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的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研討
時間:2022-03-31 04:14:00
導語:行政單位的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事業單位包括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中央頒布兩個(暫行規定)還將黨政機關,審機關,檢查機關和群團組織列入任期審計范圍。這里所介紹的行政事業領導干部的評價問題同樣適用黨群機構。對這些單位的領導干部審計評價時,要針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及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政策情況,執行各項廉政規定情況等進行重點評價。
一、遵守國家財政法規情況的評價
此項屬總括性評價。總括評價是指將審計事項作為一個整體或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后概括地進行評價。審計人員對一個單位進行審計,首先要了解這個單位遵守國家財經法規情況,這是從整體而言。一定標準就是這個單位所遵循的國家方針政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具體的財務制度。如一個單位存有挪用各項項資金用于非生產性購建,在認定這個問題時,就要依據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制度和國家在某一時期,對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制止亂搞樓堂館所建設,或違規購置小氣車等控商品的一些具體規定。審計中認定了事實,取得了合法的審計證據,評價中就要指明這個性質。同時,分清被審計對象在這些違紀問題中應負何種責任。
二、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的評價
該項評價就是對財務收支進行真實性評價。真實性評價的重點是財政,財務會計信息真實的評價。比如審計的一個單位,將預算內資金轉入預算外,用于亂支亂花,那么這個單位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年度的報表,報)就是不真實的,不合理的。另外如通過審計發現存有私設小金庫,截留收入,虛列支出等嚴重違紀問題時,在評價時應作出說明,并表明審計領導干部的責任。
三、對國有資產管理,使用及保值情況的評價
機關事業單位管理使用國有資產情況,是審計的一個重點,評價時一定要作為重點對待。因為國有資產是否安全完整,是否保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這個單位的領導干部有無穩定的事業心及廉政狀況。審計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單位的領導干部從上面爭取了專項資金,但這塊資金并沒有象申明理由時那樣專項使用,而是轉移使用或揮霍浪費掉了,使國有資產該增值的沒有增值,該發揮效益的沒有發揮效益。還有一些單位為撈取個人好處,將正在使用的車輛低價賣掉,或將一些公共財產低價賣給個人。此類問題性質較嚴重,在評價中應予反應。在對資產進行評價時,要看債權債務的真實合法與否及各項資產增減變化。主要包括:
一是應說明該單位資產賬戶的設置及健全情況。因為有相當一些機關單位沒有固定資產賬戶,個別的甚至連備查簿登記表都沒有。因此,資產賬戶不健全是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一大隱患。
二是資產的管理,使用情況。如果只記賬,而放松管理,使用混亂,也同樣會存在資產流失的問題。
三是任期內資產增減變動情況。這是考核領導干部是否有事業心,有無政績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一些事業單位,事業發展了,資產增加了,為國家做了貢獻,這就是政績)。
但資產增減變化的一些特殊原因也要說明清楚。如果在審計評價中不說明具體的原因,就往往會使使用審計結果的部門會產生誤解,甚至不能正確評價或使用領導干部。當然評價不要求描述過細,如果在審計報評價前已涉及一些問題,后面的評價就要簡明扼要。
四、對財務管理及內控制度的評價
該項評價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執行情況,經過符合性測試和檢查,看其健全程度,然后做出客觀的評價。對這一方面的評價可以放到最前面,也可以結合遵守財經法紀情況一起進行評價。比如審計人員對一個單位進行審計后,認為內控制度很健全,管理又很嚴格,未發現違紀問題,就說明這個單位是遵守財經法規比較好的。之所以在評價中涉及這一點,因為一個單位的經濟活動,基本上都在財務上反映出來,它的內控制度健全及執行如何,往往可以看出這個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管理水平和對全局的駕馭能力。五、其他審計事項的評價如通過審計發現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存在有向企業亂集資,亂攤,亂罰款等干涉企業自主權的行為,發現超出規定配用交通,通訊工具或報銷應由個人解決的費用等問題時,在評價中也應如實指出來,并說明其造成的危害。
- 上一篇:規范大學基建的經濟效益審計措施
- 下一篇:農民建房收費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