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產證券化金融研究

時間:2022-07-12 08:57:46

導語:信貸資產證券化金融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貸資產證券化金融研究

信貸資產證券化所發揮的金融功能

信貸資產證券化是指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上的存量資產運用現金流分割技術進行分拆、重新整合并將之標準化以在金融市場發行流通的過我程。在這個過程中,信貸資產證券化實現了資源配置、提供市場流動性、提升信息透明度、金融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等金融功能。第一,資源配置。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信貸資產,創設出可以進行交易流通的證券憑證,這樣就為非信貸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了配置信貸資產的渠道。同時由于證券化將信貸資產的現金流重新拆分和組合,允許不同資源稟賦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根據自身需求來配置不同信用等級和期限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使得被證券化的信貸資產能夠在社會資源配置中流向非銀行金融部門、非金融部門以及非居民部門,幫助社會經濟資源達到均衡狀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第二,提供市場流動性。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盤活存量行為有提供市場流動性的作用,通過證券化而創設的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和流通提供了金融市場資金流動的載體和工具。同時,證券化的分層處理將信貸資產轉變成為不同期限的獨立證券,可以將流動性載體進一步細分。第三,提升信息透明度。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生命周期過程中,投資者對證券的底層資產、證券的交易和期限結構以及貸款服務機構信貸回收能力等方面有著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信貸資產證券化在由間接融資體系向直接融資體系轉化的過程中,客觀上將某單一金融機構掌握的資產信息轉化為市場所要求的披露信息。由于金融市場投資者種類多樣,因此市場的披露要求相對于原信貸金融機構內部而言,信息覆蓋范圍會更加廣泛,披露內容會更加全面,對負責信息采集的貸款服務機構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第四,金融風險管理功能。該功能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首先,在金融系統層面,資產支持證券在不同類型機構配置的同時,也將金融風險重新分配給了不同類型機構,從而使得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結構得到改善。其次,在金融機構層面,金融機構通過配置多類型、多地域、多行業的資產支持證券,能夠有效分散自身因某要素沖擊而產生的金融風險,金融機構在配置資產支持證券的同時也在優化自身投資組合的風險結構。而出售資產的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證券化資產出表來優化自身資產配置,從而降低金融風險。第五,價格發現功能。資產支持證券在有組織、規范化的市場進行交易,眾多市場參與者將自身對證券化資產的判斷集中體現到交易價格上,從而達到資產價格的動態均衡。

信貸資產證券化金融功能的邏輯和層次

信貸資產證券化發揮著多種金融功能,但這些功能并非是零散割裂的。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來觀察,信貸資產證券化所發揮的核心功能是資源配置,這也是其最本質的功能,其他金融功能的發揮均圍繞著資源配置功能展開。金融系統不僅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分配社會資源,還在這個過程中提升經濟運行效率。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和交易是買賣雙方對證券化產品的交換,實際上是金融市場在資本品余缺雙方之間進行調劑,以達到提升社會福利水平的目的。其他金融功能是資源配置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其中,提升信息透明度、價格發現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內涵功能,而提供市場流動性和金融風險管理是其外延功能。在內涵功能方面,提升信息透明度是實現資源配置的必要手段,而完成證券化交易就要求必須發現和確定價格,資源配置功能是這兩種功能的充分條件。在外延功能方面,提供市場流動性和金融風險管理是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運行的必然結果。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均是流動性載體和流動性提升的直接體現,而交易結果又在客觀上分散了金融風險,實現了風險管理的目的。從宏微觀經濟的角度來觀察,資源配置屬于宏觀金融功能,而價格發現、提升信息透明度、提供市場流動性以及金融風險管理屬于微觀金融功能。在宏觀金融功能方面,資源配置功能能夠運用市場機制有效地將社會資源在生產效率不同的部門之間轉移,從而優化社會生產結構,提升社會福利水平。而信貸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增加了政府調節經濟的渠道,為金融政策實施增加了新的傳遞渠道。同時,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的交易價格和規模也能成為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

在微觀金融功能方面,提升信息透明度是實現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運行的前提基礎,正是信息在金融市場中的有效傳遞,才能使得信貸資產證券化交易得以達成。價格發現和提供流動性功能均是由信貸資產證券化交易行為抽象而得,一方面反映了資產支持證券的供求關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市場資金的運動方向。綜合而言,信貸資產證券化發揮著多種金融功能,而這些功能蘊含著邏輯關系。以金融功能的角度來研究信貸資產證券化更容易指出其作用實體經濟的本質,從而幫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阻礙金融功能進一步發揮的制度問題及改善建議信貸資產證券化金融功能的有效發揮離不開市場制度的完備與完善,而當前金融市場還存在一些阻礙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進一步發揮金融功能的制度問題。一是市場還存在著被人為分裂的現象,雖然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基本集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運行,但一些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的資產證券化卻在交易所市場運行,如此分割使得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價格發現功能等均受到影響。二是信息披露水平尚不完備,由于監管部門對該方面的要求尚不明確,加之發起金融機構以及實際債務人的意愿,造成證券化的底層資產難以被投資者以公允的第三方渠道獲得,直接影響信息披露功能的發揮。三是資產風險隔離存在法律瑕疵,體現在信貸權屬轉移后,征信信息、抵質押權等及時變更的問題,會阻礙風險管理功能發揮。四是證券化產品的稅收問題,重復征稅造成證券化成本上升,影響市場的參與意愿。五是市場參與者覆蓋程度問題,由于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主要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運行,而該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為商業銀行機構,銀行相互持有各自的證券化產品,信貸資產無法有效地在不同類型機構之間進行余缺調劑,進而造成資源配置和金融風險管理功能無法有效地發揮。在新時代經濟建設與金融監管格局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為了充分發揮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金融功能,我們應該多措并舉來完善市場的建設。第一,我國應該考慮在明確監管機構權責的基礎上統一債券市場,統一的市場會破除割裂造成的價格利差,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第二,利用登記托管機構的市場公允性,授權其對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息披露市場服務職責,提升市場信息透明度。第三,相關部門應該相互協調以完善征信、抵質押、稅收等方面的制度制約。第四,在統一市場的基礎上逐漸完善合格投資者的準入標準,促進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總之,信貸資產證券化發揮著多種金融功能,我們應該不斷完善市場制度建設,促進其金融功能的發揮,從而提升信貸資產證券化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作者:喬博 劉波 單位: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