏈接,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整合各個企業的力量和優勢,以擴大整個產業鏈的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二是進行經營管理創新,用現代化管理模式對企業進行管理。企業管理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要有進步的意識,要在企業內部進行大膽的革新,建立科學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完善公司治理。三是重視人才、依靠人才,另外,要培育企業文化,加強員工素質提升。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發展為人力競爭,企業必須重視人力管理,要為人才和科技創造合適的生存環境,從而依靠人才不斷提高提高科技依附度和自我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非公有制經濟雖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但是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塑造良好外部環境和提高自身水平兩個方面入手,來探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速度。

作者:王維群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著.新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特區經濟,2007(1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