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28 09:14:27
導語: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對外貿易的主要區別。作為一項依托電子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跨境電子商務在發展理念、業務模式、交易流程、物流方式及結算方式等方面,與傳統國際貿易有著明顯的區別:一是電子商務交易具有虛擬性和無紙化特征。跨境電子商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傳統的國際貿易流程數字化,訂購、交易、支付等整個交易過程都是通過電子信息平臺進行的,交易的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二是電子商務交易直接面對消費者,且以快遞物流為主。傳統貿易是進口企業和出口企業間的交易,而跨境電子商務更多是電商和消費者或消費者與消費者間的交易。正是基于這樣的改變,使得跨境電子商務具有單件包裹出境單價低、頻率高和落地點分散等特點,一般海關通關規則和要求很難滿足這種零散海量報關的需求。三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充當電子商務結算中介。與傳統貿易結算方式有很大不同,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中,境內外交易雙方互不見面,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其中,架起了交易雙方互信共贏的橋梁。
(二)跨境電子商務在外匯管理層面需要界定的問題。正是基于與傳統貿易商差異,電子商務在外匯管理政策層面存在三個突出問題需要予以明確界定:一是電子商務交易貿易性質的歸屬管理問題。從電子商務交易形式上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在本質上屬于服務貿易范疇,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將其歸入GATS規則,按服務貿易分類進行統計和管理。而對于僅僅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完成定購、簽約、交易等,但要通過傳統的運輸方式將貨物運送達購買人的,則將被歸入貨物貿易范疇,屬于GATT規則的管理范疇。由于我國尚未出臺《服務貿易外匯管理辦法》及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法規,導致有關方面對跨境電子商務涉及到的外匯交易歸屬管理范疇的把握存在模糊。二是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機構相關外匯業務資格問題。跨境電子商務及其支付業務借助電子信息技術突破時空限制,將商務交易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使交易資訊和資金鏈條匯集成大數據平臺。交易主體一旦缺乏足夠的支付能力或出現信用危機、違規經營、信息泄、露系統故障等問題,則會引發交易主體外匯資金風險。因此,對跨境電子商務及其支付機構進行外匯市場準入管理十分重要與迫切。三是跨境電子商業支付機構外匯管理與監管職責問題。如何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提供的跨境外匯收支服務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準確的職能定位,急需外匯管理部門在法規中加以明確,從而使其在制度框架下規范運行。
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發展給外匯管理帶來的挑戰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針對傳統國際貿易的業務特點而設計的現行貿易外匯管理政策,已經難以適應電子商務在交易形態和支付方式方面給外匯管理帶來的新要求、新挑戰。
(一)交易的虛擬性和無紙化帶來單證審核困難。在跨境電子商務中,雙方交易信息和契約要素均以電子形式予以記錄和傳遞,而電子單證很容易被修改而不留任何線索和痕跡,導致傳統的單證審核方式難以跟不上新的形勢變化。而虛擬特性更為突出的虛擬游戲物品等交易產品,其交易的真實性和可測性則更是難以把握。目前,除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也日益活躍。按照現行外匯管理規定,電子通訊、信息服務、無形資產等服務貿易項下售付匯業務,需要提供主管部門的批件或資質證明。如果按照傳統服務貿易那樣向外匯指定銀行提交貿易紙質單證,則難做到相應配套,同時也無法體現出跨境電子商務的優勢,即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國際收支申報存在困難。一方面,通過電子支付平臺,境內外電商的銀行賬戶并不直接發生跨境資金流動,且支付平臺完成實質交易資金清算常需要7至10天,因此由交易主體辦理對外收付款申報的規定較難實施。另一方,不同的交易方式下對國際收支申報主體也產生不同的影響。如,購匯支付方式實際購匯人為交易主體,應由交易主體進行國際收支申報,但實施起來較為困難;線下統一購匯支付方式實際購匯人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主體進行國際收支申報,但此種申報方式難以體現每筆交易資金實質,增加了外匯審查和監管難度。貨物貿易外匯改革后,外匯管理部門通過貿易外匯監測系統,全面采集企業貨物進出口和貿易外匯收支逐筆數據,定期比對、評估貨物流與資金流總體匹配情況。與傳統貨物貿易相比,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方式以快遞為主,難以取得海關報關單據等合法憑證,同時也難以獲得與資金流相匹配的貨物流數據,進而增加了外匯監管工作的復雜性和工作量。
(三)銀行直接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進行真實性審核困難。跨境電子商務的無紙化、虛擬性導致外匯管理部門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真實性、支付資金的合法性難以審核,增大了跨境資金異常流動和反洗錢監管的難度。特別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介入,原本銀行了如指掌的交易流程被割裂為難以看出關聯的繁雜交易。由于缺乏對交易雙方的資訊了解,外匯指定銀行無法直接進行貿易真實性審核。如在境外收單業務中,客戶的支付指令由支付機構掌握,銀行按照支付機構的指令,將資金由客戶賬戶劃入人民幣備付金賬戶,通過銀行購匯入外匯備付金賬戶,再將資金由外匯備付金賬戶匯入目標賬戶。即便發生在同系統,銀行也很難確定各項電子交易的因果關系。
