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外匯違規與征信信息分析
時間:2022-11-12 03:25:41
導語:融合外匯違規與征信信息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融合方式構想
要實現兩大系統的有效結合,必須處理好數據采集和數據查詢利用兩大環節。數據的采集和融合。一是征信系統數據的采集。目前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信息主要來源于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收錄的信息包括企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以及企業主要財務指標等。信息主體的不良記錄產生后,經金融機構甄別整理后傳輸到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二是外匯違規信息的采集。外匯違規信息采集使用了外匯案件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紙質報表和系統傳輸兩種形式采集數據。外匯局分支機構外匯檢查人員,在外匯案件信息管理系統中錄入外匯違規信息并傳輸到總局外匯案件信息管理數據庫匯總,經整理維護后,按照金融機構傳輸征信信息的方式通過專線接入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三是兩者的結合方式。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采集到上述信息后,按信息主體(即企業和個人)對數據進行匹配、整理和保存,如將企業的組織機構代碼和企業機構信用代碼,個人的身份證號碼設為關鍵字段合并信息源,將屬于同一主體同一時段內的所有信息進行整合,形成該企業或個人的信用檔案,并在金融機構查詢時作為信用報告輸出。此時的信用報告就應該同時反映了征信基礎信息、不良信貸信息、外匯違規信息等。征信中心和外匯局統一建立數據報送、查詢、使用、異議處理、安全管理等各種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建立完善的用戶管理制度和信息交流機制,對用戶實行分級管理、權限控制、身份認證、活動跟蹤、數據主體(企業和個人)監督。數據的查詢和利用。以外匯管理部門與金融機構為例,兩部門為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的主要查詢使用部門。查詢目標指向同一信息主體同一時段內的整合后的信用信息。目前的征信系統是一個多口徑的綜合信息系統,有成熟、完備的數據生成格式,能夠為包括外匯管理部門在內的其他部門分配查詢權限,不需要通過重新構建信息檢索數據庫來搭建查詢使用數據的橋梁。各數據使用部門可通過征信部門分配的查詢權限,根據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直接查詢和利用數據。
融合的難點
融合不是簡單的做加法。融合之前必須確保各系統基礎數據經過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處理;融合也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讓兩者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形成完整而權威的征信報告。而目前各系統數據庫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成為后續系統融合的一大障礙。數據生成機制不同決定采集時間存在差異。一筆不良信貸信息從行為發生到生成信息入庫一般需3個工作日,而一筆外匯違規信息從違規行為發生到生成外匯負面信息錄入外匯案件信息管理系統的時間往往是一個季度(目前外匯局按季度統計外匯違規信息)。由于兩者之間存在時間差,有可能會出現如下情況:某信息主體在同一時段內既有不良信貸又有外匯違規,但由于數據采集的時間差,導致其征信信息中只反映了不良信貸信息而沒有反應外匯違規信息。這就不能比較全面地反映主體征信狀況,系統融合的意義也無法得到體現。爭議信息的處理程序有差異。目前,征信信息管理已建立了比較成熟的爭議數據處理流程,但是外匯違規信息披露工作則尚未建立對應的處理機制。這不利于實現數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如果系統輸出的信用報告中仍包括存在爭議的數據,那么征信系統的實用價值將大打折扣。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與外匯違規信息數據庫之間缺少規范的接口程序。為了兩系統后續能夠方便快捷地共享數據,編寫規范的接口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外匯違規信息披露的信息量還十分有限。目前,納入外匯違規信息數據庫中的信息只有檢查部門立案處罰的違規信息;今后,包括涉匯主體未登記備案信息、外資企業未參加年檢信息、個人因多次購匯或結匯進入關注名單等其他重要信息,也應該采集入庫。這有利于我們全面、準確地掌握相關主體未來的信用趨勢狀況。
破解困境
一是加強基礎數據庫的維護。應統一數據標準,只有從源頭上嚴格把關數據質量才能保證兩系統的順利融合。比如同一主體在同一時段內的不同地點的外匯違規信息,在融合之前必須已然完成整合,這樣才能更進一步與其他征信信息合并,不至于造成信息凌亂。二是統一數據采集時段,尤其是提高外匯違規信息報送的時效性,以保障信息主體同一時段內的征信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時性。三是系統間建立暢通的溝通協調工作機制。特別是外匯違規信息披露工作,要及時建立異議信息處理機制,確保每一筆入庫數據都是準確無誤的,保障最終的征信報告具有毋庸置疑的權威性。四是及時編寫外匯違規信息接入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的接口程序。目前法院與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之間的接口程序已經啟用,我們可以參照執行。另外,在接口程序正式啟用前,我們可以通過征信管理系統“關注信息”模塊導入外匯違規信息,實現數據共享。五是將涉匯主體基礎信息、關注類外匯信息作為外匯違規信息數據庫的補充信息納入數據庫中,以更好地體現相關信息的全面性和參考價值。
本文作者:侯飛揚工作單位:外匯局恩施州中心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