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海外并購風險控制分析
時間:2022-01-18 10:11:34
導語:金融機構海外并購風險控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大力實施,金融機構也加快了海外并購的步伐。海外并購雖然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同時也為金融機構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文章主要分析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的現狀、動因,探究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而為金融機構更好地開展海外并購業務提出合理化的風險防控對策。
[關鍵詞]金融機構;海外并購;風險控制
1引言
隨著中國政府“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發展迅速,跨國并購逐漸成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FDI)的主要形式(宋秀珍等,2013)。[1]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為我國金融機構的海外并購業務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對外投資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頻頻出現(葉育甫,2011)[2]。2019年歐盟反壟斷直指金融業,對金融機構海外并購提高了難度。因此,金融機構應抓住機遇,直面挑戰,加快國際化步伐。本文首先對金融機構海外并購的現狀進行分析;其次,探究金融機構海外并購的動因;再次,對金融機構海外并購過程中的風險進行歸納總結;最后,根據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風險防控對策。
2金融機構海外并購的現狀
據《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并購領域廣泛,境外融資規模創造了歷史新高。2017年境外融資861.5億美元,規模比2016年高出七成,占并購總額的72%。其中,金融機構對外投資存量規模已經超過千億美元。然而,自2003年中國年度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以來,2017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中資金融行業同比交易數量下降45.1%,披露金額下降49.8%,金融行業的跨境并購呈現萎縮趨勢。
3金融機構海外并購存在的風險
3.1外部風險。第一,政治風險。政治風險是指東道國政局不穩定,政府的政策限制會使風險更加難以進行預測,導致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時會受到阻礙。特別是當東道國政府感受到并購企業對本國產業發展帶來威脅時,就會通過采取政治手段來制止該類海外并購的發生,導致金融機構海外并購的失敗。第二,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指金融機構在進行海外并購時并未充分解讀目標企業的法律,因兩國法律差異造成海外并購的失敗。一般而言,法律風險源于東道國,特別反壟斷法的實施,使得海外并購的不確定性更強,風險也越來越大。第三,技術風險。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時,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目標企業的核心技術,實現創新發展。金融機構對技術信息潛在價值進行估值時,常常會高估目標公司的技術價值,特別是當目標公司的核心技術受到他人模仿時,目標公司核心技術的價值就會大幅下降,這種技術評估風險的存在,會導致海外并購的失敗。3.2內部風險。3.2.1并購前風險。(1)戰略目標失誤。海外并購的本質是通過并購來獲得目標企業的核心資源,以增強金融機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很多金融機構在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分析時常常會出現偏差,這種戰略目標的失誤往往會導致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的失敗。(2)并購程序制定失誤。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時必須制定嚴格的并購程序,并且付諸行動。一旦金融機構的并購程序出現錯誤,那么會危及整個并購方案的實施,使得金融機構的預期目標無法實現,影響到金融機構的穩定發展。3.2.2并購中風險。(1)信息不對稱風險。當金融機構對目標企業發起并購要約時,目標企業的高管人員會為了自身利益故意進行隱瞞和欺騙。特別是處于危機狀態下的目標企業會與金融中介機構聯手共同制造虛假信息,使得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時會做出錯誤的估值以及錯誤的判斷,導致并購的失敗。(2)融資風險。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時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外部融資,可向銀行以及非金融機構借款,這種融資方式簡單便捷、效率較高,但是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費用,會增加金融機構的財務負擔。股權融資方式雖然不需要支付股息,但會分散原來股東的控制權,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并購決策,使得并購方案無法實施。(3)反收購風險。一般而言,目標公司對被收購行為是持中立的態度,但是在面臨敵意收購時,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反收購。比如:“毒丸”、金降落、錫降落傘以及白色騎士等。這些反收購措施的實施,無疑會對金融機構的海外并購產生巨大風險。3.2.3并購后風險。(1)管理風險。管理風險主要指管理人員整合風險和公司組織結構整合風險。金融機構完成海外并購后,首先面臨著管理人員的整合風險,被收購企業的管理人員是否進行任用;其次是公司組織結構的整合風險,組織結構制約著組織內部人員、資金及信息的優化配置,對金融機構海外并購能否實現跨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決定意義。(2)經營風險。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時的經營風險主要包括外匯風險和營銷風險。外匯風險指意外的匯率變動,影響到并購企業未來的經營性現金流量,造成企業市場價值的不穩定性。營銷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在海外進行營銷時不能很好地滿足國外市場需求,并購的實施并不能為金融機構帶來預期收益,使得金融機構的海外并購得不償失,不能實現擴大國際市場的期望。(3)文化融合風險。文化融合風險主要包括:法律適用性不同、行業發展差異性、勞工與工會政策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差異,特別是并購金融機構與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不同時,會出現邏輯判斷習慣的差異,使得金融機構不能很好地實現并購企業的文化融合。