(四)跨境電子商務支付外匯備付金賬戶管理困難。隨著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機構的發展,機構外匯備付金管理問題日益突顯,而我國當前對外匯備付金管理沒有相關的明確規定。如,外匯備付金是歸屬經常項目范疇還是資本項目范疇沒有明確;外匯備付金賬戶開立、收支范圍、收支數據如何報送沒有明確;同一機構本外幣備付金是否可以軋差結算等無統一管理標準,易使外匯備付金游離于外匯監管體系外。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出臺相關規定予以解決。
三、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外匯管理政策改進
(一)堅持便利化和防風險相結合,完善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機構外匯管理政策。跨境電子商務與其支付機構不但為進出口貿易企業提供了網上交易及支付的便利途徑,又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中介功能,降低了國內企業進入國際新興市場的信用風險,有利于加快推進我國貿易便利化進程。但是,在我國對外匯資金跨境流動實行較嚴格監管的背景下,跨境第三方支付從多個方面突破了現有的監管體系,產生資金流動的新風險。對此,應積極應對,努力平衡嚴控風險與促進發展的雙重需求,在充分肯定跨境第三方支付發展積極意義的同時,出臺支持政策和鼓勵措施,保障跨境電子商務和支付機構平穩有序發展。同時,加強前沿研究,找準風險點,制定具有針對性、可行性、操作性的監管措施,有效防范跨境電子商務給國家經濟安全管理帶來的風險。
(二)堅持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鼓勵和支持跨境第三方支付行業加快發展。制定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機構加快發展。一方面,允許具有一定規模、風險控制措施完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由其對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提供結售匯或收結匯服務。積極做好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輔導工作,指導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外匯監管框架內建立健全各項內控制度,并根據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開展情況不斷進行優化調整,完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為跨境電子支付行業全面推廣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堅持以業務監管為基本原則,加強對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根據業務類型所涉及的資金跨境流動方式實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監管,第三方支付業務范圍由小額貨物貿易和部分交易價格明確的服務貿易,逐步擴大到大額或價格波動較大的貨物和服務貿易。
(三)制定第三方支付業務管理規范,將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收支納入經常項目。跨境電子商務是將傳統的國際貿易流程電子化,改變的僅僅是實現手段而不是內容實質,其交易的主要內容仍為商品和服務。因此,應堅持傳統國際貿易管理原則,按照真實性、便利性和均衡管理原則對其進行管理,確保交易的合法合規。應研究制定具體外匯業務管理規定,明確跨境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辦理資格和范圍,以及與合作銀行之間的職責分工。一是明確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要求。明確其應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真實性負責,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交易記錄保存制度、風險控制制度和內部監督制度。二是明確對合作銀行的監管要求。跨境電子商務合作銀行應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代收付環節進行審核,代交易主體對跨境電子支付交易進行逐筆申報。加強對銀行和支付機構的非現場核查及現場檢查。參照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模式,全面采集第三方支付機構訂單、物流數據和國際收支申報逐筆數據,按照交易項目將其分別納入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外匯監測系統進行管理,進而在此基礎上實施總量核查和非現場監管。
(四)加強相關部門政策協調配合,構建全方位監管與服務體系。跨境電子商務及其第三方支付管理,涉及商務、海關、稅務及外匯等多個部門,只要多方聯動、系統配套,才能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制定跨境外匯資金流動監管措施時,應充分考慮我國外匯管理的制度基礎和工作實際,在確保外匯管理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基礎上,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完善監管與服務體系,實現監管環節無縫對接和監管領域全覆蓋,為跨境電子商務和第三方支付產業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同時,注重加強基礎平臺建設,相關部門聯合制定行業標準,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公共服務數據庫,將電子商戶訂單、支付和物流等數據納入數據庫,由數據庫平臺對網上交易信息進行認證,將訂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交叉核對,保障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作者:方芳單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精品范文
10跨境電商營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