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研究

時間:2022-10-29 03:52:12

導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本文從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和主要特征的分析入手,簡要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機制和意義,并進一步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在金融支持上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增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相關統計表明,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衡量的城鎮化僅為17.9%,尚不及中國歷史上南宋時期的水平(22%),2016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已達到了57.35%,城鎮常住人口已達到7.7億人。隨著在中國城鎮化水平快速上升,城市在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帶來諸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鑒于在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城鎮化水平也必然繼續提高,那么在保證中國城鎮化水平繼續提高的同時,如何解決城鎮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黨中央提出了未來需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來促進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相應的,中國國內文化服務設施也在不斷增加。根據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的相關統計,中國的文化機構(主要包括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藝術表演團體、藝術表演場館等)由1978年的13065個增加到2015年的64213個,37年間增長了3.91倍,在這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博物館的數量,37年間增長了10.04倍。雖然中國文化產品提供機構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快速的增長,但由于在文化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文化產品具有公共品的屬性,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電臺、電視臺等,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這些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文化產品,在產品提供上,存在供給小于需求的情況,因此,絕大多數公共產品需要由政府來提供。雖然大部分文化產品可以由各級政府來提供,但由于各級政府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礎性的公共文化產品,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文化需求,因此,在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文化產品的同時,一方面,仍需要由贏利性機構提供部分公共文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由各組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仍有必要鼓勵贏利性機構參與其中,或者是由贏利性機構(如商業銀行等)提供必要的各類支持,如資金支持、技術支持等,以保證政府可以在有限的財力下,盡可能地提供更加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綜上所述,得出兩個問題:第一,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如何有效提供公共文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第二,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如何通過有效提供更多的、有效的金融產品,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服務,以提供更加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上述兩個問題是一個擺在各級政府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擬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金融支持作為分析新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的切入點,來研究新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金融支持問題。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及特征

新型城鎮化是指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在充分保證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順利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社會生產方式的轉變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城鎮化過程中集約高效的使用土地,更加注重節約能源和對環境的保護,更加強調在城鎮化過程中,各級政府執政思路的變化,真正體現了執政為民的執政思路,在城鎮化過程中,更加強調城鄉統籌、大城市和中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中小城鎮內在承載力的“和諧”內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綜合上述對新型城鎮化和文化服務體系這兩個概念的分析,可以進一步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所具有的特征:第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反映不同階層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需要注重每一個個體的感受,將盡可能地滿足每一個個體的需要作為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最終目標。第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多樣性。由于每一個個體對于文化服務需求的多樣性,導致任何一種單一的文化服務無法完全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個體對文化服務產品的需求,因此,這就要求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通過提供不同類型的文化服務產品,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電臺、電視臺等,來滿足不同階層不同類型人群對文化服務的需求。第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強調土地利用的集約化和對環境的保護。在建設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一是保證在土地利用方面,盡可能集約使用土地,盡最大可能保護耕地不受侵害;二是強調在文化服務設施方面,要增強對環境的保護,要盡可能避免在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所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第四,強調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政府執行思路的轉變,政府需要轉變過去單純的以行政命令來建設文化服務體系的現象,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更加強調“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作為政府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的根本目標,最大程度的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金融支持的作用機制及意義

