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并購重組研究
時間:2022-05-07 03:40:55
導語: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并購重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金融機構的視角,分析了支持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必要性。一方面,國企并購重組有利于國企經營效率提高和資本積累,能快速實現生產集中和規模經營,加速實現資本積累。另一方面,國企并購重組,尤其是跨國并購,能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和企業利益。據此,金融機構必須具有全局觀念,毫無動搖地支持國有企業合理的、正當的并購重組需求。
關鍵詞:國有企業;并購重組;金融機構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總體向好,但存在一些問題,國有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銀行不良率上升,金融風險有所抬頭。為解決國有企業面臨的緊迫問題,在歷次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并購重組①對做大國有資本、做強國有企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國內外企業并購重組熱潮的推動下,學界學者也進行了較多研究。Pauletc.(2004)認為信息不對稱導致企業重組前后的績效不可預測,難以評估重組價值。Landsmanetc.(2005)認為債務企業不得已被收購,主要受地方政策的影響。國內學者也進行了并購重組的相關研究,高方露和康健(2018)以2011年度滬深兩市國有上市公司并購事件為樣本,以凈資產收益率衡量并購前后的效益,結果表明,資產收益率呈U型,也即并購后短期內企業效率呈現下降趨勢,之后并購效率開始顯現。戚聿東和張任之(2016)以2008年電信行業并購重組為樣本,通過盈利和營運能力兩個維度的指標評價并購重組績效,發行中國移動并購重組績效基本無變化,而中國聯通并購重組績效卻大幅下滑,造成這種差異的可能原因是跟企業內部經營方式有關。徐雯(2017)從背景、過程和結果三個方面研究了部分中央企業并購重組的情況,剖析了并購重組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王梅婷和余航(2017)通過對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趨勢的梳理,得出并購重組是國企改革的主流趨勢,是國企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國企在國際關鍵領域和行業話語權的重要手段,但實踐中仍要防范國企盲目并購及導致的惡性競爭。韓宏穩和唐清泉(2017)采用2008-2014年滬深A股并購重組的數據,進一步分析了關聯并購對并購方績效的影響,發現關聯并購會產生顯著的負向作用,這可能主要是由內部問題所導致的。國有企業債務負擔沉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只要企業仍有競爭力,可以通過戰投或財投對企業并購整合,使企業重新煥發生機。企業并購重組牽扯面廣、范圍大、難度大,離不開資金流動與運作,而金融機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研究國企并購重組有著重大意義。
二、金融機構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必要性
以科斯產權理論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國有企業產權結構不清晰是造成企業低效的根源,應私有化解決產權問題,而國企并購重組會造成更嚴重的資源壟斷浪費和運行效率低下。然而,對于國企壟斷低效的結論是片面的、不正確的。一方面,從理論機制來看,國企的效率來源于壟斷不準確。更多的學者發現國企改革對國企效率有顯著的提高。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承擔著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務的責任和國家戰略性責任,并且稅負較重,加重了國企資本結構失衡。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通過并購重組提高國企資本積累率和改善經營效益,快速實現生產集中和規模經營,加速實現資本積累。另一方面,從實踐效果來看,雖然國企在戰略性領域占據壟斷地位,但壟斷地位與壟斷勢力有明顯的區別,要看國企是否利用其支配地位打壓、限制其他企業并獲取壟斷利潤。很多專家學者也通過測算證實了,國企微觀效率提高是國企經營績效改善的基礎,所有制對于企業微觀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認為國企經營改善主要來自壟斷是不符合實際的。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經濟市場面臨著小企業過度競爭、行業集中度過低的問題,而不是國企壟斷。并購重組,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國企的壟斷地位。從國際視角來看,世界市場上資本集中和壟斷趨勢不斷加強,國有企業既有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需要,更肩負保障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使命,國企并購重組,尤其是跨國并購,能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和企業利益。因此,積極進行國企并購重組,優化國資結構,提升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才是國企改革的當務之急。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涉及部門眾多,涉及利益面較廣、涉及權利的重新調整,容易引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人事體制、社保體制等多方面、深層次的問題,稍有不慎,極易處于被動局面。因此,根據社會經濟格局的新形勢,對國有企業重組整合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根據國有企業重組整合的需求,主要表現為收購重組類業務,該類業務具有較高非標業務屬性,交易結構最為復雜,并且對團隊的專業性要求較高,長期來看收購重組類業務具有多方參與主體特征,可以為金融機構實現多元化、綜合化金融服務提供很好的平臺。在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應加強員工專業能力的培訓和相應資源的投入。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可以依托業務合作建立廣泛的客戶信息合作機制,但金融機構投資國有企業也需要考慮法律問題,比如通過基金形勢認購LP份額投資國企,應明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有限責任,妥善調整內部治理機制,保證投資安全,并應注意作為國有企業投資人的法律法規限制。國有企業并購重組順應了世界大型企業發展的趨勢,也有利于提高企業國際化水平、競爭力和影響力。國有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可分為三種類型:直接海外投資設廠、戰略聯盟和海外并購。直接海外投資設廠是國內企業早起擴張應用的主要模式,其缺點是建設周期長,資本投入要求高,經營風險大,不適合于大多數企業。戰略聯盟是指國內企業通過合作協議等方式與國外企業結成聯盟,其優點是我國企業能在較少資本投入前提下利用海外資源,實現海外拓展速度較快;但是戰略聯盟對海外企業依賴程度大,且松散式聯盟不利于對海外資源的控制。海外并購較其他兩種模式脫穎而出,成為我國企業海外擴張的主要模式,其優點是具有明顯的時間、成本和資源控制優勢,但其缺點是對企業國際化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要求較高,很多企業實施海外并購后由于管理整合能力不足,反而拖累現有業務。
三、結論與建議
國有企業債務負擔沉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但仍可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結合企業的競爭優勢、發展戰略進行并購重組。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國企并購重組有利于國企經營效率提高和資本積累,能快速實現生產集中和規模經營,加速實現資本積累。另一方面,國企并購重組,尤其是跨國并購,能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和企業利益。金融機構可以依托業務平臺和客戶信息建立合作機制,積極支持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為保證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實施,據此,金融機構必須具有全局觀念,毫無動搖地支持國有企業合理的、正當的并購重組需求,并結合自身特色和當下的形勢,提供全方位、多層面的服務。
參考文獻:
〔1〕Landsman,R.W.FairValueAccountingforFinancialInstrument:SomeImplicationforBankRegulation[D].WorkingPaper.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2005.
〔2〕高方露,康健.國有企業并購重組效率研究[J].會計之友,2018,(18):67-70.
〔3〕戚聿東,張任之.國有企業合并重組提高了企業績效嗎?———以電信業為例[J].經濟管理,2016,38(12):16-30.
〔4〕徐雯.新形勢下中央企業并購重組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17,(13):84-85.
〔5〕王梅婷,余航.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趨勢、模式和挑戰[J].經濟學家,2017,(8):5-11.
〔6〕韓宏穩,唐清泉.關聯并購、產權性質與公司價值[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7,31(2):78-90.
作者:陳瑞 單位:1.北京大學 2.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大學金融教育教學影響及挑戰
- 下一篇:淺談金融小鎮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