4金融機構海外并購風險防控對策
4.1外部風險防范。第一,政治風險控制。金融機構事先可以對東道國進行篩選,選擇相對安全的、對外開放程度高的企業進行并購,同時與東道國政府簽訂協議來降低政治風險。此外,金融機構可出臺對東道國有利的福利政策來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本國政府也可通過完善海外投資擔保機構制度來降低跨國并購風險。第二,法律風險控制。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之前必須明確目標企業關于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以及反壟斷法市場準入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在東道國設立代表處,通過代表處掌握東道國關于海外并購的相關法律法規,或者通過專門的法律工作者了解東道國的現行法律狀況。第三,技術風險控制。金融機構對目標企業進行技術估值時的風險,可事先對目標企業的發展水平、技術本身的潛在價值進行深刻的了解來規范。對于技術研發的泄露風險,可提高保密規定,與勞動者簽訂保密協議來防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技術泄露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應,進而降低因技術泄露使企業價值下降的風險。4.2內部風險防范。4.2.1并購前風險防范。(1)明確戰略目標。明確戰略目標是金融機構對目標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的良好開端,它關系到整個并購過程能否順利進行。首先,可以邀請專業的經濟分析師及國際問題分析專家來全面分析海外市場的投資環境。其次,明確海外并購的目的,通過并購想要獲得目標企業的技術還是品牌影響力等。(2)制定嚴謹的并購程序。在實施海外并購行為前,要制定包括并購前期對目標企業各項指標的評估,進行并購時采取的交易結構、支付方式以及并購后的業務整合計劃在內的并購程序,有利于金融機構能夠穩中有序地開展海外并購業務。4.2.2并購中風險防范。(1)主動掌握并購信息。金融機構在進行海外并購時不能全面地掌握目標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可以通過聘請聲譽良好的中介機構來幫助自己收集關于對目標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能力等情況,有利于降低因信息不對稱給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損失。(2)制定合理的籌資方式。金融機構籌集資金時,首先要合理估計并購資金。籌資規模要與并購資金的需求量保持一致。其次,要合理預測并購資金的交易時間,實現使籌資與用資在時間上緊密銜接。再次,金融機構要考慮籌資成本,在經濟可行的前提下選擇成本盡可能低的籌資方式。最后,要綜合考慮資本結構。(3)制定反收購策略。金融機構在進行海外并購時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反收購,金融機構要針對目標企業可能采取的反收購方式進行有力的反擊,使目標企業無力反駁。只有對目標公司實現了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有條不紊地實現海外收購計劃。4.3并購后風險防范。(1)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提高金融機構的自身管理水平,引入專業人才,為公司打造強有力的并購專家團隊。其次,提高目標公司的管理水平,目標公司往往因文化差異、經濟差異等與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存在差異,金融機構可聘請專業的管理人才實現對目標機構的管理整合。(2)實現合理經營。對于金融機構面臨的匯率風險,可以通過套期保值的方式將匯率波動風險控制在自身承受范圍之內;對于金融機構面臨的營銷風險,金融機構要分析海外市場的需求,著力提高核心技術水平以及產品的質量。(3)實現文化認同。國內外企業文化也具有較明顯的差異性,實現文化資源的整合是金融機構海外并購中最難的一個環節,也是實現海外并購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金融機構實現不同文化的認同,實現金融機構海外市場的更好更快發展。
5總結
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為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然而,金融機構海外并購的成功率并不高,由于我國金融業進行海外并購起步較晚,缺乏實踐經驗,并且,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并購時受到國別的政治沖擊、法律沖擊及文化沖擊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金融機構海外并購的失敗。因此,要總結經驗,從多角度提升自身實力,更好地實現海外并購。
參考文獻:
[1]宋秀珍,徐霞.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民營企業海外并購風險研究———以美的電器并購開利拉美為例[J].會計之友,2013(35):43-47.
[2]葉育甫.我國大型企業海外并購的困境和出路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1(35):174-176.
[3]蘭天,郭有欽.當前我國企業海外并購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9(12):82-86.
[4]于欣鷺.淺析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及其控制[J].吉林金融研究,2018(8):25-29.
作者:付國梅 李富昌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企業加強金融投資管理路徑思考
- 下一篇:第四方農產品物流金融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