現代金融理論認為,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等行業)通過金融市場來實現調節閑置資本供求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等金融功能,從而實現對社會資源,特別是資本的優化配置。根據李品媛、張富乘等(2013)研究認為,在新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金融支持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通過在金融市場上連接供求雙方,實現資本供求和資源配置功能,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金融支持。這種金融支持主要是通過金融機構在金融制度和政策的影響下,在金融市場中運用多種金融工具來發揮金融功能進而作用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各個方面來實現的。具體來看,金融機構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1)通過金融機構的金融支持,可以實現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為有意愿參與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個人和企業,提供必要的金融市場上的信息,降低金融市場供求雙方在信息搜尋上的成本,增加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資金的供求雙方達成交易的可能性。(2)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創造出大量的金融產品,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在金融市場上融通各方面的閑置資金,發揮金融的杠桿特征和資源配置作用,使資金持續流入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從而優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結構,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機構對持新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的支持應該是以市場機制為主、政府調控為引導的基礎之上,只有通過市場的主導作用,才能更好的發揮金融機構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建設的資源配置作用,在使資金所有者獲取最大收益的同時,使資金流向最需要的文化服務產品的建設上。在這一過程中,同樣需要由金融機構提供最為適合的金融產品來配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的資金的供給和需求,實現資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1)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由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多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而公共品由于具有正的外部性,公共品的提供者無法得到提供公共品的全部收益,這就導致公共品的供給小于需求,無法滿足社會對公共品的需要,這就要求由政府來提供相應的公共產品。由于政府在公共產品的提供過程中資金主要來自于各級地方政府的稅收,資金有限,可能存在無法完全滿足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這就要求在政府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務產品的同時,還需要有其他社會資本的介入,與政府一同提供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產品。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起到了為社會資本介入到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支持,為資本的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必要的信息,降低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優化資源的配置的作用。(2)金融支持可以引導政府提供更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文化服務產品。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由于這些文化服務產品主要是由政府主導來建設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政府行為。由于無法政府行為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可能導致由政府所建設的文化服務產品,從市場角度來看,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或者是最優的。一旦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有由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必然導致將資金配置到相對有效率的文化服務產品中,從而可以起到促進政府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有效率的文化服務產品的建設上,從而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服務需求的作用。(3)金融支持可以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豐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來源的構成方式,增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通過金融支持來增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金融機構通過貸款、參股等方式參與到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由政府主導的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增加政府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從而增加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第二種方式是由金融機構通過貸款、參股等方式,與民營企業合作來參與建設新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由于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公共品性質,導致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建設周期長、收益見效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特點,導致大量民營企業不愿介入到新城鎮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通過由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可以有效地緩解民營企業在參與新城鎮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資金瓶頸,增加民營企業參與新城鎮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從而擴大新城鎮進程中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

四、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上,雖然以國有商業銀行代表的金融機構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大量的金融支持,但其中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在金融支持的主體選擇上,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股份制商業銀行為輔,缺少保險公司、基金、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參與。由于在現階段,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是以各級地方政府為主導的,而各級地方政府往往更加偏愛商業銀行所提供的貸款,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對其他機構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所表現的參與熱情,往往視而不見,從而導致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上出現以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支持為主的情況。這種金融支持的主體過于集中在國有商業銀行上的特點,一方面可能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從而不利于國家商業銀行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融資主體單一,導致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限,從而不利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的長期發展。第二,在金融支持的融資方式上,以間接融資為主,缺少直接融資。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融資方式受制于諸如中國資本市場不完善等現實條件,各級地方政府更加偏愛商業銀行的貸款,特別是中長期貸款,缺少股權投資等直接融資,從而加劇了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出現問題后所帶來的金融風險。第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政府項目的支持,缺少對民營企業進行文化服務產品建設的金融支持。這其中雖然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如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是由各級地方政府主導,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各級地方政府的信譽更高等原因,但商業銀行也存在歧視民營企業的現象,導致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不愿意為民營企業在提供文化服務產品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這種現象一方面會在客觀上減少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商業銀行分散金融風險,損害了商業銀行的長期利益。

五、結論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金融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交易成本、增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從而更好的滿足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和人們的文化服務需求;第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首先,在金融支持的主體選擇上,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股份制商業銀行為輔,缺少保險公司、基金、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參與;其次,在金融支持的融資方式上,以間接融資為主,缺少直接融資;最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對政府項目的支持,缺少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本文的政策啟示主要有:第一,在未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應進一步優化金融支持的主體結構,鼓勵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加入到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第二,要進一步優化金融支持結構,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增加直接融資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金融支持中所占的比重;第三,要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鼓勵國家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參與到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李品媛、張富乘、孫琳霞、盛致遠:《我國新城鎮化建設中金融支持問題研究》,《新疆財經》2013年第6期。

[2]王喆、陳婷婷:《提高公民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研究》,《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作者:魏翠玲 安玉潔 紀俊霞 單位:河北工程大學